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8267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一、概述本课题为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在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 质的基础上,该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活动顺序的判断方法。本节起了承上 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之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又为常见化学现象和生活实际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 知道几种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 初步认识和掌握金属活动性判断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掌握 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三、

2、学习者特征分析对于现阶段的九年级学生而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学习基本能力,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进 行部分实验操作,但是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在前一段学习中已经做过部分金属如镁条、铁丝等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引导学生利用已有 实验事实归纳总结出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进而通过金属与酸、金属化 合物溶液反应实验,层层诱导,加深对金属活动顺序的认识。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事实一归纳总结、实验一讨论的方法以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多媒体课件(PPT)实验用具(试管、滴瓶、试管架等)、实验药品(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稀盐酸等)六、教学过程教学过

3、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 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环节一:【展示】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用铜 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制作 假黄金,为了鉴别真假,我们有哪 些办法呢?学生交流后回答1、比较硬度2、比较密度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PPT2min温故知新环节二: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常温能反应:镁、铝2、高温下能反应:铁、铜、汞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通过反应条件(与 氧气的结合难易) 比较镁、铝、铁、 铜、汞、金的活泼 程度差异:镁、铝 比较活泼,铁、铜、 汞次之,金最不活 泼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初步感受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

4、PPT5min新课讲解【设问】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镁 条却不需要密封保存?【活动探究一】1、取出一小段镁条(5cm)2、用砂纸打磨镁条一端表面 (2cm),观察表面颜色变化1、为什么镁条或者铝条在打磨前 后颜色会有变化?在打磨后镁条或 者铝条能接触到什么物质而发生反 应?2、铝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生成氧化 铝,铝为什么没有继续被氧化而一 直腐蚀下去呢?讨论:使用铝制品应注意什么?【过渡】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 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 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能否反应反应的难 易程度来探究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学生动手实验操 作,思考、讨论, 回答问题老师给准确的答 案:镁和铝在常温 下就

5、能与氧气反 应。如铝在空气中与 氧气反应,其表面 生成一层致密的 氧化铝薄膜,从而 阻止铝进步氧 化,因此,铝具有 很好的抗腐蚀性 能。培养学生规 范表达、综 合分析问题 与解决问题 的能力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与求 知欲,激励 探究的激情PPT8min实践操作知识回顾属活动性差异。环节三:【设问】金属与酸反应现象一样存 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先提出自己 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 来探究这个问题。【实验材料】仪器:试管、滴瓶、试管架 药品:镁条、锌粒、铁片、铜片稀盐酸【展示】教师给学生展示制作,模拟上述实验的微观粒子内心活动【板书】书写上述3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观察规律,总结置换反应的

6、定义Mg + 2 HCl = MgCl2+ H2T Zn + 2 HCl = ZnCl2 + H2 f Fe + 2 HCl = FeCl2 + H2 f环节四:【回顾】在第七章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一节中做的实验: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学生思考、讨论、 设计后给出方案通过实验现象,得 出结论,写出化学 方程式形象加深学生对 实验现象和金属 活动性顺序的记 忆得出结论:活动性:镁锌 铁铜(单质)+(化合 物)=(化合物)+ (单质)现象:铁钉表面 有红色物质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 为浅绿色 方程式:Fe+CuSO4=Fe SO4+ Cu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与求 知欲,激励 探究的激情感受实验实 验的成功和

7、失败,在动 手和动脑的 活动中达成 三维教学目 标。使学生在交 流中互相启 发,相互激 励,发展完 善自我。培养学生活 学活用,举 一反三的学 习能力实验操 作PPTPPT15min10minI I f学生根据实验现 象,总结出金属活 泼性顺序,书写化 学方程式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3【回顾】根据环节三得出的结论 活动性:铁铜【展示】教师展示两组图片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效果评价拓展提高【练习】1、不法商贩用铜锌合金(金黄色, 俗称黄铜)制作假黄金,为了鉴别 真假,我们还有什么办法?2、家用铝锅、铁锅为什

8、么不能用来 长时间盛放酸性食品?【总结】学生总结通过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 么?学生自主总 结本节课的 主要内容。评价自己在 本节课的启 示和收获。【检测和巩固】老师带领做几道练习题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1)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2)金属能否与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5min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方式:本课采用的主要是回答问题和随堂练习题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一是课上是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实验,讨论,回答问题。二是新课讲完做点随堂练习题来检测。评价量规:熟记金属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知道置换反应的定义,会判断基本反应类型。能体会化学对实验现象

9、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八、帮助与总结在这节课的实施过程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了复习与归纳、体验生活与化学、活动与探究三大 板块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1、学生学会用把一类物质变化过程进行对比和分析,并从中发现它们的差异,获得了知识规律。2、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并能应用掌握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 关的化学问题。3、学生在实验中,感受了分工与合作的实践乐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本节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氛围热烈、和谐。但由于思维能力关系等因素,

10、造成了课堂节奏,不够紧 凑,引导和表达还不够精准,造成悬念力度不强。一次奇妙的“探究之旅”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本节课教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 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为依据,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基于以上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首先为学生创设“探究之旅”这 一学习情境,利用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引发

11、思考:“植物哪些部位能散失水分呢? ”然后学生以小组 合作、组间交流的形式围绕茎、叶、花三个器官开展探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进而建构起蒸腾作 用的概念。接下来再通过一个“趣味小实验一一给菠菜叶片打针”让学生看到叶片上有气孔,明确 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帮助学生完善概念。最后学生共同分享本次旅行的收获,并完成情感 的升华。本节课的教学特色:1.创设“探究之旅”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学生活动为主 线,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并完善蒸腾作用的概念,实现了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的完美结合。3.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探究实验仪器完成实验,大大节省了实验的时间,体现了课堂的高 效性。4.

12、采用了由实验到理论、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宏观到微观的教学过程,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逐步达成三维目标。二、实验教学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即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 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如何让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是本节课的重 点。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开展探究的方法,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 蒸腾作用的概念,同时还设计了一个趣味小实验一一给菠菜叶片打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概念。此部分内容课标的活动建议为测量不同植被环境中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但是此活 动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并且会受到天气等多种环

13、境因素的影响,使测量结果不够准确。那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能让实验在课堂中高效进行呢?我采取了以下方法:1. 为学生准备一份不完整的“探究方案”。在“探究方案”中给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学生根据 问题来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善方案中的各项内容后,可依据探究方 案有序的开展实验,这样就能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2. 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探究实验仪器。利用空气湿度传感器可以准确、快速测量出透明塑料袋中 的空气湿度,并在电脑上画出曲线图,学生可根据曲线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这样实验完全可以 在课堂上完成,而且省时,易操作,实验结果也更准确。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14、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2. 识别气孔的结构,说明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二)能力目标1.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2. 运用数字化探究仪器测量空气湿度,并根据曲线图分析实验结果。3. 使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确立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6套蒸腾作用演示装置:将刚取下不久的木槿花枝条插入2.实验材料、用具及仪器:菠菜叶、锥形瓶、透明塑料袋、线、剪刀、空气湿度传感器、数字实验系统、计算机、注射器、水槽、显微镜、蚕表皮永久装片。清水、化探究豆叶下水中

15、,上端套袋,放置几小时;五、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明确目标, 扬帆启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演 示装置,质疑:塑料袋内 的水分是植物体的哪个部 位散发出来的?这节课就 让我们当一个小小的生物 学家,一起体验一次奇妙 的“探究之旅”。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展 开思考:植物体的哪个部 位会散发出水分呢?让学生直观地看到 蒸腾作用的现象,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 究欲望。二、众人划桨, 乘风破浪(一)自主探究我们这次“探究之旅” 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先制定 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探究 方案”。下面就请同学们发 挥你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共同完成你们手中的“探 究方案”(见附件)。合作要求:1.

16、 在茎、叶、花中任选一 个器官进行探究;2. 根据方案中的提示问题 设计实验,并将方法步骤 简单记录下来。3. 五分钟后,各小组选出 一名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 组的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和 补充,各小组完善自己的 探究方案。教师指导各小组按照 自己设计的方法步骤完成 实验,将结果图像保留到 电脑桌面上,分析结果得 出结论。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 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和 结论,并进行全班汇总。(二)建构概念通过刚才的实验结 论,教师和学生共同概括 出蒸腾作用的概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 一种器官进行讨论,完成 “探究方案”,并选出一名 代表进行展示。各小组完善实验方案后开 始实验,根据得

17、到的曲线 图,得出实验结论,并在 全班进行交流。明确蒸腾作用的概念:水 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 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 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这一部分是本节课 的重点和难点。如 何设计对照实验, 保证单一变量对学 生来说较困难,于 是我采用小组合 作,列出探究方案 并给出提示问题的 方法来帮助学生解 决困难。创新点:1、不局限于传统的 只探究叶片这一结 构,而是围绕茎、 叶、花多个部位开 展探究,通过实验 帮助学生建构蒸腾 作用的概念,将实 验教学与概念教学 结合起来。2、借助了先进的数 字化探究仪器,既 省时、易操作,又 具科学性。同时本环节也 培养了学生设计对 照实验的能力,合 作、交流的能

18、力、 动手能力及概括能 力。三、深入探究, 寻找宝藏虽然茎、叶、花等部 位都可以进行蒸腾作用, 但谁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 要部位呢?为什么?植物的叶还有什么特 殊的结构能够让水分散失 出去呢?1. 趣味小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将菠菜 叶片浸入清水中,用注射 器向菠菜的叶片中打一管 空气,注意观察叶片的表 面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叶。因为 叶片数量多,在植物体上 存在时间长,表面积大等。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菠菜 叶片表面会出现气泡。从 宏观上感受气孔的存在。四、整理行囊, 凯旋归航2. 用显微镜观察气孔 教师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永 久装片”,观察气孔的微观 结构。3. 教师引导学生结

19、合课本 内容了解气孔开闭的原 理。同学们,这次的“探 究之旅”已经结束了,通 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你有 哪些收获?最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后继 续发扬探究精神,并从自 身做起保护环境,把家乡 打造成一个充满绿色的生 态宜居城市。从微观上观察气孔的结构,对气孔有全面的认识, 明确气孔是蒸腾作用的“门户”。学生梳理、归纳本节课所 学内容,认识到蒸腾作用 对环境的影响,加深保护 绿色植物的情感。完善蒸腾作用的概 念,让学生从宏观 到微观全面认识气 孔的结构和功能, 明确叶片是主要的 蒸腾部位,同时提 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观察能力。创新点:设计趣味小实 验,用注射器向菠 菜叶柄中打气,能 明显看到叶片表面 有

20、气泡产生,这比 课本上用热水浸泡 叶片的方法现象更 加明显,也增强了 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归纳总 结能力,增强学生 的环保意识。附:探究方案一、提出问题植物的(茎、叶、花)能散失水分吗?二、作出假设植物的(茎、叶、花)能散失水分。三、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及仪器(刚取下的植物体的某一部分)、清水、锥形瓶、透明塑料 袋、线、剪刀、凡士林(涂在植物体表面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空气湿度传感器、计算 机。2、方法步骤(提示:你准备做几组实验?实验中的变量是谁?如何保证实验变量只有一 个?)(1)(2);(3);(4)。四、实施计划按照以上方法步骤完成实验。五、得出结论比较实验结果中出现的两条曲线,可以

21、得出结论:植物的(茎、叶、花)能散失水分。六、表达与交流把你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小组一起分享。量规应用反思:有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成果。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大都限于知识、 技能的学习层次,我们怎么能得到能力培养的结果呢?一句话,要能力之果,却只种知 识之树,这怎么能行呢?我认为,本次课程培训必须实现一个观念的确立,就是:能 力培养一一教 学活动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统一。而实现三者的统一,必须做到学习行为 设计与 评价量规指向的内在一致。有了有清晰的评价量规才能有与量规指向相一致的 学习行为设计。这就是本次课程的学习反复强调评价量规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评价量 规,我对于目标的设计和层次才是清晰的,指向才是清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