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方法介绍,依据标准:DD2006 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行标;DZ/T 0158-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ZB/T D10 004-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GB 958-99 区域地质图图式图例国标;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行标;D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试行);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DZ/T 0051-95
2、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行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1:5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3);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6);DZ/T 0167-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参考资料:1:50000区调地质填图新方法(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沉积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花岗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变质岩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方
3、法指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火山岩?青藏高原地质调查野外工作手册(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1);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手册(1:50000),区调是基础,是地质工作的基础,更是地质工作者的基础;区调是科学研究;区调的2次扩军,一、综述1、有关定义区域地质学:其主要任务是在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阐明指定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总体特征,探讨各种地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矿产勘查、成矿规律分析、地质环境评价及其有关经济建设提供综合性基础地质资料。区域地质学的研
4、究主要内容包括:(1)不同地史阶段各地区地层系列,沉积岩系建造性质、地层界面性质及古地理变化,重塑地史时期自然地理环境变迁,恢复沉积史;(2)研究区域火成岩、变质岩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过程、性质及其与构造运动的关系;(3)研究构造方向、形态、类型及其组合特点,力学边界条件、构造运动过程、时期和性质,大陆壳的形成过程及深部构造特征,划分构造单元,研究各种构造成因机制;(4)研究各种矿产分布及成矿地质背景,即研究矿产形成与地层、岩石、构造及各种地质作用的时空关系。,区域地质调查:过去曾经叫区域地质测量。在选定地区的范围内,充分研究和应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当代地质科学理论和技术
5、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工作的先行,又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按经纬度进行分幅,或者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可分为大、中、小比例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是国土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区调不是填图,是综合研究。填图是区域地质调查的手段之一。,2、基本要求目的技术要求3.5:“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必须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先进
6、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客观准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简单地说:目的是: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地质顾名思义是地球的性质(地球的论述)广义的地质包括了地层、侵入岩、火山岩、变质岩、构造、矿产,以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重砂、放射性等等,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产等。构造可以理解为构成造就,格架就是
7、形态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就是要恢复和阐明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和矿产在四维空间的形态和演化。,3、基本工作内容从上述定义和基本要求中,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内容目标任务(1)查明区内地层的特征;(2)查明区内岩石特征(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3)查明区内构造特征;(4)查明区内古生物特征;(5)查明区内矿产特征;(6)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巴底幅、小成都幅的1/万区调联测的任务书:(1)对弱变质岩区,采用构造-地层法,查明各组界线、区域延展性、岩石及组合,沉积、层序、变形、变质样式和特征。(2)对丹巴变质岩,继续采用构造-岩
8、性(层)-标志变质岩的三重填图方法,划分变质带和变质作用类型,恢复原岩,进行区域对比研究。(3)对岩体解体为侵入体,归并为单元、超单元,查明基本特征和侵入年龄,阐明岩浆作用规律及区域构造环境。(4)查明褶皱、断裂、地质体空间形态、变质带方向,建立区域构造格架,进行构造级别、序次和地壳结构层划分,建立各类地质事件序列,阐明地质发展史。(5)提出一批工作和研究程度较高的剖面和典型地质现象资料。通过典型示范地质资料,阐明松潘-甘孜褶皱系地槽型沉积、火山作用,岩浆活动,多期变形-变质作用的各阶段地质特征。(6)建立各种地质影像解译标志,结合野外填图进行验证,检验影象单元与野外地质体的吻合程度,提高制图
9、质量。(7)全面收集区内矿产资料,编制矿产分布图。重点对金矿点、异常和找矿线索进行检查。顺便进行旅游地质调查。(8)调查新构造运动的各种标志,圈定灾害地质体。(9)设置变质岩区研究专题。,4、基本方法(1)野外调查剖面测量:剖面记录及剖面小结路线调查(地质点和点间路线):观察记录应:规范、正确、详尽。点号、坐标、位置、点性、描述、遥感影像、样品、照相、素描、路线地质等。图件: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野外地质图等(2)综合研究综合研究贯穿于整个区调过程中:立项、设计、填图、连图、专题研究、综合整理,等等。(3)数字填图和数据库建设 成功开发了区域地质调查数字采集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区调野外采集
10、数据处理和成果输出的桌面系统,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野外数据采集、室内整理和成果输出的主流程信息化。数据库建设,二、工作程序3.2 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一般包括。,1、组队2、收集资料3、野外踏勘4、设计编审5、野外调查6、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7、野外验收8、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9、报告编写10、成果验收11、成果出版12、资料归档与汇交,1、组队3.10 根据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45名地质技术骨干组成。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
11、相对稳定。,应根据任务要求,组织任务所涉及的专业技术队伍3.6 除进行详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外,对调查区存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和城市地质等重大问题,必须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内容。3.7重要成矿区带所开展的区域矿产调查的图幅,应视工作区特点和研究程度开展必要的物、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物、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3.8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综合运用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方法,加强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
12、律研究,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2、资料收集与利用(1)4.1数字地形资料准备 1:50000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1:50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50000矢量化地形图(数据)。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1:25000的(矢量化)地形图。(2)4.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初步建立地质构造格架 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本次工作主攻方向。收集调查区已有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如“地质志”,“地层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
13、及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等。4.2.3 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及对比处理,要准确把握前人划分填图单位的含义,在地质填图中正确运用,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的修定。4.2.4 系统收集前人的样品测试成果,在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测试单位全面了解和对其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收集矿产资料,综合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作为部署野外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依据。查阅调查区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地形、道路、物资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3)
14、4.3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图幅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问题提供空间信息。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43.2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4.3.5 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
15、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全过程。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4)4.4 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4.4.1 提取隐伏地质体(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的物理信息。详细收集调查区内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如区域重力、航磁、航放以及电磁测深、地震剖面和物探测井等资料。要尽量收集使用最新资料和高精度资
16、料。4.4.3 对收集到的资料为使其统一,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对以往工作进行评述,明确该资料能够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4.4.4 对1:5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系统地推断控矿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钻孔资料,测定岩芯物性参数,也可利用物性测井资料反演物性参数,了解岩石的垂向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地质矿产解释奠定基础。根据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地球物理
17、场进行地质和矿产解释的解译标志;利用解译标志,并和野外实际调查紧密配合,达到合理解译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的目的。4.4.7 根据需要编制各种1:50000地球物理基础图件: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航空放射性异常图等。在综合研究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在覆盖区,结合钻孔等地质资料编制推断解释成果图:如推断地质构造格架图、控制剖面地质断面图以及局部典型地段的立体(三维)地质(构造)图。4.4.8 在物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物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5
18、)4.5 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依据不同性质、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资料,正确地利用与研究。区域化探、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地学应用与研究信息。其应用范围大体为:(1)基础地质:(a)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b)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2)矿产地质:(a)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c)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d)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
19、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3)环境地质:(a)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b)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d)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有关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等具体方法技术,见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对于化探资料利用,特别是西部景观复杂地区化探资料,应进行方法技术质量评估,以便正确利用该项资料。4.5.5 在化探工作
20、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6)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 钻孔资料是浅覆盖区、大型盆地区、海岸带(区)和平原区获取第四系、基岩地质和区域矿产地质资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各类钻孔资料,包括钻孔岩心编录资料和岩心实物资料。4.6.2 用于揭露重要地质界线、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而施工的钻孔资料均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详细的地质编录。对岩心编录资料的收集要注重其原始性,包括岩心描述、各种照
21、片、素描或影像资料、各种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等。尽可能收集岩心实物资料,如岩心岩相、矿化、化石标本等。结合研究内容,补充编录资料和补采测试样品,以便建立调查区第四纪地层格架,并了解第四系覆盖层之下基岩和矿产地质的基本特征。对收集到的钻孔资料应进行质量综合评价,通过评价和分析发现存在问题,为第四系分布区部署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思路。钻孔资料对地表调查有指示意义。,3、野外踏勘 5.1.1 野外踏勘必须在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填图设计书编写前完成,为设计书的编写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应选择不同类型地质体分布区并结合自然地理区进行路线踏勘。踏勘路线应选择以穿越地质体最多、地质构造复杂的路线为主。每幅图必须有一条贯穿
22、全图幅的踏勘路线,同时应适当采集一些必要的岩矿样品,进行鉴定和测试分析。在重要成矿区带,野外踏勘以能最多穿越不同类型的代表性矿化带、典型地质体的路线地质踏勘为主。应对重点地段进行全面踏勘,适当采集关键地段有代表性矿化现象的岩矿标本,进行必要的岩矿鉴定或快速分析测试,以了解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化特征。要在路线踏勘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强、出露齐全、层序清楚的地区进行地层剖面测制,在剖面测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填图单位。踏勘过程中,对区内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进行适当了解,为野外工作条件(如营地设置、用电、交通、物质供应、安全保障等)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通过踏勘,结合对现有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初
23、步建立测区的区域构造格架、各类地质体的填图单位和遥感解译标志。,4、设计编审6.1 设计编写根据项目主管单位下达的任务书要求,针对调查区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和自然地理条件,通过对前人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物化遥数据处理与解译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设计。设计书内容主要包括:目的任务;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基础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等问题;地质地理概貌;填图单位初步划分;基础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调查内容;精度要求;填图方法;技术路线;队伍组织;实施步骤;质量管理;预期成果和经费预算等。并附调查区地质草图、工作程度图及工作部署图等图件。设计书内容要齐全,文字应简明扼要。设计书编写提纲见附录A。6.1.3
24、 设计书要求在任务书下达后的46个月内完成,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经批准的设计书是进行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质量监控及其成果评审验收的主要依据。6.1.4 设计书编写要从实际出发、留有余地。工作过程中,因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编写补充设计,报请原审批单位批准。6.2 设计审查:在设计审查前项目工作单位应进行初审。,5、野外调查(1)工作内容包括:剖面测制、路线地质调查、综合整理、编图等;(2)合理组织安排野外工作:原则上所有技术人员一起参加剖面测制,统一工作要求和地质体划分标准;按照设计进行分组、分片进行地质路线布设,划分号段,重叠处衔接。(3)加强综合研究讨论并分析研究
25、每个小组每条路线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制定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各小组接图、及时讨论研究,形成综合的实际材料图和阶段性的野外地质草图。小组内部应随时进行综合、研讨。采集标本比对,统一填图单元划分标准。编好剖面小结、路线小结、工作小结等,做好有关记录,与三级质量管理体系衔接。,野薄记录格式日期(年月日)天气(睛、阴、小雨等)地点(野外基站)路线:自 经 至 手图号:航片号: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GPS:经度 纬度 高程 位置: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
26、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等)点W为(岩性、岩相、古生物、构造、矿化、地貌、生态环境等)接触关系(依据、性质)遥感影像图上的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标本(或样品)照相:(注意: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点间:(1)NO0066SE+50m 50m:沿途为(2)50ms+110m160m:沿途为 于80m处采同位素年龄测试样:(样号如
27、 1006-3)(3)160mssw+320m 480m NO0067:沿途为,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认识;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2.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
28、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6、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11.1 资料整理11.1.1 野外调查阶段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11.1.1.1 野外阶段资料整理的任务是把观察搜集到的各种实际资料进行日常综合整理,不断加以系统化、条理化,从整理中及时总结、逐步认识区域地质规律,并及时发现问题,现场予以解决,以便使后续调查工作顺利进行。野外阶段的资料整理工作可按具体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周期分为当日、数日观测资料的整理和一条路线或一条剖面资料的整理
29、两种情况进行。当日、数日资料的整理系指每天或数日所收集文字、图件资料的整理和实物资料的整理两个部分。文字和图件资料的整理包括:(1)检查记录是否系统、连续和全面,各种地质体、矿化体构造要素的产状及各种参数是否完整。(2)各种必须的样品是否采集。各类实物标本和各类分析测试鉴定样品的分类包装,清点数量并检查采集编号的正确性。(3)对实测剖面应注意导线、分层和各类样品采集编号的正确性,要检查各类采集数据编号,防止重复或遗漏。(4)及时作好当天地质路线小结,小结内容主要突出新进展新认识或新发现以及存在的问题。若发现有重大遗留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复查,对遗留问题进行复查后,应将复查结果加注到原路线记录
30、中的相应位置,并注明检查人姓名、检查日期。,每个基站的野外调查工作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检查该站获取的各项原始资料,对存在的地质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进行弥补,不能把已发现的问题带到下一个工作基站。11.1.2 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11.1.2.1 阶段性和年度性的资料整理是野外资料逐步达到系统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已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中间环节。在此阶段,项目组应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查。每次质检均应形成相关记录。阶段性和年度性整理内容与要求应包括:(1)完善野外纪录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核实吻合工作,要求做到野外记录、路线信手剖面图、素描图、照片、录像资料、各类样品等野外实际资料与实际材料图相互
31、吻合。(2)进行系统连图和接图,使区域地质图分阶段逐渐形成。11.1.3 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11.1.3.1 全部野外工作结束后,项目组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全面检查原始资料和综合资料的完备程度、基础地质调查和专项研究的初步成果质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情况。,11.1.3.2 野外验收时,对全部野外资料的综合整理应达到以下要求:(1)调查区的地质填图、矿产填图和剖面测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单幅图幅实测地质路线总长和实测剖面工作量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2)专项研究的野外工作全部完成。(3)完成了规定的样品采集与全部样品的送样任务,70的样品已完成测试和鉴定。(4)完成了全部原始资料(含实物
32、资料)的系统整理、质量检查和编目。(5)完成了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地质图和矿产图空间数据库的建设。(5)完成了野外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简报编写。13.1 原始资料数据库13.1.1 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内容包括从设计编制、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质量检查等全部的数字化原始资料。13.1.2 原始资料数据库的建设的有关要求详见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和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7、野外验收11.2 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11.2.1 审批类文件:任务书、设计书和相应的图件以及设计审批意见书。11.2.2 纸介质打印资料:彩色喷墨地质图和矿产
33、图、实际材料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和相关记录、野外地质路线记录。针对矿产调查的各项野外观察记录资料,提供的具体资料详见本要求的。11.2.3 针对矿产、环境地质等收集或新开展的相关物化遥工作资料。11.2.4 野外数据采集形成的数据库资料:野外地质路线调查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实测地质剖面数据库。化石鉴定、岩矿鉴定、各类样品分析测试、矿点检查、各种专项资料的采(送)样单及相应的鉴定成果、数据和图表等。野外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简报。11.2.7 其它类文件:半年和年度简报、阶段性总结,各级质量检查记录资料。11.2.8 上述全部资料经项目工作单位组织初审通过,并提交了初审意见书。11.3 野外验
34、收要求11.3.1 野外验收由项目实施单位主持,由上级主管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在野外现场进行验收。验收以项目任务书、设计书、设计审批意见书为主要依据。,11.3.2 野外验收时验收委员会应着重检查如下内容:(1)设计执行情况。(2)原始资料质量及文图吻合程度。(3)地质、矿产问题解决的程度。(4)检查编稿地质图和矿产图是否正确反映了图幅的主体地质和矿产特征;各类地质体、矿化体(点)等内容的图面表达、编制原则是否正确;图面结构是否合理等。11.3.3 野外验收要对野外第一性资料的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价,对重要的地质点、矿化体(点)、地质路线、剖面资料进行评级。评级按有关管理办法执行。11
35、.3.4 一般在野外资料检查之后进行野外验收中的野外实地检查。野外实地检查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天。主要检查内容为:(1)经资料检查认为有疑问,需要进行野外验证。(2)重要的地质现象、接触关系和矿化(体)点。(3)重要的地质剖面。11.3.5 经资料检查和野外实地检查后,由验收委员会形成野外验收意见书,对调查区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实物工作量、工作方法、控制程度、原始资料质量、取得成果、存在问题等作出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提出需补充调查的工作内容及意见,形成验收意见书,并由验收委员会成员签署验收决议书,报主管部门备案。对验收中所提出的野外补课工作,应责成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36、8、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12.1 报告编写前的综合研究 12.1.1 通过了野外验收,按验收意见完成野外补课工作,经上级主管部门检查审核后,方可转入最终室内整理与综合研究阶段。12.1.2 室内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如下:(1)全面整理各种岩石、矿石、矿物、化石、岩相、构造及其它标本,陈列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标本,供编图和编写报告和说明书时参阅、对比。(2)技术人员应对重要的实物标本和光、薄片、化石等进行观察或检查鉴定,加深认识。(3)整理分析各种岩石样品的分析测试鉴定报告,分别编制成册,对测试数据按编写报告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和计算,结合标本和其它原始编录
37、材料,综合分析研究,绘制综合性图件和成果图,以及报告所需的插图、插表。(4)根据综合研究及分析鉴定结果,批注野外记录和其它原始资料,对相应的图件亦应予以订正或修改。(5)根据古生物鉴定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结合野外资料确定地层及岩浆岩的时代、顺序,并进行详细划分和对比,编制图表,选择有意义的典型素材,作为编制报告的基础资料。(6)对各种构造现象应结合区域性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完整的区域构造格架概念。(7)根据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的基本规律研究其与成矿的关系,分析判断各种矿产和异常的成矿远景及意义。(8)依据本“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拟定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12.
38、2 各类成果图件编制 12.2.1 最终地质图和矿产图件的编制,必须经过野外验收后按验收意见完成有关补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编制地质图和矿产图所用资料必须与各项原始资料和基础图件吻合一致,並正确处理好与周围邻幅的接图问题。地质图和矿产图的编制要严格遵循比例尺由大到小的原则,编制地质图和矿产图最基础的原始资料,是已经编好并经完善的1:25000的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和相关的物化遥综合处理分析数据。地质图和矿产图的编制应按照GB958-89和DZ/T0179-1997中规定的图式图例、符号等进行表示;在GB958-89和DZ/T0179-1997中未涉及到的部分可自行设计有关花纹符号。12.2.4
39、各类地质体表示在图上的精度,参见本要求的第条。图面表示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中无论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研究程度上的差异,编图中应如实反映,不能人为掩盖客观存在的问题。附在150000地质图和矿产图下方的图切剖面,一般应选在反映区域地质构造最为系统完整,地质和矿产现象最为丰富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切割。当一条剖面难以全面反映区域地质构造和区域矿产特征时,可以另切辅助剖面,补充反映有关内容。,图框外除表示图例和图切剖面外,根据实际情况,可附角图表示各图幅调查重点和特色的有关内容。充分利用图面空间展示图幅区域地质区域矿产特点和研究程度。与区域地质调查同时进行的其它专项调查,均应视需要编制
40、相应的专题附图(如环境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专项调查图件,必须以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形成的1:50000地质图为底图(空间数据库原始材料)进行编制。为扩大社会服务的功能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根据图幅特点,可选择性的编制一些生动活泼、易懂好用的科普图件(附图)。图框外除表示图例和图切剖面外,根据实际情况,可附角图表示各图幅调查重点和特色的有关内容。充分利用图面空间展示图幅区域地质区域矿产特点和研究程度。与区域地质调查同时进行的其它专项调查,均应视需要编制相应的专题附图(如环境地质图、灾害地质图、旅游地质图等)。专项调查图件,必须以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形成的1:5000
41、0地质图为底图(空间数据库原始材料)进行编制。为扩大社会服务的功能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可根据图幅特点,可选择性的编制一些生动活泼、易懂好用的科普图件(附图)。3.2.1 最终成果数据库着重通过对原始数据库的凝炼,自然过渡到最终成果库。13.2.2 最终成果数据库建设内容和有关要求详见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发布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9、报告编写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的编写应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应根据各图幅的具体任务要求和图幅丰富翔实的实际资料为基础,系统地总结区域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报告编写必须在各种资料高度综合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要求全面、重
42、点突出,努力做到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要在客观反映各种符合精度要求的地质实体特征的基础上,从地球科学前沿的高度反映图幅总体研究水平。联测的1:50000图幅,要按联测图幅分别编写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并按单幅编写说明书。区域地质和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可参照本“技术要求”附录B和C的提纲编写。12.3.4 报告编写要有综合性、逻辑性。应做到内容真实、文字通顺、主题突出、层次清晰、图文并茂、插图美观、图例齐全、各章节观点统一协调。,10、成果验收14.1 提交资料要求最终成果评审时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提供下列资料:(1)纸介质的实际材料图和实际材料图数据库。(2)纸介质的地质图、矿产图和相关
43、的空间数据库。(3)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和分幅说明书(纸介质与电子文件)。(3)专题研究报告和相应的专题研究图件(纸介质与电子文件)。(5)项目任务书、设计书、野外验收意见及审批文件、项目承担单位的初审意见书。(6)项目经费竣工决算报告。14.2 成果评审要求(1)最终成果评审一般在野外验收后6个月内进行,评审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或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有关单位组织进行,聘请评审员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在最终成果评审前项目承担单位应进行初审。地质图、矿产图、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及其相关成果(专题研究报告、专项调查图件等)至少在评审前10天送达评审员。(2)最终成果评审的要
44、点是:a)野外验收后野外补课工作的完成情况。b)地质图、矿产图中各项综合资料与原始资料(实际材料图数据库)的吻合程度。c)调查区的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新进展和新成果、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的水平。d)地质图、矿产图和相关空间数据库内容、精度及编绘与建库质量。(3)最终成果评审由评审委员会在听取成果汇报、审阅区调报告和图件及有关资料、与项目人员交换意见并经过讨论后形成评审意见书,并评定分数和等级。,11、成果出版“总则”要求:最终成果验收通过后,一般58个月内进厂出版,12、资料归档与汇交15.1 最终成果评审通过后,地质图、矿产图和相关空间数据库、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必须
45、按评审委员会提出的意见进行全面检查和修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后,项目承担单位须向国家有关地质调查资料存放单位对形成的全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进行归档。资料归档一般在最终成果审查通过后的半年内完成。15.2资料归档除向国家有关地质调查资料存放单位提交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原始资料和最终成果图件及调查报告外,还应提交以数字填图系统图层格式的原始资料数据库和地质图矿产图空间数据库光盘及图件与图层描述数据、报告文字数据各一套。,三、工作方法17.1.1 沉积岩7.1.1.1 沉积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单位填图,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对比。7.1.1.2 沉积岩岩石地层的正式填图单位要划分到组。若组的厚度过大,可
46、进一步细分为段或岩性段。组图、建造构造图7.1.1.3 调查区地层区划归属以相关省地质志的划分为依据,岩石地层序列以相关省岩石地层清理成果和全国各纪地层典为基础,可在区调填图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优化。中国地层指南、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7.1.1.4 除了填绘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外,还可将重要的标志层、特殊岩性层、透镜体、岩舌、岩楔、滑塌沉积、外来岩块、礁滩沉积、含矿层、某些化石富集层等,作为非正式单位填绘在图上。,7.1.1.5 详细观察记录各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特征、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基本层序、叠覆特征及空间变化、沉积构造、化石组合等资料,划分沉积相、沉积体系,研究盆地类型。7.
47、1.1.6 对所有正式命名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要进行地质时代(年代地层)归属确定。对地质时代(年代地层)的确定须有充足的依据(古生物、同位素测年或古地磁证据)。凡是新命名的地层单位,要按全国地层委员会有关规定的程序,提供相关资料,报请批准。7.1.1.7 在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划分、对比的基础上,视情况可进行层序、事件、化学、磁性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建立区域地层格架,研究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规律。7.1.1.8 对赋存沉积矿产的岩石地层单位,除初步查明有关矿种的赋存层位及大致产状规模以外,还应注意收集有关沉积成矿作用的资料,为研究有关矿产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对具特殊意义
48、,或对地质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近代或现代沉积,应视需要开展以专项内容为重点的调查。,史密斯地层与非史密斯地层;地层层序:成层有序;,基本层序:浊积岩,鲍马序列,大石包组基本岩性层,基本层序野外描述要点,7.1.2 火山岩7.1.2.1 火山岩区调查采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双重填图法。岩性、岩相7.1.2.2 火山岩区的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参照中的有关要求,根据沉积或喷发叠覆或横向变化关系、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岩浆演化等综合因素,合理划分正式与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正确建立岩石地层序列。火山岩层序:基性熔岩顶部气孔多而小,底部少而大 酸性熔岩顶部气孔发育,底部不发育。熔岩顶部常见树皮状、绳状、波状、渣
49、状及楔形裂隙状玻璃质表壳 同一次喷出熔岩中个别见重力分异现象。枕状熔岩顶部上凸。双层柱状节理中,柱体细而长者为上部,粗而短者为下部。红顶绿底。7.1.2.3 查明火山岩岩石类型、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原生和次生构造)、矿化蚀变特征。7.1.2.4 查明火山岩厚度、产状、各种接触关系和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重要的地质现象要在图上夸大表示。(1)裂隙式喷发:岩浆沿裂隙上升喷发达于地表,平面上火山岩呈线状分布。(2)中心式喷发:岩浆沿颈状管道喷发至地表形成火山锥,平面上火山岩呈点状分布。(3)熔透式喷发:也称面状喷发,通常火山喷口大且不规则,平面上火山岩分布面积大,且无明显方向性。,7.1.2.5 注
50、意在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中寻找化石,为地层时代划分对比提供依据,在无化石的情况下,应采集同位素年龄样品确定其喷发时代。7.1.2.6 根据火山岩岩石特征及产出分布特点,详细划分火山岩相及其组合类型;查明火山构造和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质构造特征;研究恢复火山机构和火山盆地类型;探讨火山作用规律和活动历史。7.1.2.7 查明区内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与岩浆活动相关的其它资料。采样和样品分析7.1.2.8 调查研究火山岩相、火山机构、断裂、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研究探讨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及成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