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898993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主要指标分析及应用,2008年6月,图书馆建设实务,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主要指标分析及应用,北京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北京市图书馆协会理事长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编制组成员冯守仁,讲课内容,一、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里程碑二、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三、公共图书馆设置和用地指标四、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和藏书量、阅览座席数量指标五、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和分区面积指标,一、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里程碑,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规范政府规划、决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行为 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公共图书馆建设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一)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规范化历程五个阶

2、段,无法可依的阶段(1949-1986年);建设部、文化部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1987年制定,1999年修订)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1995-2003年)地方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建设标准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2008年),2003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表,(二)用地指标、建设标准(报批稿)主要指标 1,确立了以“服务人口”为制定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基本依据的原则,建立了“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以“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数量”为基本指标的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二)用地指标

3、建设标准主要指标 2,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公共团书馆的设置和用地指标(覆盖率、容积率、绿化率、停车面积、用地面积);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和藏书量、阅览座席数量指标;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和分区面积指标。,一、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分级 和分级指标,用地指标和条文说明的第16条 建设标准和条文说明 第十条,第十一条。,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1,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按大、中、小型分级大型 服务人口150万以上,建筑面积20000以上;中型 服务人口20-150万,建筑面积4500-20000;小型 服务人口20万以下,建筑面积在4500以下。,我国现行的公共图书馆分级形式按行政级别分级的形

4、式按大、中、小型分级的形式评估定级的方式总馆-分馆的分级形式,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2,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3,按照其主管部门的行政级别确定建设规模、面积是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特点建设主体明确;显失公平,不符合普遍均等的原则;建设资金负担与主体不符;,东、中、西部地区省级馆 平均面积和千人面积比较,平均面积,千人面积,部分省馆千人面积比较,东部:北京市 4.7 上海市 9.7 浙江省 120 山东省 205中部:河南省 173 江西省241 湖南省 222 安徽省 259西部:内蒙古自治区 196 广西自治区 286 青海省 260 西藏自治区 1142,人均指标的应用,文化部文化建设“

5、十一五”规划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册数达0.6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县标准:人均藏书1.5册上海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区(县)图书馆的阅览座位总数与本区(县)内街道(乡镇)图书馆阅览座位总数之和,应达到本区(县)人口总数的千分之二”。,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4,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作为确定其建设规模的基本依据,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建设“以人为本”的思想;按照人均指标确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面积,保障公民公平地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权益,符合公共服务“普遍均等”的原则。,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5,符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建筑标准规模分级与现行公共图书馆设置要求相呼应。大型-省级 中型-地级 小型-县级

6、,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6,与公共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求相适应。图书馆规模类型 藏书量小型图书馆 20万册以下中型图书馆 20-80万册大型图书馆 80-500万册特大型图书馆 500万册以上鲍家声主编的图书馆建筑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规模分级和分级指标 7,与国际标准接轨国际图联:通常每5万人口建设一个公共图书馆,特殊情况人口不足5万也需要建立公共图书馆,但最小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不得少于3000人。公共图书馆面积指标是:1-2万人口,42平方米/千人;超过10万人口,28平方米/千人。,(二)服务人口的计算方法 1,服务人口是指可以直接到公共图书馆享受服务的人口,以

7、及公共图书馆通过设置分馆和开展流动服务等形式直接提供服务的人口。服务人口是指公共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提供文献信息资料借阅、大众文化传播等日常公益性服务的人口数量,即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内的人口总数(用地指标)。,(二)服务人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市、地区、盟、州)公共图书馆以其所在城市市辖区(或城镇)的常住人口数为服务人口数,(二)服务人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县(市)公共图书馆,以其所在县城关镇、所在镇的常住人口为服务人口数。,服务人口的计算方法 4,1、直接服务人口与间接服务人口所在城市(所在镇)人口与本辖区全部人口2、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

8、3、实际人口和规划人口未来十年的规划总人口,服务人口的计算方法 5,省、副省级市、地市公共图书馆直接提供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所在城市的市辖区(或城镇)的人口;为所辖区域其他人口提供服务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间接形式实现的;省、地公共图书馆建立的分馆或服务点,属于示范性的。,服务人口的计算方法 6,县公共图书馆是最基层的独立建制的馆 承担着“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为本辖区包括农村人口在内的全部人口提供服务的任务。三种服务方式附近村民直接到图书馆享受服务;采取集体外借的方式提供服务;采取送书下乡的方式提供服务。,服务人口的计算方法 7,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在以其所在城关镇(

9、或镇)人口数量为依据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为全县人口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藏书量、阅览座席数量和建筑面积,本标准采取提高以城关镇人口为基数的人均藏书量指标(30%10%)和千人阅览座席数指标(20%10%)的方法加以调整。,(三)影响建设规模的其他因素 1,主管行政机关的行政级别;服务人口;藏书量(藏书量依据服务人口确定);服务人口、藏书量、阅览座席数量、流通量综合考虑;功能定位与服务人口;全面评估;,影响建设规模的其他因素 2,以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兼顾 服务功能 文献资源的数量与品种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三、公共团书馆的设置和用地指标,(一)公共图书馆建设内容 1房屋建筑只是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一部分“

10、以人为本”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理念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环境建设,公共图书馆建设内容 2,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和图书馆技术设备。公共图书馆的房屋建筑包括基本用房和辅助用房。公共图书馆的场地包括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用地等。公共图书馆的专用设备包括十四类。,(二)公共图书馆的设置 1,设置原则:按照服务人口设置公共图书馆的原则以大型公共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的原则布局合理原则(服务半径内不重复设置),公共图书馆的设置 2,人口150万以上的城市:大型馆1-2处(最多2处);中型馆每5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馆每20万人口设置1处;人口20-150万的城市:中型馆设置

11、1处;小型馆每20万人口设置1处;人口在20万以内的:小型馆:设置1处。,公共图书馆的设置 3,大型公共图书馆设置的控制:服务人口150万以上的城市内可设置1-2个大型公共图书馆大型馆设置不得超过2处;服务人口达到400万时,宜分2处设置(第18条)大型馆用地控制指标表中用地面积是指大型馆建设用地(包括分2处建设)的总面积(第22条),公共图书馆的设置 4,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半径 大型馆:9公里;中型馆:6.5公里;小型馆:2.5公里。大型馆覆盖的6.5km服务半径内不再设置中型馆;大、中型馆覆盖的2.5km服务半径内不再设置小型馆。(第18条),四、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和藏书量、阅览座席数量指标

12、,建设标准和条文说明 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一)建设标准总建筑面积控制指标,调研了我国有代表性的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馆舍现状,统计、分析了大量数据,参考了文化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2003)和地方标准,分析研究了国际图联和国外主要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关指标,进行具体计算。,表2 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总阅览座席数量控制指标,表2说明,1服务人口1000万以上的,参照1000万服务人口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数指标执行;服务人口3万以下的,不建设独立的公共图书馆,应与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合并建设,其用于图书馆的面积,参照5万人口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数指标执行。2表中服务人

13、口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其建筑面积、藏书量和阅览座席指标。3建筑面积指标所包含的项目见附录一。,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指标,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千人)指标,是指每一千服务人口需要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用于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计算和确定其建筑规模和面积。设定的指标为:5-50/千人,人均藏书量指标,人均藏书量(册/人)即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藏书总和的人均数。是计算藏书量、藏书区使用面积的依据设定指标为:0.62.0册/人,千人阅览座席数指标,千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阅览座席数(席/千人),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座席数总和的千人平均数

14、。是确定阅览座席数量、阅览区使用面积的依据设定指标为:0.33.5席/千人,总体水平分析 1,与国际图联标准比较 建设标准 国际图联服务人口 5万 10万 5万 10万千人面积 24 22.5 48 28 人均藏书 1.2册 2-3册千人阅览 1.2席 2-3席 座席,总体水平分析2(与省级馆比较),大型馆 省级馆建筑面积 2-6万 2.5万以上(77%)藏书量 135-600 300(平均值)(万册、件)250以上(77%)阅览座席 1200-3000席 1170席(平均值)3000席(最高值),总体水平分析3(与地级馆比较),中型馆 地市级馆(平均值)建筑面积 4500 4600-2000

15、0 30000(最高值)总藏量 24 30万册-135万册 260册(最高值)阅览座席 240 1080席-1200席,总体水平分析4(与县级馆比较),小型馆 县级馆(平均值)建筑面积 800 3200-4500总藏书量 4-24万册 8.4万册件阅览座席 45-240席 148席,总体水平分析 5,省会市 地级市 县级市省馆 10 市管 10 13 27-23 区馆 15 22 合计 35 35 27-23,(三)总建筑面积的测算 1,总蔵书量=册/人服务人口数量总阅览座席数=席/千人服务人口数量,(三)总建筑面积的测算 2,藏书区使用面积=总藏书量藏书量/每平方米(大型馆350300册/;

16、中型馆280册/小型馆250册/)阅览区使用面积=阅览座席总数平方米/席(3平方米/席),(三)总建筑面积的测算 3,总建筑面积=(藏书区使用面积+阅览区使用面积)所占比例(5565%)使用面积系数(0.7),(四)总建筑面积的调整 1,省、地两级具有中心图书馆功能的公共图书馆增加满足功能需要的用房面积。增加配送中心、辅导、协调和信息处理、中心机房(主机房、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用房的面积。,总建筑面积的调整 2,根据文献资源的数量(藏书量)与品种调整总建筑面积的方法是:根据藏书量调整建筑面积(设计藏书量 藏书量指标)每平方米藏书量标准使用面积系数 根据阅览座席数量调整建筑面积(设计

17、藏书量藏书量指标)1000册/座席每个阅览座席所占面积指标使用面积系数,总建筑面积的调整 3,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调整总建筑面积,主要采取调整人均藏书量指标以及相应的千人阅览座席指标的方法。调整后的人均藏书量不应低于0.6册(5万人口以下的,人均藏书量不应少于1册)。,总建筑面积的调整 4,总的调整幅度应控制在20%以内。,(五)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面积指标,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指标包括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指标之内可以独立建设;也可以合并建设。,(五)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面积指标,独立建设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其建筑面积应根据服务的少年儿童人口数量确定;合并建设的公共图书馆,专门用于少年儿童

18、的藏书与借阅区面积之和应不少于藏书和借阅区总面积的1020%。,五、公共图书馆用房项目设置和分区面积指标,建设标准和条文说明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六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三十六条及附录。,(一)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1,图书馆服务方式由闭架借阅向开放式服务转变小型图书馆不设基本库房,只设阅览室藏书区,全面实行藏阅合一,开架存取;中型图书馆可设基本库房,大部分实行藏阅合一,开架存取;大型图书馆应设基本库房,应尽量扩大藏阅合一、开架存取的文献资料比例。,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2,图书馆服务内容的从一般借阅服务向咨询服务转变“目录检索、出纳空间”改为“咨询服务区”将“咨询服务

19、”列为公共图书馆八类用房之一,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3,资源共享和联合服务倡导中心馆-分馆(总馆-分馆)的发展模式“中心图书馆”增加配送中心、辅导、协调和信息处理、中心机房(主机房、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等用房 小型图书馆设“配送中心”,“为街道、乡镇图书馆统一采编、配送图书用房”。为“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提供条件,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4,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一种观点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图书馆纸质文献的需求和收藏量将逐步减少,实体图书馆空间需求也将逐步减少 主导观点数字化、网络化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面积和技术新的要求,是确定公共图书馆建设

20、规模面积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的体现 5,建设以图书流通为主、开放式的小型公共图图书馆 小型图书馆应以图书流通为主,其藏书应全部用于借阅流通,除特殊馆藏资源(如地方文献)外,不予保存,不设保存本库等基本书库。小型图书馆应设置“阅览室藏书区”,以“藏阅合一”为主要形式,全部开架借阅。为本县的全部人口提供服务,(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1,藏书区 阅览区 咨询服务区 公共活动和辅助服务区业务区 行政办公区技术设备区 后勤保障区,(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2,藏书区包括基本书库、特藏书库等各种书库,以及藏阅合一的阅览室藏书区。基本书库主要指保存本库,还包括大型图书馆的闭架书库

21、;特藏书库包括古籍善本库、地方文献库、视听资料库、微缩文献库、外文书库、港台书籍库、以及保存书画、唱片、木版、地图等文献的库等。,(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3,阅览区包括一般阅览室、专门阅览室、视障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等。一般阅览室指报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专门阅览室指古籍阅览室、外文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舆图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微缩文献阅览室、参考书阅览室、研究阅览室等;视障阅览室是指为盲人和弱视人专设的阅览室;少年儿童阅览室指少年儿童的期刊阅览室、图书借阅室、玩具阅览室等;多媒体阅览室包括电子阅览室、视听文献阅览室等,并满足共享工程终端设置和开展服务的需要。,(二

22、)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4,咨询服务区指图书馆用于读者办证、读者检索、解答咨询服务、总出纳台、以及专门设置的咨询服务机构、咨询服务专用的计算机位等区域。,(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5,公共服务区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多种文化服务形式的空间,包括陈列展览厅、报告厅、综合活动室、书店、培训室、交流接待室等;辅助服务区包括:寄存处、饮水处、读者休息区等。小型公共图书馆不设专门的陈列展览厅、报告厅、培训室,设立综合活动室。,(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6,业务区包括:采编室、配送中心、辅导教育室、研究室、信息处理室、美工室等。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县(市)图书馆要“丰富藏书量

23、,形成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的要求,应设置配送中心,为街道、乡镇图书馆统一采编、配送图书。,(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7,行政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等,(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8,技术设备区包括:中心机房(计算机主机房、服务器),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用房、卫星接收室、音像控制室、缩微、装裱整修室、文献消毒区、等。,(二)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设置 9,后勤保障区包括:变配电室、电话机房、空调机防、锅炉房、监控室、维修和库房、餐厅等;,(三)分区面积指标 1,要保障读者服务区域的面积不低于70-75%要尽量扩大藏书区和阅览区面积比例要把最好的楼层、区域用于读者服

24、务要具有空间使用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不断根据读者需求调整读者服务区的设置,表3 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表,(三)分区面积指标 1,藏书区和阅览区使用面积占总使用面积的比例为5565%。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书库和阅览室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平均为45%-55%。标准体现把尽可能大的面积用于直接服务读者的导向,在现实基础上适当提高比例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实行藏阅合一,不作区分。,(三)分区面积指标 2,公共服务和辅助服务区使用面积比例为1016%,标准在附录中规范了公共服务和辅助服务区的项目内容和标准,,(三)分区面积指标 3,咨询服务用房的比例大致为25%。咨询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正在兴起和发

25、展的一项高层次服务项目,由传统的借阅服务向咨询服务发展是现代图书馆的方向。调查中发现,公共图书馆咨询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不断丰富,,(三)分区面积指标 4,根据实际需要和今后的发展,标准将技术服务区的比例定为4%。公共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对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中心机房设备和面积、卫星接收设施和用房、多媒体阅览的监控室等技术设备用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分区面积指标 5,行政办公区使用面积比例为5%;行政办公区包括: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等。行政办公室是指行政人员办公的区域,业务人员工作的区域包括在藏书区、阅览区、业务区、咨询服务区、技术设备区面积之内;配电室等操作人员工作的面积包括在后勤保障区内。,(三)分区面积指标 6,不同的图书馆,用房面积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项用房比例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四部分使用面积之和占总使用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75%。,结束,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