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6880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7 陶罐和铁罐上海市闸北区永兴路第二小学 施莉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傲慢、相提并论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读课文。3.领悟故事中蕴涵的道理,懂得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在与人相处时,我们要尊重他人,不可骄傲。【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课文一九小节,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九小节,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

2、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27 陶罐和铁罐媒体出示:陶罐、铁罐图片2.师:谁来读题?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说明: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之处,为理解课文做铺垫,同时教学生字“陶”,让学生学会生字。二、初读课文1生自由读课文。媒体出示:要求:1.把生字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读顺。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2学习生字、新词。媒体出示:陶罐 御厨 奚落 懦弱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1)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2)理解词语3.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媒体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4.整体感知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的,故

4、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小节,齐读。媒体出示: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5.认真默读二九小节,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说明:该环节以识字为明线和主线,以理解阅读为暗线和辅线,不仅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还力争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和谐统一。三、研读课文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媒体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我就知道

5、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指名分角色读,评价。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再请

6、一组对话。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陶罐要争辩些什么?第五小节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

7、硬一点。指导朗读,分角色读2.想象神态朗读媒体出示:“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媒体出示:“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地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铁罐(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2)指名同学分别

8、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3)指导朗读3.整体感悟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4.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板书:坚硬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指导书写:谦虚。说明: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自主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在读中进行初步的感知,在思中进行内心的体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

9、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四、复习巩固1.复习生词2.分角色朗读,比赛读五、拓展作业1.生说说书写需要注意的生字。2.师范写,生练习。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十十七小节。结合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心情中指导感情朗读。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

10、-9小节。说明:通过朗读,同时承上启下,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学习。二、研读课文过渡: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板书:坚硬 易碎1.媒体出示: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2.请快速默读课文十一十七小节,找出有关的内容。媒体出示:

11、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 “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3.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板书:永久 氧化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

12、短处。)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说明:本环节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很自然地引出了学生对本篇课文所要揭示的道理的领悟,学生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三、复习巩固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 小练笔:假如铁罐复活了,它会对陶罐说些什么?陶罐会说什么?请续写陶罐和铁罐,相信自己一定行!说明: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四、拓展作业1.摘抄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句。2.作者用了一段精彩的对话描写,把陶罐和

13、铁罐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作者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学到新本领,请大家拿出课桌下的一张练习纸,上面有一段对话,可是没有提示语,你能加上去吗?媒体出示:要求:1.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变化2.提示语可以表示说话时的心情、神态、语气、动作 内容:在三年级想象作文竞赛中,小亮写的狐狸和小兔得了一等奖,下面是他回到家里,和他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加上合适的提示语。 “妈妈!妈妈!我得了一等奖!”( ) ( )“哦,是吗?” ( )“你看,一等奖!” “我们家的小亮可真棒!”( )“不过,你可不能骄傲哦!” “嗯!我知道,我会继续加油的。”( )说明:学习了课文,知道了提示语的作用,可以初步让学生试一试,了解如何联系上下文填写合适的提示语,了解提示语能使文章显得更生动、形象、具体。 【板书设计】27 陶 罐 和 铁 罐 易碎 坚硬永久 氧化无价之宝 无影无踪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