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8364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4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说课稿-刘福基,主要内容,课程分析学情分析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的总体设计单元设计,一、课程分析,课程定位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课程特点,课程定位,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理论和参与实践的一座桥梁,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纽带。,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各种常用机构。包括3个内容:机构的工作原理;机构的设计;机构的应用及特点。二是各种通用零部件。包括2方面内容:认识通用零部件;通用零部件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课程特点,本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

2、强,它综合运用高等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去解决常用机构、通用零部件的设计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特点本届学生都是从初中、高中直接升入本校的,人年青,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但多数学生入学生成绩相对不高,其中相当部分是文科生,学生基础较差。缺少工厂和社会生活经历,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知之甚少。加之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学习自律性差。,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由于缺少工厂实践经验,理解课程内容上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文科班毕业的学生,他们理解理论知识难,理论联系实际更难。,解决措施第一,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和手

3、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帮助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线条与形象的图案相结合,把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生活中的常见事例进行诠释。第三,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将机构的运动、机构的设计、零件的加工等表现出来。第四,加强课内实践教学。如参观机原机零陈列室,进行相关机构的设计实践等。,平面四杆机械的特性,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节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阐述了平面四杆机构的三大特性: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它是分析其它四杆机构的基础,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本小节需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将教学目标

4、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重点与难点,急回特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对于指导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把它定为教学重点。急回特性产生的原因相对学生的基础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它又是教学难点。,教材处理:,本着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原则,对教材做如下处理 通过演示(四杆机构)运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直观的对急回特性现象有所了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什么样的四杆机构有急回特性?怎样判断?”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课堂讲授和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急回特性概念、产生原因和判断机构有无急回特性的方法。,教法设

5、计:,通过讲授、板书(画)、结合电子课件、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按照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法指导:,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善于思考,协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取旧知积极思维实验探究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通过演示曲柄摇杆机构的运动,提出问题,在曲柄摇杆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的运动各有何特点?让学生回答。设计目的: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相关知识,设置的问题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又是后面知识的前奏。,探索研究:,急回特性的产生原因是本节的一个难

6、点:为突破难点,把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通过演示机构的运动提出问题(摇杆在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往复摆动的过程中,哪个行程运动速度较快?)学生观察并回答。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初步的感性认识:即曲柄摇杆机构具有急回特性。第二步:继续演示机构提出共线问题(即摇杆在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和连杆处于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观察并回答得出极位夹角的概念。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特殊位置和极位夹角的概念,为后面的推导做好辅垫。,第三步:采用分解演示空回行程和工作行程,根据演示过程师生共同填表,目的是采集相关数据,为后面的推导做好准备。第四步:根据演示过程及表格数据,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

7、导,师生共同推导出结果:即:V2V1,从而得到产生急回特性的原因。以上四步,将难点分解,通过直观演示,表格数据采集,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推导等手段,使整个推导过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变难点为趣点,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在前面推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衡量机构急回特性的相对程度?进而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师生共同推导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之一:即极位夹角0,又引导学生观察曲柄和摇杆的运动特点,总结得出急回特性产生的另两个条件:即输入件做等速整周转动;输出件往复运动。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而且在讨论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极位夹角越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越大,机构急回特性越显著。

8、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提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这一概念及让学生观察总结,使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掌握。,然后通过演示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和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及导杆机构的运动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三种机构是否具有急回特性,从而进一步巩固急回特性产生的条件。最后通过演示牛头刨床的对工件的实际加工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从而得到急回特性的意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急回特性的应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采用分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培养高职学生以后踏上工作岗位的一个重要素质。,演练反馈部分,扣住本节,设置四个练习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使

9、学生更好的区分急回特性和死点产生条件的不同。(1)当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特性的机构有()。a)曲柄摇杆机构 b)偏置曲柄滑块机构 c)摆动导杆机构 d)双曲柄机构(2)有急回特性的平面连杆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a)K=1 b)K1 c)K1 d)K1,(3)极位夹角越大,机构的急回特性越显著。空回行程(4)如图所示,=30,该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为多少?,总结提炼 在演练反馈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总结出本节重点内容:急回特性产生条件,加深学生印象。作业布置 作业作为课堂的延伸部分,本节所讲的急回特性是平面四杆机构基本特性之一,平面四杆机构还有两个基本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对机构传力性能的影响、死点。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在冲压机构中,为何使冲头在接近下极限位置时开始冲压?我们坐折叠椅的时候,靠在椅背上,为何靠椅不会自动松开或合拢?踩缝纫机脚踏板时,为何有时脚踏板动而皮带轮不动?这一部分,留作学生课下观察、思考。同时这也是下一节课学生们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压力角、传动角和机构的死点。,板书设计 2.3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一)复习提问:(二)急回特性:1极位夹角2急回特性:(1)定义(2)产生条件(3)实践应用(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作业布置 这样设计的目的使版面直观,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