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接待中心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客接待中心设计.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景区接待中心设计,随着社会发展,我国风景名胜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陆续建立了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供游客观光、考察、休闲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逐渐完善,游客接待中心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应运而生。游客接待中心有三大主要功能:展示、服务、管理。建筑的功能要求决定着其功能组成和平面组合、空间布局以及室内空间的分隔形式。建筑设计时需要在满足相应功能的同时,还要组织好便捷的交通流线,并塑造出舒适宜人、底蕴丰富的室内外空间环境。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还决定着其外部的形态特征和大众的审美意象。同时,建筑风格又受到风景名胜区的地理
2、环境和民俗文化的影响,以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因此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应当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并与外部景观相协调。,第1章 绪论 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由于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对风景名胜区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游乐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数量激增的游客,各大风景名胜区开始修筑各种旅游配套设施,游客接待中心就是其中之一。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目的地,需要建立起功能齐全、特征显著的接待中心。修建游客接待中心的目的是向游客提供有关旅游和风景旅游区的信息,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以及相应的住宿及娱乐设施。,
3、第一节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的概念“旅游接待建筑是构成风景区整体功能结构的组成部分,是风景区直接服务于游客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游客接待中心:是旅游景区设立的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游程安排、讲解、教育、休息等旅游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专门场所。修建接待中心的目的是向游客提供有关旅游和风景名胜区的信息,同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有些甚至包括住宿及娱乐设施。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大风景名胜区修筑各种旅游配套设施满足游客的需要,在这种发展潮流驱使下,风景名胜区得以产生并不断地发展。为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景点建设将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新的旅游景点会
4、越来越多,旅游者的活动范围将越来越广,各地掀起了游客接待中心建设的热潮。游客接待中心的设置源于美国国家公园,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借鉴并不断发展完善。,第二节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在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游客接待中心的作用在诸多国内外文献上有描述:帮助旅游者了解景区内的基本情况、购买各种必需品和资料、为游客解决困难的一个咨询服务综合型设施。国外一些国家公园的接待中心往往配有多媒体演示设施,让游客在进入景区之前就对整个景区的概貌、景点和线路有形象的了解。而且游客必须的导游图、导游手册、必备的装备及纪念品均可在此买到。“游人中心即是必需的宣传设施之一,通过各类专用的技术性媒介,使游客在此处
5、简略了解游览区的规则、景观价值及为他们提供的机会、该地区独特的风光、在整个公园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才能直接享受到并理解自然环境的美妙。它也像一个为游客和工作人员双方提供公园信息资料的贮藏室”。,二、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的游客接待中心建筑的建设现状 游客接待中心的规划布置和建筑形象会给游人留下对该风景名胜区的第一印象。目前,我国大多数风景名胜区都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或类似的服务点,比较有名的有黄山、武夷山、峨眉山,九寨沟等,但总的来说游客接待中心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国家没有颁布相应的法规条例,并没有一个建造的依据标准,因此各景区的游客接待中心在规模上、设施上,与环境的协调性上显得参差不齐。游客接待中
6、心的功能主要包括:门厅、展示(展厅、多媒体展示、全景沙盘)、服务(问讯接待、导游服务、售票、休息厅、多功能厅、邮电通信、自动取款机、购物、互联网服务、急救室)、管理办公(办公室、机房、控制、库房)。我国的一些实例:峨眉山游客接待中心是全国景区首家建立的游客接待中心,位于报国寺景区,该区是峨眉山的游览起点,也是整个风景区的入口门户景区。峨眉山游客中心并不具备餐饮住宿的功能,主要还是以导游服务为主。主要设施由咨询大厅、多媒体厅、影视教育厅、峨眉山沙盘厅、峨眉山土特产购物点组成,为游客提供景区的各项咨询服务。此外,还设有商场、茶室、医疗急救等用房,是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的辅助设施。华山游客接待中心位于
7、华阴市黄甫峪进山公路一公里处,占地62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具有导游服务宿功能,以及大型停车场设施,兼有进山专线车营运,实行一体化综合性服务。,第二章游客接待中心的选址 第一节 选址的基本原则 对基地的分析是游客接待中心设计的第一步,基地往往以自身的形态和条件成为制约设计的限定因素。对于中心的选址来说,需要有多方面的考量:基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条件,基地自身的地形、地貌、日照、景观等条件都属要考虑的范围。游人中心的选址,应具备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靠近交通便捷的地段,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及城镇设施;避开有自然灾害和不利建设的地段,同时还要分析所选位置的生态环境,应因
8、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减少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1、应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 在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对风景区内的建设有着严格规定: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游客接待中心应按照规划要求确定基地位置和基地范围,要有合理的服务半径,并注意不仅仅根据近期规划,还应结合风景区的远期、远景规划。近期规划时间段是5年以内,远期规划是5一20年,远景规划是大于20年。此外,规划还会对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方面有具体的要
9、求。,(二)游客中心的建设要求1.游客中心规划布局的主要模式 游人中心的规划布局,主要有块状型、散点型等几种模式。块状型布局主要指游人中心单独设置在景区的一处地方(一般设置在景区出口),这种布局对土地的占用较大,适合于面积广阔,地势平缓的景区。散点型布局主要指根据景区规划和景区的地理状况,将游人中心分别设置于景区的重要地点,这种布局形式适合于景观集中,用地狭小的景区.2.游客中心规划布局的原则 游人中心的规划布局应依据景区的性质和具体条件进行设计,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恰当处理设置于各级景点的游客中心与景区结构的关系;(2)设计时,应使各级游人中心的作用、设计风格、布局特点有机结合并相互补充
10、;(3)适时调整游客中心的布局,使之有利于景区了良好发展,并能使两者相互促进,使游客中心更好的发挥作用;(4)设计独特,能够体现本景区和旅游目的地的特点;(5)游人中心的规模、功能、配套设施、开发状况要与旅游景区的级别匹配。,第二节 交通条件 游人中心是游览区与大城市间的交通连接点,对来往旅游者具有集散作用,游客接待中心建筑作为服务设施之一,同样要考虑这个问题。风景区的范围很大,服务设施一般可以设置在风景区、景区、景群三级或相对应的旅游城镇和旅游村。而作为游客接待中心建筑,所承担的作用是给游客提供游览信息和相关服务,因此设置在人流集中的位置为宜。通常来说,游人容量相对集中的地点主要在风景区的入
11、口处,以及风景区内部交通换乘处和重要的节点处。因此游客接待中心建筑常常位于风景名胜区的检票入口处附近,或者索道下站附近,规模相对较大,功能也最完善。例如九寨沟游客接待中心,就位于九寨沟的沟口一侧,是游人进入景区的必经之地,无论是参观、休息、购物还是购票,实行一体化服务。,第三节 自然条件应对用地进行现场勘察,在地形图上详细标注目力范围以内的目然造物,以及其视角和视距,包括山的高度、仰角等。尽可能地标注树木、地貌、景观以及它们之间彼此的相互关系,以求使建筑与基地相吻合。1、气候特征在建筑设计中,日照是重要的自然因素。日照影响着游客接待中心的采光和朝向设计,以及各个功能空间的建筑布局。对日照的分析
12、要把握太阳的运动规律,一天内太阳的运动轨迹,一年四季太阳的高度角变化。除此之外,风向、温度、空气质量也是选址要考虑的因素。2、地质地貌特征地貌条件包括基地上现有的建筑物、树木、植物、石头等现存的物质因素。这些地貌因素通常限定了平面的形状和布局。如果在理想的游客接待中心建造位置上有现存的建筑物时,是拆过新建,还是另外择址,则要从总体规划的角度来考虑。如果在理想位置有无法移动的巨石、不能伐倒的古树,则可以考虑把它融入建筑设计中。例如古树可以放在庭院中,形成内部视觉焦点。总之,应使设计与地形固有特征有机融合。,3、环境背景 选址要在符合景区规划、交通方便的情况下,位置适宜、准确,高程相当,同时还必须
13、考虑到建筑物、构筑物的选址要隐蔽,不显露,不喧宾夺主,即所谓“藏而不露”,让建筑物、构筑物充分融于自然景观之中,源于自然,又与自然形成统一体。善于利用基地范围内可以成为景观的一切有利条件。对基地周围景观条件的细致周全的把握,可以预先为建筑的朝向布局提供依据。并利用对景、借景等手法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使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引入建筑内部。对环境的分析也有利于把握建筑建成后对基地所在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预见影响的结果。当依山而建,在选择建筑位置时,应分析建筑物对山体形态的影响,不能破坏山体形态,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4、工程技术条件基地应选择具有良好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基、地耐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还要考
14、虑到水源充足,良好的水质、电力和能源供应条件的地段。,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法第一节 游客接待中心的总体布局原则一、自然条件“出色的风景环境,并不只在于其中自然景点或某一人文景观,还在于自然与人工统一美的表现力和富于变化的整体。新的建筑不能只注重自身的完善,还需与所处环境有机结合,互为补充,保持和发展环境的完整特性”也。游客接待中心必须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创造环境,既为环境增色又符合自身的特点。1、布局与地形、地貌的结合2、布局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以自然环境要素为源泉,进行模仿、提炼与重组。要求建筑是一种“环境建筑”,通过自觉的努力去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的空间与形态融入、渗透于自然环境之中,而
15、不与之冲突、对立。做到积极造景,因势利导,尽量做到不动土方,不破石相,使建筑与自然“有机匹配”,和谐互依。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处理景观元素间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它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气氛,而不是其数量的多少。道法自然思想强调对各景观要素之间关系和其整体构成方式的依赖,还有赖于设计者的场所意识、对人和环境因素的考虑。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筑空间必须以人的活动和建筑结构的逻辑为依据安排其空间次序,通过展现其合理的功能、逻辑的结构、宜人的比例、恰当的布局、独具匠心的构思以及准确的用材,用色等手段,是能够与自然
16、环境和谐共处的。,第二节 民俗文化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建筑作为一种综合的哲学,与艺术的融合不仅仅是高雅、辉煌的粉饰,更多的源于自身的需要。因此建筑与民俗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密切。以人文环境要素为源泉,进行模仿、提炼与重组。要求建筑顺应环境的文化脉络,它对环境的延续不是机械地、僵化地摹写过去,而是人们在传统文化上的一种默契。地缘、业缘,以及血缘的关系,更是对建筑设计的要求达到了一种极至。在建筑装饰的风格、材料和题材上,民俗文化的影响和体现是
17、非常突出的。,第三节 经济条件 由于各地区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导致各地区的经济差异。建筑材料的价格也会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因素、地区差异、时间差异、供求关系而变化,因此在进行游客接待中心的建筑设计时,结构上、外观上使用的材料要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发达地区的选择余地大,可以大量使用新型建材,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可以更多考虑具有当地特色的建材。,第四节 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容量 今天我们发展风景名胜区,首要任务是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的完整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历史风貌,突出自然环境为主导的景观特征;建筑作为风景区的组成元素之一,也应以保护资源为前提。建筑的容量受制于整个风景区的容量,应
18、根据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的要求,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开发利用的限度及建筑设计的规模。我国目前许多风景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超环境容量的发展旅游,破坏了环境资源,影响了风景资源的持续利用,大大降低了其利用效率。一、环境容量的定义 环境容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838年,是由比利时的数学生物学家P.E.弗胡斯特()提出的,随后被应用于人口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移民等领域。,目前,旅游环境容量较公认的定义:为旅游区在一天的时间范围内所能容纳合理的游憩者数量,是旅游区在经济上(用水量和接待规模)、自然生态上(生态容量)、旅游者心理上(心理容量)承受能力的综合指标,直接制约游憩开发用地的广度,即旅游
19、区游憩开发面积的大小和用地类型数量的多少,这些都直接关系到风景的保护。1、旅游心理容量。这是需求方面唯一的一个容量概念。即旅游者于某一地域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也称旅游感知容量。2、旅游资源容量。这是在保持旅游资源质量的前提下,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3、旅游生态容量。一定时间内旅游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4、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指一定时间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的能够接纳的旅游活动量。5、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指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
20、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二、环境容量对确定风景名胜区旅游规模的意义 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规模又称游人规模或游人量,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风景区内的游人数量。合理地预测风景区的旅游规模,才能确定景区的开发强度、景点建设规模、服务接待设施规模、基础设施布置等,为合理地、有效地开发建设风景区提供了依据(应确定最大游人接待量、以保证风景名胜区的最大利用效率。超过最大限度会给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资源保护带来许多问题。环境容量有一定的适合程度,存在着绝对量的一面。由于人们对环境具有极大的适应力,人们可以通过自我调协忍受“超负荷”的游览环境,也就造成了环境容量的不确定性。从这种意义上说,环境容量存在相
21、对赶的一面。因此,环境容量的研究,应在绝对量和相对量之间求得平衡,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一个相对稳定值。这个稳定值是确定风景区旅游规模的重要依据之一。,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其本质是旅游的发展对风景区的需求与风景区本身的承受能力的关系。当旅游规模小于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资源开发不全,尚有发展余地,这时供大于求,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当游人量基本接近环境容量时,景区趋于饱和,此时,应停止开发,使风景区处于平衡状态;当游人量超过环境容量时,说明景区已处于超容量开发状态,这时求过于供,景区的风景资源及设施将受到破坏,应限制游人量的发展或进一步开辟新景区、新景点、新
22、设施,才能满足需求。风景区环境容量控制了风景区的旅游规模、风景区旅游规模决定了旅游接待建筑的数量。旅游规模,即旅客游览总人数,在合理容量范围内,应对风景名胜区中的景区景点挖掘潜力,改善管理经营方式,以及改建增建景区的服务设施,以改善服务条件,促进旅客游览规模的增加。旅游接待建筑是风景区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增加旅游接待建筑建设,可以增强风景区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规模一旦出现接近或大于该风景区年合理容量时,就必须及时考虑建设新的景区景点,同时按比例有计划地增建新的旅游服务设施,否则会带来超容量旅游的不良后果。总之,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两者的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规划中,要找出两者最合理的参数
23、,保持两者的平衡。若任其需求发展,而不采取相应的建设措施,往往会加剧风景资源的破坏,不利于风景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1、总体规模 风景区拥有旅游接待建筑的总体规模的确定以风景区旅游规模的预测为前提条件。由于受到环境容量和地区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弹性较大,游客接待中心建筑规模的确定常常与游客需求不平衡,不平衡的主要表现在游人数量与风景地区接纳能力的不相适应,以及旅游淡旺季节游人数量的变化。2、不同级别类型规模 不同级别的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和功能不同。景区级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要小些,功能也比较简单,依次类推,还有景群(旅游村)级的游客接待中心。接待
24、中心的级别越低,其规模也越小,功能越简单明确。因此,风景区级游客待中心的功能主要包括:展示(展厅、多媒体展示、全景沙盘)、服务(问讯接待、导游服务、多功能厅、邮电通信、银行、购物、互联网服务)、管理办公(办公室、机房、控制、库房)。景区级接待中心功能包括:多媒体查询、问询接侍、旅游购物、餐饮娱乐、紧急救援、茶饮、办公室、附属用房。景群和景点级接待中心功能包括:当地的特色旅游项目的培训、紧急救援、器械的租赁等。,3、单体规模 风景名胜区中的游客接待中心,其单体规模不应过于庞大。考虑到长远发展,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不应只满足现有的游客量,应考虑到环境容量。环境容量在1万人左右的风景名胜区,游客接待中
25、心的面积在2000平米左右。体型多以化整为零的方式为好。对环境的尊重是这类旅游接待建筑最重要的设计要素。这不仅要求其空间体形和建筑形式与环境紧密地结合,而且还要根据环境特点,对其规模进行严格的控制。大中型旅游接待建筑,其大面积的停车场地、大量的排污及大体量的建筑实体都会对原有环境的生态和视觉平衡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而小规模的,可减少对电力、机械设备的依赖,便于上马;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加快建设与回收投资速度,适应我国当前经济水平,可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及当地施工力量。,第五节 游客接待中心的总平面构成要素一、满足景区总体规划要求二、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从使用和管理上,将接待中
26、心分为游客活动区、后勤管理区。前者主要设置为游客服务的场地,后者是行政办公。在总平面布置时二者应有明显的界定关系。分区界定用地功能的目的是,使游客活动场地能与内部工作人员和货物车流出入场地明确分开,以确保内外有别、互不干扰和使用安全。因此应有各自的独立通道和出入口。三、组织好人流交通和车流交通流线,避免干扰且又便捷各部分有单独开放的出入口,因此统筹组织交通流线显得格外重要。人流路线应当短捷,在出入口前面应预留出一定用地作为集散缓冲所需的空间。四、留有发展用地应考虑必要的远景发展。如果所选的基地较小,无法预留发展用地,将来因游客数量增加导致现有设施无法满足要求时,会给改建扩建带来麻烦。,五、有利
27、于创造优美的空间环境 总平面规划时,建筑基底的平面形态和尺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建筑界面与相邻建筑和景观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要把握好外部环境对建筑实体形态与尺度所产生的总体影响。充分考虑基地客观自然条件及人文景观,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与环境共生共存,对景区环境影响降到最低。有效利用自然地形,不仅能减少土、石方工程量,节省投资,而且能因地制宜,创造出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建筑空间。六、总平面的构成要素 总平面设计,需满足道路、停车、管理、景观和安全等多种需要。基地设计和建筑设计不应割裂开来,应按游客活动规律和便于管理为原则,对各区的功能特点、环境要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等进行合理安排。一个良好的设
28、计能提供心理上的开放性和生态上的连续性。同时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量,以保证生态的平衡。1、入口广场入口广场是人流和车流交通的主要集散地,应留出适当的缓冲空间,并可布置自行车、机动车辆停放场地,以及必需的环境绿化用地。场地既能传递触觉,又能传递视觉。场地的质感修饰有助于形成其视觉特征,它能使景观和谐统一,能表现地面活动的布局,并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指示引导作用。比如可以用铺砌带引导人们进入广场。入口广场的地面质地的差别可以提示空间、地域的划分,特殊的质地总会诱人趋近观赏等等。平面标高的变化也起着限定空间的作用。,2、建筑基底和庭园用地 这是建筑自身空间结构所占有的用地区域。其作用是提供室内外主要活动
29、空间,并创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建筑形象。建筑基底主要包括建筑的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部分集合了游客接待中心的主要功能,如有要求,附属部分可以包括餐馆、旅馆等设施。庭院的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貌及建筑功能分区的需要:3、绿化、建筑小品等室外场地室外环境,包括绿化、美化,比如树木、草坪、花坛、水池等,能创造优美的外部空间环境,改善小气候,烘托气氛。在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就是在建筑物周围和道路旁点缀些树木而已。尽管有些著名的景观中并没有树,甚至是广场也可能没有任何植物。然而作为室外空间组织的要素之一,植物是最基本的材料。这就要求设计师在总体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包括考虑植物的群体特征和种植地段。乔木、灌木
30、、花草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其特定的效果。,4、杂物内院用地第 这是内部业务及辅助用地部分。用于安排仓库、配电间、锅炉房等设备辅助用房的卸货、修整用地。5、停车场地 当驾车到达某一地点时,如何进入建筑是要解决的一大问题,还有减速、入口和停车等问题。在基地内应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辆停放场地。自行车数按职工人数的20%-40%考虑,面积按1.47 m潮计算。可根据基地情况考虑地面广场停车。停车场可能分散设置,分层布置,或者以吸引人流的活动或造景串联起来。七、游客接待中心的出入口 出入口是内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出入口的位置选择对整个游客接待中心的总平面有一定的制约性。应注意:1、确定出入口需结合总平面布局来
31、考虑,应有利于安排主体建筑和室外场地,有利于功能分区及流线组织;2、主要出入口应面向人流量大的部位;3、主要出入口由于有大量人流通过,考虑到游客出入的暂缓停留及安全因素,应设置在视野开阔地带,有一定缓冲空间。主要出入口:位置应显著,游客直达门厅 辅助出入口:便于以使用服务设施为主的游客出入。职工出入口:设在职工工作区域,用于职工上下班进出,位置应隐蔽。,第六节 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组成与用房要求一、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作用1、引导功能:游客接待中心一般位于旅游中心或出口处,起着“窗口”的作用。通过这个“窗口”,旅游者可以了解整个区域内环境、景物和旅游各组成要素的分布、组合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服务
32、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餐饮、交通、娱乐、购物等服务,以便使旅游者满意,顺利完成在本区的旅游计划。3、游憩功能:游客接待中心距风景区较近,本身也有部分特殊的自然风光,或景观建筑,或民俗风情,或直接是景区的一部分,使旅游者在逗留时间内可安排部分时间进行游览,起到游憩功能。4、集散功能:游客接待中心是游览区与大城市间的交通连接点,对来往旅游者具有集散作用。5、解说功能:游客接待中心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解说、传授和信息服务作为基本的交流手段,可让大众清楚、明白关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意义和价值。,二、游客接待中心的设施组成典型的游客接待中心应包括:门厅、休息厅、接待处、信息处、展示、
33、商店、银行和售票处;解说长廊,可包括播放、板报、展览、声像影院、表演舞台、活动区或类似设施;食物和饮料供应区;卫生间;管理和急救区;导游服务。1、进厅,门厅门厅是一般游客进入中心的入口,也是主要的交通枢纽,起着停留、分配人流、和交通缓冲的作用。游客来到接待中心,在此处稍作停留,作为由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既要合理集散人流,又可美化建筑内部空间环境。(1)门厅的各股人流流线要简洁通畅,给游客以明确的导向作用,同时尽量避免人流的交叉与重复,并符合防火及疏散要求。门厅设计中,首先要注意游客人流的组织和分配,它关系到正门、楼梯的合理布局。对容易吸引游客形成人流聚集的辅助区域,应尽量布置在厅内人流相对少
34、的位置,避开主要人流路线。,(2)门厅的设计要考虑朝向、采光和通风等卫生条件的要求。采光以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宜。(3)当门厅内设有楼梯或电梯时,就不仅要组织好水平交通人流,还要组织好垂直交通人流。(4)管理台、咨询服务、接待室也需设在门厅附近,厅内可布置宣传栏等门厅作为建筑物的入口所在,是外观的重要部分,应适当进行空间处理,体量得当,比例尺度适宜,注意颜色、材料的选择,不应过于追求高达壮观或过于繁琐。地面、墙面、顶棚的处理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5)门厅的面积应适当,也不要大而空导致面积使用不经济。单独的门厅,面积在20一100m不等,若是采取门厅和展示空间相结合的方式,则主要参考展示空间的面积设
35、置。,2、展示空间 为了使游客更清楚景区现状、旅游的路线,以及在生态旅游愉悦的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游客接待中心内还特别需要设计一些提供景区介绍、环境教育的特殊设施。各地根据其需要可设计展示厅、陈列室、多媒体厅等。(1)用房设置 展览厅:通过地图、沙盘、文字向游人提供旅游信息,图文并茂地让游客了解景区的线路图、自然科学知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让游客直观地了解景区情况,确定游览线路,并启迪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陈列室:把景区的重点项目、详细资料及生产产品、各类文物和标本等实物陈列介绍给游客的设施。不少地方是与展示厅合并。多媒体厅(多功能厅):向游客放映介绍景区内的主要景点及保护自然的录像带、影片等
36、。为达到最佳效果,有的地方采用高科技,立体效果极好,使游客有身居其境的惊心动魄的感觉。(2)布置原则a.展览厅内的参观路线应通顺,并设置可供灵活布置的展版和照明设施。b,展览厅应以自然采光为主,并应避免眩光及直射光。c.展览厅(廊)出入口的宽度及高度应符合安全疏散、搬运版面和展品的要求。d.每个展览厅或陈列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5m,一般总面积在100一300可左右,如果展览陈列物品丰富,展厅总面积可达到400500m,。多媒体厅(多功能厅)面积为60200了。,(3)展示空间布局 设置展示空间通常有两种办法:a.设置专门的展厅、陈列室或专门的展览陈列空间,这种方法较常见。b.结合走廊、走道等
37、布置展览陈列。中小型的游客中J自受面积的限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考虑到走廊、走道的净宽要适当放大,不能影响走廊、走道的交通功能。廊作为交通空间有交往空间、组织观景的功能,与展览类空间动态性的要求结合起来,不仅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还可以丰富接待中心的空间层次。无论是设置单独的展览类空间还是与交通性空间结合设置,都须考虑与门厅的位置关系。一般展览类空间与门厅都有直接联系,对于单独展厅,既要与门厅相连,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除了以上所说的陈列厅(室、廊)外,还常常在厅或走廊处,布置陈列栏、陈列台、陈列架,或者在墙面上嵌设陈列窗。在特殊场合时,可以采用高新技术的布展方式(如广告室内灯箱)。4、主要
38、服务设施(1)问讯处 中心一般设有问讯处,向游客提供咨询服务,游客可以在此领取景区的相关介绍资料,还可通过电子触摸屏查询各种信息。问讯处应邻近游客主要入口处,使用面积610平米,问讯处前应设不小于8平米的游客活动场地。大多数情况下,问讯处直接设在门厅内。,(2)休息厅 休息空间要按管理方式和使用要求,可设置不同类型的休息处,比如免费休息室和VIP休息室。休息空间内最好有饮水、洗涤设备,设置座椅。有的还提供咖啡服务,也有的设置一些长椅,可供躺下休息,使游客在旅游疲倦时,有一个舒展休息,恢复疲劳的场所。a.休息厅的布置应方便大部分游客的使用,位置不能过偏,同时应注意人流路线组织,保证必要的停留休息
39、面积和设施,充分发挥休息厅有效面积的作用。b.休息厅室内空间应符合采光,通风和卫生要求。c二休息厅的布置还应注意景观的处理,搞好室内外空间的结合。特别是南方地区,应当充分利用室外绿化庭园,为游客创造休息的优美环境。d.最好有单独的出入口。在设计上要处理好对外开放和内部管理的关系。第4章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法e.休息厅使用面积指标应按游客最高聚集人数每人1.10平米计算,通常面积在100一300平米左右,咖啡厅、VIP休息室控制在50平米左右。采用自然通风时,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6Om。(3)商店出售旅游必需品、名优土特农产品和特色纪念品及旅游工艺品,以满足游人购物之需求。其使用面积按最高聚集人数
40、计算,每人不宜小于1平米。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成超市、特色纪念品专卖等,总面积约10一80平米。,(4)厕所厕所要注意位置的选择,既要隐蔽,又要使用方便。隐蔽不仅是为了减少气味而且也怕它有碍观瞻。目前,有的服务中心将厕所放在门厅内或者主要通道上,一进门就看到厕所,似乎是太强调了。厕所不应设于人流密集位置,如主要楼梯旁等。有的服务中心将厕所设在过厅内,有的面问天井、内院布置,这些都有可取之处。此外,厕所还要满足一些特殊要求。如针对伤残人士,就要考虑无障碍设计。总之,厕所问题不能忽视,在设计时同样需要认真对待。游客使用的厕所及盛洗台,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设置前室,游客量大的应单独设盟洗室;第4
41、章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法b.厕所应有天然采光和良好通风,当采用自然通风时应防止异味串入其他空间。房房间 间设备内容(按游客最高聚集人数计)男厕每80人设大便器一个和小便斗一个女女厕 厕每50人设大便器一个 个例如,可以分析一下三清山的金沙游客接待中心的厕所设置。调研显示,三清山在黄金周火爆时能达到2一3万人/天,平时游客人数在2000一3000人/天,高峰时4000人/天,淡季1000人/天。因为三清山目前已有外双溪服务区,因此可以分流游客人数,即金沙接待中心平日最高聚集人数在2000人左右。按利用率70%计算,根据上表,男厕应设置5个大便器和5个小便斗,女厕应设置14个蹲位,盟洗台一共设10个
42、左右。,(5)、次要设施游客接待中心的次要设施主要包括小件寄存,自助银行,邮政服务,急救,网吧,餐饮和住宿等。a.小件寄存处的使用面积应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0.05平米:计算,一般在1020平米,左右。b.游客接待中心应配备相关的医疗服务人员,.为景区内发生意外的游客和员工服务,急救室面积为1020平米。c自助银行即ATM自动取款机,和邮政信箱都可设置在大厅的一角,或是单独设置一隔间。游客聚集人数较多的接待中心,可设置邮电间,面积10平米。d.网吧可单独设置,面积2050可,也可结合多媒体信息设置。e.餐饮厅及娱乐设施等的设置,不是必要项目,取决于游客接待中心的规模以及风景名胜区的服务设施规划安
43、排。游客接待量较大的风景名胜区,可以考虑在游客接待中心设置餐厅和娱乐设施,其使用面积按最高聚集人数计算,每人不宜小于l平米。f.住宿,也是附属设施,一般规格即可,1316m“/床,个别豪华房间15一20平米,/床。,。旅馆部分设计门厅、大厅入口前应留有车道与停车位,车道上空净空4 m,并设置雨蓬大厅、门厅构成元素:上下车空间、雨篷、雨伞存放处、衣帽寄存处、休息、商店、商务中心(电话、传真、复印等)、卫生间等前台组成:柜台、办公室,客房设计客房种类:标准双床间、单人间、双人床间、套间标准客房排列的基本形式客房卫生间,6、管理及辅助用房(1)管理用房管理用房的位置应设于对外联系和对内管理方便的部位
44、,有单独的出入口。a.售票室一般在主体建筑的地面层辟一售票间,窗口向室外,上置雨篷。根据窗口数量的不同,售票间的使用面积在10一40了左右。售票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团体票与散客的售票窗口应分开,可以开设网络购票窗口。2)售票窗口数应取游客最高聚集人数除以120。注:120为每小时每个窗口可售票数。3)窗口中距不应小于1.20m;靠墙窗口中心距墙边也不应小于1.20m。4)窗台高度不宜高于1.10m,窗台宽度不宜大于0.60m。售票窗口前宜设导向栏杆,栏杆高度宜为1.20m140mo第4章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方法例如,张家界游客接待中心售票处,共分12个售票窗口,将团体票与个人票窗口分开,便于
45、管理。b.值班室、办公室和会议室办公室和会议室的面积大小应视中心的管理人数而定,办公室2050m,会议室3050m,。值班室面积不超过10m,。(2)辅助用房辅助用房是指仓库、配电间、锅炉房(无集中供热的采暖地区)或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总面积约80一150平米。,第七节 游客接待中心的设计程序与方法一、平面功能关系1、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对功能关系的深入分析,合理地安排功能分区,是进行建筑平面组合的基本依据。由于设施中活动项目众多,使用功能繁杂,设计首要问题是根据各部分功能要求、相互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和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把各类用房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大区域,并使它们在总体关系上既有必要的联系,又有要
46、的隔离,实现合理的功能分区,做到“内外有别”和“干扰分区”。(1)所谓“内外有别”即首先解决内部工作区与对外开放活动区之间的必要隔离,使内部管理用房与游客活动用房间有明确的区域划分。内外两个用房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界和明显的分界标志,以避免外部服务区的活动人流误入内部工作区,形成不必要的干扰。为此,在平面布置中,常可将内部工作用房区置于建筑总体的后部或侧翼,使其在平面或剖面关系上处于游客活动流线的尽端,避开活动人流交通穿越。,(2)所谓“干扰分区”,就是在合理解决主要功能组成部分的分区后,还应解决好游客活动区内各项活动进行时相互干扰的隔绝问题。因为对外开放服务的各种活动用房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对
47、外干扰,同时又要求不同的室内环境条件,所以有必要按各项活动产生的干扰特性(活动噪声或人流交通等)和千扰程度的大小、方向和方式,将各种游客活动用房划分为“闹、动、静”三种类型,并相对集中布置,形成“闹、动、静”三类活动环境区域。,2、功能分区的主次性 应根据使用性质把建筑空间分为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和交通部分。接待中心的展示部分、旅游购物、导游室、问询、邮电通信是主要使用部分。服务部分的VIP室、急救室,及管理办公是次要部分,一些接待中心提供的会议、住宿餐饮也是次要部分。厕所、设备房、库房、厨房是辅助部分。门厅、走廊和楼梯则是交通部分。建筑的主要使用空间,布置在主要部位上,而把次要的使用空
48、间安排在次要位置上,使空间的主次关系顺理成章,各得其所。在接待中心建筑中,展示、休息厅等主要使用部分布置在主要的部位上,辅助部分布置在次要的部位,做到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功能分区的主次关系,还要与具体的使用顺序相结合。从游客活动的需要上看,售票、导游服务等部分虽然是从属性质,但实际使用要求,应该放在游客中心的入口部分。辅助部分的布局从全局出发进行合理的解决,如厕所、仓库等。如安排不当,不仅会给造成不方便,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的主要空间能分发挥作用是和辅助空间配置的是否妥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二、平面组合游客接待中心的展示部分在空间上呈现为单一的大空间形式,通过它可以很好地
49、把其他部分联系起来,往往成为平面组合的核心。常见的平面组合主要有两种形式:1、展示部分紧密结合门厅,其它部分如、多功能厅、管理办公围绕其布置。它还有一种变形,即展示部分成为交通枢纽,多功能厅、管理办公部分围绕其布置。2、根据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布置各功能部分,兼有前面的一种或两种平面组合的特征。第一种平面布置方式与第二种平面布置方式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将接待中心的功能围绕展示部分进行布置,后者是将接待中心各部分灵活布置,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地形。,三、交通流线设计 游客接待中心建筑空间组合中的交通流线组织问题,实质上是合理的安排人流活动的顺序。它是一定的功能要求与关系体系的体现,同时也是空间组合
50、的重要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交通流线组织的优劣会影响空间使用的满意程度、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以及空间利用是否经济等方面。因此,人流组织中的顺序关系是极为重要的。1、游客接待中心的人员流动特点:面向游客开放的各种活动用房不仅活动方式不同,而且参与活动人员的流动第方式也极不相同。从各项活动人员流动的特点来看,人流活动频繁,呈现着集中与分散,有序流动与无序流动,以及交叉进行的各种不同流动状态。游客人流:相对分散,没有明显的高峰期,人流比较平均。主要集中在休息厅和展示厅,通过门厅进行连接。展览用房的参观人流具有分散而有序的特点,而商店等服务设施的人流则呈现既分散又无序的特点等等。管理人员人流:应能直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