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19215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品论文大集合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有效性探讨来自博弈论视角的分析韩颜超,徐盈之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6) Email: hych03; xuyingzhi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各级政府为应对流域越界水污染所颁布的法规条例,以及我国学者关于越界水污染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当流域上下游政府之间 存在共谋行为时,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有效性问题。接着, 本文使用动态博弈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加大对共谋的处罚力度和提高公众媒体 对共谋行为的检举揭发概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基于该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

2、 议,这对于改善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区界断面水质控制;越界水污染;有效性;博弈论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1引言流域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的统称,习惯上往往将地表水的集水面 积称为流域。流域是一个空间整体性极强、关联度很高的区域,流域内不仅各自然要素间联 系极为密切,而且上中下游之间、干支流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极其显著。流域越界水污染与酸雨污染、海洋环境污染等其他越界污染问题相比,具有更强的地域 空间整体性和流动单向性特点,如果流域各地区能够紧密合作,那么就能够实现全流域收益 最大化,如果各地区奉

3、行地方保护主义,上下游地区和上下游国家就会产生环境污染事故纠 纷。流域越界水污染纠纷不仅容易引起经济纠纷,还常常引起社会、政治冲突,危害十分巨 大。目前我国跨行政区的水污染问题已十分突出,现实已迫切要求解决跨行政区的水污染问 题1。而我国长期以来对于流域越界水污染的治理主要集中在水量的调配上,对于区界断面水 质问题缺乏明确的界定2。只是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于采用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模式来治理 流域越界水污染日益重视,政府各个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法规文件,学术界对于区 界断面水质控制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区界断面水质控制治理模式的有效 性及其有效条件,就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应

4、用价值。2 文献综述中央政府对于流域越界水污染的重视以 2005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 强环境保护的决定3(以下简称决定)为重要标志,决定第 21 条明确提出“建立跨 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省级人民政府应当确保出境水质达到考核目标。国家加强跨省 界环境执法及污染纠纷的协调,上游省份排污对下游省份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省级人民政 府应当承担赔付补偿责任,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在决定颁布后不久, 相继有一些省份积极研究本省情况,颁布了相应的条例,2006 年 6 月,广东颁布了广东 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4,其第 8 条规定“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 面水

5、质由该河流交接断面下游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 测。前款规定的环境监测机构不具备监测条件,或者河流交接断面位于感潮河段的,由河流- 8 -交接断面相邻的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商定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协商不成的,由河流交接断面相邻人民政府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环境 监测机构进行监测。”2008 年 9 月,浙江省颁布的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5第 19 条,隐 晦的提到“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相关排污 单位采取停止或者减少排放水污染物、停产整治等措施;可能威胁下游地区饮用水供水安全 的,还应当及时向

6、下游地区通报。”其实早在决定颁布之前,已经有一些地方政府意识到了采用区界断面水质控制来处 理流域越界水污染问题,并在相应的地方法规条例中有所体现。比较典型的是 2004 年 12月通过的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6,该文第 8 条及第 53 条分别规定“沿江地区实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以及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 并纳入政府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省人民政府应当在本条例实施后两年内落实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沿江 地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完成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以及 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

7、面水质交接责任制所规定的目标的,由上级人民政府通报批评,对造 成环境污染或者水(环境)功能退化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2005 年 3 月通 过的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7第 20 条也明确规定“太湖流域设区的市、县(市)人 民政府必须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和入湖河道水质,不得突破本行政区域排污总量控制指标和出 境断面水质标准。”与不断出台的法规条例相应,我国学者近几年在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 定的成果。贾利等(2005)在评价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的研究中,提出在跨界水污染的处 理中,要实行跨省断面水质考核和奖惩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省界断面水质评价指标体系, 充分发挥流域机构

8、的监督管理作用8。温丽容等(2005)在对广东省主要跨市河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跨市河流边界水质控制断面的存在问题,提出新设边界水质控制断面 13 个,并建议尽快制定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保护条例,为加强广东省跨市河流边 界水质的达标管理,解决上下游地区的污染纠纷提供法律依据9。施祖麟等(2007)以江浙 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跨行政区域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发现,当前中 国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间的矛盾。提出解决 跨行政区水污染治理较为可行的方案:保持以条块结合的政府层级结构基础上的管理体制, 通过机构、机制、法规等综合性改革来

9、协调当前管理体制中流域及区域中不同部门、不同层 级间的矛盾10。高琪(2008)从完善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体系出发,概述功能区水质达标 责任制以及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两个具体制度,分析在长江流域统一建 立上述制度的必要性11。杨新春等(2008)认为跨界水污染的治理并不是单个地方尤其是 单个地方政府所能完成的,传统的基于行政区划的“行政区行政”治理方式已经陷入了困境, 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需要区域公共管理这种治理制度安排12。上述研究大多是基于描述性的分析,有比较大的拓展空间,为其它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做 好了铺垫。而且他们的研究通常都是基于一个假设,即上下游政府之间完全按法规办事,不

10、 存在共谋勾结的情况,但是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如果不把上下游政府之间共谋的潜在动 机消除掉,那么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很难生效。所以,本文拟在上 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存在上下游政府共谋状况时,基于区界断面水 质控制的跨界污染治理模式的有效性。3越界水污染中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3.1 基本框架和模型首先,引入一个包含上下游区段的流域模型,如图 1 所示。图 1 流域越界水污染基本图示流域从区界断面处被分为 A 区段和 B 区段,分别归地方政府 A 和地方政府 B 管辖。并 设定区界断面水质达标标准为。通常来说,上下游行政区域彼此临近,由于公务上往来

11、较多,上下游政府当中主管流域越界水污染处理相关事宜的官员之间及其他政府官员之间基本上彼此会比较熟悉。这就为一 旦发生越界水污染事件,他们之间进行共谋创造了条件。一般而言,由于下游区段是越界污 染的受害者,上游区段在制造了越界污染事件后,倘若不想对下游区段受害群众进行经济补 偿及其它方面的补偿,就必须与下游区段政府相关领导共同把事情私下处理掉。但是,下游 区段政府却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公事公办,按照法定程序追究上游区段政府的责任;其二是 协助下游区段政府把越界水污染事件私下处理掉。在下游区段政府有两种作为可以选择的情 况下,要使下游区段政府有动力去协助上游区段政府把越界水污染事件私下处理掉,而不是

12、 公事公办,上游区段政府必须要给予下游区段政府相应的例外补偿,本文中,称这种例外补 偿为“风险补偿”1。基于上面的分析,对于处在下游区段的 B 政府,用“追究责任”(简称追究)代表公事公办,“追究责任”代表公事公办,用“不追究责任”(简称不追究)代表协助 A 政府私下处理; 对于处在上游区段的 B 政府,用“风险补偿”代表上游区段政府给予下游区段政府例外补偿, 用“无风险补偿”代表上游区段政府不给予下游区段政府例外补偿。根据事情发生的先后顺 序,通常是在越界污染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A 政府先就是否对下游 B 政府给予风险补偿 做出选择,然后由 B 政府就是否严肃追究责任做出选择,并达成最后的均

13、衡。这样,建立 动态博弈模型如下图 2 所示。1 从叙述中可以看出,这种私下处理是一种违法行为,隐藏着被检举揭发和追查责任的风险,例外补偿相 当于是对这种风险进行的一种经济补偿。图 2 上下游政府动态博弈模型图中 a11,a12,a21,a22,b11,b12,b21,b22 分别表示 A 政府和 B 政府在各种可能结果中 的效用。3.2 符号说明和相关假设3.2.1政府的效用组成本地排污企业纳税收入 Ta,由于本地排污企业生产量越大,则纳税越多,而同时排 污量亦越大,进而造成区界断面水质污染密度 Ca 越高。所以 Ta 与 Ca 正相关,为简化起见, 假设区界断面单位水质污染密度的税收为 t

14、,则该项收入可表示如下:Ta = t Ca(1)排污权出售所得 Ia,政府向企业出售排污权越多,则该项收入越大,简化起见,令单 位排污权价格为 p,排污权出售量为 Q,则政府该项收入如下所示:Ia = p Q(2)“风险补偿”费用支出,由于 A 政府是上游区段政府,该项支出对于 A 政府来说会带 来负效用。令该项费用支出为一固定数目 M。应付 B 政府责任追究所需的正常行政开支及手续费,记为 Fa。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按照法规正常处理,需要支付给遭受损失的下游区段 经济实体的经济补偿 Va。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与下游政府共谋失败,下游 B 政府主动曝光,追究a上游区段 A 政府

15、的责任,此时 A 政府需要接受的处罚 S1 。a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与下游政府共谋失败,被公众检举揭发后,需要接受 严厉的刑事及经济处罚 S 2 。3.2.2政府的效用组成在不与上游区段 A 政府发生越界水污染纠纷时的正常收入 b,由于对于下面的分析没 有影响,该收入具体的组成不再赘述。“风险补偿”收入,由于 B 政府是下游区段政府,该项费用对于 B 政府来说是一笔例 外收入。该项收入为上游政府的支出,数目为 M。B 政府向上游区段 A 政府追究责任所需的正常行政开支及手续费,记为 Fb。b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与上游政府共谋失败,下游 B 政府主动曝光,追究 上游区段 A 政府

16、的责任,需要接受严厉的刑事及经济处罚 S1 。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与上游政府共谋失败,或是由于行政不作为,虽然没b有共谋,但是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追究上游政府的责任;被公众检举揭发后,需要接受严厉的 刑事及经济处罚 S 2 。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由于水污染给当地经济带来危害,而引起的政府财政 收入的减少 Lb,该损失与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程度成正比,即有:Lb = Lb (Ca )本文接下来,将分两种情况探讨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治理模式的有效性。(3)3.2.3相关假设假设 1: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倘若按照法规正常处理,则上游 B 政府对下游 区段的经济补偿为 Va,该经济补偿

17、直接由上游政府支付给下游遭受污染损失的经济实体, 不经过下游区段 B 政府。假设 2: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倘若下游区段 B 政府不追究上游区段 A 政府 的责任,则媒体和公众会以概率进行检举揭发,并且一旦检举揭发,共谋事件被查明曝光 的概率为 100%。通常来说,检举揭发的概率与当地信息透明度 tra、公众环境安全意识 con、 法制水平 leg、公众受教育水平 edu、媒体独立程度 med 成正相关。即有下式成立: = (tra, con, leg , edu, med )(4)假设 3: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若 B 政府选择追究 A 政府的责任,则越界水 污染事件曝光的概率为

18、 100%。假设 4:“风险补偿”小于“经济补偿”,即有 MVa;同时有V S1S 2 , S1S 2 。aaabb3.3 区界断面水质不超标情况分析在区界断面水质不超标的情况下,A 区段就是没有对 B 区段进行越界水污染。在这种 情况下,A 区段政府会考虑是否对 B 区段政府进行“风险补偿”2。本文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A 政府选择了“风险补偿”的情况下,B 政府的最优选择。综合前面分析可知,此时有 b11=bMFb,b12=bM,即有 b12b11。所以此时 B 政府的最优选择是接受风险补偿,不 追究 B 政府的责任。A 政府选择了“无风险补偿”的情况下,B 政府的最优选择

19、。此时,b21=bFb,b22=b, 即有 b22b21。所以 B 政府的最优选择也是不追究 A 政府的责任。综合上面分析可知,无论 A 政府是否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B 政府的最优选择 都是不追究。倒回分析 A 的选择。A 政府知道在区界断面水质不超标的情况下,无论是否 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B 政府的最优选择都是不追究。这时 A 政府若选择进行“风险补偿”,则其效用 a12 = t Cap QM ,a22 = t Cap Q 。即有 a22a21。A 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 综上所述,可知在区界断面水质不超标的情况下,均衡解为(无风险补偿,不追究)

20、。但是也不排除(风险补偿,不追究)会有出现的可能,因为这种貌似不理性的行为,长期看 来,有其理性的一面。但是倘若法制规范,惩罚严厉,监督到位,则上游 A 政府进行这种2 A 区段政府在区界断面水质不超标的情况下对 B 区段政府进行风险补偿,貌似不符合经济学的理性人假 设,其目的只有一个,一旦将来区界断面水质超标,则希望 B 区段政府能尽力协助私下处理。所以这可以 算是一种情感投资,从长期看,还是理性的。情感投资的动力就会减小很多。所以本文不考虑对这种可能解进行深入分析。3.4 区界断面水质超标情况分析在区界断面水质超标的情况下,A 区段对 B 区段就发生了越界水污染。此时 A 政府会 有较强的

21、动机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以期望 B 政府能协助自己把越界污染事件私下处 理掉。同前面的分析类似,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A 政府选择了“风险补偿”的情况下,B 政府的最优选择。综合前面分析,可知,若 B政府选择追究,其效用为:11bbbb = bML S1F若 B 政府选择不追究,则其效用为:12bbb = bML S 2(5)(6)A 政府选择了“无风险补偿”的情况下,B 政府的最优选择。综合前面分析,可知,若B 政府选择追究,其效用为:b21 = bLbFb22bb若 B 政府选择不追究,则其效用为: b= bL S 2 对和进行分析求解,可得三种可能的结果如下:(

22、7)(8)bb情形 1:当 S 2F 时,无论 A 政府是否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B 政府都会选择不追究。bbbb情形 2:当 F S 2F S1 时,若 A 政府选择“无风险补偿”,则 B 政府会选择进行 追究;若 A 政府选择“风险补偿”,则 B 政府会选择不追究。bbb情形 3:当 S 2F S1 时,无论 A 政府是否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B 政府都会选择追究。倒回分析 A 政府的选择。按照上述三种情形分别进行分析。情形 1:无论 A 政府是否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B 政府都会选择不追究。此时,A政府选择“风险补偿”和“无风险补偿”各自的效用分别为, a= t

23、C p QM S 2 ,12aa2a22 = t Cap Q Sa ,显知 a22a12,A 政府将选择“无风险补偿”。此时的均衡解为(无风险补偿,不追究)。情形 2:若 A 政府选择“无风险补偿”,则 B 政府会选择进行追究;若 A 政府选择“风险 补偿”,则 B 政府会选择不追究。此时,A 政府选择“风险补偿”和“无风险补偿”各自的效用分别为,a= t C p QM S 2 ,a= t C p QV F 。经分析求解可知12aa当221aaa Sa (VaM)Fa 时,A 政府会选择“风险补偿”,此时的均衡解为(风险补偿,不aaa追究);当 S 2(V M)F险补偿,追究)。时,A 政府会

24、选择“无风险补偿”,此时的均衡解为(无风情形 3:无论 A 政府是否对 B 政府进行“风险补偿”,B 政府都会选择追究。此时 A 政府选择“风险补偿”和“无风险补偿”各自的效用分别为, a= t C p QMS1F ,11aaa1a21 = t Cap QVaFa ,由于VaSa ,易知,a11a21,A 政府的选择将是“无风险补偿”。此时的均衡解为(无风险补偿,追究)。上述的情形 1,是一种极端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遭受检举揭发并被处罚的概 率基本没有,他们便没有动力去管理越界水污染事件。从上面情形 2 的分析可以看出,倘若共谋行为被检举揭发的概率很小,或是被检举揭发 后所受的处罚较轻

25、,而同时“风险补偿”M 和经济补偿 Va 之间的差额又比较大,那么上下游 政府之间共谋的动机便会增强,均衡解就极可能为(风险补偿,不追究)。此时,基于区界 断面水质控制的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便会失效。而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又是地方政府控 制当地媒体的能力很强,环境安全方面的法规尚不健全,这就事实上造成了当下采用该模式 进行治理时的无效性。情形 3 所需条件是区界断面水质控制治理模式的生效区间。此时上下游政府之间没有动 机也没有条件进行勾结共谋,当区界断面水质超标时,便由上游区段 A 政府对下游区段遭 受损失的经济主体直接进行经济补偿。4结论和建议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

26、越界水污染治理模式的有效性受 制于很多条件。倘若某些条件不具备,该治理模式便会失效。为了使该治理模式能够发挥应 有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对上下游政府共谋行为的惩罚力度。共谋行为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使得基于 区界断面水质控制的治理模式失效,从而使越界污染得不到控制,严重损害下游群众的经济 生产,破坏环境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会引发社会冲突。第二,增大流域水环境信息透明度。倘若区界断面水质的监测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向公众 公布,那么公众就无法了解区界断面水质的具体情况,也无法对下游政府是否应该向上游政 府追究责任做出判断。隐瞒信息,同样为上下游政府之间进行共谋创造了条件。所以,为了 让公众

27、有条件监督政府的行为,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区界断面水质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建议引 入独立第三方机构来履行这一职责。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积极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在全社会营造环境 保护的氛围,提高公众的环境安全意识,增强群众的环境责任感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发动 群众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第四,健全环境法制建设。首先要明确流域越界水污染治理中的权责关系,以立法的形 式使得上下游政府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各级部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提供法律依据。 其次,要制定完善水污染纠纷处理程序,并使得越界水污染处理流程公开化,接受媒体和公 众的监督。第五,增强地方媒体独立度。通常来说,媒体的披露

28、是上级政府了解地方流域污染情况 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地方媒体通常又是最容易深入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也最有机会和优势 去报道这些事情。然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地方媒体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方政府的 管理,这就严重制约了地方媒体应用的职能,使得它们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所以,目前至少 在环境事件报道上,应当给与地方媒体足够的独力度,发挥地方媒体的优势作用。参考文献1赵来军,李怀祖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 年第 13 卷第 6期2曾文慧越界水污染规制对中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的考察,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年 10月 31 日3 国务院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

29、的决定 ,国发( 2005 ) 39 号, 4广东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条例,2006 年 6 月 1 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第 二 十 五 次 会 议 通 过 , 自2006年9月1日 起 执 行 。 5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5 号,2008 年 9 月 19 日经浙江 省 第 十 一 届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第 六 次 会 议 通 过 , 6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4 年 12 月 17 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 次 会 议 通 过 江 苏 省 第 十 届 人 民

30、 代 表 大 会 常 务 委 员 会 公 告 第94号 , 7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 82 号,2005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8贾利,郁丹英,赖晓珍2004 年淮河流域省界断面水质评价及改善水质的措施与建议J治淮,2005 年 07 期9温丽容,刘乙敏,刘国光,崔光琦,程炯广东省跨市河流边界水质控制断面方案讨论J生态环境,2005,14(4):620-62410施祖麟,毕亮亮我国跨行政区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管理机制的研究以江浙边界水污染治理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 年第 17 卷第 3 期11高琪长江流域建立统一的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以及行政区界上下游水体

31、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研 究J法制与社会,200803(下)12杨新春,姚东跨界水污染的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研究基于区域公共管理视角的考量J江南 社会学院学报,2008 年 3 月第 10 卷第 1 期Effectiveness of valley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water quality control of thedistrict boundaries: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etheoryHan Yanchao,Xu YingzhiSchool

32、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0096)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reviewe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by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 to deal with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in China and the literatures about transboundary waterpollution acquired by

33、 domestic scholars. On this basis, it raised the problem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valley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wate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districtboundaries when there was collusive activity between upriver government and downriver government.Then, it studied the p

34、roblem by using dynamic game approach. As a result, it found that enhancing the penalties on collusive activity and increasing the probability of exposure of collusive activity were theeffectiv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result ,this paperbrought up thecorresponding recommendation

35、sThis had a positive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valley transboundarywater pollution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wate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district boundariesKeywords: water quality control of the district boundaries; transboundary water pollution; Effectiveness; game theory作者简介:韩颜超(1980-),男,河南周口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 济学,计量经济学;徐盈之(1970-),女,浙江杭州人,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 计量经济学、信息经济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