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7647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5 大小:1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通特种橡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7一、 原材料价格波动7二、 行业市场规模7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8第二章 市场预测10一、 技术创新10二、 宏观经济波动10三、 行业基本情况10第三章 项目概况12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12二、 编制原则12三、 编制依据12四、 编制范围及内容13五、 项目建设背景13六、 结论分析1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7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20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20二、 建设方案2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2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23第五章 选址分析25一、 项目选址原则25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25三、 创新驱动发展

2、32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33五、 产业发展方向35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37第六章 法人治理39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39二、 董事46三、 高级管理人员50四、 监事52第七章 发展规划分析55一、 公司发展规划55二、 保障措施59第八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62一、 项目节能概述62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63能耗分析一览表63三、 项目节能措施64四、 节能综合评价65第九章 原辅材料分析66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66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66第十章 劳动安全评价67一、 编制依据67二、 防范措施69三、 预期效果评价75第十一章 投资计划方案76一、 投资估

3、算的依据和说明76二、 建设投资估算77建设投资估算表79三、 建设期利息7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79四、 流动资金80流动资金估算表81五、 总投资8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82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8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83第十二章 经济收益分析85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8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8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86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87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8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89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9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92三、 偿债能力分析9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94第十三章 招投标方案96一、 项目招标依据96二、 项目招标范围96三、 招标要求96

4、四、 招标组织方式97五、 招标信息发布97第十四章 总结98第十五章 补充表格10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0建设投资估算表10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02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03流动资金估算表10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0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0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0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08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1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1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113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14能耗分析一览表114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

5、,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使用的原材料主要是各种有机化工原料,大多为大宗商品,市场供应比较稳定,但工业原材料价格受下游行业景气程度影响较大,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导致价格并不稳定。行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将直接影响行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产品价格的调整有时滞性,原材料价格往往先上涨,产品价格在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调整,不利于提高行业公司对下游厂商的议价能力。二、 行业市场规模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

6、济特别是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橡胶材料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促使中国合成橡胶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期。2015年末,全国主要合成橡胶生产企业近60家,装置能力接近600万吨,总产量500余万吨。近三年来,全球合成橡胶产量在波动中进行调整。从供求状况来看,自2014年Q1开始,合成橡胶从产大于销进入去库存阶段;到2015年Q4,产量再次超过消费量进入上涨周期,预期将持续增长。根据IMF公布指数预测,2016年全球合成橡胶消费总量约为1490万吨,2017年消费总量约为1530万吨。2025年合成橡胶需求总量预计为1860万吨。根据下游消费情况预测,2016年合成橡胶消费总量约为

7、1480万吨,增长1.8%,2017年消费总量约为1510万吨。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通用橡胶是指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橡胶使用的胶种,如丁苯橡胶、顺丁橡胶等,主要用于制造轮胎和一般工业橡胶制品。通用橡胶的需求量大,是合成橡胶的主要品种。特种橡胶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如耐高温、耐油、耐臭氧、耐老化和高气密性等)的橡胶,如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等。特种橡胶用量虽小,但凭借优于通用橡胶的独特性能,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且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橡胶材料用途广泛,在汽车、建材、医疗、煤炭、电力、电子、军工、新能源、环保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尤其和汽车工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全球每年生胶量70%以

8、上用于汽车行业,其中60%用于轮胎制造,40%用于其他橡胶配件制造。橡胶制品在一辆汽车的总成本中约占6%左右,每辆汽车的橡胶配件约达100-200种,包括各种胶管、密封制品、减震橡胶及安全制品等。三、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市场预测一、 技术创新随着近年各企业对相关其他合成橡胶的研发,新型的合成橡胶不断涌现。若未

9、能把握合成橡胶的发展方向,未紧跟技术研发的步伐,则产品存在被行业新型产品替换的风险,进而对生产经营形成不利影响,行业可能面临技术创新不足带来的风险。二、 宏观经济波动合成橡胶属于化学制品,主要作为原料应用于橡胶制品制造业。橡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产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果国家宏观经济状况发生较大波动,将对合成橡胶的需求量产生较大影响,对合成橡胶生产企业造成较大冲击。三、 行业基本情况行业上游主要是

10、化工原料供应商,下游客户众多,应用领域广泛。不同于天然橡胶来自于橡胶树,合成橡胶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弹性聚合物。合成橡胶是由不同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经聚合而成的品种多样的高分子化合物。常见的单体有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异丁烯、氯丁二烯等多种,合成橡胶行业的上游主要就是这些化工原料(单体)的生产厂商,以石油化工企业为主。石油化工属于传统工业,生产技术成熟,产品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市场供给充分,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合成橡胶可部分替代天然橡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特种合成橡胶制品得益于其独特性能,在汽车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此外,在建材、医疗、煤炭、电力、电子、军工、新能源、环保等诸多行业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合

11、成橡胶下游行业多样,保证了市场的规模和增长的潜力。第三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南通特种橡胶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编制原则1、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手段,组织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进度。三、 编制依据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四、 编制

12、范围及内容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五、 项目建设背景合成橡胶属于化学制品,主要作为原料应用于橡胶制品制造业。橡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而且向采掘、交通、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制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可见,橡胶产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后向产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如果国

13、家宏观经济状况发生较大波动,将对合成橡胶的需求量产生较大影响,对合成橡胶生产企业造成较大冲击。壮大实体经济规模,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建筑强市。巩固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布局未来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高端制造新中心。(一)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集约布局、集群发展、陆海统筹、生态优先”总体要求,科学统筹陆域和海洋经济协同发展,以沿江、沿海为主要发展轴,以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园区为经济发展主阵地,合理优化市

14、域生产力布局。稳步推动沿江传统制造业向沿海转移,建设滨江优美生态环境,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百姓亲水休闲的开放空间,推动沿江地区生态绿色发展;沿海加快新出海口建设,加速临港重特大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大通州湾”新引擎,推动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重点开发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继续深化开发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以国家级、省级以上园区为主体,聚焦产业发展主责主业,强化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要素保障等服务功能集成供给,提高园区对重点产业链的组织承载能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展主阵地。(二)促进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聚焦重点服务业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规模总量提升、产业结构提优,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

15、长三角北翼服务中心。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与软件服务、服务外包、工业设计等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旅游、健康、文体、家政、养老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三)提升建筑业发展质效继续扶持企业做强做优。我市特级、一级建筑企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建筑经济总量88%以上,产业集中度高。跟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改革动态,用好住建部在我省开展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的机会,帮助我市有条件的建筑业企业申领跨专业资质,实现跨行业发展。扶持实力强的总承包一级企业申请特级资质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常态化开展建筑

16、业资质动态核查工作,强化资质动态监管。(四)实施企业优强工程壮大“链主”领军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根植南通的领航型龙头企业。聚焦产业链基础产品和终端产品,特别是临港基础产业、整机装备等,发挥企业规模和市场优势,强化研发、设计、标准等领先能力,鼓励将全球知名供应商纳入供应链、产业链,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形式聚合高端要素,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产业生态,打造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六、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52.00亩。(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正常

17、运营后,可形成年产xx吨特种橡胶的生产能力。(三)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四)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2270.3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347.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39%;建设期利息268.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21%;流动资金3653.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41%。(五)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2270.3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1293.14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977.20万元。(六)经济评价1、项目达

18、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94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1676.59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5645.74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0.6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5535.60万元(产值)。(七)社会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属于投资合理、见效快、回报高项目;拟建项目交通条件好;供电供水条件好,因而其建设条件有明显优势。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利于行业结构调整。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

19、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4667.00约52.00亩1.1总建筑面积53224.871.2基底面积20106.861.3投资强度万元/亩333.772总投资万元22270.342.1建设投资万元18347.482.1.1工程费用万元15509.442.1.2其他费用万元2427.872.1.3预备费万元410.172.2建设期利息万元268.942.3流动资金万元3653.923资金筹措万元22270.343.1自筹资金万元112

20、93.143.2银行贷款万元10977.204营业收入万元394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1676.596利润总额万元7527.657净利润万元5645.748所得税万元1881.919增值税万元1631.2510税金及附加万元195.7611纳税总额万元3708.9212工业增加值万元12656.9813盈亏平衡点万元15535.60产值14回收期年5.5515内部收益率20.6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8405.84所得税后第四章 建筑工程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建筑工程采用的设计标准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4、工业建筑

21、防腐蚀设计规范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6、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7、建筑地面设计规范8、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9、钢结构设计规范(二)建筑防火防爆规范本项目在建筑防火设计中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安全疏散两方面考虑。一是防火。所有建筑均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室内装修均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使火灾不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易迅速蔓延,同时建筑内均设置了消火栓。防火分区面积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二是疏散。建筑的平面布局、建筑物间距、道路宽度等均应满足防火疏散的要求,便于人员疏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空间尺寸、结构选型及构造处理根据工艺生产特征、操作条件、设备安装、维修、安全等要求,进行防火、防爆、抗震、防

22、噪声、防尘、保温节能、隔热等的设计。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并执行工程所在地区的建筑标准。(三)主要车间建筑设计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本着“实用、经济”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确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立面造型简洁大方、统一协调。认真贯彻执行“适用、安全、经济”方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力求作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建设资金和劳动力,同时,采用节能环保的新结构、新材料和新技术。(四)本项目采用的结构设计标准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钢结构设计规范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8、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

23、技术规程9、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五)结构选型1、该项目拟选项目选址所在地区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本项目按当地基本地震烈度执行9度抗震设防。2、根据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及项目建设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对该区域建筑结构的要求,确定本项目生产车间采用钢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3、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

24、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53224.87,其中:生产工程38317.65,仓储工程6325.6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5078.99,公共工程3502.61。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11863.0538317.655281.861.11#生产车间3558.9111495.301584.561.22#生产车间2965.769579.411320.461.33#生产车间2847.139196.241267.65

25、1.44#生产车间2491.248046.711109.192仓储工程4423.516325.62722.492.11#仓库1327.051897.69216.752.22#仓库1105.881581.40180.622.33#仓库1061.641518.15173.402.44#仓库928.941328.38151.723办公生活配套1206.415078.99787.213.1行政办公楼784.173301.34511.693.2宿舍及食堂422.241777.65275.524公共工程2613.893502.61377.46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5224.32101.85绿化率15.07%

26、6其他工程9335.8236.627合计34667.0053224.877307.49第五章 选址分析一、 项目选址原则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南通,位于中国东部海岸线与长江交汇处、长江入海口北翼,与上海市隔江相望,为江苏唯一同时拥有沿江沿海深水岸线城市。全市陆域面积8001平方千米,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通是山水旅游城市,以“中国近代第一城”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之一,是全国有影响力的“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

27、之乡”“体育之乡”“文博之乡”“长寿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中国服务外包风采城市等称号。2019年底,下辖如东1个县,如皋、启东、海门、海安4个市,崇川、港闸、通州3个区及富民港办事处(南通开发区)。综合实力历史性跃升。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03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超过600亿元,达到639.3亿元;所辖县(市、区)经济总量全部超过千亿元。百亿级产业项目全面突破,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2万亿,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科技创

28、新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南通创新区为核心、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的全市域创新体系初步成形,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建筑业产值跃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0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627.1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7.13亿美元。连续举办新一代信息技术博览会、江海国际博览会、通商大会,开展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发展首届论坛等重大活动。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数量居全省第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市推进,建成新型合作农场220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总量全省第一。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城市格局战略性拓展。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和沪苏

29、通铁路、盐通铁路建成通车,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开工建设,南通新机场选址正式获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稳步实施。海安撤县设市,海门撤市设区、崇川港闸合并获批,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南通创新区初具城市新中心形象,五山及沿江片区、环濠河片区、五龙汇及任港湾片区、高铁西站片区等重点片区整体提升。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南通国际家纺产业园区正式挂牌,园区新体制机制展现创新活力。人民生活持续性改善。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84元和26141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01,收入持续快于经济增速,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增就业50.7万人,教育现代

30、化监测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全国领先,率先在全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并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公立医院患者满意度全省前列,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开展普惠性养老城企联动国家试点和全国普惠托育试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市、县、镇三级应急管理组织覆盖率达100%。出台高层次双创人才倍增计划等“人才新政”。常住人口历史性超过户籍人口,人口结构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转折性变化。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空前,环境质量改善显著,长江大保护全面推进,“化工围江”等专项治理取得重大进展,长江禁捕退捕要求率先落实,五山及沿江片区成为

31、全国生态修复保护样板。环濠河片区整体提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大幅提升。获批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环境质量显著改善,“263”整治成效明显,空气优良率保持全省第一,31个省考以上断面及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V类水质,单位GDP能耗、水耗下降率等指标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全国唯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的设区市。全域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市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感动中国”人物磨刀老人吴锦泉、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等道德模范、时代楷模、“中国好

32、人”等不断涌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七连冠”。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及占比位居全省前列。歌曲蓝天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张謇在国家话剧院成功演出。地方文化艺术进入荷兰、日本、英国、马来西亚等地开展国际交流。成功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遗城市联盟。以“全民健身日”“南通体育日”为载体,积极举办全民健身三项赛、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有新的发展变化,全市上下必须牢记嘱托、胸怀全局,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危与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

33、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把握发展规律,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决夺取“十四五”发展新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国际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生物经济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处于颠覆性关口,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加快调整,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和中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分流态势明显。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格局正在经历一段不稳定、充满矛盾斗争的调整过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

34、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内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存量、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优势等转向创新驱动。中国率先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制度优势显著、发展环境稳定是我们能够持续发展最为可靠的前提。我国广阔的市场空间、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物质基础与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使经济拥有强劲的发展韧性,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大势没有根本性变化,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南通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十四五”期间国

35、家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在南通叠加并向纵深实施,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及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铁开通,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过江通道等一批具有格局性的重大战略项目加快实施将有效提升南通枢纽地位能级;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工建设将全面带动南通沿海高质量发展,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更大活力,有效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南通沿海区域对苏南乃至长江沿线重特大基础产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沿海临港基础产业将加速集聚;作为江北唯一城市纳入上海“1+8”都市圈,伴随区划调整实施,南通中心城市发展格局将不断优化,更好地实现与上海、苏南同城化发展,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必将实

36、现进一步跃升。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明显增加。中美经贸摩擦和疫情全球爆发交织影响深远,稳增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新旧动能转换更加紧迫,对标苏南先进城市,我市产业结构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创新能力整体不强,龙头型、创新型企业总数不多,开发园区集聚度、支撑度、贡献度亟待提升,高质量追赶超越面临较大压力;城镇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仍有不少短板,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不强;水、大气等环境治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生态环保基础还不够牢固;发展空间、能耗、环境容量等刚性约束越来越强,要素瓶颈制约比较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升高,人口结构亟待优化;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安全生产、生态安全、金融安全、产业链安

37、全等风险防控面临较大压力,社会治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十四五”时期,南通将进入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市将坚定扛起新的历史使命,阔步迈向现代化;加快实现战略机遇转化,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江海联动,江河时代加速迈向江海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以下阶段特征:阔步迈向现代化的起步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重大任务是确保全面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市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打好基础。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期。“十四五”时期是南通加速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特别是推动

38、纳入规划的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快规划建设、投运的重要时期,这些项目的实施、建成对南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将起到格局性作用。江河时代迈入江海时代的加速期。“十四五”时期是南通深化江海联动,推动市域生产力、城镇、交通等重大布局优江拓海,统筹长江大保护和沿海高质量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构建江海相拥、内外相融大城市格局的重要时期。中心城市空间将进一步优化,由江河之城迈向江海之城,实现城市能级整体跃升。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十四五”时期是南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攻坚阶段,各方面资源力量都需聚焦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以改革

39、创新带动产业规模质效不断提升,在更高平台上继续保持高质量增长,打赢转型升级攻坚战,才能牢牢抓住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市域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期。“十四五”时期要突出数字赋能、制度供给,突破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落实好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举措,把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社会建设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力争市域治理现代化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三、 创新驱动发展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长三角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更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共同富裕

40、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人民群众过上现代化的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和现代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能力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以上水平,核心产业技术控制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强市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达到更高水平,服务业制造业融合程度更深,成为长三角北翼高端制造新中心,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水平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交通强市,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全方位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都市圈,链接国内国际经济作用进一步发挥。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更高,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主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常住

41、人口,率先建成教育强市、人才强市、体育强市和健康南通,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展现。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美丽江苏南通样板。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强市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成法治南通、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市域治理现代化基本实现。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初步建成,一个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南通将崛起在东部沿海。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聚焦聚力一体化、高质量、现代化,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建成创新创业新首选、高端制造新中心、双向开放新门户、综合交通新枢纽、市域治理现代化新样

42、板,建设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勇当全省“两争一前列”排头兵取得突破性标志性成果。经济发展质量更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以及对全省的贡献度显著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千亿级企业、国家级平台全面突破,主导产业规模、地标产业水平国内领先,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新优势,全面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跨江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强市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枢纽支撑功能明显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凸显,基本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人民生

43、活品质更高。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现代化教育高地、新时代教育之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公共卫生健康体系基本建成,养老育幼扶弱服务更加普惠精准、高效便捷。人口结构更加优化,青年及高层次人才比重显著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美丽南通颜值更高。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城乡一体、“三生”融合的国土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沿江、沿海、沿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经济带、城镇带和风光带。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步下降,能源资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生态环境质量根本

44、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环境风险得到全面控制,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城乡宜居品质显著提升,江海南通的人文特色进一步彰显,美丽江苏南通样板建设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社会文明程度更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显著增强,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实力壮大,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江海文化品牌、文化标识充分彰显,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全社会文化自信自觉达到新高度,全国文明城市群和文化强市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五、 产业发展方

45、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强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化、科技创新产业化、创新体系生态化,全面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加强高质量科技供给,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创业新首选。(一)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实施创新载体绩效提升工程。打造以南通创新区为引领,以国家级高新区为龙头,省级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为支撑的具有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示范带动效应的创新高地。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打造科创资源集中承载区和创新经济发展引领区。高水平建设南通创新区科创中心,启动高教园区规划建设,高质量发展

46、高新区等创新载体。支持南通创新区加快招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知名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共建研发机构与研究生培养基地,打造长三角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按照“一区一战略产业”推动各高新区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支持海安高新区、如皋高新区、如东经济开发区和市北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海门临江新区、启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高新区。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各地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营造新经济发展场景,打造科技服务生态示范区、校地和军民融合发展先行区、科技产业创新核心区。(二)加快培育创新企业集群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构建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企业发展梯队。发挥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