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建筑设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96132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建筑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医院建筑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医院建筑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医院建筑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医院建筑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建筑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建筑设计.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建筑设计,综合医院,综合医院是一种供医疗、护理病人之用的科目较为齐全的公共建筑,综合医院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设置包括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三科以上;设置门诊和24h的急诊;设置正规病床。除综合医院外,还有专门治疗某类疾病的专科医院(如肿瘤医院、口腔医院等),另外还有专门应用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中医院。,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地区(区域)内病床需要量的核算方法;1、基本核算方法每千人口所需要的医院病床数=年内每千人口所需要的住院天数/年内平均每张床工作日人口平均医疗设施的最底限度我国现行的标准是:一般县以上城市每千人口医院床位47张,县及县以下地区每千人口医院床位25张。

2、每床平均建筑面积指标为6064,必要时按不超过3/床适当增加建筑面积。每床平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3117,必要时按不超过11/床的指标增加面积。新建医院的建筑覆盖率为25%30%。绿地率不应低于35%;改建医院建筑覆盖率不宜超过35%,绿地率不应低于35%。,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基地选择 应符合规划和医疗卫生网点布局要求,最好设于服务范围的中心。交通便利,宜两侧面临道路(不宜临主干道)。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危险区,不要临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宜临绿化园林。接近管线(最好能近利用城市公用设施)具备可靠水源、电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高压走廊及其设备。注意发

3、展,在满足使用和卫生防护下,应有扩建用地,基地平面力求规整。(关注未来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规划及其对医院产生的影响)用地完整(长宽比例不宜超过5:3,利于布置),总平面设计要点 功能分区明确;洁污、内外、隔离与非隔离流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感染。医疗用房安排卫生条件好的地段;病房楼应有最佳朝向,住院部、手术室等房间环境安静。交通组织便捷安全;出入口不少于二处,废弃物出入口单设。门诊部、急诊部入口附近应设停车场。注意传染病区、太平间、病理解剖室、焚毁炉的设置位置。职工住宅不得建在医院基地内。充分利用环境布置庭院绿化和康复活动场地等设施。应留有改、扩建余地。,基地选择和总平面设计要点,医院的功能结构

4、,、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部、行政办公、生活服务,门诊是医院的前沿和窗口,接待不需要住院的非急重病人就诊和治疗。一般分为若干门诊科室,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产科、五官、口腔、皮肤、神经、中医等,规模较大的医院分科更细。此外,还有门诊的公用部门和医技科室,如门诊药房、收费、挂号、化验、手术室以及门诊办公、示教等用房,急诊部也往往和门诊合设或独立或相邻设置。医技部是集中设置主要诊断、治疗设置的部门,集中反映医疗技术装备水平。其中包括影像诊断、放射治疗、中心手术、中心检验、功能检查、理疗康复、重症监护单元(ICU)、核医学、人工肾、药剂科、高压氧舱等部门,以及相关的教学、研究用房。医技部门

5、是医院中发展变化可能性最大,改扩建最多的部分。,门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部,住院部由出入院、住院病房及各科病房组成。病房有普内科、普外科、儿科、妇科、产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泌尿科、皮肤科、消化科、肿瘤科、眼科、五官科、心血管科等,还有传染科、整形外科病房,供需要住院治疗的病人在此卧床诊断和治疗。此外,还有针对特殊人群或病程设置的病房,如康复病房,以接待高级干部、外宾为主的特优病房等。后勤部或称医疗辅助部门,如中心供应、营养厨房、中心仓库、洗衣房、蒸汽站、中心供氧站、中心吸引、医疗器械秀丽,汽车库、动物房、太平间、污水处理站、编配电站、空调机房及其他设备用房等。有一些医院则将中心供应划归

6、医技部。,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行政办公诸如院长办、接待、会议、医教、质检、护理、财务、总务、文秘、人事、档案、电话通讯、统计、计算中心、图书馆、研究室等。生活服务主要是住院医生宿舍、职工宿舍、职工家属住宅、托幼设施、商店、俱乐部或职工之家等。医院各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大型综合医院,组成复杂,科室众多,相互间的功能关系及其密切程度各不相同,一般很难全面掌握。为了方便明了起见,用下面的图来表示:,绿地配置,绿色环境不仅有滞尘、降温、保湿、净化空气、涵养水土的作用,而且还可调整和改善人的机体功能。据测定,在绿色环境中,人的体表温度可降低.,脉搏平均减缓次分。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反映理论进行的研究发现,在

7、日常环境中,人所感受到的心理效应有的是良性反应;而在城市的技术环境中则有为不良反映。这是因为在城市中使人镇静的绿色、蓝色减少,使人兴奋的红色、黄色增加,人的生理活动减弱。我国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床均面积约,其中绿化面积,约为.5,而同时在院人员约计2.53人床,每人占有绿化面积.815.4(叶片面积,),功能分析,流线组织 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辅助治疗和供应服务等流线 要求简洁方便,避免交叉。(门诊住院、一般传染、清洁污染 水平(走道)、垂直(楼、电梯)、水平垂直结合来组织流线。功能分析 医疗部分(门诊、辅助医疗和病房)医技部分 供应服务和管理部分,功能分析,门诊部建筑设计,门诊是医院的

8、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前沿窗口,是接触病人最早、最多,并对大量病人进行诊断、治疗的场所。病人对医院的第一印象是从门诊经历中得出来的。门诊的类型、特点和任务:一、门诊病人类型门诊、急诊、保健病人 二、门诊部的任务和特点早期诊断、时间短暂、经济方便、人流复杂 三、门诊就诊程序分诊(问讯或导医)、挂号、候诊、就诊、医技检治、终结离院,门诊部建筑设计,门诊部的组成及功能分析,门诊部建筑设计,门诊流线设计要点(一)、医院门诊的三级分流模式()广场分流()大厅分流()候诊分流(二)门诊人次流线平均距离最短原则(三)房间安排与门诊流程协调一致,保证顺序流畅减少迂回(四)流线设计的高“明度“、低”密度“原则

9、所谓的高”明度“是指交通流线,空间组织要简明易找。视线通畅,易于识别。所谓的低”密度“,是指在同一时空的人流集聚量要明显低于计算允许量,使空间感觉舒适宽松。(五)特殊流线处理 外宾、高干特优,残疾人,一、庭廊式 由围绕庭院或中庭的通道来联系各门诊科室,是围合与放散相结合的一种组合方式。庭周围合部分布置公用设施,放散尽端部分,安排各门诊科室。,门诊部建筑设计,门诊建筑类型及空间组合,实例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楼,实例天津市肿瘤医院门诊部,门诊部设计,二、套院式 一些大型或特大型门诊,由于层数 限制在层以下,有强调良好的自 然通风采光和庭院绿化,因此受北 方四合院民居的影响,形成较为复 杂的套院式建

10、筑,平面多呈“日”、“田”、“曲”等形式。这种复杂的平面 有三个问题需要很好解决:、如 何简化平面交通体系,增强环境的 自明性。、庭院围合的环状空间 如何保持科室的独立尽端。、如 何减轻不利朝向的影响。实例白求恩医科大学门诊楼,门诊部建筑设计,门诊候诊厅的设计:,成人=分科人次X30%(高峰比例)X60%(候诊比例)2儿童=分科人次X30%(高峰比例)X60%(候诊比例)2,(一)厅式候诊单面、双面和中厅(二)廊式候诊中廊候诊(走廊宽度.5米左右)、外廊候诊(三)绿荫候诊将外廊候诊延伸至庭院绿荫的一种候诊方式。,候诊空间,门诊部设计,候诊空间,门诊部设计,门诊专科诊室设计、门诊各科诊位数的确定

11、 诊位即每位诊病医师及所属的诊病设施所占的空间位置。诊室数量则与每室容纳的诊位有关。在诊位的计算上,以上午占日门诊人次的为依据,计算公式如下:,诊室大小及尺度,以2.73.3m开间4.24.5m进深为宜,教学医院如后部有联系通道,进深可增至4.85.1m。,门诊部建筑设计,门诊部建筑设计,儿科候诊,6.口腔科,急诊部建筑设计,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是当前世界一种行之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系统。这种系统包括院前急救护送、院内急救、院内监护三个部分。院前急救主要由急救中心负责;院内部分则由医院的急诊科负责。目前,我国的急救中心大体

12、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独立型,一种为附设型。不少大医院的急诊科一般都是急救网中的急救分中心,承担一个片区的急救任务。急救中心的规划布点应考虑交通方便,位置适中,起城市服务半径(国内学者)认为46km较为理想,郊野以15分钟内救护车或直升机能到达为原则。日本东京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4分40秒,大阪为5分30秒,法国巴黎15分钟,北京急救中心16分钟。(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志),急诊部建筑设计,急诊部组成诊查用房:包括急诊、诊查、抢救、观察等;治疗用房:包括注射、手术、监护等;附属用房:挂号、药房、化验、X光等。,急诊部建筑设计,急诊部建筑设计,急诊部设计要求(以附设型为例)应位于底层,形成独立单元,有单独出入口;便于急救车出入,室外有足够的回车、停车场地,入口应有防雨设施,并应设坡道;附属用房:挂号、药房、化验、X光等;考虑24小时运营,与其他部门联系便捷;门厅兼作分诊时,面积不应小于24平米。抢救室直通门厅,面积不应小于24平米,门净宽不应小于1.1米。,手术部设计,手术部设计,平面位置在总平面配置上手术部应在医疗区的上风侧,远离可能产生尘土、噪声、烟雾的院内或院外设施。可设于住院楼内或者医技楼内在楼层中的位置低层裙房(包括地下层和一层)或者多层建筑的顶层,手术室,后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