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45653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环评报告.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建设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编制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二月目录表1工程总体情况1表2调查范围、环境监测因子、敏感目标、调查重点3表3验收执行标准6表4工程概况7表5环境影响评价回顾12表6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附照片)17表7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附监测点位图)20表8环境影响调查27表9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30表10竣工环保验收调查结论与建议31表1 工程总体情况工程名称新乡封丘黄池(城

2、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110kV城南变电站为环评名称,运行名称为110kV黄池变电站)建设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供电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通讯地址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中) 168 号联系电话0373-传真0373-2883219邮编453000建设地点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工程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D4420电力供应环境影响报告表名称封丘110kV城南输变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初步设计单位新乡华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新乡市环境保护局文号新环辐20141号时间2014.6.24工程核准部门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号豫

3、发改能源20121459号时间2012.12.21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新乡华源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新乡华源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设施监测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环境检测分公司河南志鹏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投资总概算(万元)3231(输变电工程总投资)环境保护投资(万元)16.5环境保护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51%实际总投资(万元)1142(仅为二期投资)环境保护投资(万元)21.71.90%环评批复的工程内容新建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终期主变容量为350MVA,一期主变容量为150MVA;新建黄池(城南)变T接110kV孔娄线线路1回,新建线路路径全长8.6k

4、m。建设项目开工日期(二期)2016.4.18实际建设的工程内容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50MVA(一期主变容量150MVA已另行验收)。黄池(城南)变T接110kV孔娄线线路8.585km,其中单回电缆线路0.185km,同塔双回架空线路8.4km(已另行验收)。建设项目竣工日期(二期)2016.9.29本次验收的工程内容新建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2号主变,主变容量为150MVA。备注: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于2012年7月由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于2012 年9 月3 日,由新乡市环境保护局以“新环函2012128 号”文件予

5、以审批。在项目设计期间,变电站站址发生变化,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委托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对变动后的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开展了变更环评工作,于2014年6月24日取得了新乡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并以变更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替代原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本次验收以变更后的环评文件及批复为准。8表2 调查范围、环境监测因子、敏感目标、调查重点调查范围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输变电工程(HJ705-2014)及封丘110kV城南输变电工程(变更)环境影响报告表,本次验收调查范围如下: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变电站:变电站站界外30m范围内区域;(2)声环境变电站:变电站站

6、界外200m范围内区域;(3)生态环境变电站:变电站站界外500m范围内区域;(4)无线电干扰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2000m范围,重点调查围墙外100m范围;环境监测因子(1)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强度,V/m;(2)工频磁场:工频磁感应强度,T;(3)噪声:昼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dB(A);(4)无线电干扰:无线电干扰场强,dB(V/m)。环境敏感目标本次验收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根据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 24-2014)中评价范围的要求来确定,同时在环评报告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进一步对项目周围环境保护目标进行了识别,确定了本次验收的环境保护目标。通过现场踏勘,本工程验收

7、调查范围内不涉及生态敏感区。本工程验收阶段环境敏感目标主要为居民类环境保护目标,具体见表2-1。表2-1 本工程电磁环境及声环境敏感目标一览表序号所属行政区环境保护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调查范围内户数/人数主体建筑特征/性质环境影响因子110kV黄池变电站1城关镇陈堂村新乡新增起重配件有限公司变电站西北侧30m8人1F坡顶,高约8m,工厂工频电场:4kV/m工频磁场:100T噪声: 昼间55dB(A)、 夜间45dB(A)无线电干扰:46 dB(V/m)本工程验收阶段与环评阶段环境敏感目标对比情况见表2-2。表2-2 本工程验收阶段与环评阶段环境敏感目标对比表编号验收阶段环评阶段变化情况环境敏感目

8、标与工程相对位置(最近距离)环境敏感目标与工程相对位置(最近距离)1新乡新增起重配件有限公司变电站西北侧30m/环评期间为废弃厂房,本次验收经现场调查后新增为环境保护目标。调查重点1、工程设计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造成环境影响的主要工程内容;2、核查实际工程内容、方案设计变更情况和造成环境影响变化情况;3、环境保护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他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5、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有效性;6、环境质量和环境监测因子达标情况;7、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及公

9、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8、工程环境保护投资落实情况。表3 验收执行标准电磁环境标准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确定的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以及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中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作为验收标准,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验收后按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50Hz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以及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工频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进行达标考核,具体标准限值见表3-1。表3-1 验收阶段电磁环境标准验收调查因子验收执行

10、标准达标考核标准标准名称标准限值标准名称标准限值工频电场工频电场强度500kV超高压送变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4k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4kV/m/10kV/m工频磁场工频磁感应强度0.1mT100T无线电干扰无线电干扰场强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46dB(V/m)/声环境标准本次验收调查采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经确定的声环境标准为验收标准,具体见表3-2。表3-2 声环境验收标准标准类别标准名称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限值(dB(A)适用范围昼间夜间质量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声环

11、境功能区5545变电站周围的声环境保护目标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6050变电站厂界四周表4 工程概况工程地理位置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位于新乡市封丘县城关镇陈堂村。输电线路位于封丘县城关镇境内走线,工程地理位置见图4-1。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位于新乡市封丘县城关镇陈堂村。变电站东侧、南侧为农田,西侧、北侧紧邻乡村道路。周边环境情况见图4-2。(2)环评批复工程内容与本次验收工程内容环评批复工程内容与本次验收工程内容具体见表4-1。表4-1 环评批复工程内容与本次验收工程内容环评批复内

12、容实际建设内容本次验收内容新建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终期主变容量为350MVA,一期主变容量为150MVA;新建黄池(城南)变T接110kV孔娄线线路1回,新建线路路径全长8.6km。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50MVA(一期主变容量150MVA已另行验收)。黄池(城南)变T接110kV孔娄线线路8.585km,其中单回电缆线路0.185km,同塔双回架空线路8.4km(已另行验收)。新建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2号主变,主变容量为150MVA。变电站内相关设备情况见图4-3。(3)环境管理情况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于2012年7月由江西核工业环境

13、保护中心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于2012 年9 月3 日,由新乡市环境保护局以“新环函2012128 号”文件予以审批。在项目设计期间,变电站站址发生变化,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国网新乡供电公司委托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对变动后的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开展了变更环评工作,于2014年6月24日取得了新乡市环境保护局的批复(批复文号为新环辐20141号),并以变更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替代原环评报告及批复文件。一期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由我公司承担,目前正在开展相关工作。工程占地及总平面布置1. 工程占地黄池(城南)110kV变电站建设时已按终期规模征地。二期新建变压器位于站内预留位置。2.

14、变电站总平面布置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为户外变电站。110kV户外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南侧,10kV无功补偿装置布置在站区东侧,配电综合楼布置在站区北侧,主变压器布置在110kV与配电综合楼之间,变电站进站道路从站区西侧接入。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4-4。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通过对线路沿线的现场勘查和调查了解,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基本得以全面落实,项目的环保资金详见表4-2。项目环保投资2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0%。表4-2项目环保投资明细表序 号项目费 用(万元)1施工现场洒水1.52施工废水回收利用1.23施工围栏1.04事故油坑及卵石

15、5.05施工场地恢复2.56施工阶段固体废物运输0.57环评及竣工环保验收108环保投资小计21.79工程总投资114210环保投资占工程投资比例(%)1.90工程变更情况及变更原因经现场踏勘核实,新乡封丘黄池(城南)110kV输变电工程(二期)建设内容与原环评内容一致,无变化。表4-3 工程变更情况调查结果项 目环评内容及规模实际建设规模本次验收内容变化情况黄池(城南)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终期主变容量为350MVA主变容量250MVA(一期已建150MVA已另行验收)新建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2号主变,主变容量为150MVA与环评一致布置形式户外布置户外布置户外布置与环评一致35表

16、5 环境影响评价回顾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及结论(生态、电磁、声、水、固体废物等):2014年6月,封丘110kV城南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变更)由武汉华凯环境安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本调查表中环评回顾内容以摘录环评报告为主。1. 工程建设规模(1)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终期主变容量为350MVA,一期主变容量为150MVA(一期主变容量150MVA已另行验收)。(2)黄池(城南)变T接110kV孔娄线线路8.585km,其中单回电缆线路0.185km,同塔双回架空线路8.4km(已另行验收)。2. 电磁环境利用已经投运的郑州110kV南泥湖变电站来类比预测110kV

17、城南变电站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的影响程度。通过类比分析可知,110kV城南变电站最终建成投运后产生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均小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中规定的居民区工频电场4kV/m、磁场100T、无线电干扰46dB(V/m)的推荐标准限值要求。3. 声环境(1)施工期施工单位应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在施工场周围设置围栏或围墙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施工单位禁止夜间打桩作业并尽量避免夜间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如因工艺特殊情况要求,需在夜间施工而对周边居民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

18、污染防治法中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的规定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2)运行期110kV变电站最终3台主变投运后,昼、夜间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限值要求。输电线路运行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4. 大气环境(1)施工期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和噪声;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

19、尘污染。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2)运行期本工程建成运行后,无大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影响。5. 水环境(1)施工期在不影响主设备区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施工组织,对施工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将物料、车辆清洗废水、建筑结构养护废水集中,经过格栅、沉砂处理回用。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特别要禁止施工废水排入附近的水体、禁止弃渣弃入水体,不漫排施

20、工废水。对于混凝土养护所需自来水需采用罐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2)运行期变电站的生活废水主要来自变电站值守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6. 固体废物(1)施工期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并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置,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对工程建设可能产

21、生的弃土弃渣,本环评建议尽量土石方平衡,变电站可采用阶梯布置等方式使土石方尽量平衡,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则应存放至政府规定的位置,或者在工程建设地周围低洼处堆置,并在表面进行绿化。(2)运行期在变电站内设置储油坑及总事故油池,以满足变压器绝缘油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露时不外溢至外环境。每台变压器下设置储油坑并铺设卵石层,并通过事故排油管与总事故油池相连。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储油坑内铺设的鹅卵石层,经事故排油管自流进入总事故油池,进入事故油池中的废油由变压器生产商回收,对可能形成的油泥则须由经核查具有相应资格的危险废物机构进行妥善处理。7. 生态影响(1)施工期土地占用建议业主

22、应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时基础开挖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异地回填、弃渣场处置等方式妥善处置。植被破坏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业主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缴纳相关征地补偿费、林木赔偿费,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对于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对周围绿地的践踏,合理堆放弃石、弃渣;施工完毕后对裸露场地尽快进行绿化。(2)运行期本工程运行期对周边生态无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根据新乡市环境保护局出具的审批意见,本项目的环保要求主要内容如下:1、项目建设中应认真按照报告表和本批复的要

23、求,确保各项环保措施得到落实。2、加强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落实各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垃圾、弃渣和污水应集中、妥善处置;要采取洒水、隔离等措施,防治扬尘、噪声污染环境;夜间使用高噪声设备时,应取得当地环保部门的许可。项目建设后,应及时恢复临时占地的植被和使用功能,防治水土流失。3、变电站应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布局,确保厂界和周围居民达到相应标准要求,防治噪声扰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不外排。如需外排,需经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后方可外排;建设事故油池,变压器换油或发生事故时产生的废油及含油废水应交具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不

24、得擅自处理。4、送电线路与公路、铁路、电力线路交叉跨越时应按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净空距离;变电站和线路塔基征用土地和砍伐树木时,须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线路穿越林地时,应采用较小塔型、高塔跨越方式并选择影响最小的区域通过,减少占地和树木的砍伐,防止破坏生态环境和景观。5、线路在临近村庄地区采取合理避让及增加杆塔高度和缩短档距等措施,工频电场、磁场和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应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表6 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阶段影响类别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审批文件中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未采取措施原因设计阶段电磁环境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进行合理布局,保证导线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并选用具有抗干扰能力

25、的设备,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选用带屏蔽层的电缆,屏蔽层接地等,有效地降低无线电干扰和静电感应的影响。已落实。经咨询设计单位,本工程变电站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施工建设,变电站平面布置选用典型设计,二次电气设备均选用抗干扰能力强的设备,站内建有避雷针,电气设备均有防雷措施。根据现场监测,变电站四周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均能满足相关标准限值要求。噪声在设备选型上首先选用符合国家噪声标准的设备,如主变压器定货时,对设备的噪声指标提出要求,从源头控制噪声,其声源值不得高于65dB(A)。对电晕放电的噪声,通过选择高压电气设备、导体等措施,消除电晕放电噪声。加强植树绿化,以衰减降低噪声

26、。已落实。根据现场监测结果,本期扩建2号主变四周1m处噪声源强监测结果为(56.959.3)dB(A),满足环评中主变噪声源强不低于65dB(A)限值要求。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站区内布置有绿化,变电站四周厂界处噪声监测结果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排放限值要求。施工期污染影响噪声施工单位应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应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并在施工场周围设置围栏或围墙以减小施工噪声影响。施工单位禁止夜间打桩作业并尽量避免夜间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如因工艺特殊情况要求,需在夜间施工而对周边居民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第二十九条、第

27、三十条的规定取得相关部门证明并公告附近居民。已落实。根据施工单位提供资料,施工期间选用的施工机械噪声水平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本次工程为主变扩建工程,位于站内预留位置进行,变电站一期工程修建有围墙,减少了主变施工对站外声环境的影响。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和现场走访调查,施工期间无夜间施工现象。大气环境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工作。施工时,应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用罐装车运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产生扬尘和噪声;此外,对于裸露施工面应定期洒水,减少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

28、按指定路段行驶,控制扬尘污染。加强材料转运与使用的管理,合理装卸,规范操作。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时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或避免产生扬尘。施工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可定期洒水进行扬尘控制。已落实。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了环保培训,施工场地设置了责任人制度。经咨询施工单位,本工程主变扩建工程施工量小,主变基础施工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施工道路和施工现场进行了定时洒水、喷淋。根据现场走访调查,施工期间未收到关于扬尘方面的投诉;根据施工单位提供资料,施工期间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堆放在站区水泥道路上,均使用苫布进行了遮盖

29、;本次主变基础开挖弃土量小,跟生活垃圾一并集中进行了清运。经咨询施工单位,施工运输车辆在进出变电站时均采取了减速措施,同时施工期间对开挖作业面积站区内道路均进行了洒水抑尘。水环境在不影响主设备区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施工组织,对施工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避免污染环境。将物料、车辆清洗废水、建筑结构养护废水集中,经过格栅、沉砂处理回用。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措施,尽量避免雨季开挖作业。同时要落实文明施工原则,特别要禁止施工废水排入附近的水体、禁止弃渣弃入水体,不漫排施工废水。对于混凝土养护所需自来水需采用罐车运送,养护方法为先用吸水材料覆盖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洒水,根据吸收和蒸发情况,适

30、时补充。在养护过程中,大部分养护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发,不会因养护水漫流而污染周围环境。已落实。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利用站内已建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未外排;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施工场地设置有简易沉砂池,生产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地面洒水;本工程无雨天施工现象,工程施工未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主变基础养护需要水量少,且施工位于站内进行,未发生养护水漫流污染环境现象。固体废物为避免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前应作好施工机构及施工人员的环保培训。明确要求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分别收集堆放,并委托环卫部门妥善处理,及时清运或定期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

31、安全处置,使工程建设产生的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弃土弃渣,本环评建议尽量土石方平衡,变电站可采用阶梯布置等方式使土石方尽量平衡,对于不能平衡的弃土弃渣则应存放至政府规定的位置,或者在工程建设地周围低洼处堆置,并在表面进行绿化。已落实。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施工前进行了环保培训,施工期间产生的各种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后由施工人员统一清运交由当地的环卫部门处理;根据施工单位提供的资料,施工期间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堆放在站区水泥道路上,均使用苫布进行了遮盖;本次主变基础开挖弃土量小,跟生活垃圾一并集中进行了清运。生态环境建议业主应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设计要求,

32、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施工时基础开挖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应采取回填、异地回填、弃渣场处置等方式妥善处置;对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坏,业主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主管部门缴纳相关征地补偿费、林木赔偿费,并由相关部门统一安排;对于临时占地所破坏的植被,应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人员对周围绿地的践踏,合理堆放弃石、弃渣;施工完毕后对裸露场地尽快进行绿化。已落实。根据施工单位提供资料,施工前与施工单位均签署了相关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了环保相关要求。本工程施工量小,对于主变基础开挖产生的弃土弃渣与生活垃圾一并清运处理。本工程位于站内预留位置进行,不需新征地,未对站外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试运行期污

33、染影响声环境110kV变电站最终3台主变投运后,昼、夜间厂界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标准限值要求。输电线路运行期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已落实。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变电站四周厂界噪声昼间监测值在(40.541.1)dB(A)之间,夜间监测值在(38.539.4)dB(A)之间,均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 类排放限值要求。水环境变电站的生活废水主要来自变电站值守人员的少量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于站区绿化。已落实。根据现场勘查,黄池变电站为有人值班无人值守智能化变电站,同时在主控楼卫生间附近设置了化粪池

34、,值班人员工作时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站内绿化。固体废物在变电站内设置储油坑及总事故油池,以满足变压器绝缘油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露时不外溢至外环境。每台变压器下设置储油坑并铺设卵石层,并通过事故排油管与总事故油池相连。在事故并失控情况下,泄漏的变压器油流经储油坑内铺设的鹅卵石层,经事故排油管自流进入总事故油池,进入事故油池中的废油由变压器生产商回收,对可能形成的油泥则须由经核查具有相应资格的危险废物机构进行妥善处理。已落实。根据验收现场调查,变电站站内已设置35m3的事故油池,变压器下设置油坑,通过排油管与事故油池相连,满足相关设计要求。试运行期间,未发生漏油事故。表7 电磁环

35、境、声环境监测(附监测点位图)电磁环境监测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频次工频电磁场:昼间一次。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1、监测方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输变电工程(HJ705-2014);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681-2013)。2、监测布点(1)变电站厂界监测布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选择在无进出线或远离进出线(距离边导线地面投影不少于20m)的围墙外且距离围墙5m处布置,测点高度1.5m,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在变电站南侧围墙外20m处,1.5m高设1个监测点位。(2)环境保护目标监测布点:在靠近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侧且距

36、建筑物不小于1m处布置,测点高度1.5m,监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3)变电站衰减断面布点:在变电站南侧垂直于围墙方向布设衰减断面,测点距离为5m,顺序测至距离围墙50m处;无线电干扰以围墙为起点,在2nm处(其中n=0,1,25)进行测量至32m止。监测布点点位见图7-1及图7-2。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1)监测单位湖北君邦环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环境检测分公司(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河南志鹏环境监测有限公司(无线电干扰)(2)监测时间及环境条件监测期间天气情况见表7-1。表7-1 监测期间天气情况监测日期天气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力(m/s)2016.11.

37、8多云21245632.0监测仪器及工况(1)监测仪器本次监测均按国家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测量仪器均通过计量部门校准,所有测量仪器的校准日期均在有效期内,详见表7-2。表7-2 本工程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有效期起止时间校准证书编号校准单位1EFA-300工频场强计2016.4.212017.4.20CAL(2016)-(JZ)-(0453)中国船舰研究设计中心检测校准实验室2EMI TEST RECEIVER无线电干扰测量仪2016.07.072017.07.06XDdj2016-2528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2)监测期间运行工况工程验收监测期间输电线路均按设计电压等

38、级正常运行,运行工况见表7-3。表7-3 现场监测期间运行工况一览表项目运行工况电压(kV)电流(A)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1#主变114.708.31.30.432#主变114.558.41.60.47监测结果分析表7-4 变电站四周及线路沿线敏感目标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置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综合值(V/m)1.5m高处工频磁感应强度(T)EB1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东侧围墙外5m78.90.461EB2南侧围墙外5m57.80.267EB310m69.80.285EB415m73.30.280EB520m65.70.269EB625m57.30.23

39、2EB730m50.60.219EB835m35.90.191EB940m25.40.151EB1045m15.70.128EB1150m14.10.093EB12西侧围墙外5m59.60.104EB13北侧围墙外5m3.70.156EB14新乡新增起重配件有限公司门前9.70.035 表7-6 封丘黄池(城南)110kV变电站无线电干扰现状监测结果监测点位置频率(MHz)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dB(V/m))R1变电站南侧围墙外20m处0.1548.700.2543.560.5040.121.038.311.537.943.033.316.039.5110.043.4215.021.6330.

40、023.68R2变电站南侧围墙外2m0.536.37R34m37.52R48m38.02R516m39.16R632m40.02工频电场变电站: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在(3.778.9)V/m之间,低于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标准控制限值。敏感目标: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磁强度为9.7V/m,低于4kV/m居民区的评价标准控制限值要求。工频磁场变电站: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四周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0930.416)T之间,监测结果满足100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敏感目标: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5T,低于100T居民区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无线电干扰监测

41、结果表明,黄池(城南)变电站南侧围墙外20m处、不同频率下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为(21.6348.70)dB(V/m),其中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为40.12dB(V/m),监测值随着频率、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监测结果满足46dB(V/m)标准限值要求。声环境监测监测因子及监测频次监测因子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监测频次噪声:昼夜各监测一次。监测方法及监测布点监测方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监测布点变电站: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四周围墙外1m处共布设4个测点。敏感目标:在新乡新增起重配件有限公司大门处布设监测点

42、位1处。监测单位、监测时间及监测环境条件监测单位、监测环境条件同电磁环境监测,具体见表7-1。监测仪器及工况监测仪器本次监测均按国家现行有效的标准方法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测量仪器均通过计量部门校准,所有测量仪器的校准日期均在有效期内,详见表7-8。表7-8本工程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仪器设备有效期起止时间校准证书编号校准单位1AWA5680声级计2016.11.08-2017.11.07LSae2016-4996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监测期间运行工况:具体见表7-3。监测结果分析声环境监测结果见表 7-9。表7-9 变电站、输电线路噪声昼夜间监测结果单位:dB(A)测点编号监测点位昼间监测值标准值

43、达标情况夜间监测值标准值达标情况N1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东侧围墙外1m41.260达标38.550达标N2南侧围墙外1m41.960达标38.750达标N3西侧围墙外1m42.560达标39.150达标N4北侧围墙外1m42.860达标39.350达标N5新乡新增起重配件有限公司43.655达标38.545达标变电站厂界:110kV黄池变电站四周厂界噪声监测值昼间为(41.242.8)dB(A)、夜间为(38.539.3)dB(A),满足工业企业厂界排放标准(GB12306-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敏感目标敏感目标处噪声监测值昼间为43.6dB(A)、夜间为38.5dB(A),满足

4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要求。表8 环境影响调查施工期生态影响根据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本工程变电站站址附近、送电线路沿线调查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特殊敏感目标。通过查阅资料和对110kV黄池(城南)变电站所在区域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变电站东侧、南侧为农田,西侧和北侧为乡村道路。站址所在区域现有植被主要以农田植被和绿化植被为主,未发现有珍稀保护动植物分布。变电站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土方大部分用于回填,不能回填的与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起进行了清运处理。站址四周植被恢复良好。变电站周围植被恢复情况见图8-1。污染影响(1)声环境影响调查根据施工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黄池(城南)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