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鱼我所欲也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鱼我所欲也练习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9.鱼我所欲也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 ) 3、贤者能勿丧耳() 4、一箪食,一豆羹()(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 )(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乡为身死而不受()10、是亦不可以已乎()( )11、此之谓失其本心()二、掌握下列句子的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_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
2、不用也?_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_5、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_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_7、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_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_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_三、选择:1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A今:今为宫室之美 今天下三分B与:呼尔而与之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C已: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历三世 D为:乡为身死而不受 或异二者之为2选出词义不同的一项。( )A此: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B、生:得之则生 人之所欲
3、莫甚于生C是:是亦不可以已乎 由是先主遂诣亮 D于: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四、理解回答:1、课文第一段的论证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用“”在原文上划分层次,并说明划分理由。_2、第一段开头有什么特点?结尾“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一句中“是心”指的是什么?_3、第一段文字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段文字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_4、就论证角度看,写饥民不接受关乎生死却是无礼施舍的“一箪食,一豆羹”,是从面举例,写有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之奉”是从面举例。5、“此之谓失其本心”句中“此”指的是(用原文回答)。6、从全文看,本文的论点是 7、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文中举例论证运用的一个成语典故
4、是_。8、孟子是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_2009年三 (15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
5、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得也 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2)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
6、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 答案:三(15分)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鱼我所欲也三、1、A 2、D 四、1、三层。理由:第一层提出“舍生取义的”的观点;第二层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阐释观点;第三层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2、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巧妙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浅近易懂。“是心”指的是向善之心,即“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3、第一段主要是道理论证,还有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第二段主要是举例论证,还有正反对比论证。4、正、反 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6、论点:每个人都有“本心”,人应该保有“本心”。 7、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8、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