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3191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ppt(1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规律和影响路径,吴 庆微博:吴庆青少年工作观点(新浪),前面的话,团队干部的情、理、行,把握理论的重要性,陆昊书记推荐给团干部的四步工作法:1、一是先找寻基本理论,深入研究基本理论,抓住本质和关键环节。2、二是要认真总结团内工作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说到底是要有历史感和国际眼光。3、三是要把握现实突出问题,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4、最后找出措施,务求落到实处,解决问题,关注党团队一体化的问题,政党发展政党与青年,政党与青年组织政党与少年儿童,政党与少年儿童组织,一、该问题的学术边界及理论背景,1、政治,中国先秦诸子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

2、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实现安定的状态等,孙中山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他的这一说法在当时的中国非常具有影响力。,国家公权力的一种利益分配政治争权夺利,注重少先队组织给予孩子的权力和利益的影响,孩子的政党观,政治学家的描述,2、少年儿童与政治,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理想国认为

3、青少年是未来的接班人,现在的长者要起到“保护者”,青少年人是“护卫者”(指受保护的人)。成年人最主要的任务是给予他们创造好的环境,使他们体会真正的爱,体会优美、理智、幽雅和协调,这是成为合格公民的首要前提。,诗人要在诗篇里培植良好品格的形象,艺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不要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形象。哪个艺人若不肯服从这一点,就不让他在我们中间存在下去,否则我们的护卫者从小就接触罪恶的形象,耳濡目染,有如牛羊卧毒草中嘴嚼反刍,近墨者黑,不知不觉间心灵上便铸成大错了。,因此我们必须寻找一些艺人巨匠,用其大才美德,开辟一条道路,使我们的年轻人由此而进,如入健康之乡;眼睛所看到的

4、,耳朵所听到的,艺术作品,随处都是;使他们如坐春风如沾化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之间受到熏陶,从童年时,就和优美、理智融合为一。年轻人要克己自制,要培养年轻人尽其天职,可以通过音乐绘画等引导青少年努力追求幽雅和协调。,柏拉图同时认为要给青年人创造各种环境,使其接受各种考验,更快地成熟起来。他认为,我们必须寻找坚持原则孜孜不倦为他们所认为的国家利益服务的那些护卫者。我们必须从他们幼年时起,就考察他们,要他们做工作,在工作中考察他们。再者,劳筋骨、苦心志,见贤思齐,我们也要在这些方面注意考察他们。让我们再进行第三种反欺骗诱惑的考察,看他们是否经得起。,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结构形式直接决定了年轻人的心灵

5、和性格。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性格。他认为政治制度是不是从木头里或石头里产生出来的,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它一切的方向。制度正是由习惯产生,不能是由别的产生的。荣誉政体中青少年爱掌权、爱荣誉;寡头政体中的青少年贪婪、爱钱财;民主政体中青少年爱平等、爱自由;独裁政体中青年蛮横、无秩序。青少年的性格与政体紧密相关。,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

6、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所以青少年只不过是年轻的“政治动物”。在亚氏看来,青少年是一个不成熟的阶段,这种不成熟主要表现在青少年还不具备成年人的美德,青少年期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教育使其习得作为一个良好公民应该具有的品质和能力。,“青少年们都不会妄自认为才得胜于前辈而不甘受人治理;他们如果明知自己到达适当的年岁就要接替统治的职司就更加不必怨望了。”“要明白主政的良规,必先学习服从的道理”,青少年人接受教育的重点是什么呢?亚里士多德认为体格教育、行为教育和哲学教学是青少年人重点需要接受教育的领域。,于是,我们的结论

7、应该是:首先是注意儿童的身体,挨次而留心他们的情欲境界,然后才及于他们的灵魂。亚氏认为,教育程序基于人类生理“自然阶梯”(一)婚姻和育儿以健康和天赋为主,重视体格教育;(二)儿童和青少年,以情欲和习惯为主,重视行为教育;(三)青年至成人以思辩和理性为主,重视哲学教学;协调三者,人人可以具备诸种善德。,而从政治学的意义上说,政治道德和技能技术是青少年期重点要掌握的。“驱使青少年从事野蛮的活动,而不给予确属必要的教练,他们就一定趋于鄙俗。只要他们培养成一种仅有的品德,以便将来给政治家的措施和决策服役,史实已经证明,他们随后所能发挥的本领实际上远不及曾经受过多方面训练的青少年”,卢梭,让-雅克卢梭(

8、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是卢梭发现了儿童。卢梭刚好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竭力推崇儿童的天性和尊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他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这个近代教育范畴的强音,是别人很少如此深刻而大胆道出的。,卢梭将受教育者的发育分为四个时期。由出生到两岁半为婴儿期,身体软弱,教育应以身体养护为主;再到12岁为儿童期,机体成长,感觉发达,教育应以感觉训

9、练为主;再到15岁为青年期,理性开始发达,教育应以知识教育为主;再到20岁为青春期,已意识到社会关系,而且性欲来临,教育应以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和性教育为内容。,卢梭认为要培养有天性的人。在儿童和青年时期,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孩子提供支持和选择的能力。但绝不是用权威去支配孩子。“你正处在关键的年龄,精神正在向信念开放,内心正在构造着自己的外形和品格,现在你正在对一生道路作出抉择,或善或恶我把自己的心无保留地向你敞开。我把自己确信无疑的东西如实向你转达;我也如实地向你诉说了我的疑问和我的看法;告诉你使我怀疑和信任的论据。现在,该由你来作出判断。”,“所谓培养天性的人,并不是说,使他变成一个野人,弃之

10、于大森林中,而只是说,他虽然置身于社会的旋涡之中,但既不应该被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应该被他人的舆论牵着鼻子走;他应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觉,除了他自己的理性之外,不受任何权威左右。”,阿尔蒙德,阿尔蒙德(1911 2002)美国政治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创立者。1911年1月12日生于伊利诺伊州。1938年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参与各种社会和政治活动。,他认为:“政治态度的来源很多,它们包括早期社会化经验和后期青年时代的社会化经验,以及作为成人后的社会化经验。”,阿尔蒙德更多的是将儿童和青年放在政治社会化的框架中加以研究。

11、,暗示和间接的社会化指的是非政治态度的传递,而这类非政治态 度也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中这些角色和对象的态度。这种社会化可能以某种特殊的力量在人们早年的经历中就发生。,例如,儿童可能获得某种一般的与人为善或与人为敌的态度。这种获得的态度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影响他们对政治领导人或其它公民所持的态度。或者,儿童早年参与家庭决策,而不是严格遵循家长的决定,可能间接地形成参与这种类型的社会活动(包括政治活动)的倾向,以及形成这种评价这类参与的倾向。,李普塞特 1922年3月18日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主攻政治社会学、社会分层

12、理论、公共舆论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研究,担任过美国政治学主席、社会学研究学会主席。政治人一书是李普塞特的代表作之一,出版后引起学术界的巨大轰动,从而也奠定了李普塞特在美国乃至世界理论界的学术地位,该书还被评为美国普利策奖。,李普塞特认为青少年的政治立场是随具体的历史环境变化的。,要理解支撑中等年龄组在任何特定社会中控制政治生活之态度的基本价值,必须回过头来考察他们年轻时所经历的政治气候和政治问题。李普塞特进而指出:这种对晚青春期特殊政治环境的强调,实际上是具有生命周期的心理学关注的社会学对应青少年的政治立场是随具体的历史环境变化的。,少先队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客观存在,3、政治文化,政治文化:一个

13、国家或民族对于政治的态度特别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民国毛泽东党团队的形象,政治文化与政治结构的互动,政治文化影响着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动。同时,由现存的政治结构所造成的机会和压力也影响着政治文化。当人们边学习边行动并通过行动来学习时,文化和结构,态度和行为之间就不断地发生相互作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的政治体系都应该扼要地勾画出一辐其政治文化的最基本的轮廓的图画,同时也应该相应地勾画出一幅其结构和功能的图画。,政治文化 与 民意 政治文化是关于政府和政治法人基本、普遍的情感;而民意则相反,是针对领袖和特定政策的的观点。政治文化寻求的是合法性基础,维持一个政治的基本态

14、度,民意则追求对当前问题的反应。,政治文化的构成 我们可以把个人对政治对象的态度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认识的,感情的和评价的。,政治认识和政治知识,一个人对于政治体系的运转,对其领导人物和现行政策问题可能具有比较准确的知识,这种知识就是有关整个体系的个人倾向性的认识部分。认识的态度常常在稍后的年代中,在人生的青少年和成年时候形成,要求一个人形成比较复杂的智力结构,只有这样一来才能使有关复杂现象的认识发生作用。,政治情感,对政治体系的亲近和反感,就是感情部分。感情倾向常常在人生早期形成,并且在面临新的经历时表现出相当大的持久力。,政治评价,最后,某个人也可能对某个政治体系作出道义上评价。他自己的民

15、主标准可能会使他得出这个政治体系不能有效地对政治要求作出反应的评价;或者,他自己的道德标准使他谴责贪污现象。,一个评价结构的发展往往涉及感情和认识性两种成分,儿童作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感情反应为指导的,而成人则把他得到的情况同一套比较多样的价值观和情感联系在一起,以达到他们的评价高度。,政治倾向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是政治认识可能受到政治感情的影响,也可能影响到政治感情。然而,尽管三个部分相互影响,它们可能都会分别受到个人政治态度形成过程的影响。,例如,某些研究表明,早期童年时的经历,在其它不变的条件下,对以后的政治感情和政治责任感有较大的影响。但这些经历在成年人对政治体系的认识和

16、评价影响却较小,因为成年人对政治体系的认识和评价都是随着他们的不断学习而迅速变化的。,理解中国政治文化,认识到少先队政治功能的局限性和主要的切入点,二、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对于文化的学习。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个政治体系都有某些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的结构,它们影响着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最早的关注,赫伯特.海曼首次以以往的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分别研究的政治社会化现象进行研究。他认为:“个人在亲生生活中早就全面了解了各种政治态度,接着不断表现出各自的政治态度。”因此,除个别情况以外,成年人的政治态度一般不会一变再变。假如这种说

17、法正确,那就意味着儿童政治社会化比对成年人进行的宣传更为重要,而且不管政府、政党、压力集团等花费多大力气,对成年人地宣传毕竟只能取得有限的结果。,政治社会化,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于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获得其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发展过程。在随后他与杰克丹尼斯共同出版的政治系统中的儿童一书中把政治社会化看作是“个人获得各种政治倾向和行为模式所经历的那些发展过程”。海斯和托尼尔认为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团体或机构教导儿童或新进成员有关的价值、态度与行为。,郎顿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把政治文化由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是个人经由社会不同机构学习与政治有关的知识与行为。他特别

18、指出政治文化包括了政治态度、政治知识与政治评价,政治社会化主体以家庭、同伴群体、学校、大众传播、成人群体等为主。这个定义中只将政治社会化限定在上下代之间的传递,而没有包括同代之间的相互作用。,艾克斯坦和西格尔指出,政治社会化是一种学习过程。经由这个过程,个人学习到政治体系所接纳与习以为常的规范、价值、态度、行为。莱文(1963)认为政治社会化是个人获取与政治团体、政治体系、政治过程相关的行为取向,这些行为取向包括对权力分配、政治规则的合法性与政治事件的态度。,格林斯坦则认为政治社会化包括人生各种阶段的政治学习,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计划的还是非计划的。,贝克的观点,他认为,政治社会化包括

19、两个视角:一个是教化的视角,把政治社会化看做是传授政治取向的过程;另一个是学习的视角,强调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而教化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综上所述,对政治社会化定义虽然是多样化的,但大多都注意到个体在政治态度、政治价值、政治规范、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角色的学习,个体在政治人格方面的形成。,三、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相关理论,政治态度来源很多,早期社会化经验,后期青年时代的社会经验,以及作为成人后的社会化经验。有关政治社会化的理论普遍认为,少年儿童时期对形成一生的政治价值观至关重要。,政治态度源泉的未成年人经验未成年人的权威模式,这种权威模式在政治素质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总之,非政治的人际关系成为

20、理解政治关系的一个源泉。,一个人在家庭、学校或工作中扮演的角色,可以看做对履行政治角色的训练。,尽管有些来自于正式的教导,但大部分却来自对其他人的模仿。政治社会化也以同样地方式教导政治价值和独特的方式。学习面对国旗宣誓表示忠诚,唱国歌。尊从权威人物从总统到警察,都是通过家庭、朋友、老师和电视得到的。在文化“贫民窟”成长起来的孩子,如美国内地城市的少数民族,就很容易形成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因此,政治社会化对于维持政府的稳定非常重要。,伊斯顿和丹尼斯的政治体系持续性理论该理论是把儿童政治社会化同政治体系持续性中的变异联系在一起。,大多数早期社会化研究检视了儿童对政治权威人物的意识和信仰。研究结

21、果表明少年儿童的早期学习存在着一个超越于家庭和学校人物之上的权威(政治化),儿童最早和最容易地通过个体逐渐认识到政治人物最常见的是总统和警察(人格化)儿童认识到并形成对政治权威的积极信仰(理想化或现实化),并且儿童逐渐学会了与非人格化的对象如政府和议会(制度化)交往,把它们赋予一些早先属于总统和警察的品质。,关注权威人物的影响,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更多儿童对政治权威取向的不同形象。尼米和索宾斯扎克认为,步入青少年期的儿童所具有的关于权威的观点主要来自早期家庭经历和父母对权威的观点,这些观点通过学校环境被加强。,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哈里斯认为,社会化是儿童被其所在社会接纳的过程,是通过学习逐渐成

22、为一个有明确行为、语言、技能、恰当的信念和态度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群体社会化理论强调,少年儿童群体会促使少年儿童接受群体的规范、信仰和价值观,当儿童确以群体成员自居时,他们会通过同化、异化、比较等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哈里斯指出:儿童是独立地习得如何在家中和家庭之外的行为的;家庭外的社会化发生在童年期和青春期的同伴群体中。根据这两个假设,家庭环境对心理特征没有长期影响,对儿童个性留下明显长远影响的共享环境是他们与同伴共享的环境。,群体社会化主要表现在:(1)同化,就是模仿同伴行为,在同一群体中,每个儿童总是力争在言语、穿着、行为上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2)异化,儿童在某些方面越来越

23、相似的同时,在另一些方面却会越来越有差别,以突显自己的独立性。(3)等级地位,在每个群体中,儿童由于统治力量与受欢迎程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等级地位,这对个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4)社会比较,同一群体中的儿童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社会地位。当一个儿童将自己归为该群体时,他就会把自己与其他群体成员的行为互相比较,从而对自己的生理、社会性、认知能力等有了一个相对认识。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同伴群体对儿童社会化各方面的作用机制。,分析少先队的群体功能,皮亚杰等儿童心理学理论,在儿童心理研究阶段的划分上,无论是皮亚杰的理论体系、还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龄前阶段,有的

24、已经延伸到14岁甚至18岁。他们的研究总结出了少年儿童当中一些共性的性格心理特点。,人格化和现实化的发生是政治学习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环节,这个正常过程包括早期学习主要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命名的而不是分类的。儿童仅仅在大约11至13岁时能够处理抽象概念,对政治内容和人物以及特殊政策的学习在青少年早期及其以后发生。,关注少先队的重点工作方向,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斯金纳在1948年出版了一本幻想小说瓦尔登第二,在这本书中,他描写了一个有1000个成员的行为主义者的乡村公社,在这个公社里,每一个人从他出生起,就在操作主义条件反射的强化控制下成长,最终形成理想社会。在1972年就有人利用斯金纳的理论建

25、立一个类似的公社,以验证这个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个体政治社会化是通过社会环境的条件刺激和强化来获得的。,政党依恋理论与代际理论 政党依恋理论指出,个体对某一政党长久的情感联结起源于童年时期,在达到选举年龄前基本定型。在经常讨论政治的家庭中,80%具有相同政党认同的父母,会将自己的政党认同传递给下一代。代际理论强调,政党认同具有代际传递性。美国一项30年追踪研究发现,在经常讨论政治的家庭,约80%具有相同政党认同的父母会将自己的政党认同传递给下一代;即使家中极少讨论政治,这一比例也达50%。,最优先理论,少年儿童时期形成的政治取向会永远留在一个人的心里,并在成年后表现在政治行为上。,理想化理论

26、 低龄的儿童易对政治权威做出理想化评价,这是认同政治制度的情感基础,且先于理性认识形成。,情感优先理论,情感因素在少年儿童政治教育中尤为重要,他们常常因为喜欢一个人而信其所说。,道德实践理论,早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成年后的思想行为有重要影响。在中学甚至更早积极参加道德实践活动,成年后会更关心所在社区和社会,更愿意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这都是支持我们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活动、培养意识的重要理论。,综合适应发展理论,认为,人生各阶段有相应的发展任务,前一阶段完成的情况会影响后续发展。612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良知、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以及对社会团体和制度的态度。1221岁是发展行使公民权利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观

27、念,形成对社会负责的行为。,四、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儿童政治社会化所研究的是儿童如何成为一个政治公民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因素影响儿童的政治行为、政治观念、政治人格的发生与形成。综合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的观点,影响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同伴群体、社区、政府等。,1、家庭最早接触,在所有要素中分量最重。,家长在政治行为方面对孩子的影响会持续很久。在未来的政党选举中,大部分人都投与父母相同的票。更基本的是,家庭塑造了个体的心理特征,它反过来决定着我们的政治态度,它传递一套规范和价值(包括政治方面的内容),以及信念和态度(如政党忠诚感、对政府的信任或不信任)父母政党

28、认可与孩子认可相当一致。,早年的环境和训练有着强烈的影响,特别是3岁到13岁之间,孩子们无意识地。不经辨识地从父辈那里接受许多规范、价值和态度,并会一直伴随终生。,尽管父母并不一定有意把政治问题作为教育子女的内容,但是,父母的言行态度、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都会使儿童意识到他所处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地位,从而建立最初的某种政治态度与情感的基础。,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扮演重要角色。艾克斯坦认为,家庭中亲自、长幼之间的非政治权威模式的经验可以类化到政治领域,成为儿童的政治观。,阿尔蒙德的公民文化一书就专项调查“家庭决策模式”,发现那些很早就能参与家庭大事讨论的孩子,长大后更相信自己有能力影响国

29、家政治决策。政治效能感强。,儿童教养的方式: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扩大式家庭和儿童家庭的解体 家庭作为政治信息来源的重要性随少年儿童年龄增加而降低,但其影响可能持续终生。,少先队与家庭,少先队的任务,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这是最基本的层面,与国民教育有共同之处,与队章的规定也是一致的。队章中讲“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除了爱护公共财物从时代性角度来看需要重新审慎思考外,其他4点与我们所提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有爱心是对爱人民这一抽象概念的具体化。从一个孩子成长发展的感知规律来看,少年儿童对

30、于爱心的理解和实践都是具体的,小时候有爱心,长大后就能不断延伸;爱父母,才会爱身边的人,将来就能爱人民。我们开展爱心教育,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学会关心别人,做事要为别人着想。,国家意识就是队章中讲的爱祖国。我们开展国家意识教育,就是要引导少年儿童认识到自身的生活和未来成长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发展和繁荣、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引导他们大了以后能将个人理想奋斗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对日本的印象,孩子问:什么是国家?政治社会化概念手册看电视,国歌看新闻联播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2、学校 更为有意识的政治化发生在学校。大部分政府都把学校作为培养其公民从属于一个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场所。,学

31、校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统化的政治社会化渠道。在现代化社会,由于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从儿童到青年时期,人总要接受系统地、正规地和较为长期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正规的公民文化的培养过程。在世界各国的学校中,学生们无一不在系统地学习有关政治的课程,学校把政治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训练学生初步的政治经验等等。一般而言,学校教育巩固和拓展了青少年在家庭早期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态度,确立某种政治价值体系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认同,培养较为清晰的完整的政治取向。,学校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和正规的政治文化的培养过程。它从正面灌输统治阶级的政

32、治思想,对个体从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政治情感、政治倾向、政治态度等进行强化和校正,以此保证所培养的人才为本阶级服务,从而在全体人民中形成对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感。,对于新兴国家各级学校是创造新的国家认同、灌输新的政治价值观与信念、训练积极公民的基本途径。学校可以利用各种仪式教育,唤起学生对国家及其制度的忠诚与尊敬。在学校中,儿童处于与同伴互动的情境下,人人参与经验的获得与分享。在学校中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政治观念、态度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影响学生对权威的态度。,教育时间与政治观念,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程度同样对其政治态度有影响。通常情况下,受过长期教育的人比只接受短期教育的人对共同体有更强烈的代表

33、性,感到更能够去影响大众政策。前者有着更多的政治参与。大学毕业的人更为宽容、开放,特别是在对待种族问题上。而只受过高中教育的人则显得相对狭隘,这是因为教育传输了更为开放性的态度,也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收入更高、地位更高,这激励着他们更多地参与以追求更多的利益。,当学校采取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且描述的政治内容与父母、传媒的传递以及本人的观察接近时,少年儿童更有可能接受。学校的公正性和人际环境影响少年儿童日后对政治机构的态度。少年儿童对教师的信任中包含较多的情感成分,教师与少年儿童保持良好关系有助于政治教育的实施。当前,少年儿童与教师直接政治交流的频率低于家长。同伴的政治影响通过舆论和

34、榜样作用实现,总体上随年龄上升,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3、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包括电视、收音机、电影、报纸、杂志书籍和网络。青少年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受众,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施化对象。,都市环境客观上使人们彼此之间日益疏远,以致使传统的个人沟通方式遭到一定破坏。因此,个人在了解社会、解释现实方面日益依赖于大众传媒,使大众传媒在个体态度形成和态度转变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是其无时无处不与社会成员接触,其形式纷繁和易于接受。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将社会的主流政治文化、政治观念,丰富多彩的政治进程传送到地理概念上和政治概念上的四面八方。,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电视和电脑的普及,国际互

35、联网络会极大地缩小不同国家、民族、地域、经济和文化等的差异,为政治社会化提供更全面、更开放的条件,加快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权力的变化和利益的转移,媒体为少年儿童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政治形象和直接模仿政治行为的机会,是学习政治的重要载体。以少年儿童接触媒体的时间衡量,电视最有影响。网络的影响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到初二与电视基本持平。,过多的看电视是人们变得被动,对社区或集体事物丧失兴趣。“插座上的婴儿椅”、看暴力犯罪和谋杀,认为失去爱心,变得暴力。,少先队与大众传媒,同伴群体是儿童的初级群体,如幼儿园的玩伴、学龄期的非正式群体、成年后的同学会、“铁哥们”等。同伴群体在青少年期逐渐取代父母、师长、权威,

36、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影响源,个体以同伴作为政治行为的取向。,4、同伴群体,霍曼斯对小群体的研究指出,小群体会影响成员的认知、态度与意见。同伴群体对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同伴群体促进个体再社会化、代内的政治社会化与类推的社会化;同伴群体的政治讨论、交换政治意见、交换政治思想对于成员政治态度的形成有影响;在青春期阶段,儿童对于父母与权威的反抗,同伴群体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阿尔蒙德等人对儿童群体对个人政治社会化影响的研究表明,儿童所属群体的民主程度、权力形态、政治化程度等对儿童的政治心态有重要影响。有关学生运动的研究表明,参与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与同伴群体有密切联系,他们彼此对政治有较高兴趣,

37、在一起讨论政治问题,并常付诸行动,一旦运动起来就会行动积极或行为过激。,农民工孩子和较高社会阶层的孩子上学,会倾向于接受后者。但同样地阶层,则不会有所改变。不同阶层的孩子一起上学,低的会接受高的政治价值观念,伙伴群体的影响力的相对强度似乎在逐渐上升,当父母都忙于工作时,孩子们更多地从伙伴那里而不是通过家庭来接受社会化。,少先队组织的群体功能,少年儿童对于所属组织的投入和维护,对于促进他们的政治认同、群体忠诚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及人生第一个政治类组织,少先队的经历长久保留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并影响到日后对党的感情。少先队主要通过集体舆论和集体活动影响少年儿童政治社会化

38、。少年儿童刚入队时,更愿意遵从组织规则,易于接受劝说并效仿别的成员。少先队辅导员普遍反映,积极参与队活动特别是担任一定组织职务的少年儿童,日后的亲政治行为更加明显。,5、社区,社区教育能促使学校和社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脱离,社会不承担教育责任的状况。形成家庭、社区、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使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多种政治能力,提高政治素质,社区教育在儿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独特功能:简明直观的认知功能、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合群利他的调节功能、立身处世的规范功能、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社区教育对儿童政治社会化实施多方面的干预,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开发前景。,家庭、学校和

39、社区经验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公民责任感,少先队与社区,注重系统教育观是全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社区少先队工作要在这种趋势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日渐兴起,学校活动鼓励和吸收家长参与成为发展趋势,6、政府政府自己也是社会化地机构,实际上,它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其公民行为的反映,许多政府行为都是在向公众作出解释和展示政府的态度,通常是用来培植共鸣对政府的支持和忠诚。国家层面的盛大场面,如阅兵等,对公众有强有力的影响。政府的政策,7、综合讨论,(1)合力度,如果社会或者社会上的某特定机构想要有意识地来塑造其年轻公民,建立其各社会化机构之间的一致性是首要的促进因素。如果公民们从各种不同社会化机构

40、那里得到的是同样的信息,那么,他们的态度就有可能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结果取决于所有信息和条件的相互作用,尤其取决于有关信息内容的一致性。家庭父母一致/学校与家庭一致,(2)影响度,谁影响?,不同年龄段,6-9岁的政治信息主要来自于家庭,其次是媒体和学校(老师);9-12岁依次是媒体、家庭和学校(老师);12-14岁依次是学校(同伴群体)、媒体、家庭,人介质(方法手段)目标分类引导,第一类:实践体验类,实践是思想认识的源泉和归宿,参与实践体验是青年深入了解和直观感受国情社情民情、客观理性看待社会现象、形成正确社会观察结论的重要渠道。可用载体: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实践、见习实习、志愿

41、服务,等等。,第二类:面对面交流类,面对面交流具有话题针对性强、信息沟通充分、互动探讨深入的特点,同时能充分发挥情感、信任、友谊等因素在思想引导中的重要作用。可用载体:党课团课、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辩论会、班组学习讨论、交流谈心,等等。,第三类:文化熏陶类,文化时尚对各类青年都具有重要影响。要充分借助文化时尚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和传递社会主流价值,增强思想引导工作对青年的吸引力、感染力。可用载体:一是文化活动类,包括故事会、青春歌会、文艺比赛和展示、影视片展映等;二是仪式教育类,包括入团宣誓、成人仪式、升旗仪式、集体生日等;三是时尚手段,包括时尚产品运用、时尚氛围营造、时尚行为秀、时尚语言

42、传播、时尚偶像参与等。,第四类:典型示范类,青春榜样对于青年人的成长具有强有力的激励和导示作用。通过典型示范,可以集中宣传展示优秀青年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引导青年学习效仿,共同进步。可用载体:一是典型选树活动,包括选树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各群体优秀团员青年、感动青年的人物等;二是典型宣传活动,包括青年典型走进青年、集中表彰、媒体报道、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大力宣传普通青年的青春创业故事、成才故事、奉献故事,激发青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第五类:媒体传播类,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青年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成为青年交流、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方式,利用媒体传播思想准则可

43、以扩大对青年的覆盖面、放大影响力。可用载体:一是手机类,包括短信群发、飞信群发、手机报、手机阅读等手机媒体应用。二是网络类,包括与社会网站合作或依托团属网站开设专题网页、举办主题活动,在单位内部局域网开设专题频道,创建专题博客、微博;通过BBS、SNS社区网站和QQ群、MSN群等即时通讯工具发布引导信息、开展话题讨论。三是传统媒体类,包括与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杂志合作,或依托团属报刊,开辟引导青年思想的专题节目、栏目。,(3)情与理,情感与理性影响情感与理性的结合在于科学性的发展。党越为人民服务,讲党课的教师就越理直气壮。,(4)关键事件,关键事件影响(警察与打仗),五、少年儿童政治社会

44、化与政治参与,公共选举权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和决策参加社团参与公共监督公共表达,六、党团队一体化研究,人的思想认识需要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深刻的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小时候有了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就能为长大后更好地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打下基础;小时候有了深厚的国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就能为长大后更好地坚持爱国主义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打下基础。,在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不同阶段,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固然要有不同侧重,但是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理想信念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要贯穿始终。要按照“系统规划、有效衔接、分层实施”的要求,使共青团、少先队在不同层级的引导目标和内容既体现层次上的差异性,又体现灵魂上的连贯性、一致性,总体上把握内在的整体一致性,使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思想教育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党、团、队组织意识实现有效衔接。,党团队一体化,引导目标一体化品牌一体化资源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