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樱花.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5988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樱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樱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樱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樱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学设计樱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樱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樱花.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教学基本信息课名樱花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音乐学段初中年级八年级授课日期2016年6月教材书名: 音乐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年 1 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郑瑶瑶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18612290580实施者郑瑶瑶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18612290580指导者张平北京市顺义区考试研究中心13661236406其他参与者郭静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13466707160田丽香北京市牛栏山一中实验学校13701388948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听音模唱五音列为导入,从

2、音程关系进入日本都节调式音阶的学习,再由教师引导识读樱花二声部乐谱,合作演唱二声部,初识日本音乐文化。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能够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与意境;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被称为日本“第二国歌”的樱花是一首古老的日本民谣,4/4拍,速度舒缓、平稳。整首歌曲为都节调式,采用了非对称性的结构。前两小节是引子,具有呼唤性,接下来的四小节是主句,然后主句重复一遍,加强情绪与语气-既感叹樱花之美,又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哀愁

3、。最后四小节是尾声,材料来源于引子,使得整首作品前后呼应。歌曲樱花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各种语言进行演唱或改编成各式各样的器乐曲。学生情况:学生较熟练听音模唱五音组do-re-mi-sol-la,熟悉五线谱记谱的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并能手打节拍、口念以上节奏,能识别do在下加一间的五线谱上各音符的唱名,能初步辨别音程关系。听过歌曲樱花的曲调,但是不能自信地配合演唱二声部。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了解都节调式音阶及其特点,初识日本音乐文化。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正确学习与演唱歌曲。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正确视唱歌曲

4、。技术准备:演示文稿、电钢琴、音响。前期教学情况、问题与对策:学生较熟练五音组do-re-mi-sol-la听音模唱,熟悉五线谱记谱的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并能手打节拍、口念以上节奏,能识别五线谱上音符的唱名。未接触过都节调式音阶,采取的对策是通过教师讲授与引导,由熟悉的五声音阶过渡学习都节调式音阶。较少接触二声部合作歌唱,音准还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是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旋律,然后教师引入第一声部旋律进行师生合作,再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旋律。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日本民谣樱花感兴趣,在学唱歌曲中初步认识日本音乐文化。2.过程与

5、方法运用讲授、示范、启发等方法初识都节调式音阶,分析并视唱歌曲第一与第二声部的旋律,加入歌词,然后进行二声部旋律的配合演唱。3.知识与技能(1)知道都节调式音阶;(2)能用日语演唱歌曲樱花,能进行二声部旋律的配合演唱。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都节调式音阶,能用日语演唱歌曲樱花,准确视唱歌曲樱花二声部旋律。2.教学难点体会日本歌曲的“余韵美”,并用自然、柔和的声音进行二声部的配合演唱。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导入:听音模唱训练1.教师弹钢琴,学生听音模唱(1)do-re-mi-sol-la;(2)la-sol-mi-re-do;(3)mi-re-do-la,-sol,;(4)sol,-l

6、a,-do-re-mi-sol;(5)sol,-bla-do-re-bmi-sol2.学生看教师柯尔文手势,sol,唱成mi, sol,-bla-do-re-bmi-sol 唱成mi,-fa,-la,-ti,-do-mi设计意图 联系新旧知识,对比五声调式和都节调式音阶,由熟悉的五声调式五音列过渡学习都节调式音阶,初步建立歌曲调式感,为歌曲的准确歌唱做准备。(二)新课教学1.学习都节调式音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都节调式音阶由两个包含小二度音程的四度三音列组成。其中三音列中第一个音与第三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四度,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小二度。设计意图 初识都节调式音阶,了解其特点,为后面

7、歌曲的学习打基础。2.学习旋律一(即歌曲的第二声部)(1)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学视唱旋律一的第一、二行(演示文稿不出示旋律一的第三、四行);(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对比学习第三、四行旋律,发现第三、四行与第一、二行的旋律关系(第二、三行旋律相同,第四行前两小节旋律和第一行旋律相同);(3)完整视唱旋律一。设计意图 教师结合都节调式音阶和教材内容改编整理第二声部旋律,巩固都节调式音阶的知识,同时熟悉do音在下加一间的五线谱上各音的位置,熟悉歌曲的第二声部,为感受和合作二声部做准备。3.学生初听旋律二(即歌曲樱花旋律,歌曲第一声部),师生合作二声部学生歌唱旋律一,教师在旋律一的基础上加入演唱另一声部旋

8、律二(即歌曲樱花旋律)。教师口唱歌曲旋律(即第一声部),同时左手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歌唱旋律一(即第二声部),右手弹旋律一(即第二声部)。设计意图 学生巩固复习视唱歌曲的第二声部旋律,同时初听歌曲第一声部旋律,感受二声部。4.歌曲樱花旋律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旋律一(歌曲第二声部)的旋律结构(第二、三行相同,第四行前两小节与第一行相同),迁移学习旋律二(即歌曲旋律);(2)学生视唱歌曲旋律。设计意图 对比、联系学习歌曲的两个声部,完整、准确视唱歌曲旋律,为加入歌曲歌词做铺垫。 5.加入歌词演唱歌曲樱花(1)学生听教师示范演唱歌词;(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歌唱日语歌词;(3)教师弹伴奏

9、,学生完整歌唱;(4)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一小节节奏,学生边唱边用此节奏做为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 运用本土语言歌唱,感受日本民谣的演唱风格。加入节奏伴奏,培养学生多声部能力,增加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6.二声部合作学习(1)生生分声部复习歌曲第一、二声部,然后合作歌唱歌曲二声部旋律;(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歌曲的风格与情绪。设计意图 生生合作学习歌曲二声部,感受歌曲风格与情绪,为初识日本音乐做铺垫。7.歌曲樱花表演唱学生连唱三遍歌曲樱花,第一遍唱日语歌词,第二遍边唱日语歌词,边加入固定节奏伴奏,第三遍学生二声部合作。设计意图 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歌曲旋律、日语歌词、伴奏节奏及二声部配合,激发学

10、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三)拓展与实践 教师向学生简介日本音乐。日本民族热爱艺术、能歌善舞,其音乐性格特征为自然、朴素和哀愁,表现为对单音音乐的偏爱,对自然美、 余韵美以及哀怨美的追求。其传统音乐种类除了本土的能乐(出示图片)、歌舞伎(出示图片)、日本民俗音乐、民间舞蹈等,同时接纳及本土化传入本国的其他音乐,比如:唐乐引入日本时带来雅乐、佛教声明等(出示图片)。其中不可缺少伴奏乐器,如:从唐朝传入的三味线、尺八、筝、琵琶(出示图片),引入并本土化,三味线、筝等乐器对都节调式音阶的传播产生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 初步认识日本音乐,激发学生对日本音乐文化的兴趣。(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今

11、天我们学习了日本民谣樱花,合作二声部,初步认识日本音乐。请大家课下搜寻聆听樱花其他表演形式的作品及其他类型的日本音乐,感受日本音乐文化。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巩固歌曲,引导学生课下再感受日本音乐文化。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本节课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在整个教学活动里教师评价贯穿其中,包括对学生视唱、听辨歌曲结构、完整歌唱歌曲及二声部旋律配合的评价、回答问题的评价等。学生自评包括能否准确视唱、能否听辨出歌曲结构、能否准确歌唱歌曲、能否参与二声部配合等。评价量规在分别识读两个声部的旋律乐谱、听辨歌曲结构、完整歌唱歌曲、二声部配合演唱等实践活动环节中,根据学生的反应表现给予表扬和点评。在

12、初识乐谱及听教师弹奏旋律再识乐谱后,教师只弹奏旋律首音,学生准确清唱旋律,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乐谱。其中不仅通过识读乐谱来学习旋律,也通过听辨歌曲结构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然后学生合作配合二声部旋律。通过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反馈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歌曲两个声部的旋律,一目了然,便于评价。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1.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为准确歌唱歌曲旋律,首先学生自学乐谱,初识旋律;然后聆听教师弹奏旋律,联系音高再识乐谱;再根据歌曲存在旋律相似或相同的特点,听辨迁移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结构,巩固学习乐谱,达到准确歌唱歌曲两个声部的要求。2.教学环节由

13、浅入深、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以听音模唱为导入,由学生所熟悉的五声音阶过渡学习都节调式音阶。然后学习歌曲第二声部旋律,同时巩固都节调式音阶(教师根据都节调式音阶,改编教材第二声部)。在学生熟悉第二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二声部,教师歌唱第一声部(即歌曲旋律)与歌唱第二声部的学生配合,学生初听歌曲旋律,巩固第二声部旋律的同时顺其自然引入歌曲旋律的学习。根据歌曲旋律结构的特点(二、三行相同,第四行的前两小节与第一行相同),先学习第一、二行旋律,再聆听对比第三、四行与第一、二行旋律,学生感知作品结构后化繁为简,再有重点地学习。然后迁移学习第一声部旋律(第一声部与第二声部歌曲结构相同)。学生易唱错的地

14、方再抽出来练习。在学生掌握第一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再加入歌词。然后生生合作二声部旋律,唱准确自己声部,同时聆听对方声部,巩固歌曲旋律,检测是否掌握。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以听音模唱为导入,由学生所熟悉的五声音阶过渡学习都节调式音阶。然后学习歌曲第二声部旋律,同时巩固都节调式音阶。在学生熟悉第二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二声部,教师歌唱第一声部与歌唱第二声部的学生配合,学生巩固第二声部旋律,顺其自然引入歌曲旋律的学习。根据歌曲旋律存在相同或相

15、似的结构特点,先学习第一、二行旋律,再聆听对比第三、四行与第一、二行旋律,学生感知作品结构后化繁为简,再有重点地学习。然后迁移学习第一声部旋律,学生易唱错的地方再抽出来练习。在学生学习第一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再加入歌词。然后生生合作二声部旋律,唱准确自己声部,同时聆听对方声部,巩固歌曲旋律。2.教学设计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音乐特点教师从学生未接触过都节调式音阶,较少进行二声部作品练习的情况。在导入新课环节,先从学生熟悉的五声音阶入手,过渡学习都节调式音阶。引出都节调式音阶的内容后,学生先学唱全为都节调式音阶音符的旋律(即作品的第二声部),巩固都节调式音阶。在学生掌握歌唱作品第二声部的基础上,再引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两个声部通过识谱、听旋律、听辨迁移学习等方法巩固练习。最后生生配合二声部。从熟悉的环节进入,多种方法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不足之处(1)平时课堂中,学生较多完成单声部作品,虽尝试过二声部作品,但较少进行二声部作品的完整识谱与合作,所以二声部合作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从简单二声部练习开始,提高学生二声部合作能力。(2)教师注意语言需更简洁,多表扬鼓励学生。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