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38066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暴露与防护课件.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高风险、高要求、高期望,医务人员的职业特点,工作环境(特殊社会、病原微生物集中)工作性质(服务性、岗位复杂)工作要求(百姓关注、社会期望高),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锐器伤、血液、体液暴露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自我防护技能差缺乏相应的保护设施,感染HIV:全球每年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HCV、HBV等:触目惊心,血源性传播病原体,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30多种种类:细菌、病毒、真菌血源传播最多:HIV、HBV、HCV,医务人员处于医院感染和社会感染性疾病的双重威胁下,一旦感染传染病后,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和其他医务人员以及家庭成员

2、、社会接触人员。,职业暴露概念,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分类:感染性职业暴露(主要指血源性病原体引起的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其他职业暴露。,血源性职业暴露相关定义,血源性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常见的血源性疾病有哪些?,许多致病因子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目前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病

3、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埃博拉出血热、梅毒、疟疾等,其中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常见与突出。职业性接触血源性疾病的医务工作者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经血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类型,锐器伤: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血糖针、手术刀皮肤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职业暴露发生的场所,美国卫生保健人员国立监测网,NaSH 2008年监测数据,55.7次/100人.年,41.3次/100人.年,30.3次/100人.年,职业暴露主要人群分布,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包扎伤口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安尔碘或75%酒精消毒伤口禁止进行

4、伤口的局部挤压,锐器伤的处理,一挤、二冲、三消毒,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并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皮肤黏膜暴露的处理,职业暴露的处理-报告、登记,登记报告: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者即刻电话报告院感科并及时到感染性疾病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级别及是否需要预防用药。报告与记录内容包括:1、暴露人个人资料2、时间、地点、经过3、暴露方式与经过,职业暴露的处理-报告、登记,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血)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6、损伤器具类型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毒的情

5、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风险评估,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一旦决定预防用药,应当在暴露后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职业暴露的预防,政府立法 消除危害,减少不必要的锐器使用 改善工作条件:1、操作室光线充足2、医院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3、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合理排班4、保持工作场所整洁和工作台布置良好,管理控制,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相关法规依

6、据,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公布职业病防治法卫医发【2004】108号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通20094号:GBZ/T213-2008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职业暴露的预防,安全器具的推广 有刺伤安全设计的锐器 无针系统 钝头针费用高,依从性低,管理控制,职业暴露的预防,锐器盒的使用大小合适 数量足够 正确组装 盖子盖好合适位置(触手可及)不要过满(3/4)携带锐器盒到床边、抢救车等操作地点移出时盖好盖子,贴好标签不要徒手打开、清空或清洗重复使用锐器盒,避免引起操作者的损伤,行为控制,标准预防概念,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

7、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卫生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标准预防,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非完整性皮肤粘膜,均具有传染性,配置洗手和洗眼设施;,防护设施,配备、使用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护目镜、手套、口罩和防护服。,防护用品,合理安置病人;,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必考虑其诊断)根据预期的可能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及安全注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标准预防相关措施,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

8、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标准预防相关措施,3、进行内窥镜检查、拔牙、镶牙等与病人血液接触工作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4、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手套。,引起锐器伤的器具,锐器伤的预防措施,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2、无论在什么情

9、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实施手术时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等锐器时应使用弯盘。3、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套不可双手覆帽。如要回针帽,可用单手技术;4、操作完毕后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和其他尖锐物品立即装入锐器盒内,严禁处理前折弯或打断针头,必要时用钳子夹住针头拔出;,锐器伤的预防措施,5、在加药液折安瓿时戴手套,采用专制折安瓿器折断安瓿,不用手直接折断安瓿,可有效避免折安瓿时玻璃划伤双手,6、诊疗和护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可阻止和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7、给躁动患者进

10、行操作时应有助手协助和必要的约束措施。,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医务人员避免锐器伤的方法,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应用重新盖帽装置,锐器盒应放在使用处,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手卫生,手卫生的五大时刻,上述情况,应用皂液+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酒精性免洗手消毒液洗手,六部洗手法(不少于十五秒),内外夹弓大力完,手 套,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更换要及时.需要有一定弹性,必须盖住袖口双层手套不要戴手套按电梯按钮摘除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戴手套是否能预防医疗锐器伤,不能戴一层可减少50%以上的接触血量戴二层会减低70%的接触血量,戴口罩的程序,先将鼻夹帖在鼻梁上

11、;将口罩上端的系带系在头后或耳后;拉下口罩的下部遮盖住口和下巴;系下端系带系于颈后;将鼻夹压向鼻梁,使紧贴面部直至舒适口罩变潮湿、难呼吸和有破损时更换;接触或摘除口罩前要洗手;离开房间前将用过的口罩放入医疗垃圾桶内,戴口罩方法,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要让口罩紧贴面部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戴口罩方法,戴口罩图示,防 护 面 罩,立即停止这些危险的动作,立即停止这些危险 的动作,立即停止这些危险的动作,立即停止这些危险的动作,立即停止这些危险的动作,立即停止这些危险的动作,立即停止这些危险的动作,预防永远是第一位的,标准预防 科学防护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预防是最节省成本的投资!,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