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46472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与细胞》教材分析.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 必修,分子与细胞 解析,一、教材主线 分子与细胞教材的知识主线是什么?(注:知识主线能够帮助把教材内容 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教材主线 分子与细胞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组成、结构 把细胞作为 系统的功能(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基本的生命系统 系统的产生、发展、消亡,二、以“科学家访谈”代序,对传统教科书的绪论的突破,见人、见事、见精神;有知识、有过程、有殷殷的嘱托,课例分析1,科学家访谈,“科学家访谈”,邹承鲁院士谈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科学家的勇气和创新团队合作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为国争光、为人类做贡献的志向,“科学家访谈”教学建议,学生阅读“科学家访谈

2、”,分小组讨论感想。为保证“讨论”不跑题,教师最好事先拟定讨论提纲,供学生讨论。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事先收集生命科学最新进展,以及需要依靠生命科学解决的重大问题的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资料最好与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分子”和“细胞”相关。,三、第1章走近细胞,本章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研究细胞的重要性认识生命系统的层次性,明确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初步学会从系统的视角看问题初步认识科学发现的特点总之:为后续各章的学习打基础,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问题探讨”让学生体会即使是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其生命活动也离不

3、开细胞。接着通过资料分析来认识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图示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明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全书乃至整个必修课程打基础,课例分析2,分子与细胞 第1章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1.资料很多,都要给学生讲清楚吗?抓住核心概念和原理,2.对概念的讲解是否都要一步到位?螺旋式上升,不断加深认识 例:(1)种群、群落(必修3)(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第6章)(3)核酸(必修2)(4)线粒体、叶绿体(第5章)核糖体(必修2)中心体(第6章),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观察细胞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课标:独立操作水平)原核细胞和真核

4、细胞重点介绍原核细胞和原核生物,为什么?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介细胞学说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课标:应用水平),理解科学发现模式,四、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章后4节的先后顺序可否调换?两种认知规律(1)先易后难(2)先抓主要矛盾 均可,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问题探讨”呼应章引言,意在激发兴趣,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简介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并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有关问题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

5、类、脂肪和蛋白质。与原教材相比,此实验的不同点是提高了要求,增加了检测材料和方法的选择性,以及对检测结果的预期,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模块实验较多(1)为什么?本模块要求掌握的科学方法观察、实验(2)如何处理?保证完成课标要求的实验(精讲多做、教参后附有“实验和探究”的光盘),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课标“内容标准”要求,下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课标“活动建议”要求,下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非课标要求,下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探究影

6、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从生活经验入手进行“问题探讨”通过思考与讨论认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简介蛋白质的结构以图代文示蛋白质的功能注意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的联系,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增加了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较简单介绍了核酸的基本结构及DNA与RNA的区别,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些概念的介绍缺乏循序渐进?(如“染色体”,学生没听说过)建议高中老师了解初中课标和教材,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从生活经验入

7、手介绍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和化学组成文中穿插与“与生活的联系”小字最后归纳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这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利于认识生物大分子的共同特点,应当重视,第5节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从电解质饮料入手进行“问题探讨”,不求完备答案,意在激活思维以讲述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正式内容对整章内容进行总结,五、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强调从系统的视角来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本节重在认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功能增加了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关于细胞膜的功能,教材讲述了三种主要功能,

8、其他功能由学生补充。至于如何实现这些功能,将在后续章节和模块中讲,此处不须深究,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关于细胞器,知识内容比原教材简化实验中增加了观察线粒体的内容,所需要试剂较贵,可视条件灵活掌握增加了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内容,利于学生理解细胞是一个系统,细胞是活的,细胞是一个协调的整体。,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关细胞器的内容,教材简化很多,补充多少合适(课改与应试的矛盾)?1.完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如果课时允许,可适当补充 课标: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留待高三复习时补充,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通过资料分析认识细胞

9、核的功能讲述细胞核的结构 以功能带结构,体会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安排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活动,体会模型方法,课例分析3,分子与细胞 第3章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1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 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10、模型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4节 细胞的癌变,第3章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重在认识细胞膜作为系统边界的功能增加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了解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来认识生物膜的结构,同时在科学方法、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科学的开放性等方面受到启示。教学:教师不要从头

11、讲到尾,应让学生自己看、讨论、领悟,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建议,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材料选择、制备方法)如果把第4章结构模型一节移过来,会鼓出“大肚子”因为该节内容重在发现过程,给学生科学方法的启迪,六、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课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膜的透性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重点是弄清楚水分跨膜运输的特点,以及膜的特性。这是高中生物第一个“探究”,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

12、均需要较多指导。因此教材中提供了参考案例,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让学生通过分析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来认识生物膜的结构,同时在科学方法、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科学的开放性等方面受到启示。教学:教师不要从头讲到尾,应让学生自己看、讨论、领悟,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小字简介)胞吞和胞吐,七、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1.“问题探讨”让学生分析经典实验2.细胞

13、代谢的概念3.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 分解。简介控制变量的方法4.打比方的方式讲解酶能降低活化能5.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强化对 科学过程和本质的认识,二、酶的特性,通俗讲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通过实验得出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结论全过程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注意与社会的联系,体现STS教育思想,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强调“通货”吸能和放能反应与ATP水解和合成相耦联以图代文示ATP的利用,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问题探讨联系科学史,呼吸与体外燃烧的异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需要学生设计对比实验,根据教材中参考

14、资料进行设计,有一定难度,可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讲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及其应用。,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捕捉光能的色素 本小节内容与以往教材区别不大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注意:此探究具有更高的开放性,问题 和方案都由学生自主确定,教材仅提供 一个参考案例,课例分析4,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如何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客观地观察和描述生物现象通过观察或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

15、分析问题,阐明与研究与研究该问题相关的知识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收集证据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根据证据作出合理判断用准确的术语、图表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阐明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什么是科学探究?,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什么是科学探究?,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

16、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老师们常问到的一些概念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对照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对比实验,关于变量,自变量是人为改变的变量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要尽可能地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关于对照实验,如果两组实验中,除了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余因素都相同,那么这两组实验称为对照实验。对照实验一般

17、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要依据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来确定,有时候研究的问题和作出的假设改变了,对照组和实验组有可能会发生对换。,关于对照组和实验组,一般来说,保持原有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人为改变条件的组作为实验组;或者是,已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对照组,未知实验结果的组作为实验组。例: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做探究实验都要设置对照吗?,判决实验如检测等,可不用对照。如检测细胞中的有机物,证明食物中确定含有能量析因实验大多需要对照,但也有例外。如孟德尔杂交实验(自然状态下豌豆都是自花受粉的,其后代都是纯种),关于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对照实验比对比实验的范畴要大 有的书上将对比实验

18、称为相互对照实验,八、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 细胞的增殖,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问题探讨和节引言引发认知冲突,通过实验理解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分裂是增殖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第2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通过问题探讨揭示细胞分化的必要性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的发现、概念、意义 资料搜集和分析: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小字)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细胞的凋亡凋亡的概念和意义,与细胞死亡区别,第4节 细胞的癌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关注癌症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是本节重点与生物学有关的事业医院里的检验师,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本模块教学课时紧?1.教材容量是否过多?2.用于补初中的课 3.教师增加太多内容 4.适应新课标新教材,需要一个过程,李红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Tel:010-58758358Email:,让我们一起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