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也有涯.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6528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生也有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我生也有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我生也有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我生也有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我生也有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生也有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生也有涯.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秋水,庄子其人,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 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

2、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 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 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他的文章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书中的寓言很多。,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楚威王听说庄子有才干,派了使臣,带了千金重礼,想聘他为相。庄子在濮水河边垂钓,他对楚国的使臣说:“千金是很重的财物,卿相是尊贵的地位。你难道没有看到祭祀用的牛吗?人们养它几年,然后给它披上绣花的衣服,送进太

3、庙,杀了祭祀。到这时,它即使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小猪也不行。你快走吧,不要玷污我。他还问了两个使臣:“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水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里活着。”,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庄子不

4、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庄子思想,庄子思想,庄子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文章出处,这篇文章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 问题: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理解。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4

5、、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 理?,秋 水 庄子,重要词语: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东面而视,注入黄河,代词,这样,语气词,表停顿,不译,认为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名词作动词,面对,秋 水 庄子,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野语有之曰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尽头,才 掉转面部,代词,这样,没有谁/比得上,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况且、再说曾经听过见闻、学识,秋 水 庄子,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义气,开始,穷尽,尽头,危险,长久耻笑,秋汛随着季节来到了,众多河

6、流的水灌入黄河。(黄河)直流的水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白茫茫一片),(隔着水)分辨不出(对岸的)牛和马。在这种情况下,河伯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是全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流向东行走,到了北海,脸朝东眺望,看不到水的尽头。在这种情况下,河伯才转过脸来,仰望着海神若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孔子的学识浅,认为伯夷的道义轻,开始我不相信。现在我亲眼看到了您的广阔无边,如果我不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得大道之人所耻笑。”,秋水译文,成语辨析与运用,贻笑大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

7、。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讥笑。,望洋兴叹:,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看法,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睹子之难穷,深感目光短浅,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齐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全文可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秋水时至”到“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第二

8、层从“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全文可分为几层意思?,结构分析,“不辩牛马”,对比,黄河开阔,“欣然自喜”,扬抑,骄傲自满,“美尽在己”,踌躇满志,“不见水端”,北海壮阔,“望洋兴叹”,自叹不如,“贻笑大方”,狂妄盲目,自大,自叹,百川灌河不辨牛马,至于北海不见水端,天下之美为尽在己,望洋向若见笑大方,雄壮开阔,无边无际,于是焉,秋水,河伯,自喜,自责,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思考,这篇文章的寓意还有什么?

9、,寓意:1、人贵有自知之明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3、谦受益,满遭损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5、自大源于无知6、知耻近乎勇7、有比较才有鉴别,写作特点,一、通篇设喻,以寓言故事说明哲理,河伯见海神,二、对比。河伯认识前后对比,河伯所见 黄河 北海,两涘之间,不辨牛马,难穷,不见水端,河伯认识,欣然自喜,望洋而叹,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出自庄子第一篇第三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出自庄子养生主第一段),知识点归纳,1、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

10、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二、古今异义(古/今),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不吝啬;自然,不拘束;不俗气),一、通假字1、不辩牛马(辩=辨)2、泾流之大(泾=径),5、秋水时至(时令、季节/时间、时候),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3、东面而视,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面对。,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形的意动用法,以为轻,轻视,三、词类活用,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形容词作名词,美景,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以为莫

11、己若3、我之谓也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固定句 不是那就)(固定句 认为是),四、特殊句式,五、一词多义,一、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以为莫若己者二、闻:1、闻道百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三、之:1、泾流之大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四、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五、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 2、始吾弗信,1、名词,海神名2、动词,比得上,1、动词,听到2、名词,学识,1、代词,这样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意3、助词,的,1、介词,在2、介词,被,1、副词

12、,才2、名词,开始,课堂练习,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水时至/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季节”的意思B、旋其面目/旋,掉转C、野语有之曰/野语,粗俗的话D、不见水端/端,尽头,想一想,C,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国人莫敢言,想一想,A,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B、至于北海C、东面而视D、以为莫己若者,D,想一想,试翻译下列句子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想一想,请欣赏图片,百川灌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湍急的水流,泾流之大,

1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奔腾的黄河,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平静的黄河,宽广的大海,“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波澜壮阔的大海,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无边无际的大海,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再见,单元知识归纳与学法,一、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2.文化现象二、语法知识 1.通假字例 2.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4.常用虚词 5.一词多义 6.文言句式三、课文内容 1.思想内容 2.写作特色 3.成语探源,

14、四、作家介绍七要素1、名(姓名)2、字或号 3、时(时代)4、地(籍贯)5、事(生平事迹)6、文(作品)7、心(思想),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初读掌握词语,学会朗读,1.儒家:积极入世,道家:消极出世。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礼治,法先王,行德政。孟子:战国中期邹国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主张王道,法先王,行仁政认为人性本善。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儒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尊王道、举贤能,法后王,认为人性本恶。庄子:战国中期宋国人,道家重要代表人物。思想核心为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文学常识之作家作品整理归纳一例,2.论语、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典籍,庄子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作品。论语为语录体散文,简朴直捷、用意深 远。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长于雄辩,重形象 和感染力。荀子类似系统的理论著作,重视推理过程。庄子接近于专题论文,善用艺术形象阐明 哲学观点,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 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