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87406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第三节中国现代戏剧的味与道,问题意识,核心问题:中国现代戏剧是如何形成的?分支问题:中国现代戏剧的生成资源有哪些?中国现代戏剧的革新体现在哪些地方?如何分析和解读中国现代戏剧?,内容提要,戏剧的构成要素分析中国现代戏剧的生成;中国现代戏剧的革新;中国现代戏剧名家分析,一、戏剧的多维空间,一般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的空间关联:世界作者文本读者(世界);戏剧的多维空间/场域:世界剧作家文本(读者)导演演员舞台观众(世界);,戏剧表述考辨:,Drama:最初可指所有种类戏剧,后专指话剧Theatre:既可指剧本,亦可指剧院;Play:既可指剧本,亦可指扮演角色;Opera歌剧;Drama

2、话剧;Pantomime舞剧;对读者而言,剧本就是戏剧(drama);就观众而言,剧场中的整体呈现(audience+playactor+equipment+atmosphere)就是戏剧(theatre);“啊,去吧!去看戏吧!如果可能的话,就在剧院里生,就在剧院里死!”(别林斯基),理论总结,戏剧通过具体场景和人物对白(话剧)/唱词(歌剧/戏曲)/舞蹈(舞剧)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呈现内心,表现思想;剧本经由演员之表演和观众之观看/阅读,达到观演之间的直接交流。对戏剧而言,剧作、表演和观众三要素不可或缺。“当一个人在另一人的注视下,走过一个空间时,就构成了戏剧。”(美国彼得布鲁克)“简单戏剧

3、/质朴戏剧”(波兰耶日格洛托夫斯基)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戏剧上演。,一、戏剧的构成要素分析,剧本编剧系统剧本创作能力,戏剧文学;导演调度系统导演的二度创作,搬上舞台;表演体验系统演员的表演展示,舞台呈现;剧场舞台系统音响、灯光、布景、氛围布置;宣传营销系统商业宣传,媒体发布会,演员见面会;批评研究系统观众如何接受,是否得到共鸣,剧本改编得如何,导演排演得怎样,演员表演得如何,宣传行销得如何,二、中国现代戏剧的生成,本土资源:中国古代戏剧传统表现形式:宋杂剧(960-1279),现已失传元杂剧,流传甚广;明清杂剧与传奇,影响深远;清代京剧,老树新枝;其中以元杂剧和京剧成就最;,本土资源:品味元

4、杂剧,数量庞大,共161出,多为每剧四折,每折一个宫调,由正旦或正末主唱;赵氏孤儿五侯宴东墙记降桑椹等为五折,乃为例外;代表作:赵氏孤儿窦娥冤救风尘梧桐雨西厢记汉宫秋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李行道(灰阑记),王实甫:北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恨相见得晚,怨归去得急。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屯屯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先锋戏剧:未来主义剧作,夜晚的路上寒冷凄凉。一条狗横过街道。这里没有狗,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形成,域外资源之一:日本戏剧带有

5、假定性和象征性,同时又有西方戏剧的现代化形式;以能剧为代表,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人物是以超自然的英雄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现实中的一切,则以面具遮面的形式出现,用来表现幽灵、女人、孩子和老人主要以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为脚本,在表演形式上辅以面具、服装、道具和舞蹈组成,杂有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日本的能剧,日本的能剧,二、中国现代戏剧的形成,域外资源之二:西方戏剧强调真实反响显示,演员要有相关情感体验,布莱希特希特戏剧传统(间离效果/陌生化原则);域外资源之三:俄国戏剧关注现实,揭露丑恶,关注小人物,“笑中含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传统(真实体验原则)

6、,古希腊悲剧,(一)起源与发展起源:山羊之歌:祭祀酒神的歌舞(“酒神颂”)伴随着希腊民主运动的发展,公元前5世纪日臻成熟,在雅典民主的全盛时代,达到了繁荣;,悲剧特点,题材:大多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着重描写人与命运的抗争,塑造崇高的英雄人物。主题:具有严肃、悲壮、崇高的特征:不着意于悲,而重在严肃事件。结构:完整而严密,开场(介绍剧情)进场歌(歌队进场)道白 第一场 歌舞(1、3、5、7、9、11)第一合唱歌(2、4、6、8、10)剧中人与歌队或歌队长 第二场 歌队载歌载舞,对话。剧中人物之间的 第二合唱歌 歌队合唱,有“幕”对话或独白。第三场 的作用,歌词可解 第三合唱歌 释剧情,发表意

7、见 最后一场(通常只有三场)最后合唱歌(通常只有三曲)退场(剧中人及歌队退场),古希腊喜剧,(一)概述 形成:“狂欢游行之歌”发展:旧喜剧中期喜剧新喜剧 结构:开场进场对驳评议插曲 退场,索福克勒斯Sophocles,1、文学地位“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悲剧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已步入成熟。2、生平(公元前496前406),戏剧创作,一生写了120部剧作(一说130部悲剧和萨提洛斯剧);得奖24次,是得奖最多的悲剧作家;现存完整的剧作有7部:埃阿斯、安提戈涅、俄狄浦斯王、厄勒克特拉、特剌喀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以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最杰出;,创作特色:,(1)索福克勒斯使悲剧艺

8、术达到完美境界。(2)突破抒情诗的悲剧形式,减少合唱队的作用,加强了戏剧动作。(3)弃三部曲形式,更简练地在一出悲剧中表现复杂的戏剧冲突,注意情节的整一和内在联系,结构紧凑,情节曲折,安排精巧。(4)不注意写神而重写英雄,不重大段抒发人物的感情而重刻画人物的性格,使之成为剧情发展的基本动力。,俄狄浦斯王Oedipus Tyrannus,1、经典地位 2、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悲剧色彩浓烈,人面对神定“命运”时的宿命观;采用经济笔墨的“回溯法”和巧妙紧凑的“倒叙式”情节结构;人物性格的内在冲突、心理描写深刻细腻;,三、中国现代戏剧的革新,语言革新:舍文言取白话,“丢斯文说白话”文人的文雅清丽白话文

9、,民间的通俗浅显白话文形式革新:舍折取幕,“脱马褂穿新装”小说走出个人天地,走向社会舞台,关注现实人生内容革新:人生加现实,“从帝王到百姓”一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关注市井人生寻常百姓观念革新:个性加社会,“出闺阁思国家”社会功用的启蒙宣传,个人性情的抒发表达,四、中国现代戏剧名家,田汉(1898-1969):现代戏剧的一代宗师特点:既有领导组织才能,又是才华横溢的全能作家,在戏剧、曲艺、话剧创作,戏剧理论探讨皆造诣深厚;作品:回春之曲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白蛇传;白蛇传深受喜爱,广为流传,与众不同,戏剧名家:洪深(1894-1955),特点:导演、表演才能胜于编剧、创作才能代表作:赵阎王

10、、少太太的扇子;“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赵阎王结构借用美国戏剧家奥尼尔的琼斯皇(The Emperor Jones);少太太的扇子(1924,与张彭春合作导演)确立了现代导演制度;,戏剧名家:陈白尘(1908-1994),特点:擅长喜剧,具有高度幽默和讽刺才能,作品:金田村(1937)大风歌(1979)升官图阿Q正传;金田村:白话文取用“现代农民的语言”,添加“太平天国时期的语言”;大风歌:文言文语言拟古,浅近的文言,戏剧名家:老舍(1899-1966),特点:幽默讽刺,笑中含泪,市民气息,民俗味道;作品:骆驼祥子归去来兮茶馆龙须沟;渊源:受到英国作家狄更斯艺术风格的影响,幽默诙谐,

11、不乏关爱,嘲讽戏谑,不乏温情,,戏剧名家:曹禺(1910-1996),地位:现代戏剧史上的名家作品:雷雨(1933)日出(1936)原野(1937),奠定现代剧坛之地位;北京人(1940)家(改编自巴金的家,1942),现代剧坛之奇葩;雷雨的多重解读:伦理道德之剖析;女性意识之自觉;家庭悲剧之展现;人生之残忍与冷酷;,戏剧名家:夏衍(1900-1995),地位: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上的剧作家、理论家、批评家、文艺领导者作品:上海屋檐下(1937)一年间(1938)心防(1940)法西斯细菌(1942);女性戏剧:秋瑾传(1935)赛金花(1935)天涯芳草(1945),中国现当代戏剧名家,导演理论

12、和实践方面:洪深,焦菊隐,黄佐临,徐晓钟;剧作创作和编剧方面:欧阳予倩,丁西林,熊佛西,李健吾,陈大悲,郭沫若,吴祖光,宋之的,沈浮,吴天;当代剧作家:沙叶新,魏明伦,沈虹光,锦云;,导演应具备的才能,看过许多剧作和演出,有分析剧本的能力,有敏锐的感性;懂得表演艺术,能与演员沟通,有训练、指导和发现演员的能力;具备布景、灯光、音乐、服装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有修补和调整剧本缺失的能力,并予以合理化解和补救;有丰富的想象力去化平面书面文字为立体舞台场景;有择善坚持的意志和勇气,有虚怀若谷的胸怀,有组织统帅才能总之:有艺术家的感情去发挥剧作的精神,有军事家的本领去指挥全局,有企业家的头脑去掌握经费,有实干家的能力去制作时间的进度,书目推荐,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黄美序:戏剧的味/道,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德彼得斯丛狄:现代戏剧理论(1880-1950),王建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