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行政管.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898776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的行政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夏商周的行政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夏商周的行政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夏商周的行政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夏商周的行政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的行政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的行政管.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行政史,夏商周的行政管理,伍,陆,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夏商周的官员管理,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一、从原始人群到母系氏族公社的管理原始人群:群居生活 乱婚古人阶段:向母系氏族过渡 婚姻关系(一)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方式母系氏族社会典型体现了原始社会的组织原则,与后世国家共同体对社会的管理不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以生产资料为公有制的基础生和生活单位。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可能出现剩余产品,因此不会出现剥削现象,只能通过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和平等分享劳动成果来维护共同体的存在。(2)社会组织形成主要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其成员。(3)实行原始民主制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首领由全体氏族成员按“选贤与能”的标准选举产生,无任何特权,也不脱离劳动。氏族首领不依靠强制手段,而是依靠自己的威望以及原始的习惯和道德力量来进行管理,不称职的首领可以被撤换。,原始民主管理体制的演变,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男子取代女子地位-财产私有和贫富差距-频繁的战争为争夺财产和奴隶-部落联盟,实行军事民主制度1、军事首长:军事首长仅统率军队和担任主祭,不单独享有民事方面公共事务的独断权,且其职务不能世袭;2、部

3、落酋长议事会: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军事首长仅是议事会的成员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决断权;3、人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只是由于部落联盟时代社会组织远较母系氏族公社大,故人民大会的举行次数亦大大减少。,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一、夏朝君主制政体的形成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和阶级的分化私有观念-无法调节氏族、部落之间的矛盾夏朝的政府机构就是在改造原有的公共权力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夏朝是在部落联盟的基础上,将军事民主管理制加以改造而建立的国家。这种改造的关键环节是将部落联盟中通过民主推选的军事首长的“蝉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夏朝的政府机构在

4、原来改造原有的公权力机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首先改造原部落联盟“四岳”议事会。作为一种民主决策机关,“四岳”议事会与专制王权相对立,为适合专制独裁的需要,最好办法是改变四岳议事会的性质。据尚书大传载,“古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行政机构官员百官。主要包括,六卿:文武合一的官员;车正:掌出行和服饰的官员;庖正:饮食的官员;牧正:掌四时祭祀之物的官员;此外,还有比较重要的稷官、水官、羲和氏等官员。同时,为了保证行政权力的运行,还建立了军队、刑法(夏刑)、监狱(圜土).,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二、殷商时期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一)王子王位继承制的确立将王位继承资格缩小到王的直

5、系子嗣。商前期,实行兄终弟及制,造“九世之乱”,盘庚迁殷后,实行王子王位继承制(二)中央政府的机构设置商朝的行政管理水平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商王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独尊地位,在关键问题上的决策,商王强调个人最后决策权;其次,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机构,按职能设官定制,其职官大体可划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宗教官分为巫、多卜、占、作册等;政务官称为卿士,其中师保是最高政务官;事务官是主管宫廷事物,即管理宫廷奴隶的官吏、宰、小臣。,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周行政体制的规范化(一)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西周,就是在诸嫡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血缘亲疏

6、及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二)周中央官僚机构1、周天子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拥有六种权力(主祭权、册封权、统帅军队、官吏任免权、授予爵禄权和巡狩权);2、辅弼大臣,即三公(太师、太傅、太保);3、三公以下的官有政务官和文化教育官两个系统: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司徒(管籍田和农业生产)、司马(军事)、司空(工程营造)。此外还有专掌司法的司寇文化教育官系统官员包括:大史、大祝、大卜、负责宗教、文书

7、册命等事务,带有神职色彩。4、宰(宫廷事务官)-宫内总管。西周晚期,宰的地位上升,与政事官系统和文教官系统的长官平行。,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一、夏的地方行政体制夏朝地方诸侯一般称为某某氏,也称为君或伯。一方面,夏通过“会”等方式召集各部族首领,传达王命,索取贡赋,不服从者则共同讨伐;另一方面,臣服于夏朝的部族仍保持有一定的自主权,王朝对其内部事务一般不予干涉。二、商的地方行政体制内外服制度是一种二元通知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量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通知方法和组织形式。“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由君王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从事生产。“外服”是指诸

8、侯国统治的区域,由各地诸侯管理,但外服诸侯与商主是一种君臣关系。内外服制最早实行于商朝。,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三、周的地方行政体制1、分封制:周是小国,要面临着统治一个文化比自己高、潜力较自己大的种族的问题:一方面周兵力单薄;另是新征服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于是汲取了内服制统治种族奴隶的经验,且推广到外服地区,以更小的宗族或家室为单位分赐给受封诸侯。分封制是中国奴隶社会中一种为协调统治阶级利益以便对付种族奴隶而建立的制度,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世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经过不同层次的分封,西周王朝形成了等级结构的国家群。分封诸侯的目的是拱卫中央王朝,天子与诸侯之间存在着一

9、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西周时期己达成熟:一方面分封制度本身趋于成熟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等配套制度的成熟和完善。,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2、礼乐制度:涉及国家政权活动的秩序和原则以及社会各阶层成员生活方式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体系和典章制度,其实质是维护各级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配合一定的典礼形式,还有与之相应的舞乐。“恭敬之心,礼也。”3、乡遂管理体制:是西周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乡制,

10、并设相应的管理者。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也设相应管理者。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一、夏商周行政运行的体制性特点(1)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影响。在行政决策上的集中程度较低,凡涉及下级邦国的事务,中央均通过盟会的形式加以协调,凡社会邦国之间的关系,常经谈判以结盟的方式作出决策。在行政沟通上不是如同后世国家行政机关的沟通,而是国与国之间的外交联系。在行政文书上,常以协商性文书体裁为重。在行政执行上,行政的灵活性大于统一性。(2)原始氏族公社痕迹的残留。(简述夏商

11、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2、后来,王权专制程度提高的原因:(1)通过兼并和战争,国家逐渐由分散走向集中,向统一的专制国家过渡。(2)西周时期天命观发生变化。“天命靡常”。,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二、夏商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 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指中央朝廷、诸侯和卿大夫小朝廷的层层行政决策,其共同特点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独掌。联络方式:巡狩: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

12、觐: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还可间接联络,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见天子。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会”两种形式。盟 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之间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朝会乃是一种直接沟通的方式,另有“聘问”这一间接沟通的方式,即诸侯派使者互相访问。,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二、夏商周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二)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西周的行政文书:将记录君臣的言行及决议,决议的宣告文书分为“诰”、“誓”、“命”、“简书”、“约”.“诰”

13、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或布告,二是君臣之间互相勉励之词的记录,作为后世君主行为的规范。“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命”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约”相当于今天之契约,在西周时盛行,后世少见。,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三、夏商周的行政执行行政统一程度要求不高,邦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复杂,风俗各异,决定了行政管理的多样性。1、从宗法、礼乐制度看,中央在宗法、礼乐制度方面在理论上对各地诸侯要求极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十分灵活。2、在法制方面,为使各国在行政运行上不彼此发生矛盾,西周时期强调法制的一统性。另外,西周王朝较为重视行政执行后的信息反馈。,夏商周的行政

14、运行和行政监督,四、夏商周的行政监督西周的行政监督初具形式,主要有两种:1、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主要利用朝觑、巡狩方式进行,或委派监国、上卿进行。监国作为一种制度是指派出诸侯级使臣代表天子监临诸侯国的管理体制,监国者地位相当高,多由王子弟担任。2、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管辖区的监督。分片管理制,巡行,夏商周的官员管理,一、官员的选拔1、世卿世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世卿是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的官职世袭,故称世卿。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

15、禄并世代享用。世卿世禄制是巩固“封邦建国”王朝行政体制的一种手段,对等级君主制所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补救。下级封君到上级封君处做官,加强了上下级封君政治上的联系和行政上的沟通,但另一方面也易造成诸侯称霸、强卿专权、使天子、诸侯沦为傀儡。,夏商周的官员管理,二、官员的管理机构西周时,开始出现佐助天子管理官员的人事官员,即司士,其主要职掌有:1、掌管官员档案;2、正群臣朝仪之位;3、负责官员的爵禄赏赐;4、掌群臣之治-戒令刑罚。公族:有册命时充当司仪,是专管公族的人事官员。,夏商周的官员管理,三、官员的爵制商:公、侯、伯、子、男。公、侯为一等,为商王族或亲族;伯为二等,是远方首领;子、男为三

16、等,在侯、伯之下并隶属。西周:公、侯、伯、子、男。公、为一等,侯、伯为二等,子男为三等。还有一种表明身份的标志,“命”,指天子的册命,。九命的等次为:上公经九次,侯伯七次,子男五次,大国之卿三次、次国之卿两次,小国之卿一次。四、官员的俸禄和退修据文献记载,夏、商、西周均有官员年老致仕的制度,官员到70岁即退修,即所谓“七十致政”。官员退修后,还可以到各级学校去传播知识,即所谓“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劳于左学;周人养国老子于老胶,养庶老于虞庠”。所谓国老指卿大夫以上高级官员,大夫以下称庶老。,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一、大国争霸与等级君主制王朝的解体二、

17、强卿专制与中央集权体制雏形的出现经过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个诸侯国相继衰落,而充任各诸侯国文臣武将的卿大夫实力却日益得到加强,地盘不断扩大,逐渐掌握了各国的内政外交大权,形成卿大夫执政的局面,他们争夺公室朝廷的执政大权,并在权力斗争中铲除异己,瓜分公室,甚至试图篡夺诸侯国的君位。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1、在官员管理上,由家臣制向官僚制转化;2、在中央朝廷组织上,由家臣聘任制发展成为客卿制;3、在地方管理上,由国鄙制向郡县制的转化。,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一)世卿制的瓦解与官僚制雏形的出现家臣制:在旧体制下,卿大夫是分封制下最低的一层封君,再往下就是同一血统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国人“士”了,

18、卿大夫治国,其官员只能是从士产生了,由于卿大夫的国称“室家”其官员被称为家臣,家臣与卿大夫不同,无世袭特权,其职位由卿大夫任命,并可随时免除,呈现出雇佣关系和臣仆性质,食邑则相当于后世官员的俸禄,与采邑完全不同,两者不能世袭。作用:是后世官僚制的雏形,启用一般平民为官,打破了贵族对官职的垄断,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新政作了组织上的准备。(二)国鄙制向郡县制的转化都城(国)与鄙野(鄙)分别按乡制或遂制进行组织。卿大夫一级虽也实行国鄙制,但人事上实行家臣制,为以后实行县郡长官任命制度提供了原型。春秋时期,县郡最先在晋国和楚国设立。,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三、变法运动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确立

19、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质:用郡县制为特征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取代宗法等级君主制。结果:对以后历代封建国家行政管理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各国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2)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奠定了封建中央集权体制的经济基础(3)变法运动中,各国先后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4)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5)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权力,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制体制的转变,官僚制的特点:是一种和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它具有:(1)官员职位不能世袭,只能凭能力和功劳由国家授予;(2)官吏只能依法按上级的规定行使职权,上级通过“上计”来考核官吏,依据官吏的工作实绩予以奖惩,并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3)俸禄制取代食封制。一、各国君主名号升级。王-帝二、君主对权力结构控制方法的调整,在官僚机构中实行文武分职制,此举有效防范了大臣对权力的独揽和对君主权力的威胁,适应了当时行政管理日趋繁杂形势下政治和军事分工的需要。,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