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8752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课件】第三章(第二节)金针菇栽培.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概述 二、栽培技术 三、产量及效益分析,第二节 金针菇栽培,第三章 食用菌栽培技术,一、概述,(一)形态特征 1.菌丝体 白色,丝状,较细。,金针菇又名冬菇、金钱菌。,2.子实体 白色或金黄色。菌柄细 长(10-15),菌盖比较小(0.5-1.5)。,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二)栽培现状 金针菇属熟料栽培的种类,我国北方地区栽 培量较大,为我国第四大栽培种类,栽培技术工 艺相对简单,以袋栽形式为主。,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袋栽立式出菇,袋栽立式出菇,袋栽卧式出菇,二、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金针菇属低温型菇类,北方从秋末(10月 中、下旬)至翌年早春(3月中下旬)均可栽培。,食用菌

2、栽培技术(公选课),(二)品种选择 1.白色品种(1)Fv093:高产、优质、抗性强。,(3)福建白:子实体 洁白幼嫩,高产,口感好。,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二)品种选择 1.白色品种(2)1010:子实体洁 白幼嫩,口感好。,2.黄色品种(1)金杂19:子实体金 黄色,抗逆性强,高产。,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二)品种选择 1.白色品种(4)日本白:子实体洁 白、柄长,高产。,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二)品种选择 2.黄色品种(2)黄金6号:子实体黄色,抗逆性强,高产。,(三)栽培场地及栽培方式,1.栽培场地 金针菇对栽培 场地要求不严,室 内、外场地均可。地沟是较好的栽培 场

3、地。,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三)栽培场地及栽培方式 2.栽培方式 金针菇可以袋栽、瓶栽、箱栽及畦栽,还可 与其它作物间作套种。采用最多的是塑料袋栽培。,瓶栽金针菇,袋栽金针菇,间作套种金针菇,(四)栽培料的选择及配制 大部分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均可栽培金针菇,但须加入一定量的辅料,才能获得高产。,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1.栽培料的配方 金针菇栽培料常用配方(%),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四)栽培料的选择及配制 2.栽培料的配制,人工拌料,机械拌料,含水量55%-60%(料水比为11.3-1.5),pH 值为7-7.5。栽培料的配制方法同平菇。,1、塑料袋的选

4、择,常用塑料袋两种规格:(1)1732-35cm,一头 开口,装干料250 300g。(2)1740-45cm,两头 开口,装干料400 500克。,(五)装袋、灭菌、接种,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2.装袋及注意事项,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五)装袋、灭菌、接种,(1)装袋方法:从一端装料,边装边压实。可人 工装袋,或机械装袋。,人工装袋,机械装袋,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2)装袋注意事项:装料量要适宜。松紧度要适宜。料面要平整。紧贴料面扎紧袋口。,2.装袋及注意事项,(五)装袋、灭菌、接种,3、灭菌,(1)常压灭菌 生产上多采用常压灭菌,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五)装袋、灭菌、

5、接种,(2)高压灭菌 灭菌方法及要求同原种、栽培种培养基灭菌。,4、接种,(2)接种量:要求3-5%,每 瓶菌种一头出菇的可接20-25 袋,两头出菇的可接10-15袋。,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五)装袋、灭菌、接种,(1)接种场地的消毒灭菌:方法同菌种制作。,(3)接种方法:同栽培种。,(六)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1.培养室消毒及栽培袋的堆放,(2)栽培袋的堆放 一头接种的先立放,菌丝定植后再横 放;两头接种的直接横放培养,堆高4-6层。,(1)培养室消毒 可喷洒2%石炭酸,或喷洒浓石灰 水,或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2.控制环境条件,(1)温度:控制在15-25

6、,宁低勿高。(2)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60%以下。(3)光线:弱光或黑暗条件。(4)空气:每天通风1-2次。环境条件调控方法同平菇。,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六)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3.定期翻堆及检查杂菌,7-10天翻堆一次,观察菌丝生长及检 查杂菌。污染菌袋治疗后另放它处。,(六)菌丝体生长阶段管理,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1、袋子的堆放,(1)立放 一头出菇菌袋,,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七)子实体阶段管理,(2)卧放 两头出菇菌袋,堆高6-10层。,2.催菇,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七)子实体阶段管理,(1)催菇时期 菌丝长满菌袋。,搔菌:去掉料面菌种或菌皮 降温:8-

7、12 增湿:85-90%弱光刺激,(2)催菇方法:,(1)温度管理:控制在8-13,不能超过15。温度调控方法同平菇栽培。,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七)子实体阶段管理 3.子实体生长期管理,(4)光线:需微弱光线,出菇室看人模糊。,(3)空气:需要较高浓度的CO2,控制通风。,(2)湿度管理: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调控方法同平菇栽培。,4、子实体常见的畸形及形成原因,(1)针头菇 通风不良或光线过弱,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七)子实体阶段管理,(3)子实体过多且软而不挺直 温度偏高或通风不良,(2)子实体二次分化。子实体组织受伤或染病,再加上高温所致。,(4)子实体弯曲 室内

8、光线方向多变,或子实体个体过 多发育不良。,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七)子实体阶段管理,4、子实体常见的畸形及形成原因,(5)子实体过早开伞 原因较多,如温度、湿度、光线、通 风不适宜、病虫害、培养料配方不适宜或营 养不足等。,(八)采收及采后管理,1、采收(1)采收标准 发育时间:7-10天 形态特征:菌柄10以上,菌盖半球形0.5-1.5。,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2)采收方法 手握子实体轻轻拔下。,及时清理料面,再次搔菌,继续按出菇阶 段要求管理,8-10天可再次出菇。,2、采后管理,食用菌栽培技术(公选课),(八)采收及采后管理,(九)产量及效益分析,1.产量 一般生物学效率为80-120%,2.效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