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9202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4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目的: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短期供给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和常规供给曲线教学难点: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2,第一节 总需求分析,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四章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3,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AD=

2、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价格、收入、对未来的预期及税收、政府购买或货币供给等政策变量,4,二、AD曲线AD函数AD曲线的推导(图形推导和代数推导)AD曲线的移动,5,AD函数,总需求函数表示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1、函数表达式:y=AD=f(P)2、价格变动如何导致总需求变动?(四种效应)(1)利率效应: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L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券价格利率iy(2)实际余额效应(庇古财产效应):P固定价值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cy,6,(3)税收效应:P出现收入泡沫(名义收入)t(税收自动上升)DPIcy(4)汇率效应:P利率汇

3、率净出口 总需求 3、结论:函数关系表示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向变 动。,7,AD曲线的推导(图形推导),链条:P变动M/P变动LM移动y变动初始状态:P0、LM0、E、y0、A(y0,P0)价格下降至P1:P1、LM1、F、y1、B(y1,P1)价格上升至P2:P2、LM2、G、y2、C(y2,P2)连结CAB,得AD曲线。,O,O,r,y,y,IS,LM2,LM0,LM1,G,E,F,C,A,B,P2,P0,P1,y2,y0,y1,AD,8,AD曲线的推导(代数推导),题例:假定一国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80+0.9Y,投资函数为I=720-20r;货币供给函数为Ms=500,货币需求函

4、数为Md=(0.2Y-40r)P。求解出其总需求方程。,9,推导求解思路,(1)写出国民收入(Y)等式:Y=C+I=80+0.9Y+720-20r(A)(2)根据(A)式写出IS曲线:IS:r=(800-0.1Y)/20(B)(3)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写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的等式:(0.2Y-40r)P=500(C)(4)根据(C)式写出LM曲线:LM:r=(0.2Y-500/P)/40(D)(5)根据IS=LM,联立(B)式和(D)式,解得:总需求曲线方程为Y=4000+1250/P,10,AD曲线的移动,1、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1)前提:P不变,M变动(2)过程:MLM右移y,

5、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11,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P0,E,E,E,E,AD,AD,1、上图中:IS和LM曲线相交于E点,有其相对应的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P0。E点对应于下图中的E点。2、当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LM曲线右移至LM2。新的均衡点为E点,此时利率下降和收入增加。3、下图中的E点位于新的AD曲线上,对应于上图中的E点。AD曲线反映了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的影响,即增加货币供给,导致总需求增加。(美印钞),Y,12,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1)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反是。(2)结论:扩

6、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3)引申:i、g、x使IS右移,y增加,称为“注入”;相反,s、t使IS左移,y减少,称为“漏出”。,1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E,E,IS,IS,r,y,p0,E,E,AD,AD,y,LM,1、上图:IS曲线和LM曲线对应于一定的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P0,均衡点为E点。在下图中,有与之对应的E点。2、增加政府支出,结果使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3、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新的均衡点为E点。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增加。在下图中,有与之对应的E点。4、E点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AD曲线反映了增加政府支出对经济的影响。即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的增加。

7、,14,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推翻价格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一、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和GDP。或者是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技术水平。,15,从概念引申:,宏观生产函数:y=f(L,K,N,T,E)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潜在产量: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16,一个概念:潜在就业量,潜在(充分)就业量: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机制

8、下,所有愿意工 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17,二、AS曲线函数表达式:y=AS=f(P)劳动市场分析:决定总供给的重要因素推导: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模型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AS的移动:受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变动的影响,18,宏观生产函数,生产函数图:,1、y=f(L,K)生产函数表示总产量是 总就业量的函数。2、假定总产量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当总就业量为N0时,总产量为Y0。当总就业量为N1时,总产量为Y1。3、假定技术为不变和资本为常数,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表现为图中,生产函

9、数曲线越来越平缓。,N1,Y1,总就业量,总产量,19,劳动市场分析:竞争的劳动市场,1、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边际产品=实际工资2、当企业的就业低,则:劳动的边际产品实际工资 因此,企业存在着增加利润的机会。企业将不断利用这一机会获利。(如下图:),20,利润最大化的就业量,图解:,利润,工资总额,Pf(N,K),21,结论,劳动的边际产品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降 低,所以,劳动的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22,劳动市场分析:需求图解,1)劳动需求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函数是: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从厂商的角度),23,劳动市场分析:供给图解,2)

10、劳动供给:劳动供给也是工资的函数。“背弯式”?劳动的供给量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从劳动者的角度分析),24,劳动市场分析:均衡图解,3)劳动市场均衡: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25,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学派的观点:A、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劳动供给时,货币工资会下降。当劳动市场存在超额的劳动需求时,情况正好相反。B、这些变化最后会使得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水平。C、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中的就业水平会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D、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26,古典总供给曲线(结

11、论与含义),长期总供给每个企业都实现产量最大化、平均成本最小化,整个社会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的总供给。长期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总的资源配置情况,因而不取决于一般物价水平。在长期中,实际工资会调整到使劳动市场达到均衡的就业水平,不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的交点即为充分就业的产量。一般把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古典总供给曲线。,27,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28,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

12、线,1,2,3,4,NS,29,短期总供给曲线(推导过程),1)利用劳动供求曲线图,求得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水平和就业量。实际工资 w=W/P,w=f(P)(w0)就业量 N=f(w)(N 0)2)利用生产函数图,说明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总产出 y=f(N)(y0)3)利用450线,将国民收入由纵轴变为横轴。4)找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关系。总产出 y=f(P,w,N)(dY/dP0).,30,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3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续),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也就是短期总供给,指在整个社会没有实现最大产量和充分就业时,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总供给不断增加。P与AS存在正向变化

13、的关系。短期总供给与一般物价水平有关,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提高,产量也增加,短期总供给最终将变为长期总供给。,3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特征(续),AS曲线反映:价格水平实际工资就业水平投资水平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企业角度的传导路径:价格上升原有企业增产,吸引新的厂商投资就业增加总供给增加持续增加的结果是达到长期总供给曲线。,33,简化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34,简化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续),1)进一步简化凯恩斯模型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把该曲线的向左下方倾斜的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作为倾斜部分的近似值。这时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反L”曲线。2)意义:在达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

14、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的国民收入y0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35,简化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续),3)形成原因:主要是在萧条时,存在大量闲置不用的劳 动力和资本设备。当国民收入增长时,劳动力 的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所以,此曲 线又称作凯恩斯萧条模型的总供给曲线。,36,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意义,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37,常规总供给曲线,1、向上延伸的常规总供给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经济中的企业提供的总产出就越多。2、总供给曲线向上延伸的原

15、因:投入的要素价格(如工资)具有粘性。,38,常规供给曲线向上延伸的微观解释,P,Q,0,P1,P2,A,B,C,MR1,MR2,MC1,MC2,Q1,Q2,1、当价格为P1时,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A点,均衡产量为Q1。2、当价格上升到P2时,MR1上移到MR2。此时若厂商的投入价格维持不变,即边际成本仍为MC1时,则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B点,均衡厂量增加为Q2。说明厂商在投入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通常会用增加产量的方式来应对产品的价格提高。3、若投入要素的价格变动且与产品价格同比例上升,则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点为C点,产量仍为Q1。4、结论:要素价格变化的调整速度

16、和程度直接影响厂商产品的供给量。要素价格调整幅度小,则厂商供给变动大,总供给曲线相对平缓。反之则反之。,39,影响AS曲线移动的因素,40,第六节 AD-AS模型,一、模型: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同时均衡的模型二、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三、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四、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O,y,P,AS,AD,yf,P0,41,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AD曲线向左移动,经济萧条:P下降的比例要小于产量下降的比例AD曲线向右移动,经济过热:P上升的比例要高于产量上升的比例,P0,P1,AD1,AD0,AS,y1,yf,y,O,42,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AS曲线向左移动,滞胀状态:P上升,y下降,

17、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AS曲线向右移动:P下降y上升,P1,P0,AD,AS0,y1,yf,y,O,AS1,4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例一:人民币不贬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调节。,P,GDP,0,P1,P0,AD0,AD1,LAS,SAS,E0,1、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各国货币纷纷大幅贬值。中国坚持实行人民币不贬值。2、不贬值-相对于他国货币而言升值-出口受阻-需求减少-AD0向左移动至AD1。3、经济中的均衡点远离E0,位于E1点,价格下降,国民收入下降。,E1,Y0,Y1,44,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例二: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的滞胀,SAS1,SAS0,LAS,AD,E0,E1,

18、1、石油输出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美国主要依靠石油进口。2、石油价格高企-成本增加-SAS0上升至SAS1-新的均衡点为E1点。3、此时,收入下降,小于充分就业的GDP,存在失业;价格上升,存在通胀。即滞胀。,Y0,Y1,P0,P1,45,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例三:新经济中的总供给曲线,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一高两低”现象。2、知识要素的作用。3、规模经济(摩尔定律)。,P,0,Y,AD1,AD2,AS1,AS2,46,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运用,例四:一样的减税,两种效果。,P,1、1961年,肯尼迪的减税政策。结果:经济步入繁荣,GDP增长,失业下降。(刺激需求)2、1981年,里根的减税政策。结果:劳动供给增加,并增加产品的服务的供给。(刺激供给),P0,AD0,AD1,AS0,AS1,E0,E1,47,进入下一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