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39375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金匮教研室 关 彤,教学目标,了解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腹满寒疝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熟悉宿食的脉因证治。背诵条文:3、9、11、12、13、14、15、17、19,概说,一、病名含义 1、腹满以腹中胀满为主的疾病。“胃脉余,气有余则胀”、“胃中寒则腹胀”2、寒疝一种阴寒内盛的腹中急痛的疾病。“腹痛也”、“心痛曰疝”、“疝,心腹气痛”3、宿食即伤食或食积。“胃虚不消水谷,故食积中,为痹而痛”,概说,二、合篇的意义 病位 症状 脉象 方药,腹满,一、辨证与治则 1、虚寒性腹满(原文一)论述虚寒性腹满的脉证与治则。病机:脾胃虚寒,气滞不运(原文三)进

2、一步论述虚寒性腹满的辨证和治法。,虚寒证固当温中,实寒证又宜温下,需具体分析。虚寒证可用理中汤、附子理中汤等,实寒证可用大黄附子汤等。,腹满,一、辨证与治则 2、实热性腹满(原文二)论述腹满虚实的辨证和实热腹满的治法。宿食停积于胃,或燥屎积于肠道实证,虚寒性腹满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腹满,二、证治(一)实热证 1、里实兼太阳表证(原文九)论述腹满表证未罢兼见里实的证治。病机:太阳表邪未解兼见阳明腑实 治则:调和营卫,行气除满 方药:厚朴七物汤,方药释义,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厚朴行气除满 大黄通便祛积 枳实行气除满 桂枝汤去芍药:调和营卫,解未尽之表邪。,表里同病,实证应先解表,后攻里;若里证

3、重于表证,则表里两解。虚证则应先温里后攻表。,腹满,二、证治(一)实热证 2、里实胀重于实(原文十一)论述胀重于积的腹满证治。病机:实热内结,气滞不行 治则:行气除满 方药:厚朴三物汤,方药释义,厚朴三物汤 厚朴行气除满 大黄通便祛积 枳实行气除满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小承气汤:厚朴二两,枳实三枚,大黄四两厚朴三物汤:厚朴八两,枳实五枚,大黄四两,腹满,二、证治(一)实热证 3、里实兼少阳证(原文十二)论述心下满痛的证治。病机:表里同病 治则:表里两解 方药:大柴胡汤,知识链接,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与大柴胡汤主之”“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4、,方药释义,大柴胡汤 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邪 大黄、枳实泻阳明热结之实 芍药破结止腹痛 半夏、生姜止呕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病案举例,许某,女,43岁。两天前饱餐3小时后突发上腹疼痛,以左上腹为著,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后背放射,多次呕吐苦水,口渴喜冷饮,便结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少阳热结,郁迫阳明,腑气不通。治宜和解少阳,攻泄阳明之实。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半夏10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生姜10克,大黄15克(后下),玄明粉15克。1剂,急煎服。服药3小时后排稀便约400克,腹痛减轻,继用原方。第二天,呕吐停止,腹痛缓解。第三天诸症悉除。,腹满,二、证

5、治(一)实热证 4、里实积胀俱重(原文十三)论述积和胀俱重的腹满证治。病机:积胀俱重 治则:攻下积滞 方药:大承气汤,实热腹满四方证治比较,腹满,二、证治(二)虚寒证 1、寒饮逆满(原文十)论述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的证治。病机:寒饮逆满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降逆 方药:附子粳米汤,方药释义,附子粳米汤 附子:温中散寒以止腹痛 半夏;化湿降逆以止呕吐 粳米+草、枣:扶益脾胃以缓急迫,腹满,二、证治(二)虚寒证 2、脾胃虚寒(原文十四)论述虚寒性腹满痛的证治。病机:脾胃虚寒 治则:建立中气,温中散寒 方药:大建中汤,方药释义,大建中汤 干姜+蜀椒;大辛大热,温中散寒 人参+饴糖:温脾和胃 附子

6、粳米汤与大建中汤药物比较:治虚寒性腹痛,干姜优于附子;治虚寒性呕吐,蜀椒胜过半夏;温养脾胃,甘草、粳米、大枣不如人参、饴糖。,腹满,二、证治(二)虚寒证 3、寒气厥逆(原文十六)论述寒饮厥逆的证治。病机:寒饮厥逆 治则:温阳散寒,化饮降逆 方药:赤丸,方药释义,赤丸 乌头:温脾肾之阳 细辛:散腹中沉寒痼冷,止痛救逆 茯苓+半夏:化饮降逆 朱砂(为衣):重镇降逆 酒(下药)温和流行,腹满,二、证治(三)寒实证(原文十五)论述寒实内结的证治。病机:寒实内结 治则:温阳通便 方药:大黄附子汤,方药释义,大黄附子汤 大黄:泻下通便 附子+细辛:温经散寒,止痛,寒疝,一、成因、辨证与治法(原文八)论述寒

7、疝误下后的变证。气上冲:正未虚,正气尚能抗邪(桂枝汤)气不冲:正气大伤,邪气下陷,聚于心下(泻心汤类),寒疝,一、成因、辨证与治法(原文十七上段)论述寒疝的病机 弦脉阳虚不能外达,皮毛失之温煦(里寒)紧脉寒邪入内,影响脾胃运化(外寒)寒邪与阳虚相搏寒疝,寒疝,二、证治1、阴寒痼结(原文十七下段)论述寒疝发作时的证治。病机;阴寒痼结 治则:温阳破结,散寒止痛 方药:大乌头煎,方药释义,大乌头煎 大乌头:大辛大热有毒,散沉寒痼冷而止疼痛。,寒疝,二、证治2、血虚寒疝(原文十八)论述寒疝属血虚的证治。病机:血虚寒疝 治则:养血散寒 方药:当归生姜羊肉汤,方药释义,当归生姜羊肉汤 当归+生姜:温血散寒 羊肉(血肉有情之品):补虚生血,寒疝,二、证治3、寒疝兼表证(原文十九)论述寒疝兼有表证的证治。病机:寒疝兼表证 治则:两解表里寒邪 方药:乌头桂枝汤,方药释义,乌头桂枝汤 乌头:祛寒止痛 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表寒,寒疝三方证之比较,宿食,辨证论治(原文二十一二十三)论述宿食在下的证治。(原文二十四)论述宿食在上的证治。,复习思考题,1、虚寒性腹满与实热性腹满如何鉴别?2、实热性腹满如何辨治?3、寒疝如何辨证论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