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PPT.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王金军,二0一三年八月,培训内容一、怎样修订的二、修订了什么三、今后怎样做,一、怎样修订的,1.实验稿课标的出台1997年11月,北京文学发表一组文章,其中有一篇误尽苍生是语文,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语文教育大讨论。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先立后破”、“先试验、后推广”的工作原则,提出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方法。,2.课程改革中暴露的问题实验稿的课标,理念性的内容居多,具体性的指导很少,可以理解为是理想课程,在理想课程转变为现实课程的改革实验过程中,一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比如,为了在课堂
2、上呈现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还没有认真阅读文本的情况下,有的教师就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讨论;有的老师误解了“尊重学生个人的理解”的本义,对学生的任何观点表达都予以简单的肯定,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有的老师把“对话”形式化,由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问;有的老师依然习惯于预设答案,对一些本可以引发学生深入体验和思考的问题,步步设问,竭力诱导学生按照自己设想的答案去表达;有的老师曲解了激励性评价,课堂上夸奖不断,掌声不断,,3.2011版的修订(1)8年修改、完善修订工作从2003年开始,2003年5月和2007年上半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情况进行大规模调研,覆盖全国2
3、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7万多人。修订组还从近几年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中搜集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并直接到中小学开展调查研究。,(2)充分吸纳了10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经验与教训。如,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实验中一直存有争议和歧义。修订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对10年课程改革实验成果的吸纳与借鉴,还更集中地反映在“实施建议”部分。课标从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几方面进行了重新的撰写,更新或补充了相当的案例。相比“实验版”,2011版的课程标准提供的案例和对实施的建议无疑更加成熟,具有鲜明的引领性和针对性。,(3)多方征
4、求意见修订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又再次向全国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16个大学课程中心以及11家出版社教材主编征求意见,得到反馈意见两万余条。此外,教育部还向89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征求了意见,就文科课程标准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征求了意见。2011年12月28日,修订后的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二、修订了什么,2011版课标改动很大,新增内容152处,删除内容87处,调整的词句、标点200多处。(一)不变的八个坚持(二)变动的五个强化,1.坚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影响”“化育”,强调“工具性“人文性”以及二者的统一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
5、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将知识、能力的教育与立人教育融为一体。,2.坚持“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系统。3.坚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全面提高全体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其实就是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4.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本国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特点、汉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课程的综合性,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5.坚持推进学习方式
6、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积极吸收当代教育的新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6.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力求改变片面追求熟记学科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教学模式。,素养是目标,养成是过程。养成的过程,的确要展开技能训练,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书写的规范,但是不能把它当作唯一的学习方式。要“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纸笔测试和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相
7、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7.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认真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学习语文的各种环节中,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8.坚持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避免故步自封,能根据需要不断更新与发展,始终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变化。,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这一思想贯穿整个课标。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世界各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对母语教育课程是否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给予特别的关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课程标准当然应该以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本次修订,不单是语文课标,其它学科的课标也都在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的问题。,不过,在语文课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之外另加一项内容,而是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思想情感的教育,渗透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之中,融入到课程实施的方方面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不能采用说教的方式,而是应该精心选择阅读、表达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与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2.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
9、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个个成为精通“语言”“文字”性质、要素、结构、特点、规律之类专门学问的学者。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3.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方面的道理,而且还应该在阅读、表达的
10、活动中,通过引导,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激励、感染,让这种意识成为自觉的行动。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应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关于“非连续文本”的新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
11、能力。,语文学科也应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在自己的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问题意识!,4.进一步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修订组经过系统的梳理以后,着重对相关内容的目标、建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对原先设定目标难度过高的部分适当降低;有的进行了补充说明,强调改变繁琐的教学过程和过于理性、抽象的要求;有的修改了对“目标”、“建议”的表述,力求使各学段目标的梯度和层次及有关表述更加清晰。,读书是语文学习的
12、第一要务。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提倡要高度重视积累阅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积累,但是还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并
13、且引导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内容条理化,盘点领悟知识、经验和各种新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步把握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规律。,纠正实践上的偏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5.针对语文教
14、学和社会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突出问题,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增强了改革力度。汉字教育,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普遍偏低;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要转变汉字教育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学习写字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规范意识、书写技能、习惯、性格养成的过程,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1)关注写字姿势和习惯,注重书写的育人功能。修订后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强调书写的规范和质量。修订后的“教学建议”中也
15、指出“按照规范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写字过程的重视,也反映出了对写字教学功能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第二阶段写字量由“1800”改为“1600”。,(3)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4)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
16、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不同的字学习难度不尽相同,不同的学习阶段识字写字的难度也不相同。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 300个“基本字”。选出的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了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在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统计,2500个左右的汉字可以覆盖 95%以上的现代阅读材料,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早期先学习这一部分字,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表一就是要求在初级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标
17、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认识 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 3500个常用字,将这一学习要求的内容具体化,可以给教科书编写和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此次修订还根据字表的设计,补充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的建议。“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 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还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能关注学生的练习过程和写字质量,及时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技
18、能。在“评价建议”中还提出了分学段细化识字写字的要求。“字表”和“建议”将推动识字写字教学更加科学有序地实施,引导教师合理安排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识字写字学习量,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三、今后怎样做,(一)关于落实课标精神(二)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三)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四)关于阅读教学(五)关于习作教学(六)关于口语交际评价(七)关于综合性学习教学,(一)关于落实课标精神1.快餐式的普及:深入体会“八个坚持”和“五个加强”,记住新课标的主要理念(22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
19、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
20、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比原来减少200个)左右会写。第三学段,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
21、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
22、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
23、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
24、整”的讲授与操练。评价建议: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2.不讲理地执行:要求老师必须将相应学段的目标与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抄写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并结合教材和学情,制定教学策略。时时对照,经常反思,时间长了,课标的精神也就慢慢领悟了。3.有余力,则精研。教学指导人员和骨干教师可以做做深入的研究,要做好两份功课:一个是新旧课标详细对比,研究到底改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二是各学段教学目标与内容横向对比,研究到底有什么不同,怎样在教学实
25、践中达成相应的目标。精细研究,必有所得。,(二)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2.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要把握好教的尺度,不能人为地提高标准。要在趣味性,实践性(如用拼音代替汉字写话)上多动脑筋。强调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突出了汉语拼音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工具和应用。,(三)关于识字与写字教学 1.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低年级学生“学习独立识字”,重点在“知”“懂”“会”上,三年级到六
26、年级学生要能把“认”“想”“写”“用”综合在一起灵活地运用,逐步达到“熟”熟练、纯熟、娴熟的水平,真正实现“独立”识字。,2.拓宽识字领域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广阔的生话都应该是学生识字的课堂。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引导学生形成把识字和生括结合起来的意识,处处留意,时时在意,积极主动地识字。,3.讲究写字教学策略 第一,每节课尽量安排写的指导和练习,使学生重视写字,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要图省事,集中在一节课写,甚至把写字的事情
27、作为作业布置到课外,实际上是放任自流。第二,写字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学习靠熟习,不实践、不练习就不可能“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想把字写对写好写快,只能靠实践,在写的实践中“增强书写意识”,“掌握书写的基本技能”。不少老师“讲”得过多,喜欢制订许多写的规则,哪一笔放在什么位置上,写多长,都规定得死死的,自己示范时都做不到,搞得学生很紧张,太关注这些所谓的规则,失去了对整个字形的把握。十几分钟只写两三个字,以为这就是重视写字,就是加强写的指导,其实教学效率并不高。,第三,分散难点,引导学生一步步前进。在写“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好”,在写对和写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快”,只有熟练地写字,才能写话、
28、习作、作文。第四,笔顺是人们在写字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不是公式、定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严而不死”。第五,中国人书写汉字,千百年来形成了不少有效的方法,比如描红、拓写、临摹,至少在帮助学生掌握字的间架结构方面很起作用,可以借鉴使用。,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工作。教师在训练中应遵循三个原则:示范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精讲多练;趣味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感受乐趣;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提笔就是练字时”的道理。【案例1】规范的书写,始于良好的“双姿”。【案例2】一根皮筋,纠正握笔习惯,【案例3】抓住关键时段,培养良好书写习惯 从一个
29、学期来看,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时段,主要有三个:(1)开学第一个月:明确要求,严格训练。(2)每学期的中间一个月左右时间:教师要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找到成就感。(3)每学期结束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看到认真的书写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优秀的学习成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化学生对作业书写的重视和关注,让进步的孩子找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学生明确方向、找回动力。在每一次作业的训练中,有三个时间段需要教师特别关注:(1)每次作业的前15分钟左右,教师应通过示范、激励等手段强化学生对作业书写的重视,明确要求。(2)在学生作业做到比较繁难的内容之前,教师要在思路、方法和规律等方面予以
30、帮助,避免孩子因为烦躁而书写潦草、质量低下。(3)在学生作业即将结束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状态。,(四)关于阅读教学 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目前的阅读教学,存在两点不足:1.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对文本中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以下阅读过程:第一,观其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借助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事件、现象,初步把文字形式
31、与具体事物(即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弄清课文写了些什么,主要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课文的条理结构、课文主要在表达传递什么等问题,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初读的印象和感受,概括主要内容。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能够从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的理解能力,使学生逐步能够自动化阅读。,第二,寻其味。让学生潜心会文,透过字面,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从字里行间理解课文的情趣和意蕴,提高对语言文字分析、品悟的能力,以有感情地朗读、讨论、表演、演示等方法表现自己的所感所悟,从而养成良好的语感。第三,悟其道。从人文角度看,“道”是文章的思想内涵,可以使学生得到的陶冶;从工具角度看,这个“道”就是作者的谴词造句、标点运用、表达顺序、
32、表达方式等,要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揣摩,在理解文本的同时学习表达,通过读写练笔的方式学习运用。,(四)关于阅读教学 2.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可是在现实教学实际中,学生“读”的能力却不尽如人意。课标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的建议:“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课标关于诵读的评价提到:“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在不同学段,可在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
33、等方面逐渐增加难度。”,要加强朗读和诵读的指导。第一,教师范读时,要注意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速度和轻重缓急。第二,要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诵指导。记叙的文章怎样读,说明的文章怎样读,诗歌怎样停顿,怎样读出重音。第三,要抓住重点段落,着重指导,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多读,自己去咀嚼,品尝,再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的目的。第四,指导要抓住几点:注意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把句子读完整,不读断句;读出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间歇;速度适中;掌握标点符号的朗诵技巧。第五,必须强调朗诵中的感情来自于对文
34、本的理解,要提倡像说话一样自然地朗读,还原人物话语里的情态,不能让学生过分地摇头晃脑,拿腔拿调,夸张表演,矫情做作。,3.重视课外阅读,但是缺乏对课外阅读的研究和指导,课标的“教学建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第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第二,要减轻做题负担,让学生能读书。第三,要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读书。一定要推荐书目,一定要教会孩子读整本的书,一定要让
35、孩子会写读书笔记(这也是新增的内容)。,4.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中对知识的内容过于强调,使阅读脱离了自身的学习特点和目标。关于阅读的“教学建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课标特别新增两段“教学建议”:本标准不同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
36、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本标准通过所附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对相关内容略加展开,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范围和难度;这一部分提到有关的名称,则便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现象和问题时称说。关于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须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关于非连续文字教学。虽然课标新增了这方面的要求,但是我们不必在这上面多费心思。其实在课标提出之前,我们的学生就见识了许多相关内容,比如数学、科学教材中的图表、家用电器的使用说明、广告和报纸的新闻图片等等,在
37、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结合写作或语文综合性学习稍加训练,做到能读懂读会就可以了。,(五)关于写作教学课标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样做,降低了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对“写话”提些建议:1.先说后写,从说一句话开始,到写一句话,训练遣词造句的基本功。2.引导观察,为写话提供丰富素材。有计划地让儿童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3.训练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选取美的景、有趣的事、可爱的动植物,为儿童提供感兴趣的写话题材和形式,使儿童感受写话之乐。他们兴致勃勃之时,也是思维积极活动之时,大脑中贮存的映象就清晰起来,想象的画面就涌现出来,所掌
38、握的词汇也就迅速排列组合。,再对想象作文提些建议: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教学建议”中“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因为儿童擅长想象,往往超过成人。世界上的一切创造都是人类想象的结果,我们要使今天的孩子成为明天的创造性人才,必须及早重视他们想象力的培养。激起儿童想象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直接的印象”,二是“需要的推动”。进行想象作文,一种是要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体验,选取美好的事物作为想象的客体,让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一种是创设童话般的意境,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激发学生想象。还有就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教材改写、续写,如改变人称、改变处
39、所、改变结构、补充情节等。,(六)关于口语交际教学新课标在口语交际的内容和目标上没有多大变动,说明过去的认识已经很科学,要坚持下去。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建议”方面加了两条: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1.情境测验法 情境测验法就是向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情境,从而考察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2.口试法 就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教师从而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3.观察记录法利用观察记
40、录法。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表现简便快捷地记录下来,并且有利于统计分析。,(七)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