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3411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一、眼部解剖及正常声像图,(一)、眼的组成与解剖眼球、视路、眼附属器眼球:眼球壁、眼内容物眼附属器:泪腺、眼肌、眼部N血管视路:从视网膜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经路,一、眼部解剖及正常声像图,球壁三层(从外向内)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 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层视网膜:感觉层、色素上皮层 眼内容物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示意图,角膜、巩膜虹膜、脉络膜、睫状体视网膜,眼球睫状体示意图,眼球内容物示意图,房水,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球整体示意图,眼眶的基本结构,眼眶为一个四棱性锥体状的骨窝,邻额窦、上额窦、筛窦、蝶窦。眼外肌六条,止于眼球,司眼球运动。肌间膜与四

2、条直肌构成一圆锥体空间,称为肌圆锥。眶脂体为填充在眼球、眼肌、泪器及神经血管间的脂肪组织,位于中央部份(肌锥内)通常称球后脂肪垫。,眼部的血管和神经,眼动脉由颈内动脉分出,分支主要有视网膜中央动脉系统和睫状动脉系统。视网膜中央动脉由眼动脉第二段分出,于球后约911mm处进入视神经鞘,从视盘穿出。分支形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四支,属终末动脉分布于视网膜内,相互间不吻合。较大血管主要分布在神经纤维层内,内核层以外的视网膜各层为无血管区,其营养供应来自脉络膜。睫状后动脉包括23条短动脉和2条长动脉,均在视神经附近从后进入眼内,为脉络膜(短动脉)以及虹膜和睫状体(长动脉)提供血供。静脉系统包括眼静脉

3、、涡静脉及视网膜中央静脉。,眼超声检查适用范围,(1)眼内膜性病变的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机化膜)(2)眼球内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3)玻璃体内病变(玻璃体积血、机化膜、先天性第一玻璃体永存、晶体后纤维增生等)(4)眶内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炎性假瘤、泪腺肿瘤)(5)眼外伤(异物、晶体脱位、巩膜裂伤)(6)突眼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Graves病、眶内肿瘤),仪器及检查测量方法,超声仪器 有眼科专用仪器(一般尚包含A型模式)及非眼科专用仪器(目前一般多使用具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功能的超声诊断仪)。非眼科专用仪器使用探头频率以5.01

4、0MHz最合适。如检查角膜或睫状体等浅表结构时,可用20-60MHz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眼睛血管的血流情况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头频率为5-6.5MHz。,检查方法,探查方法分为直接眼球法、直接眼睑法和间接水囊法,后两者常用。直接眼睑探测法:将藕合剂涂于眼睑上,患者轻闭检查侧眼睑,挣开另一侧眼睛并直视正前方。可根据需要嘱患者检查时转动另一侧的眼球。检查时注意:1、切勿重力压迫眼球,以免导致或加重眼部损伤。、要避免藕合剂进入眼睑内部,如不慎进入,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涂上金霉素眼膏。扫查时可采用纵切、横切、斜切交替扫查。间接探测法:常用水囊法。即将一水囊前后涂入藕合剂放置于眼睑上,探

5、头放置于水囊上通过水囊进行观察。该方法有利于清除近场的干扰,便于眼球前部疾病的观察。,常用的检查技术:,(1)后运动试验:在检查眼球时嘱患者转动眼球后突然停止,此时可以观察到眼球内的异常回声仍动荡不止,称为“后运动试验”。该现象常见于与眼球壁粘连不密切的病变,如:玻璃体混浊,完全性视网膜脱离。(2)磁性试验:将磁铁靠近眼球,观察眼内异物是否有震动现象,如有震动则表示异物具有导磁性。要谨防异物损伤眼球壁及眼内容物。(3)加压试验:适度压迫眼球,以观察眶内肿物的弹性度。,观察时根据需要作动度观察、磁性试验、体位改变观察和两侧对比。前者在眼球运动时观察,观察球内病变以及后运动情况;通过压迫眼球方法观

6、察眶内病变形态变化,但在青光眼患者慎用。磁性试验的目的是观察球内异物是否有磁性。在二维超声除了观察病灶内部回声外,尚应仔细观察其位置、形态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采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和脉冲多普勒技术探测时,应注意超声暴露剂量、探测时勿加压眼球。,眼球正常声像图,眼房:三角形无回声晶状体:椭圆形无回声虹膜:中等一较强条状玻璃体腔:无回声球壁:弧形强回声球后脂肪:三角形高回声区眼外肌:条状中等回声 视神经:略弯曲的轴向走行低回声条状暗带,眼球壁三层膜贴附紧密,一般超声不能分别显示。脉络膜为成人肿瘤、炎症等好发部位,是眼超声扫查重点,但在正常情况下,因其较薄,超声不能分辨。,眼球壁超声特点,(四)、眼球参

7、数的测量及正常值,间接探测二维超声水平轴位切面,正常值眼轴长度:23 24 mm角膜厚度:0.5 1.0 mm前房深度:2 3 mm晶体厚度:3.5 5.0 mm玻璃体长度:16 17 mm球壁厚度:2.0 2.2 mm最大流速:眼动脉:30 43 cm/s视网膜中央A:10 14 cm/s睫状后短A:11 15 cm/s,正常眼的超声图报告,双眼球对称,大小正常,左侧眼轴径约21.7mm,右侧眼轴径约21.5mm。双眼晶体显示清晰,大小、位置正常,透声好。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见异常回声。球壁光滑,连续性好。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双眼未见明显异常声像,二、眼部

8、常见病的超声诊断,眼内病:晶状体疾病:白内障 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疾病: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母细胞瘤,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一)、晶状体疾病白内障(晶状体混浊)病因: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炎症等 引起晶体囊膜损害,渗透性增加 or晶体 代谢紊乱,导致晶体蛋白质变性 晶体 混浊。分型(按混浊部位分)皮质性,核性、囊下性,白内障超声诊断要点皮质性和囊下性白内障:晶状体可轻度增大,后囊膜弧形带回声增 强,囊膜下皮质内可见细小强回声光点聚 集,但中心部为无回声。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多增大,中心部呈年轮样强回声,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白内障超声声像图,双晶体前

9、后皮质呈环晕状强回声,自中心向皮质逐渐减弱,以左侧明显。超声提示:双眼晶体改变符合老年性白内障,以左侧明显。,白内障超声声像图,晶体前后囊膜线状强回声增厚增强,形成一完整的椭圆形强回声。晶体内见一环形强回声。,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一)、晶状体疾病晶状体脱位(晶状体位置改变)病因:先天性、外伤、炎症及后巩膜葡萄肿等 引起晶体悬韧带异常 晶体位置改变。脱位方向:前房、嵌入瞳孔区、玻璃体(多见),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脱位方向:前房、嵌入瞳孔区、玻璃体(多见),晶体脱位超声诊断要点全脱位:正常晶状体位置没有其回声 异地见晶体椭圆形光环 脱位时间短者囊膜回声弱,反之回声强 脱位到玻璃体内可

10、随眼球动而动。半脱位:晶状体前后轴与视轴不平行。,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晶体脱位超声声像图,左眼晶状体位于其玻璃体内,晶体脱位超声声像图,晶状体位于其玻璃体内,晶体脱位超声声像图,晶状体位置异常,晶状体增大,晶状体颞侧呈游离状,并向后方移位,晶状体透声差,见有光点及光条反射,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二)、玻璃体疾病玻璃体积血 病因:炎症、肿瘤、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引起的 血管病变 or外伤导致眼内出血,积存玻 璃体内。,玻璃体积血超声诊断要点出血性质 少量新鲜积血:散在分布中等回声光点悬浮;大量新鲜积血:弥漫分布的中等回声光点;陈旧性积血:形成机化条索不规则等回声光带 部分人因机化条索牵拉

11、致网脱。运动试验与后运动试验阳性CDFI:机化条索上无血流信号玻璃体混浊与微量积血超声不好区别(飞蚊症),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双眼玻璃体内可见纤细光带漂浮,R,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玻璃体内可见纤细光带漂浮超声结论:1.双眼晶体混浊 2、双眼玻璃体机化物3、左眼视网膜剥离,L,玻璃体积血超声声像图,玻璃体内可见中高回声絮状物悬浮,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二)、玻璃体疾病玻璃体后脱离 病因: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创伤、炎症等使玻璃体内凝胶液化,后 界膜破裂,液体流入视网膜玻璃体间隙,导致视网膜玻璃体之间分离。,玻璃体后脱离超声诊断要点部分性后脱离:可见

12、与视网膜相连的强回声光带,光带连 续,活动度大,后运动明显;完全性后脱离:可见两端连在锯齿缘的强回声光带,后运动极活跃。CDFI:光带上无血流信号,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三)、视网膜疾病视网膜脱离 病理与临床:原发性(孔源性)白内障术后、眼外伤等;继发性(渗出性)眼内炎症、肿瘤、全身性 血管病变;牵拉性: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超声诊断要点 特点:玻璃体内出现高回声光带完全性脱离:是除视乳头和锯齿缘之外的全部视网膜层面分离。光带呈V形。部分性脱离:光带后端连于视乳头,前端与球壁相连,其下方为无回声暗区。CDFI:高回声带中可见彩色血流信号,二、眼部常见

13、病的超声诊断,视网膜脱离光带的特点:新鲜的视网膜脱离:光带细呈弧形,凹面向球心,光滑,眼运动时有微颤。陈旧性的视网膜脱离:光带厚度不均,僵硬皱缩。,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视网膜脱离超声声像图,左眼晶状体清晰,透声良好,玻璃体内见一光带,呈Y字型,此光带附着处见有实质样回声,视网膜脱离超声声像图,左眼晶状体大小为3.5x1.7mm,玻璃体内可见反抛物线样强回声带,其前方见密集光点反射,后方透声良好。(有外伤史),视网膜脱离超声声像图,左眼晶状体结构层次清晰,透声良好,玻璃体内见光带反射,呈“V”字型,且与视乳头相连,CDFI:其内探及条状血流信号。,视网膜脱离超声声像图,左眼玻璃体内可见两条

14、强回声光带,与视神经相连,呈字型,左眼球后壁见强回声带,呈“V”字形,凹面向前,前与锯状缘连、后连接视乳头强回声带粗糙、厚薄不一。强回声带内见少许血管彩流信号,视网膜脱离超声声像图,视网膜脱离超声报告,双眼球对称,左侧眼轴约23.1cm,右侧眼轴约23.4cm。左眼球后壁见一分离强回声带,呈“V”字形,凹面向前,前与锯状缘相连,后连接视乳头。强回声带回声粗糙、厚薄不一,内见少许彩色血流信号。左眼晶状体前后径4.5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4.2mm。晶体前后皮质区呈环晕状强回声,核心区域呈梭形低回声。双眼玻璃体内见点片状、带状较低回声,可随眼球浮动,可见“后运动”现象。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双眼

15、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超声提示:左眼视网膜脱离声像。双眼晶体改变符合白内障。双眼玻璃体混浊声像。,二、眼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三)、视网膜疾病视网膜母细胞瘤 病理与临床: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具有家族性和遗传性倾向。多发生于3岁以前。双眼受累,个别的病例可发生在成年,甚至老年。发病率在眼部肿瘤中占据首位,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诊断要点 特点:肿物内钙化斑是诊断此病的重要标志内生型:玻璃体内见球形或半球形高回声团块内回声不均;外生型:视网膜局部实性隆起,可继发网脱;弥漫浸润型:肿瘤眼球壁生长CDFI:瘤内见粗大血流信号,频谱为高速高阻型。钙斑反射:瘤内

16、见强光斑伴声影。肿物很小(4mm)就可出现。,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玻璃体内见强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钙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玻璃体内见强回声团块,其内见血流信号,视网膜母细胞瘤超声声像图,玻璃体内强回声团块,频谱为高速高阻型,脉络膜脱离声像图表现,脱离膜多位于眼球赤道部,形态呈半环状,凸面向球心,脉络膜全脱离则呈X形,光带中部相吻合,但不与视乳头相连,冠状切面玻璃体内多个连续的弧形条带,称之为玫瑰花征。回声带较典型视网膜脱离为厚,后运动缺乏。彩色多普勒表现:脱离的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频谱为动脉型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脉络膜黑色素瘤,成人眼内常见恶性肿瘤,脉络膜黑

17、色素瘤声像图表现,半圆形或蘑菇形实性物,自眼球壁突入玻璃体腔 肿物边缘光滑锐利 肿物前部回声点密集明亮,向后渐减弱,接近眼球壁处出现无回声暗区,即“挖空现象”肿瘤局部眼球壁较周围正常区域回声低,称脉络膜凹陷 肿瘤后方回声衰减 可继发视网膜脱离 彩色血流较丰富,由睫状后动脉供血,频谱为中速低阻血流频谱,眼内膜状光带鉴别诊断表,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诊断,双眼球不对称.左眼轴约28.1mm,右眼轴约23.2mm。左眼晶状体前后径3.8mm,右眼晶状体前后径3.8mm。双眼晶体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玻璃体内见较密集点状较低回声,可随眼球浮动,可见“后运动”现象。右眼玻璃体暗区透声好,内未

18、见明显异常回声。双眼球壁光滑,连续性好。双眼球后组织回声均匀,视神经显示清晰。超声提示:左眼玻璃体混浊声像。左眼轴增大,符合高度近视。,近视眼,眼外伤,机械性外伤:挫伤、穿透伤眼球内异物:金属、非金属眼球萎缩,眼内异物,金属敲击或爆炸,碎屑飞物,穿入眼内声像图表现 眼球内壁或球后出现强光点尾随回声,强光点之后,出现一串形状相同,大小一 致,强弱相等的逐渐减弱的尾状回声区。隆起假象 异物后面的眼球壁向前隆起,指大金属异物。声影 后方无回声的长带。异物周围无回声晕磁性试验阳性伴随改变 玻璃体积血或机化物。,眼眶疾病,眼眶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内分泌性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眶内肿瘤,眶内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肌肉圆锥内声像图:肌肉圆锥内较强回声肿块蔓状血管瘤为管腔较大、管壁较厚血管组成,侵犯眼肌声像图:脂肪强回声内无回声区,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球后脂肪垫内圆形或类圆形回声病变;边界清楚,光滑;内为中等或偏低回声,分布大体均匀;压迫眼球时可明显变形;肿瘤内多无血流信号。,谢 谢,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