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3790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朗读技巧与训练 (2).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朗誦的技巧與訓練,一、甚麽叫朗誦,朗是明亮、清澈的意思;誦是合乎節奏的誦讀方法。朗誦是文學、歌唱、戲劇三種藝術的結合。,二、朗讀與朗誦的區別,三、朗誦的四大要素,情、氣、字、聲,合稱朗誦四大要素。,四、朗誦的技巧,(一)準備階段1、理解誦材(1)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2)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3)掌握字、詞、語句和修辭技巧(4)分析篇章結構(5)喚起感情、産生共鳴,1、讀準字音:,普通話的讀音有全國統一的審音標準,一般以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作爲根據。廣州話卻沒有統一的標準,問題比較複雜。,(1)廣州話的九個聲調:,(2)一字多音多義,廣州話一字多音多義的情況很普遍,朗誦者必須根據誦材內容,選擇正

2、確讀音。如“說”字便有“演說(雪)”、“遊說(稅)”、“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三個讀音。“樂”字也有“快樂(洛)”、“音樂(岳)”、“仁者樂(淆)山、智者樂(淆)水”三個讀音。“易、數、惡、衣、食、著、教、看、思、解”等字,也都有超過一個的讀音,一不留心便會讀了錯音。,(3)讀書音與口語音,廣州話文、白異讀的情況也很普遍,如“青、正、命、平、聽”等字,口語一般讀“eng”韻母,但讀書音要讀“ing”韻母。多數情況下,讀書音與口語音只是聲調轉變而已,試看下面的例子:窗門、公園、天台、楊桃、南洋、祠堂、笑話、圖畫、師父、徒弟、蝴蝶、賞月、老陳、小何、阿王,(4)字典音與常用音:,(5)廣州

3、話的懶音現象:,(6)外來語譯音,對於一些外來語的譯音,我們不能只照它的一般讀音直讀;如“般若”粵讀應作“波野”,“吐谷渾”粵讀作“突肉雲”,“身毒”粵讀作“捐篤”。,1、領會具體感受,(1)視覺: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一輪紅日升起來,把雪後的大地照得份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銀裝。,(2)聽覺:世界上恐怕再沒有任何聲音比它再大了!大炮彈大炸彈的爆炸,火車的吼鳴,晴天的霹靂,海洋裏的驚濤駭浪,這一切如果和這裏的響聲比起來,只不過和折了一根樹枝,咬了一粒黃豆粒,一聲牛叫差不多。都會被這暴風的號嘯淹沒得一點沒有。,(3)嗅覺:我沿着林間小路往前走,一股泥土的清香迎面撲來。不久到

4、了蘋果園,樹上的蘋果,青裡透紅,發出誘人的香味。,(4)味覺:林之洋見了酒,心花都開,望着二人說聲“請了”,舉起杯來,一飲而盡。那酒方才下咽,不覺緊皺雙眉,口水直流,捧着下巴喊道“酒保錯了,把醋拿來了!”,(5)觸覺:微風細雨,吹拂在你的臉上、頸上,涼涼的、癢癢的,起初你還會覺得不大習慣;耐心等一會吧,你會覺得這是最好的享受。當小雨變成水滴,流到你的眼睛裏,脖子上,你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呀!調皮的小雨點!,(6)動態感覺:山很陡,魯班抓住樹根和雜草,一步一步往上爬。他的手指忽然被一根小草劃破了,流出血來。一根小草怎麽會這樣厲害?魯班仔細一看,發現小草的葉子邊有許多小齒。,4、把握基調,把握作品的

5、整體精神傾向。一篇作品中體現出來的態度感情可以是紛繁的,朗誦者必須分清作品內容各項情節的主次、輕重。如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描述作者離開英國劍橋大學時的內心複雜感受,基調是淡淡的哀愁。,(二)進行階段,1、停頓和相連停頓的作用有三點:(1)呼吸換氣的自然需要。(2)表示區分、轉折、呼應、遞進等各種關係,有助於分析語言結構、理解文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使聽衆有咀嚼、消化、思考、回味的機會。(3)表示強烈的感情。,邏輯停頓,邏輯停頓即根據語言邏輯而停頓。到近處看,有的丨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丨崗哨;有的丨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裏的丨奇兵;有的丨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玉,別有一番丨神采。,感情

6、停頓,(1)父親,這個仇丨我一定要報。(2)他使盡了全身的力氣丨光榮地犧牲 了。(3)聽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大家都難過得|掉下淚來。,停頓時間的長短,我常想:1楊柳2婀娜多姿,3可謂嫵媚極了,4桃李5絢爛多彩,6可謂鮮豔極了,7但它們8只給人一種9外表好看的印象,10不能給人以力量。11,2、重音和輕音,語法重音:(1)飯熟了。(2)誰在唱歌?(3)我把信燒了。(4)他說得很清楚。(5)我們學了六年。(6)四十個學生報了名。(7)桌子上放着兩三本雜誌。(8)陳教授爽朗地笑了。,邏輯重音,(1)他實在太累了。(2)相隔這麽近,我幾乎找不到他。(3)火突然間熄滅了。(4)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奪標的。(

7、5)準是給賊偷了。(6)決不會沒有錢的,一定是藏在什麽地方了。,感情重音,(1)你這個人真糊塗。(2)我不同意!(3)活該!(4)秋天,白樺樹的葉子變黃了,楓樹的葉子火一樣紅,松柏顯得更蒼翠了。,重音的表達方法,(1)加強音量:女孩穿過馬路的時候,看見兩輛馬車衝過來,她趕緊避開,鞋跑掉了一隻,怎麽也找不着,另一隻又叫一個男孩拾起來就拿着跑了。,(2)拖長音節:狂風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它,乾旱旱不壞它。它只是一味地無憂無慮地生長。松樹的生命力可謂強矣,松樹要求於人的可謂少矣!,(3)一字一頓:第二天寒冷的早晨,這女孩坐在牆角裏,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8、4)重音輕讀: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3、速度和節奏,大渡河丨是長江的一道支流,兩岸丨都是蜿蜓連綿的高山,河寬丨三百多米,水深丨十幾米,我們去時丨剛好遇上暴洪,只見湍急的河水丨閃着青光,噴着白浪,從很遠的地方丨就能聽到嘩嘩的水聲。這裏丨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據說丨曾經威震一時的太平天國翼王丨石達開,就戰死在這裏。,4、語氣和語調,升調(昂上調):句調先低後高,一般用於表示疑問、反詰、驚訝、命令、呼喚等語氣,亦出現於情緒亢奮、感情激動的時候,也表示語氣未完結等。降調(降抑調):句調先高後低,句尾比平常短促,一般用於表示肯定、決心、自信、請求、允許

9、、感嘆等語氣,亦出現於情緒平穩的時候,也表示語氣完結等。,直調(平直調):句調平穩,起伏不大,句尾保持平直,多用於表達內容分量較重的文句,如莊重、嚴肅、真實、誠懇、思索、遲鈍、冷淡、追憶等語氣。曲調(彎曲調):句調由高轉低,再升高;或由低轉高,再降低。令音節加重、加高、拖長、曲折變化,作用在強調或突出音節。一般用於表示誇張、諷刺、特別驚異等語氣,亦出現於表示語意雙關及言外之意。,升調,(1)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恩情,我們怎能忘記?(2)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降調,(1)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2)海底真是一個景色奇異,物産豐富的世界!,直調,(1)

10、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曲調,(1)是我的錯,你沒有錯。(2)啊?會有這種事?,5、眼神、表情、動作和台風,(1)眼神的運用:戲劇表演時,眼神多與對手接觸;演講時,眼神多與聽衆接觸。朗誦時,眼神可以一方面與聽衆溝通交流,加強表達效果;也可以集中凝想,進入詩境之中。,(2)面部的表情,朗誦是聲情的藝術,朗誦者必須將深厚真摯的感情灌注於字裏行間,將誦材情感突出的地方,用面部表情加以摹擬出來。木無表情、乾燥枯澀,固然是朗誦的大忌;表情過火、矯揉造作,也屬過猶不及。,(3)手勢和動作,強調朗誦的文學性的人,認爲朗誦主要訴之於聲音

11、帶動情感,如果加入動作,只是表示聲音技巧不足。強調朗誦的綜合性的人,認爲朗誦是文學、歌唱、戲劇的三結合,必須設計手勢和動作的配合,以求曲盡其妙、聲色藝全。只要是忠於誦材,出於自然,那麽手勢和動作都應該被接受的。,注意以下要點,a、設計的手勢和動作,必須與誦材緊密配合,不能生硬堆砌,以免産生反效果。b、手勢和動作要少而清楚,適當自然,並且優美合度。c、動作範圍要小,一般限於胸前,。d、腰部以下一般不應有所動作,頓足尤其不可。e、身體不能經常移動,只有在段落的大停頓或文意轉折的地方才可移動,以表示進入另一階段或層面。f、動作要精心設計,在聲音發出之前表現出來,以起暗示和引導的作用。,(4)台風和儀

12、態,朗誦者態度必須優雅自然、彬彬有體;行動不疾不徐、安詳鎮定;表現誠懇,使聽衆感到親切、舒適、接納而沒有不快。多給機會在班上、學校集會上試誦或面對一大群人演講或表演,便可以消除“吐舌縮頸”等惡習。,五、朗誦的腔調,吟誦式 又叫韻律式,它依照一定的韻律節奏吟詠,接近古人的讀書腔調,由於它着重音色聲律之美,有人用西方的“華爾滋舞”來比擬它。,虞美人 李 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台詞式强調節奏、停頓、重音、語調等變化,類似舞台劇的對白,有人拿“龍行虎步”一詞來形容它。,愛蓮說 周敦頤,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