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4393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样本.doc(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目录1、 医疗器械供货企业与供货品种质量审核管理制度12、 医疗器械采购质量管理制度23、 医疗器械收货质量管理制度34、 医疗器械验收质量管理制度45、 医疗器械入库、 储存管理制度56、 医疗器械养护质量管理制度67、 医疗器械近效期管理制度78、 医疗器械出库复核、 运输质量管理制度89、 购货单位审核质量管理制度910、 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1011、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112、 医疗器械退、 换货管理制度 1213、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检测和报告制度1314、 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制度1415、 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维护及校验制度1516、 卫生和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

2、617、 质量管理培训及考核的制度1718、 医疗器械质量投诉、 事故调查和处理报告制度1819、 医疗器械追溯管理制度1920、 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管理制度2021、 质量管理自查和年度报告制度21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供货企业与供货品种质量审核管理制度YLQX-ZD-01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特

3、制订如下制度: 一、 供货企业资质审核1、 首营企业是指: 购进医疗器械时, 与本公司首次发生供需关系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2、 对首次开展经营合作的企业应进行包括合法资格和质量保证能力的审核( 查) 。审核供方资质及相关信息, 内容包括: ( 1) 索取并审核加盖首营企业原印章的医疗器械生产( 经营) 企业许可证或备案凭证; ( 2) 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 3) 医疗器械注册证( 备案凭证) 等复印件; ( 4) 供货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的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应标明委托授权范围和有效期)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学历证明、 品行证明等资料的完整性、 真实性及有效性;

4、 ( 5) 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 6) 审核是否超出有效证照所规定的生产( 经营) 范围和经营方式。3、 首营企业的审核由综合业务部会同质管部共同进行。综合业务部采购填写”首营企业审批表”, 并将本制度第2款规定的资料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 报公司质量负责人审批后, 方可从首营企业进货。4、 首营企业审核的有关资料按供货企业档案的管理要求归档保存。二、 首营品种的审核1、 首营品种是指: 本企业向某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首次购进的医疗器械。2、 对首营品种应进行合法性和质量基本情况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3、 索取并审核加盖供货企业原印章的合法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经营) 许可证、 医

5、疗器械注册证、 同意生产批件及产品质量标准、 价格批准文件、 商标注册证、 所购进批号医疗器械的出厂检验报告书和医疗器械的包装、 标签、 说明书实样等资料的完整性、 真实性及有效性。4、 了解医疗器械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 储存条件以及质量状况等内容。5、 审核医疗器械是否符合供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规定的生产范围, 严禁采购超生产范围的医疗器械。6、 当生产企业原有经营品种发生规格、 型号或包装改变时, 应进行重新审核。7、 首营品种审核方式: 由综合业务部门填写”首营品种审批表”, 并将本制度第3款规定的资料及样品报公司质管员审核合格和主管质量负责人批准后, 方可经营。8、 首营品种审

6、核记录和有关资料按质量档案管理要求归档保存。9、 验收首营品种应有首次购进该批号的医疗器械出厂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书。三、 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的审核方式: 1、 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的审核以资料的审核为主, 对首营企业的审批如依据所报送的资料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时, 综合业务部应会同质管部进行实地考察, 并重点考察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满足医疗器械质量的要求等, 质管部根据考察情况形成书面考察报告, 再上报审批。2、 首营企业的有关信息由质管员根据电脑系统中的客户分类规律输入电脑。首营品种的有关信息及一般医疗器械新增的有关信息由验收员根据电脑系统中的商品分类规律输入电脑。3、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批应在

7、二天内完成。4、 有关部门应相互协调、 配合, 准确审批工作的有效执行。5、 购进首营品种或从首营企业进货时, 业务部门应详细填写首营品种或首营企业审批表, 连同以上所列资料及样品报质管部审核。6、 质管部对业务部门填报的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和样品进行审核合格后, 报企业分管质量负责人审批, 方可开展业务往来并购进商品。7、 质管部将审核批准的首营品种、 首营企业审批表及相关资料存档备查。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采购质量管理制度YLQX-ZD-02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

8、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搞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及时了解该产品的质量标准情况和进行复核, 企业应及时向供货企业索取供货资质、 产品标准等资料, 特制定如下制度: 1、 医疗器械的采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合法经营。2、 坚持”按需进货、 择优采购”的原则, 注重医疗器械采购的时效性和合理性, 做到质量优、 费用省、 供应及时, 结构合理。3、 企业在采购前应当审核供货者的合法资格、

9、所购入医疗器械的合法性并获取加盖供货者公章的相关证明文件或者复印件, 包括: ( 1) 营业执照; ( 2) 医疗器械生产( 经营) 许可证或者备案凭证; ( 3) 医疗器械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 ( 4) 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加盖本企业公章的授权书原件。授权书应当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 地域、 期限, 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 5) 必要时, 企业能够派员对供货者进行现场核查, 对供货者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如发现供货方存在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时, 应当及时向企业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4、 企业应当与供货者签署采购合同或者协议, 明确医疗器械的名称、 规格( 型号) 、 注册证号或

10、者备案凭证编号、 生产企业、 供货者、 数量、 单价、 金额等。5、 企业应当在采购合同或者协议中, 与供货者约定质量责任和售后服务责任, 以保证医疗器械售后的安全使用。6、 企业在采购医疗器械时, 应当建立采购记录。记录应当列明医疗器械的名称、 规格( 型号) 、 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单位、 数量、 单价、 金额、 供货者、 购货日期等。7、 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按本公司医疗器械供货者资格审查和首营品种质量审核制度执行。8、 每年年底对供货企业的质量进行评估, 并保留评估记录。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收货质量管理制度YLQX-ZD-03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

11、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搞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及时了解该产品的质量标准情况和进行收货, 特制定如下制度: 1、 企业收货人员在接收医疗器械时, 应当核实运输方式及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并对照相关采购记录和随货同行单与到货的医疗器械进行核对。交货和收货双方应当对交运情况当场签字确认。对不符合要求的货品应当立即报告质量负责人并拒收。2、 随货同行单应当

12、包括供货者、 生产企业及生产企业许可证号( 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 医疗器械的名称、 规格( 型号) 、 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 数量、 储运条件、 收货企业、 收货地址、 发货日期等内容, 并加盖供货者出库印章。3、 收货人员对符合收货要求的医疗器械, 应当按品种特性要求放于相应待验区域, 或者设置状态标示, 并通知验收人员进行验收。需要冷藏、 冷冻的医疗器械应当在冷库内待验。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验收质量管理制度YLQX-ZD-04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13、: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搞好医疗器械产品质量, 及时了解该产品的质量标准情况和进行验收, 特制定如下制度: 1、 公司须设专职质量验收员, 人员应经专业或岗位培训, 经培训考试合格后, 执证上岗。2、 验收人员应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办理。对照商品和送货凭证, 对医疗器械的外观、 包装、 标签以及合格证明文件等进行检查、 核对, 并做好”医疗器械验收记录”, 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 规

14、格( 型号) 、 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 生产日期、 灭菌批号和有效期( 或者失效期) 、 生产企业、 供货者、 到货数量、 到货日期、 验收合格数量、 验收结果等内容。医疗器械入库验收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有效期或保质期满后2年, 但不得低于5年; 3、 公司质管部验收员应依据有关标准及合同对一、 二、 三类及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质量进行逐批验收、 并建立记录。各项检查、 验收记录应完整规范, 并在验收合格的入库凭证、 付款凭证上签字。4、 验收时应在验收区进行, 验收抽取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经营品种的质量验证方法, 包括无菌、 无热源等项目的检查。5、 验收时对产

15、品的包装、 标签、 说明书以及有关要求的证明进行逐一检查。6、 验收首营品种, 应有首批到货产品同批号的产品检验报告书。7、 对验收抽取的整件商品, 应加贴明显的验收抽样标记, 进行复原封箱。8、 保管员应该熟悉医疗器械质量性能及储存条件, 凭验收员签字或盖章的入库凭证入库。验收员对质量异常、 标志模糊等不符合验收标准的商品应拒收, 并填写拒收报告单, 报质管部审核并签署处理意见, 通知业务购进部门联系处理。9、 验收记录上应当标记验收人员姓名和验收日期。验收不合格的还应当注明不合格事项及处理措施。10、 对需要冷藏、 冷冻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时, 应当对其运输方式及运输过程的温度记录、 运输时

16、间、 到货温度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 不符合温度要求的应当拒收。11、 验收首营品种应有首批到货同批号的医疗器械出厂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单。12、 外包装上应标明生产许可证号及产品注册证号; 包装箱内没有合格证的医疗器械一律不得收货。13、 对与验收内容不相符的, 验收员有权拒收, 填写拒收通知单, 对质量有疑问的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 报告质管部处理, 质管部进行确认, 必要的时候送相关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确认为内在质量不合格的按照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为外在质量不合格的由质管部通知采购部门与供货企业联系退换货事宜。14、 对销货退回的医疗器械, 凭销售部门开具的退货凭证

17、收货, 并经验收员按购进商品的验收程序进行验收。要逐批验收, 合格后放入合格品区, 并做好退回验收记录。质量有疑问的应抽样送检。15、 入库商品应先入待验区, 待验品未经验收不得取消待验入库, 更不得销售。16、 入库时注意有效期, 一般情况下有效期不足六个月的不得入库。17、 经检查不符合质量标准及有疑问的医疗器械, 应单独存放, 作好标记。并立即书面通知业务和质管部进行处理。未作出决定性处理意见之前, 不得取消标记, 更不得销售。18、 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合格品库( 区) , 对货单不符, 质量异常, 包装不牢固, 标示模糊或有其它问题的验收不合格医疗器械要放入不合格品库( 区) , 并与业

18、务和质管部门联系作退厂或报废处理。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入库、 储存质量管理制度YLQX-ZD-05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入库、 储存管理, 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 医疗器械入库: 1、 仓管员依据验收的结果, 将产品移至仓库相应的区域, 如: 验收结果为: 不合格, 需

19、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区域, 产品经判定需退货的, 需将产品移至退货区。如为合格品, 将产品移至合格区域。2、 企业应当建立入库记录, 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当及时入库登记; 验收不合格的, 应当注明不合格事项, 并放置在不合格品区,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退货、 销毁等处理措施。3、 验收合格入库商品, 需填写: ”入库质量验收通知单”。二、 医疗器械储存: 1、 应当配备与经营产品相适应的储存条件。按照医疗器械的贮存要求分库( 区) 、 分类存放, 包括待验区、 合格品区、 不合格品区、 发货区等, 并有明显区分( 如可采用色标管理, 设置待验区为黄色、 合格品区和发货区为绿色、 不合格品区为红色) ,

20、退货产品应当单独存放。2、 医疗器械与非医疗器械应当分开存放; 3、 库房的条件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 1) 库房内外环境整洁, 无污染源; ( 2) 库房内墙光洁, 地面平整, 房屋结构严密; ( 3) 有防止室外装卸、 搬运、 接收、 发运等作业受异常天气影响的措施; ( 4) 库房有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能够对无关人员进入实行可控管理。4、 按说明书或者包装标示的贮存要求贮存医疗器械; 5、 贮存医疗器械应当按照要求采取避光、 通风、 防潮、 防虫、 防鼠、 防火等措施; 6、 应作好仓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对安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并填写”安全卫生检查表”。7、 搬运和堆垛医疗器械应当

21、按照包装标示要求规范操作, 堆垛高度符合包装图示要求, 避免损坏医疗器械包装; 8、 医疗器械应当按规格、 批号分开存放, 医疗器械与库房地面、 内墙、 顶、 灯、 温度调控设备及管道等设施间保留有足够空隙; 9、 贮存医疗器械的货架、 托盘等设施设备应当保持清洁, 无破损; 10、 非作业区工作人员未经批准不得进入贮存作业区, 贮存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不得有影响医疗器械质量的行为; 11、 医疗器械贮存作业区内不得存放与贮存管理无关的物品。12、 从事为其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提供贮存、 配送服务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 其自营医疗器械应当与受托的医疗器械分开存放。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养护质量管理

22、制度YLQX-ZD-06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养护管理, 特制定如下制度: 1、 养护人员要在质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 检查并改进贮存条件、 防护措施、 卫生环境。按照医疗器械储存养护标准做好医疗器械的分类存放。2、 医疗器械养护人员对库存医疗器械要逐月进行质量检查, 一

23、般品种每季度检查一次; 对易变效期品种要酌情增加养护、 检查次数; 对重点品种应重点养护。能够按照”三三四”循环养护检查, ( 所谓三三四指一个季度为库存循环的一个周期, 第一个月循环库存的30%, 第二个月循环库存的30%, 第三个月循环库存的40%) 并做好养护记录, 发现问题, 应挂黄牌停止发货并及时填写”质量复检通知单”交质管部门处理。并要认真填写”库存医疗器械养护记录”。3、 养护人员要指导并配合保管人员做好库房温、 湿度的管理工作, 当温、 湿度超过规定范围时应及时采取降温、 除( 增) 湿等各种有效措施, 并认真填写”库房温湿度记录表”, 每天上、 下午不少于2次对库房温湿度进行

24、监测记录; 对库存医疗器械的外观、 包装、 有效期等质量状况进行检查; 4、 养护人员在日常质量检查中对下列情况应有计划地抽样送检, 如易变质的品种、 储存两年以上的品种、 接近失效期或使用期的品种、 其它认为需要抽检的品种等。当发现不合格品种时要及时请示有关部门和领导同意后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出合格区, 放至不合格区, 并做好记录。5、 企业应当对库存医疗器械定期进行盘点, 做到账、 货相符。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近效期管理制度YLQX-ZD-07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

25、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公司所有医疗器械的近效期商品管理, 特制定如下制度: 1、 对库存医疗器械有效期进行跟踪和控制, 采取近效期预警, 超过有效期的医疗器械, 应当禁止销售, 放置在不合格品区, 然后按规定进行销毁, 并保存相关记录。2、 效期产品的医疗器械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的使用效果, 因此在采购入库验收、 仓贮、 出库复核销售及售后服务中都必须注意, 在所有记录表格中都必须明显记录其效期起止日期。3、 采购时应注意是否近失效期产品

26、, 入库时应认真填写, 并按先进先出原则, 认真做好保管, 货位卡特别注明, 填写效期催销表, 销售时, 告知消费者注意事项, 并做好售后服务4、 近效期产品在货位上应有近效期标志或标牌。实行电脑管理的企业应设置产品近效期自动报警程序。5、 有效期不到6个月或特殊期产品有效不到2个月的产品不得购进, 不得验收入库, 如遇特殊情况, 需经业务经理签字说明后方可验收入库。6、 对于近效期产品, 仓库应按月填报”效期商品管理记录表”, 分别上报给质管部及综合业务部。7、 有效期产品的内外包装破损不得销售使用, 应视为不合格商品, 登记后放置于不合格区。8、 对所有商品应根据企业销售情况限量进货。9、

27、 本企业规定产品近效期含义分为: 距产品有效期截止日期不足10个月的产品; 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出库复核、 运输质量管理制度YLQX-ZD-08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规范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仓库贮存、 养护、 近效期商品、 出入库管理, 特制定如下制度: 1、 器械出库应遵循”先产先出”、 ”

28、近期先出”和按批号发货的原则。2、 医疗器械出库时, 库房保管人员应当对照出库的医疗器械进行核对, 发现以下情况不得出库, 并报告质量管理机构或者质量管理人员处理: ( 1) 医疗器械包装出现破损、 污染、 封口不牢、 封条损坏等问题; ( 2) 标签脱落、 字迹模糊不清或者标示内容与实物不符; ( 3) 医疗器械超过有效期; ( 4) 存在其它异常情况的医疗器械。3、 医疗器械出库应当复核并建立记录, 复核内容包括购货者、 医疗器械的名称、 规格( 型号) 、 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 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或者失效期) 、 生产企业、 数量、 出库日期等内容。4、 医

29、疗器械拼箱发货的代用包装箱应当有醒目的发货内容标示5、 医疗器械出库, 必须有销售出库复核清单。仓库要认真审查销售出库复核清单, 如有问题必须由销售人员重开方为有效。6、 医疗器械出库, 仓库要把好复核关, 必须按出库凭证所列项目, 逐项复核购货单位、 品名、 规格、 型号、 批号( 生产批号、 灭菌批号) 、 有效期、 生产厂商、 数量、 销售日期、 质量状况和复核人员等项目。做到数量准确, 质量完好, 包装牢固。7、 出库后, 如对帐时发现错发, 应立即追回或补换、 如无法立即解决的, 应填写查询单联系, 并留底立案, 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配合协作, 认真处理。8、 发货复核完毕, 要做

30、好医疗器械出库复核记录。出库复核记录包括: 销售日期、 销往、 品名、 规格( 型号) 、 数量、 批号( 生产批号、 灭菌批号) 、 有效期至、 生产厂商、 质量情况、 经手人等, 记录要按照规定保存至超过有效期或保质期满后2年。9、 需要冷藏、 冷冻运输的医疗器械装箱、 装车作业时, 应当由专人负责, 并符合以下要求: ( 1) 车载冷藏箱或者保温箱在使用前应当达到相应的温度要求; ( 2) 应当在冷藏环境下完成装箱、 封箱工作; ( 3) 装车前应当检查冷藏车辆的启动、 运行状态, 达到规定温度后方可装车。10、 运输需要冷藏、 冷冻医疗器械的冷藏车、 车载冷藏箱、 保温箱应当符合医疗器

31、械运输过程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冷藏车具有显示温度、 自动调控温度、 报警、 存储和读取温度监测数据的功能。文件名称: 购货单位资格审核质量管理制度YLQX-ZD-09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确保将本公司医疗器械产品销售给有合法资格的企业, 防止将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保证药品流向的合法性与真实性,

32、制定本制度:企业应当对购货单位采购人员或提货人员以下资料进行核实: 1、 加盖购货方原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名的授权书或证明文件, 授权书或证明文件应当载明授权权限, 并注明采购人员或提货人员的姓名、 身份证号码; 2、 加盖购货单位原印章的采购人员或提货人员身份证复印件。3、 授权书相关内容应当与被授权人身份证原件相符。4、 对购货方采购人员及提货人员资格审核由销售部会同质管部严格按照药品销售管理程序中关于购货方采购人员及提货人员资格审核的内容共同进行; 5、 审核工作要有记录, 审核合格并经批准后, 方可将医疗器械产品销售给该企业。6、 审核的有关资料应按要求附在”合格购货单位档案”资料

33、后归档保存。文件名称: 销售和售后服务管理制度YLQX-ZD-10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质量, 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 产品销售: 1、 公司应对各办事机构或者销售人员以本企业名义从事的医疗器械购销行为承担法律责任。销售人员须经培训合格上岗, 销售医疗器械应选择具有

34、法定资格的单位。2、 企业销售人员销售医疗器械, 应当提供加盖本企业公章的授权书。授权书应当载明授权销售的品种、 地域、 期限, 注明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号码。3、 从事医疗器械批发业务的企业, 应当将医疗器械批发销售给合法的购货者, 销售前应当对购货者的证明文件、 经营范围进行核实, 建立购货者档案, 保证医疗器械销售流向真实合法。4、 销售的产品需建立”销售记录”( 1) 医疗器械的名称、 规格( 型号) 、 注册证号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数量、 单价、 金额; ( 2) 医疗器械的生产批号或者序列号、 有效期、 销售日期; ( 3) 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许可证号( 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 4)

35、 购货者的名称、 经营许可证号( 或者备案凭证编号) 、 经营地址、 联系方式。5、 销售产品应开具合法票据, 做到票、 帐、 货相符, 并按规定建立购销记录。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销售记录必须真实完整, 其内容应有: 销售日期、 销售对象、 销售数量、 产品名称、 生产单位、 型号规格、 生产批号、 灭菌批号、 产品有效期、 经办人、 负责人签名等。6、 凡经质管部检查确认或按上级药监部门通知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一律不得开票销售, 已销售的应及时通知收回, 并按不合格产品质量管理制度和程序执行。7、 在销售医疗器械商品时, 应对客户的经营资格和商业信誉, 进行调查, 以保证经营行为的合法性

36、。8、 销售产品时应正确介绍产品, 不得虚假夸大和误导用户。9、 定期不定期上门征求或函询顾客意见, 认真协助质管部处理顾客投诉和质量问题, 及时进行质量改进。10、 在销售医疗器械商品时, 应对客户的经营资格和商业信誉, 进行调查, 必须将医疗器械销售给具有合法资质的单位, 以保证经营行为的合法,并建立”购货者档案”。二、 售后服务: 1、 医疗器械是特种医疗产品, 品种、 种类繁多, 技术性较复杂, 因此产品质量要求较高, 必须搞好售后服务。2、 应根据实际, 售后服务的内容包括投诉渠道及方式、 档案记录、 调查与评估、 处理措施、 反馈和事后跟踪等。3、 企业选取一些固定医疗单位作为定期

37、售后服务定点单位, 定期派出和随机派出相结合, 到定点单位进行售后服务。4、 对于一些特殊产品, 在必要的时候也采取跟踪售后服务。5、 售后服务的主要任务: ( 1)向客户咨询产品质量情况, 使用情况。( 2)接受客户的意见、 反馈的信息, 协助解决具体问题, 维修和保养, 并进行跟踪。( 3)向客户解释医疗器械的性能和注意事项。( 4)向客户征求对产品的改进意见, 咨询市场信息。( 5)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处理表”,反馈给企业领导, 及时给予处理。6、 随时了解市场信息, 掌握同行业产品价格、 质量信息, 及时反馈给企业领导, 促使领导正确决策。文件名称: 不合格医疗器械管理制度YLQX-ZD

38、-11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搞好医疗器械产品不合格品的管理, 防止不合格品入库、 销售进入流通渠道, 危害患者, 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 质管部是企业负责对不合格产品实行有效控制管理的机构。做好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如因主观原因导致不合格医疗器械进入流通渠道, 视其情节轻重, 给予有关人

39、员相应的处罚。二、 不合格医疗器械是指质量不符合法定的质量标准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要求, 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不合格的医疗器械。三、 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 1、 质量验收人员在验收的过程当中发现的外观质量、 包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或经过质量复检确认为不合格的; 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部门的质量公报品种、 通知禁售的品种, 并经公司质管部核对确认的; 3、 在保管养护过程中发现过期、 失效、 淘汰及其它有质量问题的医疗器械; 四、 不合格的处理1、 产品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 应上报质管理部确认, 存放不合格品库, 挂红牌标志后上报业务部处理。2、 养护员在商品养护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

40、格品, 应填写”不合格商品的登记表”报质管部进行确认, 同时通知配送中心立即停止出库。3、 在产品养护过程或出库、 复核, 上级药监部门抽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 应立即停止配送、 发运和销售, 同时按出库复核记录追回发出的不合格产品。4、 不合格产品应由专人保管建立台帐, 按规定进行报废审批和销毁。5、 对质量不合格产品, 应查明原因, 分清责任, 及时纠正并制定预防措施。6、 认真及时地做好不合格产品上报、 确认处理、 报损和销毁记录, 记录应妥善保存五年。五、 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报告: 1、 在入库验收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 应存放于不合格品区, 报质管部, 同时填写有关单据, 并及时通知供

41、货方, 明确退货或报废销毁等处理办法。2、 在养护检查及出库复核中发现, 应立即停止销售, 经质管部门确认后, 按销售记录追回售出的不合格品, 并将不合格医疗器械移放入不合格医疗器械区, 挂红牌标志3、 药监部门检查中发现的或公布的不合格医疗器械, 要立即进行追回, 集中置于不合格品区, 按照监管部门的意见处理。五、 不合格品应按规定进行报损和销毁。1、 凡属报损商品, 仓库要填写不合格商品的登记表, 质管部审核, 并填写报损销毁审批表, 经总经理审批签字后, 按照规定在质管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2、 发生质量问题的相关记录, 销毁不合格品的相关记录及明细表, 应予以保存。3、 不合格医疗器械的

42、处理应严格按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管理制度执行。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退、 换货管理制度YLQX-ZD-12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加强对配送退回产品和购进产品退出和退换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管理, 特制定本制度: 一、 在销售过程中, 由于客户或企业销售等各种原因, 客户要求退货、 换货的产品, 企业销售人

43、员应该认真对待和对退货产品进行鉴别, 是否是本企业销售的产品( 核对批号、 产品名称、 注册证号、 商标、 内外包装、 说明书、 规格型号等) , 后采取方式: 1.不是本企业销售的产品, 不予退、 换货; 2.确定本企业销售的产品: ( 1) 、 是质量问题: 企业应该给予换货或退款处理。同时填写”医疗器械退换货台账”, 数额较大的应填写”质量事故处理记录”或”( 质量事故) 不良反应报告”, 并把质量问题的产品封存于不合格区, 待处理。( 2) 、 不是质量问题的: 企业销售人员应同顾客协商是否换货或退款均可, 若换货或退款的产品, 应存放于待检区, 经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 若不合格的

44、应存放于不合格区并填写登记表统一处理。二、 对经营发生退货的产品, 企业售后服务质量负责人应认真对待, 认真搜集相关信息, 以便向相关部门反映。三、 对经常发生退货的单位, 售后服务人员应注意深入单位, 认真研究原因, 由单位探讨解决办法。如仓储、 使用方法等问题。四、 对顾客的意见, 应及时做好记录, 填写”质量信息反馈单”, 以上工作由质量管理组负责。文件名称: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制度YLQX-ZD-13起草部门: 质管部起草人: *审阅人: *批准人: *起草日期: -1-1批准日期: -1-10执行日期: -1-10版本号: 变更记录: 变更原因: 为建立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650号令、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局令8号、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施行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 第58号) 的规范性文件, 加强我公司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 特制定本制度: 1、 验收员、 库管员在医疗器械入库时严格按照我公司采购、 收货、 验收管理制度执行, 发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立即上报质管部; 2、 业务员、 送货员在临床使用机构采集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立即上报质管部; 3、 接到临床使用机构的可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