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114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修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修改)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陈礼英单 位新疆石河子第五中学课题名称桃花源记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储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应该可以自行疏通文意,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同时采用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浅显的文意疏通的基础上,由表及里地探究文章的主旨,赏析重要语段,理解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阅读品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2、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3、熟读并背诵全文。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培养自学文言

2、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教学过程桃花源记 陶渊明一、导入课文有一群人在秦代的时候就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繁衍生息,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成语“世外桃源”就源于这个故事。(比喻与外界隔绝的美好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这个地方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让这群人乐不思蜀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二、听录音朗读要求:字的读音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可以小声跟读三、检查听读情况:注音四、学习第一段:1、过渡: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来记叙故

3、事情节,那么我们就按照渔人的行踪来访一访这个桃花源。2、请一名同学读第一段。3、自己看注释疏通文意,老师提问个别词语。(古今异义词:鲜美)4、小组合作探究:这一段写了什么?(渔人发现了桃花林) 渔人发现的桃花林是什么样的景色?(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翻译 渔人看到这绮丽的景色想要干什么?(欲穷其林)翻译5、过渡:桃花林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样的情景?下面我们就随着渔人的行踪“进”桃花源里看一看。五、学习第二段1、老师范读2、借助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提问:(古今异义词:交通)3、小组合作探究:这一部分是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所见所闻。 渔人看见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土地平

4、旷并怡然自乐)翻译 用一个字来概括这里的景色是怎样的?景美 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这里的男女老幼都感到了生活的“乐”。人乐 小结:他们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剥削、压迫,和平安宁、安居乐业、老有所养、丰衣足食,无忧无虑的生活)六、学习第三段1、齐读2、借助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提问:(古今异义词:妻子,绝境,无论,不足)3、叫学生口述这一段的内容4、小组合作探究:桃花源中的人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和平快乐的生活着,他们见了渔人后,是怎样款待他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从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的态度?(热情好客,纯朴真挚的感情)情真七

5、、学习第四段1、齐读2、借助书下注释,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老师提问:(诣,志,寻,规,问津)3、小组合作探究:这一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出 渔人出来后打算怎样?(诣太守,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寻找 寻到了没有?(没有。遂迷,不复得路) 过渡:这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4、小结: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桃花源呢?这跟作者所处的时代有关。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解情怀。陶渊明塑造了一个与现实黑暗社会相对立的这个景美、人乐、情真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他对这个理想社会的追求,这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摆脱剥削压迫,过和平安乐的生活。讨论练习二。八、找出课文中出现的成语九、再读课文十、作业:背诵课文板书设计作业或预习作业:1、 背诵全文2、 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自我评价我设计的这个教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教学环节紧凑,板书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陈老师设计的桃花源记教案,新颖独特,遵循文言文教学的原则,注重朗读,词语积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特别是板书设计,新颖,有创意。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