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3482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doc(1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长春市威宇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二O一四年十月国道鹤岗至大连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目录第一章 总 则11.1评价项目的由来11.2编制依据21.3评价目的41.4评价原则41.5主要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51.6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61.7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81.8拟建线路建设地点、线路走向及周围环境91.9环境保护目标101.10评价标准101.11评价预测时段121.12评价方法和评价工作程序13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152.1拟建项目评价区域现状调查152.2工程概况152.3建设工程内容172

2、.4预测交通量222.5工程分析222.6工程环境影响因素分析262.7产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272.8产污环节及污染物排放情况28第三章 区域环境概况293.1自然环境概况293.2社会环境简况31第四章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24.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2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34.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354.4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36第五章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375.1施工期社会影响分析375.2施工期地表水影响分析395.3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05.4施工期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分析435.5固体废物环境影响465.6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分析465.

3、7交通影响分析47第六章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496.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496.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496.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546.4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与评价606.5健康和安全606.6工程对景观影响分析606.7环境风险分析606.8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4第七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管理657.1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657.2路线方案合理性分析657.3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657.4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727.5环境风险防治对策与措施74第八章 水土流失影响分析与水土保持方案768.1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768.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768.3水土保持方案788.4水土

4、保持监测808.5水土保持措施83第九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869.1环保投资估算869.2经济效益分析869.3环境效益分析869.4社会效益分析87第十章 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8810.1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8810.2环境管理计划8810.3环境监测计划90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9211.1调查方法、范围及对象9211.2公众参与调查内容9211.3调查结果及分析9811.4公众参与评价结论99第十二章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10012.1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0012.2与总体规划协调性分析10012.3选线的环境合理性分析10012.4环境影响可接受性分析10012.5公众参与认同性分析101

5、12.6选址及项目可行性合理性分析结论101第十三章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213.1工程概况10213.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10213.3环境现状调查评价结论10213.4环境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价结论10213.5公众参与评价结论10413.6综合效益分析结论10413.7综合结论105 III长春市威宇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第一章 总 则1.1评价项目的由来通化市“十二五”及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以在建的东北东部大通道(东边道铁路、鹤大高速公路)为纽带,构筑东边东部中心城市,启动实施通丹经济开发开

6、放先导区规划,构筑白山通化丹东经济带,在更高的平台上推动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紧密接轨。以“进关、出海、通省、连县”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立体交通网络,形成1小时内通县市,2小时内通省会,3小时内达海港的交通运输格局。逐步把通化建设成为面向周边国家和环渤海经济圈开发开放前沿的东北东部区域的中心城市。国道鹤岗至大连公路(G201,以下简称鹤大公路)是国家公路网中的一条纵线,起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至于辽宁省的大连市,经过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份,在吉林境内长约467km,起于黑吉交界的小沟岭,主要经由敦化市、抚松县、江源区、白山市、通化市,通化县,止于吉

7、辽交界的岗山岭,是吉林省东南部地区与辽宁省、黑龙江省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本项目位于通化市,设在国道鹤大公路通化绕越线上,通化绕越线是国道鹤大公路和国道集阿公路的共线段,承载着两条国道通化市的过境交通,是通化市重要的过境通道及对外连接通道。通过国道鹤大、集阿公路可实现与鹤大高速公路、集双高速公路有效连接,使通化市对外连接通道快速融入到吉林省高速公路网中,使交通四通八达。目前,通化绕越线上有西昌和官道岭两处互通,分布在通化绕越线上的南、北两端。拟建的五月花互通处在绕越线的中间位置,连接通化市的五月花大街。五月花大街是通化市区新开辟的一条城市主干道,路面宽度21.0m,目前已经建成通车。五月花大街的

8、东边与通化市东昌路连接,西边目前为断头路,与周边的路网没有连接。本项目建成后与五月花大街顺接,并连接鹤大公路,有效解决了断头路及路网衔接的问题。另外,本项目的建设为通化市西北部增加1条快速的进出口通道,去往四平、长春方向的车辆不必再绕行治安岔道,同时也实现了城市道路与国道的顺畅衔接。对优化通化市区域路网结构,改善区域交通运输环境及行车条件,缓解市区的交通压力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有关规定,受通化市高速公路管理办公室的委托,长春市威宇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9、评价工作。我单位环评技术人员在现场踏勘和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通化市环境保护局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通化市环境保护局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感谢!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10.28);(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6.10.2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

10、2.28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4.2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5.4.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8.28第二次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3.1); (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8.28第二次修订);(10)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10.28);(1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第257号令,1998.12.27);(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11、,1998.12.27);(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84号,2003.3.20);(1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29);(15)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通知(吉环管字20131号)。1.2.2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1)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第五号,2003.5.13);(2)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发200038号,2000.11.26);(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10.1);(4)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国

12、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号);(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修正(2013年);(6)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2.14);(7)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200394号,2003.5.27);(8)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通部,交环发2004314号,2004.6.15);(9)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部,环发2007184号);(10)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7号);(11)关于加强环境

13、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1.2.3地方法规、规章(1)吉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1.1);(2)吉林省水土保持条例(2014.3);(3)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2004)。1.2.4技术标准及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14、610-2011);(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1996);(9)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804-2010);(10)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T T192-2006);(11)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1999.11.18);(1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1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1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2.5

15、项目文件及资料(1)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7月;(2)长春市威宇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与通化市高速公路管理办公室签订的关于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咨询合同书。1.3评价目的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概况分析及周围环境状况调查,在掌握工程排污、源强及周围环境特点和污染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拟建工程的施工期及营运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防范和减缓对策。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1)对拟建工程评价范围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2)对拟建

16、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中的各种工程行为对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论证本项目的建设工程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减轻和补偿措施,使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为工程的环境保护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1.4评价原则(1)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法令、标准及规范,力求做到工作深入、内容完备、数据准确、论据充分、措施具体,使评价成果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料,避免重复工作,缩短评价周期。(3)坚持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及危害给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17、。(4)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环境优先为基本原则,通过类比分析和实地考察,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操作性强的环境保护措施。(5)坚持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作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6)广泛参与原则,广泛吸收相关专家、有关单位和个人及当地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意见。1.5主要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1.5.1评价内容根据立交桥工程对沿线带状环境影响的特点,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生态、噪声、空气、地表水等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分析;公众参与调查;水土流失防治对策;风险分析等。评价范围主要包括立交桥沿线所在区域,以及项目建设可能给环境带来影响的区域。(1)社会

18、环境影响社会环境评价包括区域社会环境评价和沿线社会环境评价,主要评价内容为路线走向与沿线社会发展的关系,对沿线经由的城镇规划、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利用及社会事业发展现状等社会情况进行调查和评述,对拆迁安置、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变、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进行分析。(2)生态环境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现状调查,包括沿线生态环境特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植被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分析等;对项目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施工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施工期动用土石方引起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减缓措施、生态补偿措施等。(3)声环境调查拟建立交桥沿线声环境敏感点,对沿线

19、声环境现状进行监测及评价,预测不同时期、不同时段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主要预测噪声环境敏感点在不同功能区内受噪声影响情况。(4)地表水环境地表水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为对沿线各河流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及评价,分析施工期施工生活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的影响;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的影响等。(5)空气环境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状监测及评价,预测施工过程中对场地周围环境影响及公路运行后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对沿线环境的影响。(6)其他其他评价内容还包括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监测与管理等。1.5.2评价重点本项目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对外环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可分

20、为建设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一般情况,建设期的不利影响要大于营运期。本项目建设期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取土、弃土、机械施工、交通运输等工程行为对区域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评价重点确定为声环境和生态环境评价;同时兼顾地表水环境、社会环境、空气环境影响和风险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1.6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1.6.1环境影响要素识别本项目施工期对环境影响主要是建设工程对土地的占用,工程开挖对植被等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粉尘、扬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施工噪声对沿线声环境的影响等;立交桥运营期主要是由车辆行驶噪声、汽车尾气对沿线环境的影响

21、,通车运行对沿线社会经济的影响等。一般说来,桥梁及道路施工期的不利影响较多,营运期的有利影响较多。工程建设对自然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多,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较多。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矩阵见表1-1。表1-1 各阶段环境影响因素矩阵筛选表 工程行为环境资源前期施工期营运期占地路基路面材料运输机械作业运输行驶绿化复垦土地利用就业劳务经济旅游农业水利土地利用物质资源土质地面水文地面水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陆地植被陆栖动物生活质量声学环境空气质量居住美学说明:/:长期/短期影响;涂黑/白:不利/有利影响;空白;无相互作用。依据环境影响因素的矩阵筛选,确定该项目的环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评价、地表水评价

22、、环境空气评价、声环境评价等,在施工期的评价重点是噪声、生态环境影响,营运期的评价重点是声环境评价及环境空气评价。1.6.2评价因子选择根据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特点,在对拟建工程区域踏勘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地区环境功能及各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和可能受影响的程度,在工程环境影响分析的基础上,从环境要素方面进行环境因子的识别与筛选,本工程评价因子筛选结果详见表1-2。表1-2 评价因子筛选结果类 型评价内容评价因子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资源利用开发运输居民生活质量居民收入、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桥梁、路网、交通、绿化征地公众意见生态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量土壤类型占地类型声环境现

23、状评价交通、工业噪声施工期评价机械设备噪声运行期评价交通噪声空气现状评价SO2、NO2、TSP施工期评价TSP、沥青烟运行期评价CO、NO2、THC地表水现状评价pH、BOD5、COD、SS、氨氮施工期评价COD、SS、石油类运行期评价石油类1.7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7.1评价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2.4-2009,HJ19-2011)确定生态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等专题的评价等级,见表1-3。表1-3 本项目评价等级划分及依据评价专题评价等级划分依据生态环境三级本项目工程路线全长3256m,总占地0.182945km22k

24、m2,所占土地为通化市规划的建设用地,现为旱田、菜田及园田。本项目工程建设及影响区域内无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分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生态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声环境二级根据通化市总体规划,立交桥两侧用地主要规划为住宅商业用地、公共绿地等,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2类区。根据预测,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总体来看增高量基本达35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的有关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环境空气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相

25、关规定:“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二级”。本项目建设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因此确定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为二级。地表水三级本项目施工期可能影响水体的污染主要是施工废水排放,在营运期,产生的水污染物主要是路面径流,污染物量少,水质成分简单。地表受纳水体水域功能为III类水域标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本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1.7.2评价范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应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规定,并结合项目沿线

26、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详见表1-4:表1-4 本项目评价范围序号环境要素评价范围1声环境立交桥及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及敏感点2环境空气立交桥及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及敏感点3生态环境立交桥及道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区域,评价范围合计约为1.3km2。4地表水确定项目的评价范围为浑江葛家屯断面至江南断面。1.8拟建线路建设地点、线路走向及周围环境本项目位于通化市东昌区,设在国道鹤大公路通化绕越线上,连接通化市的五月花大街。路线根据通化市总体规划,通化市的五月花大街下穿鹤大公路。路线全长3256m。路线评价范围内历史现状、环评期间现状及规划发展情

27、况详见表1-5。本项目地理位置及线路评价范围内周围环境及敏感点分布见图详见图2-1,设计效果图详见1-2。表1-5 路线现状、周围环境及规划发展类型调查路线走向路线现状总体规划发展情况备注五月花大街鹤大公路为棚户区居民平房及大棚等道路两侧规划为公共绿地在建建筑注:表中所列举的现状情况为拟建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1.9环境保护目标拟建项目位于通化市东昌区内,根据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区。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和控制目标如表1-6、1-7及图2-1所示。表1-6 拟建项目环境空气、地表水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保护对象控制与保护目标空气环境

28、道路施工沿线的环境空气质量及沿线居民控制施工扬尘,保护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满足2类区标准要求,不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地表水环境浑江控制施工期施工废水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得到合理处置,保护浑江水域功能不受影响,不加重水体污染程度,风险事故不造成水体危害。生态环境沿线区域生态环境(耕地、地表植被)控制工程占地及施工活动,减少生态环境破坏,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居民确保国家和地方有关拆迁补偿标准得到落实,保护被拆迁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居住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表1-7 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名称方位4a类区(道路中心线48m以内)2类区(道路中心线48-200m以内)最近距

29、离(m)影响户数(户)最近距离(m)影响户数(户)居民住宅立交桥两侧-1771000户1.10评价标准1.10.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本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8。表1-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标准来源SO20.150.50(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NO20.120.24TSP0.30-(2)声环境现状评价该区域主要为东昌区规划的居住区、商业区、公共绿地等,根据当地声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执行2类标准。预测标准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

30、B3096-2008)中相关规定,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应执行4a类标准。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实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中相关规定,道路红线外35m内区域执行4a类标准,位于4a类区域内的学校、疗养院等特殊环境敏感点室外昼间按60dB(A),夜间按50dB(A)执行;红线外35m以外(本项目距道路中心线48-200m的范围内)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详见表1-9。表1-9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类 别标准值标准来源昼间夜间区域2类6050(GB3096-2008)区域4a类7055(3)地表水环境对于通化市污水受纳水体-浑江,根据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区(DB22/388

31、-2004),该段水体执行类水体标准,见表1-10。表1-1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序号项 目标准限值1pH6-92COD 203BOD5 44SS 255NH3-N 1.0注:悬浮物引用松花江水系环境质量标准。1.10.2污染物排放评价标准(1)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为施工期粉尘、扬尘、沥青烟尘及营运期汽车尾气,均属于无组织排放,汽车尾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11。表1-1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限值 单位:mg/m3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测点浓度限值(mg/m3)HC周界外浓度最高

32、点4.0NOx0.12SO20.40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沥青烟生产设备不得有明显的无组织排放存在(2)噪声施工期噪声施工期噪声评价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详见表1-12。表1-12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营运期噪声本项目营运期适用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相应标准的2类、4类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详见表1-13。表1-13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区域名称采用标准标准值 dB(A)昼间夜间噪声2类60504类70551.11评价预测时段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立交桥计划2014

33、年开工建设,2015年建成通车,建设工期2年月。道路整体通车时间为2015年底,因此本次评价预测时段施工期为2015年,营运近期选择为2016年,营运中期选择为2025年,营运远期选择为2035年。1.12评价方法和评价工作程序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方法采用“以点为主,点段结合,反馈全线”的评价方法。现状评价采用收集资料、现场监测、实际调查、统计分析、遥感解译等方法;预测评价采用模式计算、类比分析等方法。本项目评价工作程序框图如下:评价任务的提出第一次公众参与公示现场踏勘调研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设计期环境影响占地拆迁安置破坏原有自然环境施工期环境影响填、挖方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施工扬尘、废气施

34、工废水弃土妨碍现有交通营运期环境影响交通噪声尾气路面径流污染事故污染风险沿线居民出行生活质量变化确定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公众参与调查环境现状监测评价标准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调查土地利用农业生产林地分布水环境沿线河流水系水功能区划水文水质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规划资源开发条件生活质量土地利用产业结构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现状流失类型侵蚀模数治理措施水土保持规划环境空气气象特征环境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敏感点分布及类型声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噪声敏感点分布及类型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模式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动植物破坏农业生态恢复补偿土地利用水环境路面径流污染风险分析社会环境劳动力就业拆迁安置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基础设

35、施公众参与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发生区域、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量工程水土保持效果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环境噪声施工噪声交通噪声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环境对策及损益分析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二次公众参与公示 105长春市威宇环保科技咨询有限公司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2.1拟建项目评价区域现状调查本项目拟建线路占地及两侧主要为棚户区居民平房,占地类型主要有旱田、菜田及园田,根据规划拟建设居民住宅、商业设施及绿化等。2.2工程概况2.2.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国道集安至阿巴嘎旗公路通化绕越线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工程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单位:通化市高速公路管理办公室地理位置:位于

36、通化市西北部,起点位于五月花大街断头路,终点位于鹤大公路通化绕越线。2.2.2项目路线走向本项目位于通化市东昌区内,本互通主要连接的道路为通化市绕越公路和通化市五月花大街。路线根据通化市总体规划,采用主线(通化绕越线)下穿方案。本项目起点位于五月花大街断头路,终点位于鹤大公路通化绕越线。本项目连接的两个路网情况如下:(1)通化绕越公路国道鹤大公路通化市绕越线位于通化市的西侧,起点为官道岭,与国道集锡公路相连接,终点位于西昌互通,于2006年建成通车。通化市绕越线完善了国道干线公路网布局,缓解了通化市区交通压力,对促进通化市的经济发展,改善该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五月花大街

37、五月花大街为通化市城市主干道之一,是该区域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已建成通车。但是五月花大街尚未与周边公路网连接,没有充分发挥该街道的功能。2.2.3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本工程总投资为16617.02万元,全部由通化市高速公路管理办公室自筹解决。2.2.4项目组成与建设规模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本次实施的主要工程包括:互通匝道3.256km,分离立交1座(长度为217m),天桥1座(长度为67m),大桥1座(长度为187m),小桥1座(长度为34.5m),涵洞7道,占地面积18.1495hm2,拆迁建筑物9063m2,具体工程规模详见表2-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2-1,工程内容图详见图2-2,本工程主

38、要技术指标详见表2-3。表2-2 本项目工程量一览表序号路段项目单位五月花互通1匝道长度km3.2562路基土石方万m350.0313路面工程千m331.3834防护工程m391185分离立交m/座217/16小桥m/座37.5/17大桥m/座187/18涵洞道79天桥m/座67/110占用土地hm218.1511拆迁建筑物m2906312估算造价万元16617.02表2-3 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主要技术指标表项目规定值五月花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采用值匝道名称匝道A匝道B、C、D、E设计速度(km/h)40-6040-6040-60路基宽度(m)22.523.010.522.523.01

39、0.5行车道宽度(m)43.523.543.523.5中央分隔带宽度(m)1.02.01.02.0左侧路缘带宽度(m)20.50.520.50.5硬路肩宽度(m)22.522.521.022.522.521.0土路肩宽度(m)20.7520.520.7520.7520.520.75匝道圆平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60-15060(C匝道)极限值50-120出口匝道最大纵坡(%)上坡4-52.102(B匝道)下坡3-43.596(D匝道)入口匝道最小纵坡(%)上坡3-43.596(E匝道)下坡4-52.145(C匝道)竖曲线最小长度(m)一般值40-7095.25(D匝道)极限值35-50凸型竖

40、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900-20002500(A匝道)极限值450-1400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900-15003300(B匝道)极限值450-1000桥梁设计荷载公路级公路级大中小桥梁、涵洞设计洪水频率1/1001/1002.2.5工程安排根据本工程特点,参考全国市政工程施工工期定额(建城字第553号),工程计划2.0年内建成;即2014年3月开始进行前期工作,2014年10月开始施工,至2015年12月工程全部竣工验收。1、规划、编制、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3月2014年4月;2、工程初步设计,2014年5月完成;3、工程施工图设计,2014年5月2014年6月完成;4、工程招标,2014年8月2014年9月完成;5、征地拆迁等工作:2014年9月2014年10月完成;6、施工前的准备工作:2014年12月2015年2月完成;7、工程施工:2015年3月2015年11月;8、2015年12月工程验收。2.3建设工程内容本项目包括互通匝道路基工程、路面工程、互通内桥梁和涵洞工程、互通内分离立交、通道和天桥工程及交通工程。2.3.1互通匝道路基2.3.1.1路基横断面(1)通化绕越线现有通化绕越线为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度为25.5m,中央分隔带宽度为2.0m,左侧路缘带宽度为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