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治区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有关部门:为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坚决打好新时代黄河保卫攻坚 战,根据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了宁夏引黄灌区 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 抓好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19年3月18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引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宁政发2015 106号)精神,加强农田退水污 染治理,净化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结合宁夏引黄灌区
2、实际,制定本 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宁党办2018 43号)和自治区 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的通知(宁政发2015 106号)要求,以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为核心, 强化源头控制,统筹兼顾,对引黄灌区排水沟道实施分区域、分段 落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助 力乡村振兴战略和自治区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 略实施。(二)基本原则。一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现有引黄灌区排水沟道治理为基 础,
3、以改善灌区农田退水水环境为核心,按照控源截污一生态修 复一末端治理的治理思路,在进行农田面源污染源头消减的基础 上,分区域、分段落采用先进适用的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技术, 实施排水沟道生态治理,治理农田退水污染。二是先进适用,注重实效。坚持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排水沟道 综合治理与人工湿地建设相结合,探索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模 式,统筹推进灌区农田退水污染全面系统治理,提升排水沟道生态 净化功能,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三是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坚持总量削减与过程控制相结合、 面上措施治理与重点工程治理相结合,以灌区支沟以上骨干沟道清 淤疏浚、防塌治理和面上斗农沟清挖整治为基础,在沟道适宜段落 开展生态
4、建设,有效治理农田退水污染。四是整合项目,保障投入。各市(县、区)要按照整合项 目、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发改、财政、 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相关项目资金,探索 建立投融资体制,拓宽农田退水污染防治经费渠道,保障农田退水 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五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灌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涉及点多面 广,治理任务重、难度大。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农垦 集团是农田退水污染治理的实施主体,要加强与自治区相关部门的 沟通联系,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六是建管并重,系统治理。坚持点面结合、统筹兼顾,建立完 善农田退水水环境监管体系,加强化肥、农药
5、、养殖场粪污、农村 生活污水等农田污染物排放管理和排水沟道运行管理,减少污染物 排放,提升沟道排水功能。(三)总体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项目为支撑,在引黄灌区大力推行水肥药一 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利用现有排水沟道、湖泊湿地等,因地制 宜配置水生植物群落、格栅和透水坝,建设生态沟道、污水净塘、 人工湿地等设施,构建灌区排水沟道生态防护体系,建立完善农田 退水水环境监管体系,实现沟道排水通畅、地下水位有效调控、农 田退水水质显著改善,灌区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到2020年,通过生态沟道治理与人工湿地建设等措施,初步 构建灌区生态排水沟道体系,结合宁夏化月巴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高 效节水灌溉工程建
6、设等项目实施,农田退水污染治理与监管能力得 到有效提高,农田退水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3条主要入黄排 水沟水质保持在地表水IV类目标。到2025年,通过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末端治理等综合整治 措施的持续实施,构建灌区生态排水沟道体系,灌区支沟以上骨干 沟道和面上斗农沟适宜生态治理的段落基本实现生态化,建立农田 退水水环境监管体系,农田退水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二、治理措施及重点任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农业节水行动,结合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实施方案 (2016-2020年)宁夏十三五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和 宁夏引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规划实施,加强节水灌溉关键核 心技术和装备研发
7、攻关,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灌溉等水 肥药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从水源到田间整体设计,集中投 入,实现水肥药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减少肥料挥发、径流和淋溶 损失,提高利用率。重点发展贺兰山东麓地区及引黄灌区葡萄、枸 杞等经果林滴灌,全面普及露地蔬菜、设施农业滴灌,扩大玉米、 马铃薯大田滴灌面积,在干渠末端利用井渠结合灌溉。2019-2020 年引黄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万亩z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 到有效灌溉面积的40%以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牵头,各市县区 人民政府、农垦集团负责实施,水利厅、自然资源厅配合)(二)建设生态排水沟道。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按照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
8、 景观”协调的理念,依托河湖水系连通、引黄灌区盐碱地改良、高 标准农田建设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灌区承担农田排水面积大、 水稻种植集中的骨干沟道中下游适宜段落,进行生态修复治理和升 级改造,建设生态沟道,大量吸收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和悬浮 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体。1 .骨干沟道生态治理。结合银北地区百万亩盐碱地改良骨干 排水沟治理规划银南地区盐碱地改良规划实施,实施水系连 通工程,在引黄灌区支沟以上骨干沟道中下游选择常年水深0.4m- 1.5m的适宜沟道段落,实施生态沟道建设。在青铜峡河东灌区灵武市东干沟、南干沟、西大沟,青铜峡河西 灌区胜利沟,卫宁灌区沙坡头区宣和挡浸沟、中宁县南河子沟、曹
9、 家路沟等未进行工程措施治理的骨干沟道,采用清淤疏浚、格宾 +干砌石、草土柳桩、植草砖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同步在沟岸 种植乔木,沟道内坡栽植灌木或播撒草籽,护坡石料空隙培植野生 植物,在符合条件的沟中配置水生植物等方式建设骨干排水生态沟 道(自治区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农垦集团负责实施, 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配合)在青铜峡河西灌区第一排水沟、第三排水沟、第五排水沟、四 二干沟、三二支沟、中干沟、贺兰县红旗沟、永宁县永清沟、利通 区北大沟,青铜峡河东灌区灵武市灵南干沟,卫宁灌区一排、九 排、中宁县北河子沟等已实施过工程措施治理的骨干沟道,通过沟 岸补植乔木,沟道内坡补植灌木
10、或播撒草籽,护坡石料空隙培植野 生植物,在符合条件的沟中配置水生植物等方式进行生态修复治理 提升改造。配置植物以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为主,其中 沉水植物宜在承担农田排水面积大、水稻种植集中、沟道深度达到 设计要求,且边坡稳定的骨干沟道中下游适宜段落种植。(自治区 农业农村厅和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农垦集团负责实 施,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配合)2 .田间沟道生态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和一年一 度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引黄灌区稻旱轮作区及地势低洼常年稻 区,滑塌淤塞严重,排水不畅的斗、农沟等田间沟道进行清淤扩整 合防塌治理。选择斗沟深度大于1.5m ,农沟深度大于1.2
11、m ,满足 排水要求,且边坡稳定的沟道适宜段落实施生态治理。配置植物以 挺水植物为主,形成水生植物群落,净化农田退水水质、稳定排水 沟道。(农业农村厅牵头,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农垦集团负责实 施,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水利厅配合)(三)建设人工湿地依托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在不 占用耕地资源的前提下,在农田退水沟的事宜地点,同时在支分沟 上设置格栅、透水坝等物理强化措施,利用排水区域废弃池塘及低 洼涝地,清挖底泥,建设人工湿地,进一步提升退水沟道水质。人 工湿地水生植物空间配置一般沿浅岸到中心方向依次是挺水植物群 落、浮水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水利厅牵头,各市县区人
12、民 政府、农垦集团负责实施,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 配合)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相关市(县、区) 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净化排 水水质,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自治区三大战略的实施、保障 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强治理工 作的组织领导,全力推进农田退水污染治理工作。(二)上下联动推进。自治区河长办负责农田退水污染治理综 合协调工作。自治区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 和引黄灌区各市(县、区)政府,要根据部门职责,分别抓好高效 节水灌溉、骨干沟道治理工程建设、骨干和田间沟道生态治理、人 工湿地
13、建设等工作,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 任、整合力量、相互交流、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三)落实管护机制。坚持建管并重,大力推行先建机制、 再建工程模式,在实施农田退水治理工程建设的同时,明确工程 运行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建得成、 管得好、长受益。(四)提高监管能力。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 村、水利等部门的监测设施,健全灌区农田退水综合监测网络,共 享监测数据,建立农田退水污染防控预警机制。加强水环境监测机 构队伍建设,开展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 训,提升农田退水环境监管能力。(五)严格排污管理。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从严核定 水域的纳污容量,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生态环 境、水利等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标或 水功能区水质未达标的,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确 保水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