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0703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关一小班队小手拉大手,文明过清明,2,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讲到清明节,就不免让人想起这首悲伤与希望交织的古诗清明节。,3,清明节简介1,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清明节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

2、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4,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清明节简介2,那么节气怎么会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呢?据说,这与寒食节有关。,5,清明节传说1,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

3、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6,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

4、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清明节传说2,7,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传说3,8,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及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

5、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清明节习俗祭扫,9,清明节习俗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10,清明节习俗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11,

6、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节习俗踏青,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吗?,12,清明节习俗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3,清明节习俗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

7、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14,清明节习俗插柳,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清明与柳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 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15,清明节令食品青团,我国古代由于清明禁火,所以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我国江南一带就用艾草的

8、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便成了青团。,16,清明节令食品螺丝,俗话说:“清明螺,赛只鹅。”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17,国外的清明节1,日本的盂兰盆节 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会”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视这个节日,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都放假3天,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里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远离家乡的人能回来的也回来参加,不能回来的也往往委托别人代自己祭奠。,18,波兰亡人节 波兰

9、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国外的清明节2,19,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

10、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新加坡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坟场),盖大伯公(土地公)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上世纪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幷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

11、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国外的清明节3,20,寒食 hng【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关于清明寒食的古诗词,21,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 明【宋】黄庭坚,22,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

12、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23,你打算怎样过清明节?,24,为逝者献上最真挚的祝福,缅怀感恩,祝福永远。,遥寄思念,,缅怀感恩,为逝者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是清明节永恒的主题,25,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遗志,革命烈士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清明之际,我们要缅怀先烈,继承革命遗志,努力学习,将来做对社会有用之人,26,清明祭扫,要注意文明祭扫 传统的祭扫活动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色彩,存在很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27,一是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每年都有因祭扫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发生。,28,二是严重影响环境。大量的纸屑、烟雾

13、、香灰等祭扫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9,三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些市民片面地认为,烧纸、放鞭炮越多对亲人的怀念之心就越诚,于是超限度燃放鞭炮,造成攀比之风盛行。,30,现代文明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以新的方式来继承和发扬传统?,31,文明祭扫,县政府清明祭扫要求:禁燃 禁放 禁烧,32,可以用鲜花祭奠,33,祭奠新风尚 网上寄哀思,可以网上寄哀思,34,网上祭奠,35,岁时百问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我说,清明,是一丛一丛的新芽,36,我说,清明,是一树一树的花开,37,最后,我们祝大家在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的同时,走出家门,踏春赏景,度过一个快乐的清明节!,38,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