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518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克和克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千克和克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千克和克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重组教材,合理选用课本上的内容;2.把教师用书建议的两课时揉合成一课时;3.一改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大胆尝试分组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清晰地感知辨析“千克”和“克”这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使课堂教学省时、高效。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9-35页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通过实践活

2、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教学用具:台称、大米、苹果、沙子、铁块、棉花、袋装盐等各种各样物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播放视频:汪老师和本班杨乐同学在压跷跷板)师:大家看!这是谁?(汪老师)没错,这是汪老师带着杨乐在压跷跷板呢!(画面定格杨乐被挑得高高的)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生1:杨乐要吓哭了。生2:我想告

3、诉老师往中间坐坐,杨乐就不会被压得高高的了。生3:大人和小孩玩总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4:老师太重,杨乐太轻师:对,老师太重,杨乐太轻。这说明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利用孩子熟知的人和事,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师:同学们,既然物体有轻有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生:用秤称一称。师: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秤呢?和你的同桌说说看。1.认识各种各样的秤(课件出示) 1号秤 2号秤 3号秤 4号秤 5号秤 6号秤 7号秤 8号秤2.介绍生活中最常用的秤。(1) 上

4、面的秤你最熟悉的是几号秤?它在什么地方用的最多?(重点介绍3号台秤)(2) 在超市里,我们最常见的是5号秤,它能同时显示质量和价格。(3) 教学台秤的使用方法。3.亲历体验,感知“千克”师:秤家族中的每位成员都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的,那么,怎样才能精确地称出物品的质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个质量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的认识)(1)称一称,感知“1千克”师:我们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品,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分四组活动,师巡视指导)(2)掂一掂,体验“1千克”每个同学都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觉?生1:我感觉1千克沙子挺沉的。

5、生2:我感觉有什么把我的手往下拉。生3:我感觉1千克铁块好小。生4:我感觉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块多多了。(3)数一数,内化“1千克”老师备了一些苹果,1千克苹果大约能称几个?(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1千克苹果大约有4、5个。生2: 1千克苹果大约有5、6个。师:同学们,听了这样一个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3:老师,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苹果,而个数却不一样呢?生4:因为每个苹果大小不一样,大苹果称的个数少,小苹果称的个数多。(4)估一估,深化“1千克”先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少,把它装进袋里。放在台秤上称一称,对比你估计的和实际质量相差多少。精确称出1千克大米。【设计意图:数学课对于抽象概念教学,传

6、统教法是老师告诉,这叫“学数学”。本环节设计是让学生“做数学”,通过“感知体验内化深化升华”几个步骤,来建立 “千克”概念,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渗透了函数思想,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4.再次体验,感知“克”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会使用工具称出1千克物体,还会用数学的眼光判别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的关系,现在老师这儿有一枚2分硬币,你能称出它有多重吗?(1)称一称,它有多重?生:太轻了,秤上的指针没反应。(2)掂一掂,有什么感觉?生:几乎感觉不到有东西。很轻,很轻。师:像这样很轻的物体,常用“克”来作单位。(3)1克有多重呢?刚才,用台秤称2

7、分硬币,由于太轻,称不出它的质量,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另外一种秤天平秤来称。(4)教学天平秤的使用方法后,指名操作。 称出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掂一掂。称出一根羽毛的质量,掂一掂。随意称出你铅笔盒里的一样物品的质量,掂一掂。拿出标有克数的袋装物品称一称,掂一掂。(5)感知“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秤,还知道称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克”这同一家族中的两位成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称一称,一袋盐有多重?(500克)算一算,两袋这样的盐有多重?(1000克)看一看,把两袋盐同时放在台秤上,指针指着几?(1千克)说一

8、说,1千克=1000克拿一拿,从你组准备的物品中拿出1千克的东西。生1:我拿的是每袋250克的虾条,要4袋;生2:我拿的是每盒125克的酸奶,要8盒;生3:我拿的是200克的果冻,要5个;生4:我拿的是500克的洗衣粉,要2袋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1.填空。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9000克=( )千克 7千克=( )克2.在( )里填“”“”或“”。800克( )4千克 3千克( )3000克2千克( )1500克 7000克( )9千克(学生完成后及时汇报,如有错误,及时纠错)四、拓展练习,升华新知1.说一说(出示一串气球)用哪种秤来称?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出示一铁块)用哪种秤来称?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学生讨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结论: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物体用“克”作单位。2.辩一辩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重,谁重?结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他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就一样重。3.想一想(课件播放场景配画外音)星期天,大象请小动物们去它家做客,途中要过一条河。这艘船最多能承载43千克,小鹿重35千克,小猫重2000克,小山羊重40千克,小狗重3000克,小猴子重3千克。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怎样才能最快过河呢?五、全课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