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81322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园林史19世纪2版知识考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西方园林概述1 .内涵西方园林是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西半球的西方国家的园林,以意、法、英、美等国为代表,传统的西方国家在园林艺术形式及风格上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特这,它们共同构成了西方园林体系。2 .发展西方园林在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下,历经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到文艺复兴时期走向成熟,随后又演变出各种风格与式样,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变、对立统一的西方园林体系。二、园林的基本概念1 .园林概念的起源最早的园林来自宗教或文学作品,西方人就将宗教文学或神话作品中描绘的天堂或乐园看作是园林的雏形。因此,最早的园林是原始的大自然,是未经人类干预的纯粹的自然环境是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崇拜和再现。2

2、.园林的概念园林是人工营造的环境,反映出人类对自然的情感和对艺术的追求。是必须经过人类的加工的。现实艺术园林的特征就在于既利用自然,又不同于真正的大自然,带有或多或少的人文烙印。三、园林产生的原因和意义1 .园林产生的原因(I)人类有了创造美的愿望。(2)人类有了创造美的能力。(3)人类的生活环境远离了大自然并感到不适。2 .园林产生的意义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的产物。(1)是人类追求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开始,表明了人类情感回归失乐园的强烈愿望。(2)是人们摆脱生活中各种烦恼和忧虑,逃避现实、追求自由与变革的产物。(3)是理想世界在现实世界的反映,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依托。(4)是人们对现

3、实政治状况、社会灾难、生存压力和文化艺术的反叛。三、园林的艺术特点1 .追忆园林是抒发人们对自然的情感的艺术,是人们追求自由、摆脱各种束缚的场所,艺术家们偏好于通过厚古薄今来表达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2 .怀旧造园艺术家们偏爱以古代精神为样板,遥远的时空不仅有利于艺术家们的想象力的发挥而且有助于作品摆脱各种形式的批评与验证。四、园林的艺术形式3 .特点园林是在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才逐渐发展成熟的。由于各民族对自然的认识存在差异,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方式的不同,所以在园林形象的表达形式上存在着差异。4 .影响因素影响园林艺术形式及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

4、要的是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包括自然观和美学观。5 .类型(1)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规则式园林以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在西方出现得最早,并且直到17世纪始终在西方园林中占据主导地位。不规则式园林以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的不规则式园林。不规则式园林虽然出现得较晚,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如同西方造园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西方人的自然观和艺术观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2)发展后期又出现了将规则式园林和不规则式园林两种形式综合在一起的折中式园林。五、园林的美学观点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反映了各自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点。1 .规则式园

5、林规则式园林是西方传统的唯理主义哲学思想的反映,从古希腊到17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们都遵循理性的原则,受其影响,艺术家们信奉理性的“美在比例的和谐”的原则,竭力排斥感性的作用,他们认为不应模仿自然中的偶然性,严谨的几何构图才体现美。2 .不规则式园林不规则式园林则代表着17世纪末产生的经验主义哲学思想,经验主义哲学家们认为感性是认识世界的基础,否认了几何比例在美学中的决定作用。自然式造园家们由此得出园林越接近自然则越美的结论。六、园林的自然观点园林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反映人们自然观的艺术。自然是园林永恒的主题,也是造园家们要着力表现的文化内涵。1.“第二自然”(1)“第二自

6、然”的内涵西塞罗将自然分为原始的“第一自然”和经过人类耕作的“第二自然”。“第二自然”是人们在生活中最易接触的自然形象,因而能更好的体现在园林艺术中,西方人将源于各种生产性园圃的实用园,看作是西方园林真正的雏形。(2)“第二自然”的体现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乡村环境,要成为以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造园样板,就必须将乡村环境升华到艺术的高度。从古罗马时代起,西方人在乡村兴建别型的风气就十分盛行,到文艺复兴时期更是长盛不衰。2.“第三自然”“第三自然”的内涵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才真正认识到风景的艺术价值,自然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并从此与园林艺术密不可分。园林艺术被看作是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游憩服务而创造

7、的“第三自然(2)“第三自然”的体现西方园林与乡村景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西方园林是乡村景观的艺术再现。而园林中的人文景观来自神话传说中自然神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七、不同的园林自然观1 .规则式园林(1)规则式园林的出发点在于“自然本身是不完美的“,必须对自然进行艺术加工。(2)规则式造园家将自然看作是原材料,认为离开了艺术家的再创造,自然无法最大限度的展现其魅力,认为艺术自然使真正的自然实现了从自然到艺术的转化,自然的艺术美是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目标。2 .不规则式园林3 1)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发点在于“自然本身是完美无缺的“,自然美是艺术美所难以企及的,因此自然美才是园林创作

8、的最高目标。4 2)自然式造园家认为造园必须以自然为师,追求园林与自然的高度融合,发现自然之美并改善自然本身是造园家的神圣职责。八、园林自然观的转变纵观西方园林发展史,可以看出园林的发展与自然观的转变是一脉相承的,自然观在西方园林发展史中构成了一条明确的主线。1 .神话中的园林圣经中的伊甸园描绘了天使们在密林深处、山谷水涧嬉戏的场景,表明当时人们对大自然原始美的憧憬和崇拜之情。2 .早期园林早期的园林大多是位于宅邸深处的庭园,在建筑物围合的封闭而规整的空间中,引入自然要素。这种利用自然要素改善人工环境的做法,反映出早期的西方人对自然美的朴素认识。3 .古罗马园林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

9、的提高,古罗马人将乡村景观理想化,对自然要素的人工美产生浓厚的兴趣,这表明人们对利用自然为人类生产和娱乐服务的渴望。4 .文艺复兴时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真正认识到风景的艺术价值,出现了将人工美融人自然美的愿望。5 .17世纪的园林到17世纪,西方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艺术家在园林中大量运用艺术化了的自然景物,人工美完全代替了自然美。6 .18世纪的园林18世纪的启蒙主义者将对自然的奴役等同于对人性的奴役,这导致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彻底抛弃了人工美,追求园林与自然的高度融合。7 .19世纪的园林19世纪的造园家充分认识到自然的社会效益和环境功能,将自然风景看作是改善城市环境、缓

10、解人们精神压力的良方,在欧洲掀起了城市公园运动,美国也出现了国家公园。8.当代园林随着环境学、生态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入,当代风景园林师对自然的理解不应体现在对自然的能力和演变规律的把握。风景园林师的神圣职责在于提高公众对自然的理解与认识,为人类永续利用自然作出贡献。第2章古代及中世纪园林一、古埃及园林1 .古埃及概况(1)地理位置概况埃及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境内的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居住区域古埃及人的活动范围在北方的地中海和南方的阿布辛贝的第二个大瀑布之间,主要是尼罗河河谷地带。影响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

11、地理环境,使古埃及文明能够绵延数千年不间断。(2)自然条件地形埃及全境大部属低高原,地形平缓,无大山,沙漠占国土面积96%以上。气候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河流尼罗河是非洲第一、世界第二长河流,在埃及是具有舟楫、灌溉之利的重要水利资源。土地资源埃及的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的2.48%,几乎没有永久性牧场、森林和林地。(3)历史概况埃及学家一般将从美尼斯开始到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为止的埃及历史分为九个时期、共31个王朝的统治。前王朝时期(约前4500前3100);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前2686,第一、二王朝);古王国时期(约前2686前2181,第

12、三至第六王朝);第一中间期(约前2181前2040,第七至第十王朝);中王国时期(约前2040前1786,第H一、十二王朝);第二中间期(约前1786前1567,第十三至第十七王朝);新王国时期(约前1567前1085,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第三中间期(约前1085前667,第二十一至第二十五王朝);后王朝时期(约前667前332,第二十六至第三十一王朝),其中年代均有争议。(4)文化科技宗教信仰a.基础古埃及人由一些简单的自然观察发展出独特的世界观,从南到北的地理轴线和从东到西的天体轴线构成其宗教信仰的基础。b.特点第一,古埃及人信奉各式各样的神,这种多神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第二,

13、几乎每一种自然现象都对应一位特定的神祗。c.影响第一,宗教划分等级社会。第二,古埃及人的众神崇拜。第三,修建神庙劳民伤财。第四,神职人员权力过大。天文历法a.原因第一,农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古埃及人的星神崇拜。b.成就第一,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2781年就最先采用太阳历。第二,古埃及人发明了水钟及日居这两种定时器,把每天分为24d小时。第三,古埃及人把黄道恒星和星座分为36组,在历法中加入旬星,一旬为10天,与中国农历旬的概念相类似。医学a.特点完好保存死者尸体的做法,是古埃及文明有别于其他地中海盆地和近东文明的最大特点。B.意义这一习俗有助于现代人研究古埃及人的面貌和文化,而制作木乃伊方法,也

14、为医学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美术美术一直被认为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等方面。a.发展的原因第一,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第二,服务于灵魂的宗教精神b.特点第一,在创作方法上古埃及美术更多地运用了理智因素,艺术家表现得不是在特定的时刻看到的形象,而是他所认识的人或场景。第二,在表现手法上十分概括,强调几何形式的规整,具有刚劲、宏伟、庄严、明晰而简练的装饰艺术风格,表现出造型上的程式化特点。C.发展基督教在埃及传播并占据主导地位时,古埃及的美术开始了新的艺术时代,诞生了哥特艺术。至叮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产生了新的伊斯兰艺术。建筑a.特点埃及的木材资源十分匮乏

15、然而石头储量却十分丰富,因此石头代替木材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b.代表建筑第一,神殿古埃及的神殿往往规模巨大,并且以石柱为支撑。由于石头构件的尺度极大,导致建筑的内部空间十分逼仄。神殿建筑的布局与天文观测有着直接的联系。第二,金字塔金字塔等陵墓的布局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关系密切。东方意味着生命,西方意味着死亡,所以坟地位于西岸。2 .古埃及园林概况(1)园林发展概况园林发展原因a.埃及国土的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树木因稀少在埃及不但很珍贵而且地位尊崇。b.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为园林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且进一步影响到园林的布局。园林概况a.实用性园林根据史料推论,从古王国时代开始尼罗

16、河三角洲一带就出现了园林,这些园林面积不大空间也比较封闭,因种植果木和葡萄而体现出实用性园林特征,被认为是古埃及园林的雏形。b.游乐性园林新王国时期,埃及步入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游乐性园林开始出现并成为法老们喜爱的奢侈品,供法老们在池畔树下娱乐享受。(2)园林类型根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古埃及园林有宅园、宫苑、圣苑和墓园四种类型。宅园第十八.王朝时期第十八王朝时期,兴建宅园成为一股热潮。园艺家们借助水体和树木带来湿润和阴凉,在王公贵族的宅邸里形成相对宜人的小气候环境。b.阿蒙霍特普三世时期这一时期的宅园水体在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祀奉神祗前净身的水源,而且给园林带来湿润和生机。C.

17、阿蒙霍特普四世时期这一时期的宅园都采用几何式构图,并以水渠划分园林空间,与强调规整的几何形的埃及美术风格相一致,在当时营造私家宅园已成为时尚。宫苑a.特点法老的庄园在布局上与达官贵人的宅园相类似,只是在规模和装饰物方面有所不同,显示出皇家的权利和地位。b.代表建筑第一,概况古埃及宫苑的样式以底比斯法老的庄园为代表。第二,特点宫殿坐落在庄园的中央,前方的小广场上矗立着两座方尖碑,作为古埃及法老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强调了庄园的皇家气氛。小广场接着宽阔的甬道,正对庄园入口的高大塔门。甬道两侧种植高大的庭荫树。宫殿的后方是一座大型水池,两侧有供法老游乐的泳池。圣苑a.背景埃及的法老们对各种神抵的的尊崇简

18、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尤其是对太阳神的崇拜。每逢太平盛世法老们就大兴土木,修建规模宏大的神殿。b.特点古埃及人在神殿周围营造大片的林地,甚至引进十分珍贵的林木,以此表达对神灵的极度尊崇。c.代表建筑第一,概况著名的巴哈利神庙是第十八朝著名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在位期间建造的。第二,特点这座神庙在山坡上开辟出三层巨大的平台,台层之间修建宽阔的柱廊,中央甬道两侧是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墓园a.背景在人死复活说这种来世观的影响下,古埃及的法老们、达官贵人甚至艺术家和工匠都不惜倾尽所有,为自己修建奢华的陵墓。b.特点规模一般不大,有水池、庭荫树等造园要素,凉爽湿润的小气候和肃穆静谧的空间气氛是不可或缺的。3

19、.古埃及园林特征古埃及园林的类型、形式和特征,无疑是其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1)相地选址由于水源问题,古埃及的园林大多分布在低洼的河谷和三角洲附近,这些地方的地形比较平缓,高差变化不大。(2)园林布局古埃及园林在总体布局上形成相对统一的构图和整齐对称的形式。园子大多呈方形或长方形,空间显得十分紧凑。园内运用墙体、栅栏、树木围合出数个庭园,形成相对独立并各具特色的小园子,这种空间布局手法不仅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而且易于形成荫蔽和亲密的空间氛围。布局有明显的中轴线,其他景观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3)造园要素林木要素阴凉有赖于植物的庇荫作用,如果将具有经济价值

20、的果树、蔬菜等与植物的遮阴、装点作用相结合,则两全其美。水源要素湿润需要引入水体,在园中形成水池、瀑布等水景。分割要素为了创造阴凉湿润的小气候环境,还需要将庄园分隔成系列小庭园,于是出现了院墙、栅栏、行列树、水渠等空间分隔要素,在埃及园林中,植物既是空间构成要素,也是装饰材料。(4)影响因素宗教信仰在君主专制政体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古埃及出现了圣苑和墓园,甚至于园林中的动植物都代表着某种信仰。科技生产力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引水和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推动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埃及美术和园林的艺术风格。人工因素埃及园林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并表现出与绘画作品类似

21、的惊人的秩序感。这是由其自然条件和环境所造成的,这种发展倾向到占希腊罗马时代则更加明朗化。二、古巴比伦园林1.古巴比伦概况(1)地理位置古巴比伦王国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2)自然条件中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还只是一片死气沉沉的不毛之地,但根据地质学家的分析,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存在着湿润气候,亚美尼亚高原丰沛的降水流入两河,滋养着这一满目葱茏的农业地带,但两河受上游影响,每年的37月是它的泛滥期。(3)历史概况古巴比伦经历了苏美尔时期、阿卡德时期、阿摩利人时期、加喜特巴比伦、迦勒底巴比伦,到最后波斯人占领两河

22、流域继承了巴比伦的文明遗产,建立了波斯帝国。(4)文化艺术天文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出于敬畏而对天象进行细致观测,极大地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a约公元前4000年,天文观测最终导致了季节的划分和月相的固定,开始采用阴历,并发明了置闰方法。b.美索不达米亚人观测出星体运行周期,编制出日月运行表,并最早用星座名字来命名黄道符号,如公牛座、双星座、狮子座、天蝎座等。Q星期制度也是从两河流域流传下来的。建筑a.概况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非常缺乏石头和木料,当地的建筑用材都是天然黏土、芦苇和灌木。b.重要发明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了以拱和拱化的半圆屋顶和圆屋顶的建筑系统,对后世建筑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宗教a.信仰多神的宗

23、教观念。b,由于王朝更换频繁,信仰多神,统治阶级对艺术的干涉和控制相对宽松,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各种艺术风格互相掺杂,造型艺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面貌。c古巴比伦奉行多神的宗教观念,宗教仪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民众的节日也常常和宗教仪式联系起来。文化a.概况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早于埃及文化,20世纪以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证实,美索不达米亚其城镇的出现,楔形文字的创立,陶器的出现均早于埃及。a.意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不仅对本地区文明的延伸具有深远的影响,也关系到欧洲、印度和埃及的文化发展,在世界艺术史的启蒙阶段扮演着重要角色。4 .古巴比伦园林概况5000年前的“巴比伦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发展的

24、最高潮,古巴比伦园林在园林形式上大致有猎苑、圣苑和宫苑三种类型。(1)猎苑背景两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丰富的天然森林,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仍然眷恋过去的游牧生活,因而出现了供狩猎娱乐的猎苑,猎苑利用天然林地,经过人为加工改造形成游乐场所。特点猎苑中除了原有森林之外,还有大量人工种植的树木,品种主要有香柏、意大利柏木、石榴、葡萄等,同时放养着各种供帝王、贵族狩猎用的动物。猎苑中堆叠土山以供登高瞭望,土山上植树,建神殿、祭坛等。并引水在猎苑中形成贮水池,可供动物饮用。(2)圣苑古巴比伦人对树木的憧憬之情丝亳不逊色于古埃及人,因此古巴比伦人常常在寺庙周围大量植树造林,形成圣苑。树木呈行列式栽植。(

25、3)宫苑“空中花园”概况空中花园又称“悬园”,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经学者考证,所谓的“空中花园并非悬于空中的花园,而是由金字塔形的数层平台堆叠而成的花园。特点每一台层的边缘都有石砌拱形外廊,其内有卧室、洞府、浴室等;台层上覆土以种植花草树木,各台层之间有阶梯联系上下。将芦苇、砖、铅皮和种植土层叠在台层上,解决了屋顶花园的防渗、灌溉和排水等技术难题,并在角隅安置提水辘护,将河水提升到顶层上,再往下逐层浇灌,形成活泼的跌水景观。5 .古巴比伦园林特征(1)相地选址猎苑两河流域丰富的森林资源十分适合营建猎苑,在猎苑中饮水注池既可以解决人畜用水又能改造小气候环境。森林是猎苑的景观主体。神庙神庙

26、多建在不易被洪水淹没的高地上,周围列植各种树木形成圣苑。屋顶花园屋顶花园的形成,是气候条件和工程技术发展的产物。(2)园林布局两河流域多为平原地貌在洪水泛滥之时易受到威胁,因此,宫殿、寺庙常常建在土台上。人们热衷于在猎苑中堆叠土山,土山上有时还有神殿、祭坛等,既能突出景物又能开阔视野。猎苑的布局多利用自然条件稍加改造而成,以自然森林为主。而圣苑和宫苑的布局则以规则的形式体现人工特性。(3)造园要素林木要素人们出于对游牧生活的眷恋而把自然森林改造成供狩猎享乐的猎苑,苑中种满果木并放养动物,此外,出于对树木的崇敬人们还在神庙周围建有圣林。屋顶花园要素就宫苑和宅园而言,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取类似现在屋

27、顶花园的形式。这反映出当时的建筑承重结构、防水技术、引水灌溉设施和园艺水平等都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三、古希腊园林I.古希腊概况(1)地理位置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包括现在欧洲大陆南部的希腊半岛,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众多岛屿,以及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西部的沿海地区。(2)自然条件希腊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其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动季温暖湿润。国境内几乎没有大河,但其海岸曲折,东海岸有众多的天然港湾。(3)历史概况采取城邦制但却创造出统一希腊文明的古希腊坐落于多民族聚居的的爱琴海地区,在这里先后出现了爱琴海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到公

28、元前800年,新的希腊文明诞生并最终发展成灿烂的希腊文化,希腊、马其顿和色雷斯地区的文明被统称为海伦尼克。(4)文化艺术戏剧古希腊戏剧是人类最早的戏剧形式,剧场最早也出现在希腊,通常呈半圆形依山就势而建。音乐、绘画、雕塑、建筑古希腊的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十分繁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尤其是雕塑,其成就是后世再也未曾达到的。哲学公元前5世纪前后,希腊陆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其中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为著名,此外还有精通哲学及数学的毕德哥拉斯,他提出了“黄金分割”理论。神话a.概况希腊是多神论国家,希腊神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主要分成三个部分:世界起源、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29、b.影响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已成为西方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和源泉,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古希腊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以希腊神话作为创作素材,从中直接产生了著名的荷马史诗和希腊戏剧,对整个欧洲文化的影响极大。宗教宗教在希腊人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希腊建造了很多庙宇,在祭祀的同时,往往还有音乐、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及演说等活动。体育体育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大量群众性集会活动等,都促进了公共建筑,如竞技场、剧场的发展,这些对古希腊园林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影响。2,古希腊园林概况(1)古希腊园林发展历史公元前12世纪以后公元前12世纪以后,希腊人开始向往东方人豪华奢侈的生活方式

30、,然而当时兴建的希腊园林还以实用园为主。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希腊步入鼎盛时代,兴建园林之风也随之而起。当时不仅庭园的数量增多,并且风格也由昔日的实用性庭园向装饰性和游乐性的花园过渡。公元前5世纪以后公元前5世纪以后,由于植物栽培技术的进步以及从波斯引进的植物标本和建园经验,希腊人渐渐用花木作装饰,并布置成花圃形式。公元前4世纪有案可稽的希腊园林文献资料只能上溯到公元前4世纪,从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希腊园林布局采用规则的几何形式,花园里设有神龛用于供奉祭拜神灵,在当时古希腊还创西方园林之先河,开始兴建公共园林。(2)古希腊园林类型及实例就类型而言,希腊园林主要有宫廷庭园、住宅

31、庭园、公共园林和文人学园等,就形式而言主要有柱廊园、屋顶花园、圣林和竞技场等。宫廷庭园a和平安定的克里特时期第一,特点根据遗址发现,克里特的宫殿是开敞的独栋府邸形式,显示出和平时代的特点。第二,代表建筑在有关迷宫的传说中,克里特时期克诺索斯的米诺斯王将宫殿建造在冬季能避寒风袭击、夏季能迎凉风送爽的斜坡上。b.战火连绵的迈锡尼时期第一,特点迈锡尼的宫殿则是封闭的城寨式,各室围绕庭院布置,并向中庭敞开,整体是封闭性的。第二,代表建筑王宫庭园建造得十分壮观,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描述的阿尔喀诺俄斯王的宫殿庭园中可见一斑。但尽管这个宫苑中有喷泉之类的装饰物,但庭院本身依然属于以种植果木蔬菜的菜圃而已。住宅

32、庭园希腊的住宅庭园有列柱廊式中庭,又称柱廊园,以及称为阿多尼斯花园的屋顶庭园两种形式。a.柱廊园第一,前5世纪,希腊人兴建园林之风盛行,在园林设计中,起居室被横置一侧,形成宽敞的大厅,中庭则成了所谓的列柱廊式中庭,作为住宅的中心。第二,这种柱廊中庭的地面以赤陶雕像、盆栽及大理石的喷泉等装饰。第三,人们在中庭内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花卉也渐渐流行,而且布置成花圃形式。b.屋顶庭园第一,被称为阿多尼斯园的屋顶庭园起源于祭祀阿多尼斯的风俗。第二,此后这种装饰形式被保留下来,不仅用在节日里,平时也大量出现。塑像也不仅放在屋顶上,而且还出现在花园中,四周环绕着四季盛开的鲜花。公共园林古希腊倡导奴隶制民主

33、政治和自由论争的风气,公共聚会及各种社交活动十分频繁,从圣林到体育场,再到公共园林,以至后来的文人园,公共园林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a.圣林第一,地理环境因素使古希腊人对树木怀有崇敬的感情。第二,希腊的神殿建筑以石材雕凿而成,但内部空间狭窄,并不适宜开展公共活动。第三,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在圣林中举行祭祀活动也比在神庙中更加舒适方便,因而备受重视。以后圣林甚至被当作宗教礼拜的主要场所。第四,在祭祀的同时,往往还有音乐、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及演说等活动。圣林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祭奠活动之余人们休憩活动的地方。在雅典著名的阿波罗神庙周围有宽60Ioom的裸露地,确信是圣林的遗迹。b.竞技场

34、第一,在古希腊,锻炼身体和运动竞赛的要求,推动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场地的修建。第二,最初的竞技场是仅供训练的裸露场地,后来又修建了林荫道,布置有祭坛、凉亭、柱廊及座椅等设施。体育场就成为人们散步和集会的场所,并最终发展为向公众开放的园林。第三,由于竞技比赛也是祭典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这种类似后世体育公园的竞技场,一般都与神庙结合在一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哲学家柏拉图兴建的位于雅典近郊阿卡德米竞技场,以及德尔斐城阿波罗神殿旁的竞技场。C.哲学家的学园“文人园”第一,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经常在优美的公园里聚众演讲。第二,随着体育场逐步发展成公园性质,成为人声鼎沸、喧闹非

35、常的场所,哲学家开始感到不满,希望拥有自己的庭园供讲学。第三,柏拉图将学园移至自己的庭园中,伊壁鸠鲁、泰奥弗拉斯托斯紧随其后。第四,学园中设有神殿、祭坛、纪念碑、雕像等,以及供散步的林荫道和休憩座椅。园内种有悬树木、凉亭。3.古希腊园林特征(1)美学、数学、儿何学的发展,影响了希腊园林的布局古希腊美学认为只有均衡稳定的规则式构图,才能确保园林美感的产生,因此当时园林的布局形式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2)丰富的文化社交活动,使古希腊园林类型多样化古希腊园林虽然在形式上还处于初始阶段,元素也比较简单。但是在后世的体育公园、校园、寺院园林等园林类型中,都留有古希腊园林的痕迹。3)炎热的地中海

36、气候条件使古希腊人十分关注影响小环境舒适性的因素。在当时的人看来,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比园林形式更加重要,大量的文献史料记载了古希腊的园艺发展和园林中的植物应用情况。四、古罗马园林I.古罗马概况(1)地理位置古罗马位于现今意大利中部的台伯河下游地区,北起亚平宁山脉,南至意大利半岛南端的地区。(2)自然条件意大利半岛是个多山的丘陵地区,该区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但是因受海洋影响,白昼温差变化较大。这种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对古罗马的园林类型、选址与布局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历史概况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了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开始建造罗马城。公元前27年,罗马进入了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12世纪

37、是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版图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成为与中国的汉朝屹立于东、西方的两大帝国。自3世纪起,罗马帝国力衰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入侵的浪潮中灭亡。东罗马建都于拜占庭,随后改变为封建制国家,基督教成为国教,1453年为奥斯曼帝国所灭。(4)文化艺术建筑罗马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建筑与雕塑艺术发展迅速,著名的建筑有哈德良时代在罗马建造的万神庙,古罗马圆形大竞技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贝城。文学、宗教和法律a.罗马法和法学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以凯撒、西塞罗等人为代表的拉丁文散文,以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人为代表的罗马诗歌,是世界各

38、国学者研讨的对象。C.在罗马帝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对整个人类,特别是欧洲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哲学除罗马的实用哲学外,著名的斯多葛哲学、新东方哲学和希腊哲学逐步形成。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是新柏拉图派哲学,由柏罗丁和他的学生普罗克洛斯在1世纪创建,奥古斯丁把生大部分心血都用于研究新柏拉图派哲学。史学a.著名历史学家塔西佗著有编年史、历史、日耳曼尼亚志等不朽著作。b.李维乌斯著有罗马史。d.哲学家卢克莱修的著作论物性是流传至今唯一阐述古代原子论的著作。e.著名学者老普林尼所写的自然志是研究古罗马科技史的重要文献。医药学在医学、医药方面,罗马人在12世纪取得了显著进步,生活在2世纪末的盖伦是古

39、代世界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动脉血液循环是他最重要的发现。2.古罗马园林概况(1)古罗马园林发展历史罗马人最初的园林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但随后园林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逐渐得到增强。古罗马园林在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园林艺术的同时,也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等国的造园手法。自苏拉时期起,别墅园林的发展十分迅速。不久,园林建设遍及整个意大利半岛,后又影响到自不列颠到叙利亚的整个罗马世界,甚至东方和伊斯兰国家。后世的考古发掘表明罗马园林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建造在城市中的住宅庭园和建造在郊野的别壁花园。a.住宅庭园第一,住宅庭园封闭性较强,以建筑围绕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园是住宅的一部分第二,庭园中起初是硬地或栽植

40、蔬菜、香料的园圃,后来成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花园,甚至点缀着喷泉。第三,典型代表是庞贝遗址中发掘出来的柱廊园,其中的维蒂府邸是住宅庭园的范例。b.别墅花园第一,别塞花园呈开放式,建筑融入花园,成为景观元素之一,花园成为建筑的一种装饰。第二,别堂花园的主要景观特色体现在自然乡野与人工气息并存,人工建筑和自然树木相互掩映。第三,模仿砖石建筑的木格棚架,蔓性月季覆盖的藤架,草地覆被的露台,花台镶嵌的甬道,绿色植物雕刻的装点,是这一时期别墅花园中的主要元素第四,古罗马别里按其结构可分为田园型别里和城市型别里,皇帝的别里大都规模宏大,平民阶级中也有一些大型别墅,其中最著名的是小普林尼的别墅。(2)古罗马园

41、林类型从古罗马园林类型上看大致有庄园、柱廊园和公共园林等。古罗马庄园a.宫苑第一,概况据罗马史学家李维乌斯的记述,国王塔奎尼乌斯宫中的花园是罗马建造最早的园林,在共和制后期,执政长官马略、凯撒大帝等人都纷纷建造自己的庄园,其中只有哈德良皇帝的山庄还残留着较多的遗迹。第二,哈德良山庄的历史背景哈德良山庄是罗马皇帝哈德良建造的离宫别苑,古埃及和占希腊的大量历史胜地、寺庙、建筑、雕塑等都在山庄中得到艺术再现,哈德良山庄是罗马帝国的繁荣与品位在建筑和园林上的集中表现,但随着罗马帝国灭亡,这座曾经极度辉煌的官苑也走向毁灭,大部分现在只剩下一片断墙残垣。第三,哈德良山庄的园林特征山庄坐落在两条下场山谷之间

42、的山坡上,地形起伏大,用地极不规则,山庄总体布局随山就势,没有明确的统帅全句的轴线。山庄内园林类型丰富、形式多变、主题鲜明、风格突出。在整体上,园林以各种柱廊园的形式为主,装饰着水池和大量的雕像、柱式,也有环绕建筑四周的花园布局。第四,哈德良山庄的典型建筑哈德良山庄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列柱廊式庭园,环绕花园的是9m高的双面回廊,柱廊园的中央是埃夫里普水池,采用轻巧的爱奥尼柱的环形柱廊的“海上剧场”,以及被称为“哲学家殿堂”建筑群,在山庄南边的一条狭长山谷中,有仿照埃及坎努帕斯运河的景点,以及坐落在其南侧的塞拉皮雍神庙。b.贵族庄园第一,庄园建造的创始人卢库鲁斯将军是贵族别里庭园的创始人,而西塞罗则是推动古罗马庄园建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别墅庄园建设热潮的高涨,并对古罗马及后世西方园林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庄园建造的推动者著名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潜心研究希腊哲学,在传播哲学思想的同时,向世人就少了希腊园林的情况。他极力宣扬人应该有两个居所,一个是供日常生活的家园,一个是修身养性的庄园。第二,庄园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