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50719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化学》重点内容.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化学重点内容,第一章 绪论,一、有效数字1.概念 2.位数确定 3.修约4.运算规则(加法运算、乘法运算)二、计量单位 SI基本单位,SI导出单位,SI倍数单位及常用SI词头,第二章 难挥发稀薄溶液的依数性,1.依数性的基本概念与内容2.在非电解质和电解质稀薄溶液中上述几个具有依数性的量与溶质的定量如何?(1)非电解质稀薄溶液中 蒸汽压下降 p=p0 xB,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Tb=Kb b B,Tf=Kf b B 渗透压=cBRT(2)电解质稀薄溶液中 Tp=iKp b B Tf=iKf b B Tb=iKb b B=ic B RT,AB型电解质 i=(1+)AB2(或A2B)型电解质i

2、=1+2,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一、强电解质溶液定义与活度的概念二、弱电解质溶液理论1.解离度2.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及平衡常数Ka和Kb3.酸碱解离平衡的移动三、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的定义,共轭酸碱对,两性物质,酸碱反应的实质,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四、PH值的计算1.强酸强碱的PH值计算2.一元弱酸、弱碱的PH值计算3.多元弱酸、弱碱的PH值计算4.两性化合物溶液的PH值计算,五、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概念容度积Ksp与溶解度S的关系什么是离子积IP?溶度积规则的主要内容沉淀平衡符合什么条件会生成沉淀?什么是分级沉淀?沉淀溶解的条件,第四章 缓冲溶液,1.缓冲溶液的

3、概念、组成和缓冲机理。2.缓冲溶液pH的计算、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可简化为 3.缓冲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缓冲范围。4.配制缓冲溶液的原则和方法。5.血液中的主要缓冲系及在稳定血液pH过程中的作用。,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1.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 标准溶液、试样、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指示剂、滴定误差2.滴定分析的计算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4.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选择原则;(滴定突跃,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第五章 胶体分散系,1.胶体分散系的概念,特点及制备方法2.溶胶基本性质(基本结构、光学、动力学、电学);胶团结构及表示式3.溶胶的稳定因素和聚

4、沉条件4.高分子溶液的特性(溶胀、等电点)5.高分子溶液的稳定性与破坏条件(盐析)6.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的状态。,第六章 化学反应热及反应的进度,1.几个基本概念 系统、环境、状态函数(及性质,分类)、热和功2.热力学第一定律 基本内容:能量守恒 U=Q+W(Q与W如何取正负值)热效应(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热力学第二定律 基本内容:熵增定律 作用: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可以自发进行及进行的程度 判据:a.S b.G c.平衡常数Ko 4.化学平衡 基本概念、化学平衡的移动,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1.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元反应、简单反应、复合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速度控

5、制步骤、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活化能2.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反应物浓度 质量作用定律 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半衰期温度 温度影响表现在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 Arrhenius方程式催化剂 概念,特点,原理(形成中间产物,降低反应活化能),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基本概念 氧化值,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半反应、氧化型物质、还原型物质、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原电池与电极电位原电池组成式、电池半反应式、常用电极类型电极电位概念、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位电池电动势电动势E与G的关系E与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利用E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电极电位的计算标态下电池电动势的计算非标态下电极电位

6、和原电池电动势的求算:能斯特方程(正确写出氧化还原半反应或总反应、配平、写出该反应对应的正确能斯特公式),Gom=-nFEo=-RTlnKo,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氢原子的波函数:四个量子数(即原子核外轨道数量与类型)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和径向分布:电子云图象多电子原子的原子结构 屏蔽效应、有效核电荷的计算原子电子组态三规则电子组态的写法(第四周期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元素周期表周期表的划分:周期、族、元素分区、过渡元素和稀土元素变化规律: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电负性,第十章 共价键与分子间力,现代价键理论要点和键、键的特征;杂化轨道理论基本要点,sp型杂化特征,等性、

7、不等性杂化概念及应用。分子轨道理论要点,第一、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书写分子外电子排布式,并能用其解释同核双原子分子的顺磁性与稳定性;分子间力类型、特点、产生原因;氢键形成条件、特征、应用。,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sp2、sp3、dsp2、sp3d2、d2sp3等杂化轨道,内轨型和外轨型配位化合物;晶体场理论基本观点;分裂能的概念;形成高自旋与低自旋配位化合物的决定因素;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d-d跃迁和配合物的颜色;配位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稳定常数的意义。螯合物及螯合效应。影响螯合物稳定性的因素。,第十三章 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物质的吸收光谱 物质对光选择性吸收原因、吸收光谱(吸收曲线)的概念及绘制方法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透光率、吸光度的基本概念Lambert-Beer定律可见分光光度法 定量分析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对照法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