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38274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7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上(实用).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记:记载人物的一种纪实文学形式。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文学性:融入作者的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传记的真实性,处处以作品为依据,以杜解杜,从杜甫的诗歌中还原出杜甫所处的时代、他的际遇、他的交游乃至他的家庭生活。文中不少充满细节的、文学性很强的文字,都不是纯粹凭借想象、虚构,而是从杜诗中寻绎出来,从艺术的真实中还原出生活的真实,“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解题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

2、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诗圣”杜甫,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简析其代表诗作,体会情感,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忧国,忧民,【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

3、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忧国,忧民,【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忧国忧民,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4、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仰慕英雄壮志难酬,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漂泊无依、老病孤愁,(四)眷恋亲情、友情。,杜甫诗歌的典型情感:,(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爱国主义,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

5、;也就是指其诗语言、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的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于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

6、作,影响甚大。曾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3写作背景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是最艰难的战争时期,中国面临日寇的侵略,需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驱逐外辱。此时,作者对“万方多难”中崛起的“诗圣”杜甫产生了特别的兴趣,决定为其做传,这就是杜甫传。本文介绍杜甫的生平与经历,以及他伟大的爱国情怀,给人教谕启示。作品用忠于史实的手法,展现杜甫的人物形象,做到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的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基础自主学案,词语积累整饬:_。颠

7、踬:_。因缘:_。横征暴敛:_。海内升平:_。泾渭分明:_。富庶:_。符瑞:_。,整顿使有条理,跌倒;比喻处境艰难困苦,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强征捐税,搜刮人民财富,天下太平无事,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狷介:_。消逝:_。豁免:_。低声下气:_。乌烟瘴气:_。援引:_。穷兵黩武:_。无济于事:_。攀龙附凤:_。慷慨陈词:_。,正直孤傲,洁身自好,(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免除(捐税、劳役等),形容说话时态度卑微恭顺的样子,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引用,引证;荐举,提拔,随意使用武力,不

8、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巴结或投靠有权势的人,指意气激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阅读指导(可分不同角度),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杜甫生活的时代有什么样的特点?从杜诗入手,分析诗人、感情、社会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从杜甫其人入手,分析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文中的三个选题部分对应了杜甫人生中的哪三个重要的阶段?长安十年流亡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追

9、求功名,希望能“承儒守官”,“致君尧舜”,安史之乱,玄宗西窜,杜甫“走避三川”,从追求功名转向关注人民,关心百姓疾苦。以“三吏”“三别”为代表。,重点阅读“长安十年”部分,1.参加欺骗性考试;2.作宾客,卖药;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贫穷而无法养家,幼子饿死;6.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生活经历: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几多诗篇,几多辛酸,1.用诗歌来求取官职;2.用诗歌表现自己的悲惨遭遇;3.用诗歌表现人民痛苦,反对侵略战争;4.用诗歌揭露统治阶级腐败;5.用诗歌咏怀,反映社会实况。,这时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

10、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阅读“流亡”,流亡经历:一个忠君爱国人,白水(756.6,潼关失守,开始流亡)羌村(756.6,历经艰辛,安家于羌村)长安(756.8,投奔灵武,被捉,身陷长安)凤翔(757.4,回到凤翔,官左拾遗)羌村(757.8,放还,回到羌村),流亡诗歌:1.身陷囹圄,心盼王师;(悲陈陶)2.兵荒马乱倍思亲;(月夜)3.忧乱伤时;(春望)4.国破家散,诗心写实。(北征),

11、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主要生活经历,1.长安收复,杜甫回到长安;(757.10)2.杜甫最后一次留居长安,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757.11758.6)3.离开长安,被派往华州做司功参军;(758.6)4.从华州到洛阳,然后返回。(758冬759),诗歌创作1.侍奉皇帝,梦断左拾遗;(唱和诗、朝谒诗,毫无光彩)2.离开京师,走向人民;(从狭窄的天地中解放了出来,接近了战乱中的人民,认识到时代的苦难

12、,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3.开拓写实传统,抒写人民疾苦。(三吏三别洗兵马),“三吏”之一新安吏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三吏”之二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看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

13、与老翁别。,“三别”之一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后又离开。,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总 结“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

14、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一、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在于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普通老百姓痛苦呻吟的写照,不同于正史只关注帝王将相的文治武功,他的诗歌把目光

15、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喟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二、“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他40 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

16、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补充介绍】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杜甫从小学

17、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齐、赵、梁、宋。游齐、赵时,曾先后和高适(别董大的作者)、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几个奸臣,所以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此时,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春望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写下

18、的。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四川。这一时期中,由于杜甫深入了人民的生活,并真正投入到了战斗中去,所以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座草堂(后称“杜甫草堂”)定居。在这里,他被一个叫严武的人推荐做了“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他也因此又被称为“杜工部”)。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对减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比如我们学过的江畔独步寻花、望岳等。同时,诗作数量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化。,(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