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401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5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基于VB的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南科技大学 毕业论文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系 部 专 业 名 称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2009 年 11 月 30日西南科技大学 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摘 要本论文以西电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学生上机管理系统为背景,论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及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文共分为绪论、开发方法的选择、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六章。首先论述了该系统的开发背景和系统的简单介绍;然后,讨论了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这三种开发方法的技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结合本系统详细阐述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技术及应用,尤其在机房管理人员和上

2、机人员的交流方面采用了C/S结构进行解决;此文还论述了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到的东西。通过开发这个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进一步明确了开发研制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思想,加深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巩固了以前所学的信息系统开发方面的知识,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水平,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学好用好计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VISUAL BASIC 6.0 MIS 系统开发 面向对象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系统开发的背景1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11.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21.2 系统简介21.2.1 系统特点21.2.2系统实用性3第2章 开发方法的选择42.1 软件工程

3、方法概述4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简介(SDLC)42.3 快速原型法简介(Rapid Prototyping Approach)52.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简介(Object Oriented)62.5 本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7第3章 系统分析93.1 系统分析的概念93.2 系统的初步调查93.3 可行性研究93.3.1开发新系统的经济可行性93.3.2开发新系统的技术可行性103.3.3开发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可行性103.3.4 操作可行性103.4 系统的详细调查103.5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113.5.1 数据流图123.5.2 数据字典12第4章 系统设计174.1 系统设计的概念1

4、74.2 系统总体设计174.2.1 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174.2.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设计174.3 系统详细设计174.3.1 代码设计174.3.2 数据库设计194.3.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224.3.4 用户界面设计22第5章 系统实施265.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265.2 数据库产品的选择265.3 开发平台的选择265.4 程序设计26结束语致 辞29参考文献30附 录3131网吧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第1章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

5、对单位的各项事务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查找方便、迅速、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也是公司管理科学化、正规化并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1.1 系统开发的背景1.1.1 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活动的复杂化,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各种管理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对信息的管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使得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提供了日益完善的手段。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利用成为人们特别是信息工作者的主要活动。企业经理的百分之八十的时间用于信息的传输与处理,一

6、些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信息处理工作的人数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占职工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美国1993年政府报告“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指出“2/3的美国劳动者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其余1/3工作在高度依赖于信息的产业部门,”这种职工可以成为“知识工作者”,他们主要就是收集、传输和加工信息,包括编辑文件、写报告、分析信息、作计划等。所以现在各行各业对信息的管理要求越来越大。显然,计算机在问世之初,只是为了想让它来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研究中复杂数值方面的计算,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随着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是它跨越了数值计算领域,进入管理领域,成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

7、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始于1954年,开始是计算机处理工资,现在是计算机在处理各种工作,如旅馆结帐、飞机定票、银行存款、电子购物、电话计费等,已经相当普遍。利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处理能力还可以扩大组织拥有信息的用途。当前所未有的挑战是使用计算机神秘般的能力开始信息管理工作,包括高层管理活动和决策等。1.1.2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工作的迅速增长,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应用的功能由一般的数据处理走向支持决策。这就导致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管理信息系统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如统计系统、工资系统、数据更新系统等),信息报告系统(如生产报告系统、服务状态报告系统、研究状态报

8、告系统等),支持决策系统,综合服务系统(如综合业务数字网络系统、国际互联网等)等几个阶段。但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处于初级的数据处理阶段,尽管如此,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和力量,开发一些适合于本企业或本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也非常重要。谈到管理信息系统,自然离不开数据的支持。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由于数据库技术是数据按一定格式组织、描述和存储,且具有最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多个用户安全共享等优点。在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独立与程序的集中统一管理,使得易于编程。当前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说到底,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技术

9、、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现代管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建立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为它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智力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的项目。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既然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为我们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又处于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中,我相信,只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做好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工作,多注意人才的培养,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比较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1.2 系统简介本系统是本着实用的原则开发的,它根据机房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把机房信息加以科学化、标准化的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对机房进行标准化管理。通过对实际情况的

10、考察分析,实现了机房信息的处理、统计、报表打印、系统维护等功能,较好地解决了机房信息的安全性,提高了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2.1 系统特点a. C/S结构,功能齐全。本系统采用C/S结构设计,服务器程序完成系统的所有功能,客户端程序负责显示上机人员的详细上机信息。b. 操作简便、界面友好。采用三种方式进入功能界面:菜单、工具栏、快捷树,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使用;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帮助功能,按F1键即可打开帮助,有关于业务功能的描述还有关于操作方法的描述;本系统为方便用户使用并根据业务需要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界面,如利用树型结构表现院系、专业、班级、学生的层次关系,利用选项卡表示持卡人的各

11、种类别,利用表格表示课程表,利用不同颜色的图标表示计算机的不同状态等。c. 权限控制、安全可靠给不同类别的操作员分配默认的权限,超级用户可对其权限进行修改形成每个操作员的权限,操作员登录系统输入密码后,系统自动根据权限赋予功能,防止越权操作,安全可靠,杜绝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的情况发生;还提供详细操作日志,做到有章可循,保护系统信息的安全;同时提供了随时备份和定期备份两种备份方式保证数据遭破坏时的及时恢复。d. 数据查询、快捷方便根据需要本系统对基础信息、日常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可以实现单项查询、组合查询、模糊查询,用户还可以对查询结果进行打印。e. 报表合理、轻松自如根据系统的需求,本

12、系统设计了三个统计报表(充值统计、教学上机统计、上机情况统计),满足了中心主任及上级的统计需求。1.2.2系统实用性本系统是根据西电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机房的业务规则开发的大型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机房以前的系统属单机版,学生具体上哪一台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无从知道,给管理带来了不便;同时持卡人想查询卡上的金额时还得去刷卡,一刷卡又下机了,很不方便。本系统就是针对中心机房的这种现状,为提高机房的管理效率而开发的学生上机管理系统。由于本系统是根据西电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机房的业务规则开发的,所以系统的业务规则复杂,系统的实用性强,但同时系统的通用性较弱。第2章 开发方法的选择在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之前,

13、首先要选择适合本系统的开发方法,本章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开发方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最后介绍本系统采用的开发方法。2.1 软件工程方法概述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软件工程的实施。近三十多年来,软件工程已发展成为一门新科学,至今已经成为软件产业的重要支柱。软件工程是以计算机软件为工程对象,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科学。它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方法来定义、开发和维护软件,把经过时间考验且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开发软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提出软件工程的概念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软件工程的思想得到系统的归纳和整理,提出

14、了许多工程方法,如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企业系统规划法、战略数据规划法、面向对象法等。2.2 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简介(SDLC)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一种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整个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阶段进行若干活动,每项活动应用一系列标准、规范、方法和技术,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形成符合给定规范的产品。这种方法一直是大型系统开发的主流方法。系统开发周期示意图如评审图2-1所示。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可大致分以下几步:一、 系统规划二、 系统开发1. 系统分析2. 系统设计3. 系统实施三、 系统运行与维护四、 系统更新图2-1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法2

15、.3 快速原型法简介(Rapid Prototyping Approach)快速原形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其基本思想是用户与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合作根据用户提出的最基本的问题和想法。首先建立一个能反映用户主要需求的原形框架,作为应用开发的实验模型(系统原型Prototype)。用户先运行这个系统原型,使用它、熟悉它、受到启发并取得经验,然后对系统的目标功能提出精确具体的需求,在对系统的需求最后决定后,再用传统的方法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这种方法适合较小而且用户需求不太明确的应用系统。该方法加速了系统开发中用户需求的获取过程,大大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和有效性,弥补了结构化生命周期法的缺陷。快速

16、原型法的开发过程可分为:快速分析、构造模型、运行模型、评价模型、改进模型等。如图2-2所示。原型法历史上曾形成两种实现途径:1.抛弃原型法:它本质属于瀑布模型,建立原型只不过是一种辅助的步骤。2.演化原型中较著名的有:a. Boehm 提出的螺旋模型。b. Gild 提出的渐增模型。图2-2快速原型法的开发过程示意图2.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简介(Object Oriented)面向对象的形成最初是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开始的,随之才逐渐形成面向对象分析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与其它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使人们分析、设计一个系统的方法尽可能接近人们认识一个系统的方法。其

17、基本思想是。对问题域进行自然分割,以便以接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建立问题域模型,从而使设计出的软件尽可能直接的描述现实世界,构造出模块化的、可重用的、可维护性好的软件,并能控制软件的复杂性降低开发维护费用。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1.对象(Object):一切可以区别的客观存在即封装了数据结构以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结构上的操作的封装体,这个封装体有可以唯一标识它的名字,而且向外界提供一组服务(即共有的操作)。2.类(Class):就是具有相同数据和相同操作的一组相似对象的定义,也就是说,类是对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描述。3.消息(Message):就是要求某个对象执行在定义它的那个类中的某

18、个操作的规格说明。其有单部分组成:接受消息的对象、消息选择符、零或多个变元。4.方法(Method):就是对象所能执行的操作,也就是类中定义的服务。方法描述了对象执行操作的算法、响应消息的方法。C+中称为成员函数。5.实例(Instance):就是由某个特定的类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对象。如:学生类中具体定义的一个人,张三、李四、王五等。6.属性(Attribute):就是类中所定义的数据,它是对客观世界实体所具有的性质的抽象。C+中称为数据成员。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它以对象(Object)为核心,强调模拟现实世界中的概念而不强调算法,开发者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以应用领域的概念去思考。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

19、法中,计算机观点是不重要的,现实世界中的模型才是最重要的。故其优点有: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样、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该方法的开发过程可分为: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如图2-3所示:2.5 本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基于上述方法的优劣,本系统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总体上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也吸收一些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点,如编程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当然,在系统分析等步骤中仍采用了快速原型法。即本系统结合了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快速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第3章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使整个管理信息系统(MIS)设计达

20、到合理、优化的重要步骤。这个阶段的工作深入与否,直接影响到将来系统的设计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实践表明,许多MIS失败的原因与忽视或没有认真做好系统分析有关。3.1 系统分析的概念系统分析是指在MIS开发的生命周期中系统分析阶段的各项活动和方法,系统分析也指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科学的原理进行分析工作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分析的目标就是按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提出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活动有:系统初步调查、可行性研究、系统详细调查、新系统逻辑方案的提出等。3.2 系统的初步调查系统调查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必要过程,在这一阶段主要

21、是与机房管理人员交进行流,了解机房的管理情况和机房管理需要改进之处。该机房是西电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机房,主要是西电学生正常上课时的教学上机、学生课外时间的自由上机和外单位的培训。机房以前使用的管理系统是单机版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是:a学生刷卡进入机房后随便找计算机上机,学生具体上哪一台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无法知道,计算机损坏或部件丢失后无从找起,给管理带来了不便。b. 持卡人上机时不能随时知道自己的剩余金额,要么还得去刷卡,一刷卡又下机了,很不方便。3.3 可行性研究3.3.1开发新系统的经济可行性1.收益本系统给每个上机人员分配固定的机号,上机人员根据分配的机号上机,这样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丢失将

22、有据可查,减少了机房的损失。2.支出本系统由一人单独开发,开发环境只要求有一台PC机,开发软件需要Windows平台、VISUAL BASIC 6.0 、SQL SERVER 2000、OFFICE 2000等。所以系统开发的费用较小。3.3.2开发新系统的技术可行性1设备条件:计算机的内外存足够用,输入输出设备有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等,可以满足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要求和数据传送与通讯。2.技术力量:本系统由一人单独开发,属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较好的学习能力和系统开发的基本能力。3.3.3开发新系统的组织管理可行性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改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大部分

23、企业对自己的管理系统做以改革。所以,机房领导对系统的开发都予以支持,他们对由本系统导致的管理模式、数据处理方式以及工作习惯的变化都能够接受。3.3.4 操作可行性本系统采用可视化界面,界面简洁清楚,操作员只需点击相应的按钮和输入相应的数据可实现操作,也就是说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只需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稍加培训即可使用。综上所述,本系统的开发是可行的。3.4 系统的详细调查首先是和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磋商更深入的了解机房上机管理的需求。经过若干次的座谈,明确系统需求后,本系统将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机房实行自由上机计费、教学上机计时制度。自由上机

24、按每小时1.5元收费,系统按每6分钟为单位收取0.15元,单位之内不计费,超过才计费。教学上机只计机时,最后由院系统一给机房结帐。2机房的持卡人主要有学生卡、学员卡、临时卡。学生卡主要针对西电的在校生,分为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三种;学员卡主要针对外单位的培训,分为计算机培训、网络培训两种;临时卡主要针对临时上机的上机人员。3为保护机房设备安全不受破坏,机房对损坏机房设备和违反机房制度的持卡人进行一段时间停用,停用时间内系统拒绝其上机。卡丢失后,持卡人可挂失也可挂失换卡,系统按规定给其一个新号。4学生能够查看自己上机情况的详细信息,并能查看自己的剩余金额、上机时间等详细信息。5由于系统涉及卡金

25、,需要对充值、教学上机、上机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详细调查的重点是对机房管理业务的流程进行描述,通过采用系统流程图中的部分图形工具来描述机房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化说明。业务流程图的符号说明如图3-1所示。 根据详细调查的结果绘出学生上机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如图3-2所示3.5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系统分析的主要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本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主要描述工具,即对机房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完全从业务管理和功能对象出发,按照信息系统中应有的数据流和数据结构来勾画出系统概貌并给出系统逻辑模型。3.5.1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管理系

26、统信息运动的抽象,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运用的可行性角度出发。将信息处理功能和彼此之间的联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从逻辑上精确的描述系统应具有的加工功能,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存储及数据来源和去向(外部实体)等项目首先,分析机房信息管理的总体情况,划分系统边界,识别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确定外部实体,得出系统关联图。如图3-4所示:然后,划分出几个主要的信息管理功能,并明确个功能之间的联系,绘出数据流图的顶层图。数据流图的符号说明如图3-3所示:3.5.2 数据字典所谓数据字典是指以特定格式记录下来的、对系统数据流程图中各个基本要素(数据流、文件、加工等)的具体内

27、容和特征所做的完整的定义和说明。它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描述系统中数据流程图内全部组成部分的清单,它能弥补数据流程图对数据的具体内容不能详细说明的不足。在数据流程图中包括:数据流、数据存储文件、加工(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数据字典正是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说明、保存和维护。数据字典的建立能帮助系统分析师全面的确定用户的要求,而且为以后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一个数据字典包括的项目有: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加工)、数据存储文件、外部实体。为了节省篇幅,下面仅对本系统中的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各举一例,如下:数据元素系统名:大型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编号:条目名:

28、持卡人ID (学生卡) 别名:属于数据流:F1F9存储处:D1:上机表 D2:充值表数据元素值:代码类型 意义字符 0B 03 01 1 099 在本专业编号 专业代码 年级院系代码学生卡类别(本科、专科、研究生)简要说明:持卡人ID是持卡人的识别符,每个持卡人都有唯一的持卡人ID表3-1 数据字典数据元素条目数据存储系统名:大型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编号:D1条目名:上机表 别名:存储组织:每个学生有若干条记录,按上机时间排列记录数:约20万主关键字:上机号记录组成: 项 名:上机号 持卡人ID 上机时间 下机时间 时间 计算机ID 金额 日期 近似长度: 20 10 8 8 8 5 10

29、8简要说明: 1教学上机的持卡人只记时间、金额为0。 2自由上机的持卡人既记金额又记时间。表3-2 数据字典数据存储条目外部项系统名:大型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编号:条目名:持卡人 别名:输入数据流:上机记录输出数据流:上机统计报表主要特征:持卡人:即本系统的上机人员,主要特征:姓名,卡金,描述。简要说明: 持卡人(学生卡)根据学校的课表进行教学上机或自行安排自由上机。表3-3 数据字典外部项条目加 工系统名:大型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编号:P1条目名:上机处理 别名:输入:持卡人ID上机时间下机时间上机类型输出:上机时间金额上机统计报表加工逻辑:1 教学上机的持卡人根据上机和下机的时间计算其

30、时间。2 自由上机的持卡人根据上机和下机的时间,按每6分钟0.15元收费3 给每个持卡人随机分配机号。 简要说明: 以6分钟为单位进行收费,每单位收取0.15元,单位内不收费。表3-4 数据字典加工条目数 据 流系统名:大型机房学生上机管理系统 编号:P1条目名:充值统计表 别名:来源: 充值表 去向: 中心主任数据流结构:充值统计表=持卡人ID+5,15,25,30,50+集体充值,个人充值+操作员名简要说明: 根据中心主任的需求,系统随时生成。表3-5 数据字典数据流条目第4章 系统设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对系统的逻辑功能的要求,并考虑到经济、

31、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个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合理选择计算机和通讯的软、硬件设备,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4.1 系统设计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用户需求的系统逻辑方案转换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的物理方案,系统设计的主要活动有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4.2 系统总体设计4.2.1 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根据在初步调查中提到的系统存在的问题,本系统将设计成C/S结构,服务器程序负责完成系统的所有功能,持卡人在服务器刷卡,系统随即分配机号给上机人员。上机人员到给定的计算机上机,计算机上装有客户端程序,该程序负

32、责显示持卡人的详细上机信息(包括剩余金额和上机时间等)。4.2.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的设计在综合考虑系统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对本系统的数据流图进行分析,对每个子系统进一步进行功能分解,这样不断分解下去,直到分解成含义明确、功能单一的功能模块,从而得到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块图。如图4-1所示: 4.3 系统详细设计4.3.1 代码设计代码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或属性的符号.在信息系统中代码是人和机器的图4-1 系统的功能结构模块图共同语言,是进行信息分类、校对、统计和检索的关键。本系统的部分代码如下:1、班级ID: 03 01 1 1 班次 专业代码 年级 院系代码2、学号: 03 01 1 099 在

33、本专业编号 专业代码 年级 院系代码3、学生卡卡号: 0Z 03011099 学号 学生卡类别(本科、专科、研究生)4、学员卡卡号: 0W 1 0000002 序列号 批次 学员卡类别(计算机培训、网络培训)5、临时卡卡号: 0L 00000012 序列号 临时卡标识6、院系ID: 04 院系代码7、专业ID:2 专业代码8、计算机ID:ST 015 序列号计算机标识4.3.2 数据库设计在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首先对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字典中的数据存储进行分析,分析各数据存储之间的关系,可采用E-R图的方法进行数据结构分析。这里以“上机管理”和“充值”为例说明数据库基本结构的设计。上机管理及充值

34、中涉及的主要实体集及属性如下:持卡人(持卡人ID、持卡人姓名、金额、状态、持卡人描述)计算机(计算机ID、行号、列号、状态、计算机描述)用户(用户ID、用户名、密码)注:用户分超级用户、统计员、一般用户。它们之间的联系用E-R图表示如图4-3、4-4所示:从图中可见,持卡人和计算机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持卡人和统计员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按照E-R图方法设计数据库的方法,除上述每个实体分别构成一个关系外,彼此之间的联系可转化为以下两个关系:上机(持卡人ID、上机时间、下机时间、时间、金额、日期、计算机ID)充值(持卡人ID、日期、用户ID、充值类型、金额)这样,上机管理和充值就涉及以上5个关系,在

35、对数据代码进行设计后,再按照数据字典中数据元素的说明确定每个数据项的类型和长度,从而使每个关系都对应一个SQL SERVER 表,同时要确定该表的主键。上述5个表的结构如下所示:TbCardholder(持卡人表)字段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是否主键说明CH_IDVarchar10否是持卡人IDCH_NameVarchar4否姓名MoneyMoney否金额StateVarchar2否状态CH_MemoText是描述TbUser(用户表)字段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是否主键说明U_IDVarchar3否是用户IDU_NameVarchar10否用户名U_PswVarchar6是用户密码TbComputer(

36、计算机表)字段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是否主键说明CPT_IDVarchar5否是计算机IDRowInt否行号TierInt否列号StateVarchar2否状态CPT_MemoText是描述TbShangJi(上机表)字段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是否主键说明C_IDVarchar10否持卡人IDStart_TimeDatetime否否上机时间End_TimeDatetime是下机时间TimeDatetime是时间CPT_IDVarchar5否计算机IDMoneyMoney是金额DateDatetime是日期TbSaving(卡金充值表)字段名类型长度是否为空是否主键说明C_IDVarchar10否否持卡

37、人IDDatedatetime否日期MoneyMoney否金额TypeVarchar4否充值类型U_IDVarchar3否用户ID这里仅是与上机管理和充值有关的基本数据表,整个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相当复杂,共涉及1个数据库27张表,这里不一一列举。4.3.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本系统采用CS结构,服务器基本配置如下:1、硬件环境a.IBM PC及兼容机,具有P2或者更高的微处理器。 硬盘驱动器:硬盘空间至少8.3GB。CD-ROM驱动器。d.VGA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e.64MB或以上的内存。f.与MICRSOFT WINDOWS 相兼容的鼠标器或其它兼容的指定设备。g. WINDOWS支持的各

38、类单色、彩色显示器,各类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由于客户机是上机用机,为满足不同的上机需要,所以配置应适当高一点。2、软件环境本系统可运行于WINDOWS9X、WINDOWS2000、WINDOWS XP及其以上版本,还需OFFICE 2000和SQL SERVER 2000环境。 4.3.4 用户界面设计 操作员维护界面主要完成操作员的增、删、改以及操作员的权限管理。在左侧的操作员列表中点击操作员,在右侧浏览其详细信息;单击添加按钮填写完毕后,单击保存按钮;点击操作员,单击修改按钮,即可对其进行修改;点击操作员,单击删除按钮,即可对其进行删除;在选择权限时;用户可选中权限后单击

39、按钮,或者直接将其拖动到已选择的权限,也可单击按钮进行全部选择。院系、专业、班级信息维护界面主要完成院系、专业、班级的增、删、改。(如图4-6所示:)为了表现出院系、专业、班级的层次关系,本系统将其设计图4-5 操作员维护界面图4-6 院系、专业、班级信息维护界面成树型结构;在操作上全部使用右键菜单的方式进行实现。单击院系、专业、班级结点后在其右侧的列表中显示其详细信息,单击右键即可实现院系、专业、班级的增、删、改。密码输入正确无误后,进入系统的主界面。该界面主要完成系统各个功能界面的向导进入以及上、下机管理。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本系统设计了三种方法进入各个功能界面:菜单、工具栏、快捷树,部分功

40、能界面还设计了快捷键;上、下机管理主要完成上机、下机以及上机过程中的收费、计时;同时还可提供全部下机和换机功能;还有机房计算机的数量信息等。详细如图4-7所示:计算机数量信息上机人员列表快捷树图4-7 系统主界面为了方便用户使用,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查询功能,以持卡人查询为例:可以进行单项查询、组合查询还可进行模糊查询,输入或选择查询条件后单击查询按钮或回车键,即可在下方的列表中显示查询到的信息,单击打印预览可进行预览打印。如图4-8所示:为了满足上级管理部门、机房中心主任的决策需要,本系统提供了强大的统计报表,以上机统计报表为例:输入或选择持卡人ID后,选择时间段查询或单日查询,单击统计按钮即

41、可在下方的统计说明中显示其教学上机机时和自由上机金额数。如图4-9所示:图4-8 持卡人信息查询界面图4-9 上机情况统计界面第5章 系统实施系统实施阶段是在此前各个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将技术设计转化成物理实现。因此,系统实施的结果是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结晶。5.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本系统选择了在数据库前台开发工具中最为流行且易上手的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在VISUAL BASIC环境下,利用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新颖易用的可视化设计工具,使用WINDOWS 内部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函数,对象的链接和嵌入(OLE)、开放式数据访问(ODBC)等技术、可以高效、快速地开发WINDOWS环境下功能强大、图形界面丰富的应用软件系统。5.2 数据库产品的选择数据库选择了关系型数据库产品SQL Server 2000,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大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并且属于大型的经典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它支持客户机/服务器模型(C/S)、支持多种操作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