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3586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31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文本第一章 总 论2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8第三章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13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项目建设内容14第五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15第六章 总平面图布置方案18第七章 项目建设技术与工程方案21第八章 环境保护、卫生和劳动安全29第九章 建筑节能工程及措施34第十章 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36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38第十二章 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38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42第十四章 招投标方案44第十五章 项目管理方案47第十六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50第十七

2、章 结论与建议51附件图件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地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3、项目承办单位:4、承办单位概况:兴义市信恒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与兴义市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兴义市博大基本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属三块牌子一套人马。2005年8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兴义市博大基本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9月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兴义市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心,内设人秘股、财务股、投融资管理股、工程建设管理。2009年4月由市直属机关工委批复成立中共兴义市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中心支部。2012年4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

3、式成立兴义市信恒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直属兴义市人民政府,受市人民政府委托,代表市政府所辖国有资本实行授权经营的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主要经营范围:经政府授权管理市级基本建设资金、监督管理国有资产运作、从事新老城区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水利、交通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的非金融性投资;工程管理服务;管理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设施,国内广告设计、制作、发布。5、法定代表人:何正翔6、项目性质:新建7、建设用地: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共占地164864.08。8、建设规模: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建设项目拟建建筑面积为95953.34平方米。共231户安置房。9、建设内容:安置区内的道路、铺

4、装、绿化、给排水、配电、垃圾收集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详见投资估算表)。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本次项目总投资为3346.7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为2930.41万元,其它费用为168.4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247.91万元。全部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11、建设期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期为150天。(按各方面建设条件完善及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计算的建设周期)。12、项目编制单位:兴义市规划设计院1.2、设计依据 (一)国家相关规范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93616-200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贵州省居住建筑节

5、能设计标准(DBJ52-49-2008);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93634-2004);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9、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0、贵州省建筑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 1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 12、相关的文件及规范、标准、规程等。 (二)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2、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3、兴义市土地利用总体

6、规划;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5、其他相关文件和意向书及技术规范、标准与规程; (三)其他有关依据 1、承建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的委托书;1.3、项目研究范围、编制原则、依据及目的 1.3.1、项目研究范围 (一)设计范围 1、本方案对新建安置区场地内的道路、水泥硬地、绿化、给排水、配电、垃圾收集等配套基础设施(详见投资估算表)的设计及投资估算。 2、绿化布置及环保 场地内采用重点绿化配置,小区出入口设置以花池为主,点缀观赏性树种布置,周围四周设置攀岩体植物,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噪声污染。 3、电气、给排水 项目范围内电的来源和用电设计。 供水水源。 生活污水、废

7、水的处理。 地表雨水的处理。(二)研究内容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总平面布置图基础上,对道路以及基础设施作具体研究。主要内容有:1.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和深度,从建设要求、基础设施状况、安置区住房工程发展等多视角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2.分析道路性质与功能定位及基础设施,合理确定相应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建设需要分析,合理确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3.结合安置区住房实际情况、使用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可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工程设计方案。4.提供工程投资估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2、项目编制原则 拟建的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改变以往因资

8、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安置区配套设施不齐全,功能布置不完善的问题,为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住房提供舒适方便,环境优美的居住空间。本项目的实施力求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中,功能完善,装备适度,经济合理,以满足兴义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推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展的需要。 1.3.3、项目编制目的 1、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 2、选择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为设计、施工及管理提供,为项目的建设施工提供依据。 3、项目建设外部条件设计配套,建材运输和供应、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条件的具备。 4、按照国家有关环保

9、、消防、卫生等规定,环保配套设施、消防设施和卫生设施的具备。 5、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十五”以来,国家在规划指导、政策支持、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对西部地区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安置区等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的总要工程,对被拆迁对象的居住、生活条件,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同时也拉动建筑业、房地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它体现了政府对被拆迁对象的关爱并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保障被拆迁人的居住条件,推动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兴义市政府为民办事的重大

10、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解决被征地拆迁群众的安置,解决拆迁户的居住问题。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方资金匮乏,对于配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安置内的道路、绿化、管网、垃圾收集等配套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比较差,给安置区内住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加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安置户提供了优雅的生活环境和便利的居住条件,成为了安置区实施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项目申请过程 兴义市信恒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对本项目建设积极努力,做了不少前期工作,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项目建设地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建设地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经兴义市规划局同意

11、批示。根据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拟选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原则同意该项目选址。1.5、项目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5.1、地理位置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场地的水、电、电讯和道路等公用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捷。 1.5.2、项目建设目标及规模 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拟道路、绿化、给排水、配电、垃圾收集等配套基础设施(详见投资估算表)。本项目根据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并结合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际功能需要进行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使安置区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能更好的改善、提升服务水准,促进小区住户的身心健康,让他

12、们更好体会到中央利民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 1.5.3、项目建设条件1、项目建设符合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需要和社会发展。2、项目建设场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建设用地及环保措施满足土地、环保规定。3、项目建设的市政配套条件有保证,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系统完善,可满足项目建设条件的需要。4、项目建设所需钢材、水泥、碎石、砖等材料,来源落实、材料充足。1.5.4、项目投入总资金1、项目建设总投资2、 本次项目总投资为3346.7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为2930.41万元,其它费用为168.43万元,基本预备费为247.91万元。3、 资金筹措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

13、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346.75万元,全部资金由业主单位自筹。 1.5.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项目,总用地95953.34,住房231户。1.6、问题与建议 1.6.1、问题 建设施工工期会对相邻的地块住户造成一定的影响。 1.6.2、建议 1、项目承办单位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做好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2、按基本建设程序精心组织项目建设管理,推行限额设计,加强项目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严格控制项目投资,按相关规定管好专项资金,保障资金安全运转。3、项目建设必须进一步做好地质勘查,由有资质的单位承办,为工程

14、的实施提供基础技术支持。4、在施工期做好场地内的防尘、防噪声等环保措施,把对与场地相邻的住户的影响减小到最小。5、为了保障项目能顺利实施,早日开工建设完成,建设采取以下措施作为保障: (一)组织保障 首先要建立项目工作班子,切实抓好各阶段项目的实施,必须保证不误工期。 (二)资金保障 资金的落实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建设单位通过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政策保障 本项目是根据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自身的发展需要,并结合场地状况现有实际,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因此,希望各级主管部门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并落到实处。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2.

15、1、项目建设背景 2.1.1、黔西南州基本情况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2年5月1日,是全国30个自治州中最年轻的自治州之一。全州国土面积16804平方公里,辖兴义、兴义市、安龙、贞丰、普安、晴隆、册亨、望谟8个县(市)和顶效开发区,共124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1097个村。州内居住着汉、布依、苗、彝、回等35个民族,2012年末总人口3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42.47%。 黔西南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州境地处珠江上游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是三省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州府所在地兴义市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和贵阳、昆明、南宁三个省会城市

16、的三重辐射圈内,区位优势突出。 黔西南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南昆铁路、324和320国道、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关(岭)兴(义)公路横贯州境,汕(头)昆(明)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全线建设完工,晴(隆)兴(义)高速公路、惠(水)兴(仁)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建设完工。兴义机场建成通航,西南水运出海中通道起步工程、西南成品油管道工程已经建成,初步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为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 2.1.2、兴义市基本情况贵州省兴义市位于东经1045110455,北纬2438 2523,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历来就是西南地区一个重要商贸中心,素有“黔桂锁钥”之称。兴义市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

17、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第四大城市,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黔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东与本州安龙县接壤,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林、隆林两县隔江相望,西与云南省罗平、富源两县毗邻,北与本州兴仁县,普安县和盘县连接,南盘江横贯市境,历史上是三省毗邻地区的商业集散地和通衢要塞,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全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1,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26.8,年均降水量1531.6mm,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终年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00天左右。全市总面积291

18、5平方公里,总人口79.6万人(2009年末数据),主要为汉、布依、苗、彝、回等民族,少数民族入口占总人口的19%。兴义山川秀丽,气候宜人,人杰地灵,区位优势独特。达里是何应钦先生、王伯群先生、王电轮将军的故乡。勤劳勇敢的兴义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五十年的艰辛努力,已将兴义建设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城市。这里有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热情好客的各族儿女,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这里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中药材和经济林木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这里有蓄水量达102亿立方米、水面达816平方公里的万峰湖,是一块尚待开发的旅游处女地;这里交通便捷,南昆铁路横贯全境,公路四通八达;这里通讯设施完善,南

19、昆光缆、贵兴光缆为该市的通讯提供了载体,足不出户,即可与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沟通联系等等。兴义古称“黄草坝”,早在1.2万年前就有穴居野处的“兴义人”繁衍生息。兴义山川秀丽,人文名胜众多,有40多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奇特,旅游资源丰富,处于国内数条黄金旅游线的交点。有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义市河峡谷。兴义矿产资源丰富,品位高,分布广,主要有金、铁、煤、锑、钼、汞、砷、硅、石英石、白云石等11种。九五期间,国家将在兴义建设黄金冶炼中心,大型钢铁厂和水泥厂。锑、钼、汞、砷、石英石、白云石、矿泉水等矿产开发,尚在起步阶段,开发前景广阔。兴义交通便捷,区位优势突出,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和全州政

20、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距贵州贵阳357公里,距云南昆明362公里,距广西南宁525公里,位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圈的中心。辖区国土面积29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15%。兴义多样的地貌和良好的气候,形成了独特的生物资源。这里亚热带及温带植物都能生长,农作物品种达530余类,以盛产优质烤烟、油桐、芭蕉芋、生姜而闻名,其中级内烤烟年产4700吨,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干鲜果种类30余种。一年四季都有上市。兴义大红袍(红桔)、海子梨、冬梨久负盛名。野生动、植物繁多,有飞虎、黑猴、穿山甲、娃娃鱼等国家保护动物;还有竹荪、杜仲、黄草等药用植物1000余种。兴义

21、境内有南盘江,黄泥河等2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1万千瓦,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目前,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二级电站和鲁布格电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兴义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且品位高,运程短,煤价低,是发展大型火电的理想基础。到“九五”期末,兴义将成为水火并举的大西南重要的能源基地。自2001年起,兴义城市化步入新一轮的大发展时期。按照兴义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市委明确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经营、高水平管理”的总体思路,一手抓旧城安置,一手抓新城开发,不失时机地加快推进城市化,取得了重大突破,建成了瑞金大道、兴义大道、兴义广场、万峰林广场、兴义机场、北京路高

22、架桥、多座内环人行天桥等一大批城市标志性工程。现已形成了老城区、桔山、下五屯、万峰林等6个片区的基本构架。依托城市的牵引和带动,各小城镇尤其是政府机关所在地小城镇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一批明星乡镇、旅游名镇、工业重镇和经济强镇正在加速崛起,基本形成了以兴义城区为中心、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为重点的大交通优势,以水电、火电、煤炭为重点的大能源优势,以程控交换、移动通讯、国际互联网为重点的大通信优势,初步奠定了兴义作为黔滇桂结合部100万人口中心城市的基础地位。推进“三化一业”建设,是兴义市建设经济强市的重大战略。城市化是这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己经在实践之

23、中被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所接受并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日新月异的兴义市,城市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巨大。作为黔西南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兴义市在全州的龙头地位举足轻重;作为贵州省经济十强县(市),兴义市在全省的战略地位不可忽略;作为中国西部五十强县(市),兴义在中国西部的经济地位日渐凸显。从区位上看,兴义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位于南贵昆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在以兴义为中心200公里半径地域内,是一个没有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的“空白地带”。把兴义建设成为黔滇桂结合部100万人口中心城市,充分证明兴义市的决策者们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和拼搏意识。2010年,全市人口79.6

24、万人;全市GDP(生产总值)完成201.66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20.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0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24.6亿元,增长2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0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651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6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从西部百强县市的第72位上升到第35位,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经济十强县(市、区)的第九位上升到第七位。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观赏石之乡、贵州龙的故乡,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农业旅游

25、示范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上升。兴义是三省区结合部的中心城市 区位优势明显 兴义市郊就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兴义市河峡谷和万峰林 还有野钓者的天堂中国最大的野钓乐园的万峰湖 以及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贵州醇酒厂,加上南昆铁路和兴义机场的运营,兴义已经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欢迎各位有识之士到兴义来投资开发,共创美好的未来。2.1.3、万峰林街道办基本情况万峰林街道办位于贵州省兴义市,办事处成立于2010年6月10日,由原下五屯街道办撤出建立,距离兴义市中心区8公里。万峰林地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丽的峰林”国家AAAA级景区万峰林腹地

26、。万峰林街道办事处辖纳录、鱼龙、双生、乐立、上纳灰、下纳灰、落水洞、瓮本8个行政村;76个村民组;常住人口187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3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多个民族,主体居住的少数民族是布依族,布依族占78%。国土面积约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42.8亩,人均耕地0.63亩。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地貌类型以峰林、峰丛为主,最高海拔高度为1600m,最低海拔高度为780m,相对高差为642m,平均海拨高度为1359m,山峦起伏、奇峰如林,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辖区居住着布依、苗、彝、壮、回、仡佬等6个少数民族,村民的支柱

27、产业主要以种养业为主;现有国家行政事业编制人员68名,辖13个党支部,400余名党员。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由于配套建设的基础设施未齐备,一些安置小区虽然早已建成但还是迟迟不能入住,建设单位投巨资建设的安置小区,迟迟不能交付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住户的正常入住。 2、环境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原因,环境问题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小区住户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优雅的生活环境,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赢得民心,项目的建设时非常必要的。 3、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的

28、开展了项目的前期的准备工作。其建设符合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项目选址周边均无任何污染源,地址条件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场地交通方便,供水、供电、通信等条件具备,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就地供应,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具备,计划实施可行。 项目建成后,将为小区住户提供良好生活条件,较大程度满足小区住户的需求。对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综上所述,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本项目。 第三章 项目建设需求分析3.1、项目建设需求现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城市为目的全面提高弱势群体的居住水

29、平把安置区安置工程建设成的德政工程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促进小城镇建设使其成为带动地方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区域内的原住户安置完成后他们不但可以乔迁规划合理结构科学的新居而且因物业服务的跟随,使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居民的生活问题的得到了根本解决。另外安置使该区域的商业价值全面挖掘解决了原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并为广大区域外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可谓一举数得。 现在一些安置区存在着主体竣工验收完毕后任然不能入住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安置区的主体完工后才开始进行附属工程的施工,造成了小区住房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因为地方资金的匮乏,对安置区安置住房小区的环境与基础设施配套投入不足,造成

30、了小区内整体环境较差,对此情况,对此小区住户普遍有被“边缘化”的误解。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项目,由于建设地点连接小区的道路并没有建设完善,现小区房建部分虽全部程建设完成,但因道路连接不完善,日后将给入住小区内的居民造成很大的不方便,为使本小区满足使用要求,避免居民入住留下隐患,所以完善本小区的道路及附属工程是急需解决的问题。3.2、项目建设需求预测与生效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总用地164864.08,总建筑面积为95953.34平方米住房231户平均每户按8人计算(常驻人口按每户3人计算,流动人看按每户5人计算),预计安置区内总人数约为1848人。按此标准配套完善各安置

31、区住房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尽快实现保障性用户早日入住。项目建成后,将为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住房住户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小区环境和提高小区的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较大程度满足群众的需求,使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赢得民心。 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项目建设内容4.1、项目建设规模 4.1.1、项目建设规模根据兴义市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场地实际情况,项目建设规模为该安置区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小区道路的建设(详见投资估算表)。 4.1.1、建设内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建设项目拟建建筑面积为95953.

32、34平方米共231户安置房,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铺地面积平方米11894.742绿化工程平方米97269.814给水、排水管线米详见投资估算表5路灯盏1186电力电缆米145287移动式垃圾箱个88雨水检查井个1419污水检查井个13910阀门井个6111室外消火栓套1212水表井个211道路平方米24192.51路长3674.26米12变压器台21000KVA/台21250KVA/台 第五章 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5.1、场址选择 5.1.1、场址现状1、建设项目位于万峰林街道办片区。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兴义

33、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村,东面临靠规划文化路延伸段,西面为兴巴公路。用地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总用地面积为164864.08。场地已经进行平整,地形地势较为平坦,用于修建住房的地块高差不大,场地内总布置231户住房。5.2、项目场地建设条件5.2.1、 地形、地貌、地震情况1、项目规划地块地形均起伏不大,场地已经进行平整。地貌上属熔岩溶蚀、剥蚀缓丘台地地貌区。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要求,兴义市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4、),为标准设防类(丙类)。 5.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场地范围内的地层构造都较为简单,其上覆盖地层为杂填土及红粘土,拟建建筑物场地的所处地势相对平坦,开阔,临近范围内无活动性断层、滑坡、大型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拟本工程施工不会改变现有地形地貌,因此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建设本项目。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场地及附近均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沉降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无高陡边坡,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因此,场地稳定,地下水和地表水未受过工业污染,对基础无侵蚀作用,但需要对建筑有一定防水要求,岩石地基条件良好,均属建筑条件较好的场地。 5.2.3、气候条件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

35、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场地设计海拔高程约1179米。全年以S风为多, 夏季盛行SSE风, 冬季盛行S风。极端最高气温34.9;极端最低气温-3.1;最热月平均气温22.2;最冷月平均气温7.1;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520.9mm;最大日降水量163.1mm;日降水量5mm的日数67.5天;多年平均雷暴日数75.8天;多年平均冰包日数2.2天;年平均风速2.7m/s;极端最大风速24.6m/s;最大积雪深度9.0。建筑热工分区为温和地区。公共建筑执行夏热冬冷地区标准,居住建筑执行温和地区标准。 5.2.4、城市规划条件及社会环境条件 根据兴义市信恒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出具的关于兴义市万峰

36、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设项目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原则同意规划设计方案,依据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完善有关手续,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实施。现各种相关手续已经办齐。 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州发改委、市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卫生局、环保局、消防大队、供电、供水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5.2.5、交通运输条件 本项目建设地,外部交通条均件良好,可满足建设的需要。按照规划,现均已完成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连接。 5.2.6、办公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 本项目场地的市政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已完备,城区内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系统完善,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5.2.7、防

37、洪、防潮、排涝设施条件本项目建设所在地,均不存在洪水的影响。 5.2.8、环境保护条件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登记表,得到市环境保护局的批示。同意该项目的选址。 5.2.9、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条件 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设项目已在开工之前办理了相关土地手续,故此次新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无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事项。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交通均十分便利,市政基础设施功能齐全,附近无污染源,工程地质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各种建设条件已经完成,建材供应有保证,因此,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符合项目建设条件要求。第六章 总平面

38、图布置方案6.1、项目建设依据及建设标准 6.1.1、建设目标本项目严格按照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及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住房建设项目的规划,确定建设目标是项目建成后使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为安置区住户提供便利、优雅的生活环境。6.1.2、 建设依据、标准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93616-200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39、(GB93614-2006);7、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93613-2006);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D8978-1996);10、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1、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93634-2004);1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程(GBJ15-88);13、贵州省建筑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1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6、相关的文件及规范、标准、规程等。6.2、拟建项目总平面布置指导思想和布置原则该项目总平面

40、布置严格遵守科学性、节约用地的原则、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通风条件良好、为小区住户提供便利与优雅的生活条件。根据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总平面布置总的原则是:1、 考虑车流对各项活动的影响。停车与主要车行流线与建筑物间均通过绿化景观进行隔离。各区域之间仅保留人行流线,将车辆的行驶活动对内部人员的活动的影响减小到最小。对废弃物的处理,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法令、法规的规定作出妥善安排和布局,生活区内有专职卫生人员经常打扫和清理。2、 总平面布置应考虑与市政设施配套,形成排污、供电、给排水和消防系统。3、 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场址地表水的流向,按自然坡度排放,地表水经排水沟就近直接排入城区排水

41、系统。4、 建筑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绿化用地比例适当。6.3、总平面布置方案(详见总平面图)在总体的设计中,本方案各点总平面图布置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本出发点,结合地块周围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的修建为契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为住户们创作一个生活便利,环境优雅的居住环境。各点总平面图布置情况如下1、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新村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纳录村,东面临靠规划文化路延伸段,西面为兴巴公路。用地地块呈不规则多边形,总用地面积为164864.08。场地已经进行平整

42、,地形地势较为平坦,用于修建住房的地块高差不大,场地内总布置231户住房。场地现状用地多为耕地,有处山体:农家山堡。沿地块西南侧分布的山体分别为:陈家坡、魏家坡。北侧分布山体为:王家坡、毽子坡。场地对外交通便利建筑位置及间距布置能满足采光及消防要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面积()备注1总地面积164864.082建筑基底面积27927.93总建筑面积95953.344建筑密度16.945绿地率596.4、方案推荐理由 通过对各个点的地块进行分析,结合相邻的地块情况,确定选址本方案进行实施。推荐理由:本方案功能能够满足安置区住房小区的基本功能要求,布局较为合理,各功能之间的协调较合理;经济

43、亦较其他方案节省资金。根据方案必选结果,决定采用推荐方案的建设规模。第七章 项目建设技术与工程方案7.1、主要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93616-2006); (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93611-2010);(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93614-2006);(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93613-2006);(10)

4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2009);(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96);(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D8978-1996);(1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4)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93634-2004);(15)贵州省建筑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16)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93668-2001); (19)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2008版); (20)贵州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45、(DBJ52492008); (21)兴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2)相关的文件及规范、标准、规程等。7.2、工程建设技术与方案 7.2.1、道路交通系统 (1)根据用地的现状分析,规划考虑将小区主入口布置在方便连接对外交通一侧,小区内以小区道路联系内外交通,将各单元连接起来,使整个小区道路在满足消防通道要求的情况下,又能使各户进出方便。 (2)场地按功能进行人车分流,内外人员分流。场地设计时,设置残疾人坡道及盲人通道。 7.2.2、绿化景观工程1、绿化原则绿化布局强调区内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充分融合,相互渗透。区内各建筑围合的院落设有门前庭院绿地,形成了主次分明的小区绿化系统。绿化规划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理念,体现小区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间的依依亲情。本项目的绿化规划充分利用和保护场地原有的树木,绿化布置时,采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以及主轴、次轴、对景、疏密对比等一系列手法,设计出富有特色的绿化环境。绿化系统由公共绿地、道路绿化、宅间绿化等组成,通过步行系统组织在一起,为居民创造一个安静、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道路绿化采取配植方式,植物选择搭配多样化,以不同的行道树、花灌木、绿篱、植被、草坪组合不同的绿色景观,加强识别性,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