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纤维瘤病.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36199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袭性纤维瘤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侵袭性纤维瘤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袭性纤维瘤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袭性纤维瘤病.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女性,49岁,体检发现盆腔占位,也称硬纤维瘤、韧带样瘤,是一种少见的生长缓慢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起源于肌肉、筋膜或腱膜,由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组成。具有进行性侵犯周围肌肉软组织,局部复发倾向,无转移的特点占软组织肿瘤的3%及全部恶性肿瘤的0.03%,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春期40岁高发,女性多见。多为单发,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儿童好发于四肢,成年好发于躯干,侵袭性纤维瘤病(AF),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外伤、手术、内分泌、结缔组织生长调节异常等因素有关。FAP患者发病率较高,约10%的患者为Gardner综合征肠外表现的一部分。此外,Wnt信号通路异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

2、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APC抑癌基因和-catenin基因异常可能为Wnt信号通路异常的启动事件和关键。,发病机制,躯干或肢体触及边界不清、质硬无波动且不能推动的无痛性肿块,皮肤正常,多无淋巴结肿大,生长缓慢,少数有疼痛和压迫症状,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周围结构和神经等受累有关,应注意患者是否合并FAP及Gardner综合征。介于成纤维细胞瘤与纤维肉瘤之间,恶性倾向表现为侵袭性生长及术后顽固复发,复发灶病理及影像特征多与原发灶相同,但生长更迅速,侵犯范围更广泛,罕见恶变为纤维肉瘤,尚无淋巴系统或血行转移报告。,临床表现及生物学行为,根据发生部位分为腹部外型(50%60%)、腹壁型(约25%

3、)和腹内型(约15%)。腹外型:好发于颈肩部、胸壁和下肢,累及关节者甚至需行截肢手术腹壁型:好发于育龄女性,继发于妊娠及手术,肿瘤多位于腹直肌鞘内,或切口瘢痕内,绝 经后部分可自行消退腹内型:好发于肠系膜、后腹膜及盆腔或大网膜、胃结肠韧带,可包绕肠襻或胃,常与FAP、Gardner综合征相关,分型,MRI是本病检查和随访的首选方法。好发于肌肉或肌间隙内,长轴与肌纤维走行一致,呈分叶状、爪状浸润周围组织;无包膜,无囊变、坏死、出血,无钙化、脂肪及瘤周水肿,一般无骨质破坏,偶有黏液样变性;瘤体内胶原纤维为主的区域T1、T2呈条带状双低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是该病重要特征,而以细胞成分为主的区域

4、,呈等T1、稍长T2信号,明显强化;易侵犯邻近神经血管鞘膜,表现为肿瘤与神经、血管间脂肪信号消失,血管变形、狭窄。,影像学表现,CT:肿瘤呈稍低密度伴条片状稍高密度,增强后稍低密度区渐进性明显强化,稍高密度区轻度强化。稍高密度区与MRI低信号区相对应胶原纤维稍低密度区与稍长T2信号区对应成纤维细胞、成肌纤维细胞,影像学表现,女性,31岁,腹壁型AF,女性,25岁,腹外型AF,神经纤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也可出现短T2信号区,但神经纤维瘤一般境界清晰,无侵袭性生长;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常见囊变、出血和坏死软组织肉瘤:易囊变坏死,对周围结构多为推挤移位结外淋巴瘤:发生于肌肉者罕见,结合临床病史骨化性肌炎:CT上多见分层样、蛋壳样骨化影胃肠道间质瘤:好发于中老年,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多与胃肠关系密切,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AF最有效的方法,但因其无包膜及浸润性生长特点,术中很难明确肿瘤边界,故主张切缘距肿瘤23cm,将受累肌肉、腱膜、骨膜及骨质一并切除以确保切缘阴性。因较高的术后复发率须采取放化疗、NSAIDs、SERMs、TKI等辅助治疗,术后放疗可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术前放疗尚未证明能提高手术切缘阴性率。术后平均复发率为24%77%,切缘阳性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及预后,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