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4024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微生物基因转移,微生物基因的交流,基因重组:是指来自两种不同亲本的DNA分子在同一生物体内经过交换作用产生新的重组DNA分子的现象。,细菌遗传重组的自然机制包括,细菌的接合(conjugation),转化(transformation),转导(transduction),性导(sexduction),第一节 接合(Conjugation),概念:,F+conjugation,Hfr(high frequency rebinant)conjugation,接合是指DNA从活的供体细胞转移至受体细胞的过程。输出遗传物质的个体称为供体(donor),又称为“雄性”。接受外源遗传物质的个体称为

2、受体(receptor),又称为雌性,1946年,Leaderberg和Tatum发现E.coli可以通过结合交换遗传物质。选用两个不同营养缺陷型(auxotroph)的E.coli菌株,A和B。A菌株,metbio,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甲硫氨酸(met)和生物素(bio)才能生长;B菌株,thrleu,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苏氨酸(thr)和亮氨酸(leu)才能生长。采用多营养缺陷型是为了防止回复突变干扰试验结果。,U型管试验(见图)说明:两个菌株间的直接接触是原养型细菌出现的必要条件,这就排除了转化的可能。1952年,Hages通过实验证明,在结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转移是单向的。在结合过

3、程中,到底是什么东西由雄体输入了雌体呢?,Gram-positive:sticky surface moleculesGram-negative(阴性菌):sex pilus(性菌毛),F因子的特征,携带F因子的菌株称为供体菌或雄性,用F+表示。没有F因子的菌体称为受体菌,又称雌性,用F表示。F因子是双链环状DNA,分子量大约是3.5106,是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质粒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附加体(episome)。它既能以自主状态存在于细胞质中,又能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内。,F小环与主染色体大环之间发生一次交换就可以插入到宿主染色体中。F因子整合到E.coli染色体上以后,该菌株就成为高频重组株

4、(High frequence rebination),以Hfr表示。,Mechanism of DNA transfer during conjugation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大肠杆菌 F因子的遗传图谱,oriT:origin of transfer,The oriT sequence,1.About 300 bp2.Contains inverted repeats and an AT-rich region.,4.DNA recircularization,plementary strand synthesis,and vegetative repli

5、cation in the recipient.,1.Donor(供体)and the recipient(受体)cell contact and mating(配对)bridge formation,2.DNA relaxosome(松散)formation initiated(启动)by a single-stranded nick within the oriT,3.conjugative(结合)“rolling circle”replication(复制)and single-stranded DNA transfer to the recipient(受体),细菌结合的过程,质粒介导

6、的染色体DNA的转移,Formation of Hfr strains,Hfr细胞的转移,F+品系称为低频重组(low frequency rebination,Lfr):F因子转移频率很高,但两者染色体之间重组频率很低,大约是每百万个细胞发生一次重组。Hfr品系称为高频重组(high frequency rebination,Hfr):因为Hfr细胞与F-细胞接合后可以将供体染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受体F-,当供体和受体的等位基因带有不同标记时,在她们之间就可以发生重组,重组频率可达到0.01以上。,当处于游离状态时,细菌为F,当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时即为Hfr品系。所以经吖啶橙处理不会丢失

7、F因子。Hfr和F细胞接触时OriT活化,进行滚环复制。开始时,缺刻蛋白识别并结合在OriT区,切开单链,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在3-OH上从头合成。5端沿箭头方向延伸,将宿主的DNA移到受体中。由于整合后控制合成性伞毛的基因位于DNA环的末端,一般尚未进入受体细胞前,接合管就已经断裂,使转移中断,故Hfr杂交的后代不能获得合成性伞毛的基因,故不能产生性伞毛而呈F的性状。,第四节 中断杂交与重组作图,一、中断杂交实验原理 基因从Hfr 细胞按次序转入F-细胞,可根据基因进入F-细胞的时间和次序制作基因图谱。Wollman和Jacob于1954年在大肠杆菌中曾进行了以下杂交实验:Hfr:thr+le

8、u+azsTislac+gal+strs F-:thr-leu-azrTirlac-gal-strr把接合中的细菌在不同时间取样,并把样品猛烈搅拌以中断接合中的细菌,然后分析受体菌的基因型,这是在大肠杆菌等细菌中用来测定基因位置的一种方法。,二、中断杂交作图中断杂交实验结果,不同基因在F-中出现的时间和达到的稳定转移频率不同,表明它们同转移起始点之间,以及它们之间的顺序和距离不同。,0 5 10 15 20 25 min O az Ti lac gal E.coli中断杂交作图 基因距离以分钟为单位同一个Hfr菌株的转移的起始点在以及转移顺序在不同实验中都是相同的。但一个F+品系可产生许多Hf

9、r品系,这是因为F因子在细菌染色体上有许多插入位点而且其插入取向不同而形成的。用这些不同Hfr菌株进行中断杂交实验,则它们的转移起点、基因转移顺序以及转移方向都不相同。(P153图6-9),中断杂交实验和基因定位,思考题:,现分离得到一株StrR的大肠杆菌,且不能利用乙酸盐作为碳源(ace),为了定位突变位点,该突变株与四株StrSace+Hfr供体菌株(图谱如下图,箭头表示oriT的位置和方向)分别杂交,3.如果得到以下结果,ace突变位于什么位置?(以分钟表示),1.通过什么选择接合子?2.怎么淘汰供体菌?,Hfr4,Hfr1,Hfr2,Hfr3,F-、F、F 和Hfr的关系,三、细菌重组

10、的特点 Hfr细胞和F-细胞之间的接合管常会自发断裂,进入的Hfr染色体也随之断裂,一般说很少有整条Hfr染色体转入F-细胞的,因此:(一)F-细胞得到的只是F因子的一部分,F因子其余部分依赖于整条Hfr染色体的转移,这样Hfr F-杂交中选出的大多数重组子仍为F-。(二)F-受体细胞只接受部分的供体染色体,这样的细胞就称为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或称为半合子(merozygote)。供体与受体的重组是内基因子(F-染色体DNA)与外基因子(Hfr部分染色体DNA)的同源部分配对、交换,产生重组子。其中单交换产生的是不平衡的部分二倍体线性染色体,而双交换产生的是有活性的环状

11、重组子和片段。,细菌重组的特点,(a):接合后形成的部分二倍体,包括外基因子和内基因子;(b):内基因子和外基因子之间单交换形成一个线性染色体;(c):双交换形成一个完整的重组染色体和一个游离片段,这一片段随以后的分裂而丢失。,-,可见:原核类中的交换并不像真核生物那样在两整套基因组间进行,而是在一完整的基因组(F-内基因子)与一不完整的基因组(Hfr外基因子)间进行,即在部分二倍体间进行。因此,在细菌的重组中有下列两个特点:1、只有偶数次交换才能产生平衡的重组子2、不出现相反的重组子,所以在选择培养基上只出现一种重组子。,三、重组作图 如果2个基因间的转移时间2min则用中断杂交作图不可靠,

12、应采用传统的重组作图法。杂交 Hfr lac+ade+F-lac-ade-lac+乳糖不发酵 ade-胸嘌呤缺陷型 用完全培养基但不加腺嘌呤,可选出F-ade+的菌落 由于lac+ade-近,两者相继进入时间相距很短,难以准确界定,所以只能根据产物确定。如果选出ade+同时也选出lac+,说明lac-ade 间没有发生过交换;如果是lac-ade+说明发生交换。,Hfr lac+ade+F-lac-ade-F-lac-ade-Hfr lac+ade+F-lac+ade+F-lac-ade-Hfr lac+ade+F-lac-ade+F-lac-ade-A:外基因子与内基因子之间未发生重组;B:

13、lac-ade 两基因之外发生双交换;C:lac-ade 两基因间发生交换产生重组子。重组率=lac-ade+/(lac+ade+)+(lac-ade+)100%=22%两个位点之间的时间单位约为1min,可见1个时间单位(分钟)大约相当于20%的重组值。用重组率与中断杂交法测的基因距离大致符合的,根据接合的实验,用中断杂交法基因重组等方法已绘制出大肠杆菌K12环状遗传图(图10-17)。,A:,B:,C:,第五节 F因子与性导,一 F因子与F菌株 整合到细菌中的F因子也可以重新离开染色体,成为独立的环。这个过程是整合的逆过程,称为环出(looping out)。F因子在环出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准

14、确无误的,往往连同部分染色体片段一同离开。部分染色体DNA与F DNA的杂合环称为F因子 F菌株:指带有F因子的细菌。,F所携带的细菌DNA片段的大小不等,可以是一个基因,也可以长达细菌染色体的一半。F因子以极高的频率转移它所携带的基因。F因子有极高的自整合率,且整合在一定的座位上,因为它有与细菌染色体同源的区段。F因子整合在染色体上的位点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某一Hfr系(stock)的F因子在环出时带走了lac+,当此F转移到F lac以后,受体菌(receptor)成为 F+lac+的比率很高。但lac位于染色体的远端,在中断杂交试验中,只有1/100的受体成为F+lac+。这是因为F

15、携带 lac+基因进入受体后使 lac座位成为部分二倍体Flac+/lac,lac+对 lac是显性,所以部分二倍体的表现型是 lac+。,二、性导 F因子转入受体细胞后,由于引入体细胞的部分基因,从而形成部分二倍体,这种利用F因子将供体细胞的基因导入受体形成部分二倍体的过程叫性导(sexduction或F-duction),性导的意义:(1)性导产生部分二倍体,为研究单倍体细菌中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提供了可能的途径。(2)环出时,形成大量的F因子,不同F因子可能携带E.coli的不同基因,因此并发性导是建立遗传图谱的重要途径。(3)性导形成的部分二倍体也可用作互补试验,确定两个突变型是属于

16、同一个顺反子还是属于不同的顺反子。,第六节 转化与转导作图,一、转化(transformation)(一)、细菌转化实验(二)、转化过程*(三)、共同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一 转化(transformation),1.Transformation转化:细菌通过细胞膜摄取周围环境中DNA体段,并通过重组将其整合到自身染色体中的过程,称为转化。,Natural transformation,Definitions,2.Donor(供体):the bacterium from which the DNA was extracted(抽取).,3.Recipient(受体):the bacterium

17、that is intended to take up the DNA from its environment,4.Competence(感受态):the relative ability of recipients to take up free dsDNA,5.Transformant转化:a recipient受体that has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整合 donor genes into its genome,6.Transfection转染:transformation of a cell with viral病毒 DNA;this can produ

18、ce an active infection and production of viral progeny,if done correctly.,转化现象在细菌中是一种普遍现象。不同细菌转化过程有一定差异,但是它们都存在几个共同特征,即:1.感受态与感受态因子:感受态指细菌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DNA分子进行转化的生理状态。感受态主要受一类蛋白质(感受态因子)影响,感受态因子可以在细菌间进行转移,从感受态细菌中传递到非感受态细菌中,可以使后者变为感受态。,一般认为感受态出现在细菌对数生长后期,并且某些处理过程可以诱导或加强感受态,以大肠杆菌为例,用Ca2+(如CaCl2)处理对数生长后期的大肠

19、杆菌可以增强其感受能力。2.供体(donor)DNA与受体(receptor)细胞结合(binding):结合发生在受体细胞特定部位(结合点);对供体DNA片段有一定要求(20000个核苷酸对);结合过程是一个可逆过程。,3.DNA摄取:当细菌结合点饱和之后,细菌开始摄取外源DNA;往往只有一条DNA单链进入细胞(单链摄入),另一条链在膜上降解。4.联会(synapsis)与外源DNA片段整合(integration):整合就是指单链的转化DNA与受体DNA对应位点的置换,从而稳定地掺入到受体DNA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遗传重组的过程。因而研究整合的分子机制事实上也为遗传重组的分子机制作出了

20、贡献。,(三)、共同转化与遗传图谱绘制利用共同转化绘制细菌连锁遗传图谱的基本原理:相邻基因发生共同转化的概率与两者的距离间成正向关系,基因间距离越近,发生共同转化的频率越高,反之越低。因此可以通过测定两基因共同转化的频率来指示基因间的相对距离。(P53)转化基因间重组值的计算:转化子数(重组体数)重组值=,所有菌落数,第三节 转导(transduction),1.定义: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转导。2.发现 Lederbery及其研究生Zinder(1951)首先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enella typhimurium)中发现转导现象。发现过程 他们用苯丙氨酸、色

21、氨酸、酪氨酸营养缺陷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甲硫氨酸、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共同培养,相当让两种不同缺陷型的菌杂交。杂交过程和结果如下:,LT22 phe-try-tyr-LT2 met-his-(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组氨酸)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 原养型的菌落(即出现个别正常型的细菌)那么这些原养型菌落的出现是由接合引起的?还是由转化引起的?他们先进行U形管实验(P159),结果在LT22一臂获得原养型的菌株,由此推测可能有一种可通过滤膜的过滤性因子(FA)在起作用。进一步利用DNA酶处理,结果FA不受DNA酶影响,从而消除了转化作用的可能性。最后认为FA是一种噬菌体

22、,发现了转导。,3.转导的机制 转导是在噬菌体包装中因为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进去成为内含细菌染色体片段“假噬菌体”而发生的。具体过程如下:(1)噬菌体侵染细菌。(2)噬菌体DNA使细菌染色体形成片段,合成噬菌体DNA和外壳。(3)新噬菌体包装,偶尔将细菌染色体片段也包装进去成为内含细菌染色体片段“假噬菌体”。“假噬菌体”和真噬菌体一起释放出来。,(4)“假噬菌体”和真噬菌体一样可再侵染细菌,其中“假噬菌体”侵染时,就将外来的细菌基因注入,经过基因重组改变遗传性状,完成转导的过程。目前根据转导的机制,已广泛应用在体外包装“假噬菌体”,即将外源基因导入“假噬菌体”中,再侵染细菌,进行基因表达的

23、研究。,(一)普遍性转导 普遍性转导:指P1、P22等可以转导沙门氏菌染色体组的任何不同的部分。如果两个基因始终是一起转导或同时转导(共转导或并发转导)频率较高,那么证明两基因连锁,而且频率越高,则两基因距离越近。如:a基因和b基因共转导频率高,a和c共转导频率也高,b和c共转导频率低,则3个基因顺序为 b a c,若同时观察3因子转导分析,则只做一次实验就可推出其次序。举例:利用普遍性转导测知leu,thr,azi三个基因顺序。方法:(1)用噬菌体P1侵染带leu+,thr+和azi+的大肠杆菌。(2)用从该大肠杆菌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再侵染leu-、thr-和azi-的大肠杆菌。,(3)把受

24、体菌接种到不含thr的选择培养基上对thr+进行选择,凡具thr+的细菌都可生长,把此菌接种到其他培养基上,结果在选出的thr+重组子只有3%leu+,但无一个同时也是azi+。若选择leu+重组子,则约有50%同时也是azi+,因此3基因次序应为 thr+leu+azi+。,烈性噬菌体的普遍性转导,transfer of essentially any gene or any set of neighboring genes,转导频率的计算:,收集子代噬菌体,浸染,Cotransduction frequencies:,稳定转导与流产转导 稳定转导:指外基因子重组到受体菌基因组中的转导。流产

25、转导:指外基因子未重组到受体菌中的不能稳定转导。,1)进入受体的外源DNA通过与细胞染色体的重组交换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2)如果转导DNA不能进行重组和复制,其上的基因仅经过转录而得到表达,就成为流产转导(abortive transduction),其特点是在选择培养基平板上形成微小菌落。DNA不能复制,因此群体中仅一个细胞含有DNA,而其它细胞只能得到其基因产物,形成微小菌落。3)被降解,转导失败,在选择平板上无菌落形成。,普遍性转导中外源DNA进入受体的三种命运,(二)局限性转导,概念:只能转移细菌染色体特定部分基因的转导.2 局限性转导的过程 3 转导的机制:是因为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的

26、特定位 点上整合。4 低频转导与高频转导 噬菌体 感染供体菌裂解液(转导噬菌体)非溶源(溶源菌)(10-6)性细菌,溶源性转导子重组性转导子,低频转导:指溶源性细菌经诱导所释放的噬菌体所 进行的转导.,温和型噬菌体的局限性转导,transfer of only those chromosomal genes located adjacent to the attachment site of a prophage,温和噬菌体感染受体菌后,其染色体会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特定位点上,从而使宿主细胞发生溶源化,例如:噬菌体其插入位点的二侧分别是gal和bio基因;,该溶源菌因诱导而发生裂解时,在前噬菌

27、体二侧的少数宿主基因会因偶尔发生的不正常切割而连在噬菌体DNA上,缺陷噬菌体-转导噬菌体,转导噬菌体:dgal,dbio,低概率事件:106,a low frequency transducing,在野生型辅助噬菌体的帮助下,能产生高频转导(high frequency transducing),50缺陷型子代,三分之一的可能通过同源重组与宿主的同源区交换,缺陷型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后,被转导的基因:,三分之二的可能是溶源化,形成局部二倍体,特点,1)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完全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2)局限性转导

28、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局限性转导与普遍性转导的主要区别:,1.接合 是DNA从细胞到细胞直接转移。2.转化 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裸露的DNA。3.转染 对裸露的病毒基因组DNA/RNA的吸收。(在动物细胞中,从周围介质中吸收任何裸 露DNA都称为转染。在酵母和植物细胞中 导入裸露的DNA可以称为转染或转化),几种重组方式的比较,4.转导 通过病毒颗粒介导将染色体或质粒DNA转移到细胞中。普遍性转导:宿主 DNA片断可能取代病毒基因组被包装在噬菌粒中(1)载体为P1,P22噬菌体;(2)经错误包装宿主DNA片断和同源重组;(3)转移任何片断。特异

29、性转导:宿主 DNA共价地加入到病毒基因组中(1)载体为噬菌体;(2)经特异位点整合或同源重组;(3)转移特定的基因。,第四节 放线菌的基因重组,一、放线菌的特征大多有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少数无气生菌丝,多数产生分生孢子,有些形成孢囊和孢囊孢子。绝大多数放线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第四节 防线菌的基因重组,二)基本原理 其基因重组过程近似于细菌,育种方法却与霉菌相似。基本过程:异核体合子异核系重组体,1 异核现象 营养缺陷型的放线菌,经菌丝间的接触核融合形成异核体,其基因型分别与亲本之一相同,但形成的菌落在表型上是原养型的。特点:繁殖过程中,没有发生遗传信息的交换。,2 接合现象 形成异核体后,

30、相同细胞质里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核在双方增殖中,发生部分染色体的转移或遗传信息的交换。特点:形成部分合子,遗传信息交换,3.异核系的形成 部分合子形成后,接着产生杂合的无性繁殖系的细胞核。特点:异核系菌落形态很小,遗传类型各不相同。,4 重组体的形成 异核系不稳定,菌落生产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交换后,产生重组体孢子。特点:产生的孢子几乎都是双倍体。,三、放线菌的致育因子有三种:IF(相当于大肠杆菌的F+);NF(相当于大肠杆菌的Hfr);UF(相当于大肠杆菌的F-)。三者关系:IFUF IF NFUF NF,四、放线菌与大肠杆菌的区别在大肠杆菌中,F-F-不可育,但在放线菌中,UFUF可得到少数的重

31、组子。在大肠杆菌中F+F+或HfrHfr不可育,而NFNF,IFIF是高度可育的。,1.原养型:如果一种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也就是它能合成它所需要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维生素及脂类,这种细菌称为原养型。2.转化(transformation):指细菌细胞(或其他生物)将周围的供体DNA,摄入到体内,并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4.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5.接合(coniu

32、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6.Hfr菌株: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Homework,一.名词解释,7.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两个基因一起被转导的现象称。8.普遍性转导: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9.局限转导: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称为特殊转导或限制性转导。以噬菌体的转导,可被转导的只是噬菌体在细菌染色体上插入位点两侧的基因。10.att位点:噬菌体和细菌染色体上彼此附着结合的位点,通过噬菌体与细菌的重组,噬菌体便在这些位点处同细菌染色体整合或由此离开细菌染色体。11.原噬菌体(pr

33、ophage):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处于整合状态的噬菌体DNA称为。12.溶原性细菌:含有原噬菌体的细胞,也称溶原体。13.F菌株: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14.半合子15.中断杂交实验,(二)是非题:1.在大肠杆菌中,“部分二倍体”中发生单数交换,能产生重组体。(-)2.由于F因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向整合到环状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从而在结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转移原点和转移方向。(+)3.受体细菌可以在任何时候接受外来的大于800bp的双链DNA分子。(-)4.在中断杂交试验中,越早进入F-细胞的基因距离F+因子的致育基因越远。(+)5.在接合过程

34、中,Hfr菌株的基因是按一定的线性顺序依次进入F-菌株的,距离转移原点愈近的基因,愈早进入F-细胞。(+),6.F因子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偶然会带有细菌染色体片段不准确环出,这时的F因子为F因子。(+)7.F因子由于带有宿主细胞染色体片段,所以很容易整合到宿主细胞上。(+)8.特殊性转导是由温和噬菌体进行的转导。(-)9.转化和转导在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中,其媒介是不同的,前者是噬菌体,后者是细菌的染色体。(-)10.F因子所携带的外源DNA进入受体菌后,通过任何形式的交换都能将有关基因整合到受体菌染色体组中。(-),(三)选择题:1在HfrF-的杂交中,染色体转移过程的起点决定于(

35、)(1)受体F-菌株的基因型(2)Hfr菌株的基因型(3)Hfr菌株的表现型(4)接合的条件 2在E.coli F(+)str(s)lac(+)与 F(-)str(r)lac(-)两菌株的杂交中,预期的菌株将在下列哪种培养基上被选择出来():(1)乳糖培养基(2)乳糖、链霉 等培养基(3)葡萄糖、str培养基(4)阿拉伯糖培养基 3在噬菌体的繁殖过程中,形成噬菌体颗粒的时候,偶而会发生错误将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这种假噬菌体称为()。(1)假噬菌体(2)F因子(3)温和性噬菌体(4)转导颗粒,4大肠杆菌A菌株(met-bio-thr+leu+)和B菌株(met+bio+thr

36、-leu-)在U型管实验培养后 出现了野生型(met+bio+thr+leu+),证明了这种野生型的出现可能属于()(1)接合(2)转化(3)性导(4)都不是,(四)填空题:1在原核生物中,()是指遗传物质从供体转换到受体的过程;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称()。2戴维斯的“U”型管试验可以用来区分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于()还是由于()。3细菌的遗传重组是由接合还是由转导所致,可以通过()试验加以鉴别,其依据是()。4用S(35)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放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而后分离菌体和培养液,绝大部分的放射性将在()测得。,5将E.Coli放入含有氚标记的胸腺嘧啶培养基中培养一

37、个世代,取出后再在无放射性的培养基中培养2个世代,被标记的细胞比例应该是()。6入噬菌属于()噬菌体,噬菌体是通过一种叫做()的拟有性过程实现遗传重组。7用ab+菌株与a+b菌株混合培养可形成ab、a+b+重组型。但在混合前,如果把它们分别放在戴维斯U型管的两侧,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产生的。如果重组前用DNA酶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产生的。如果在重组前用抗血清(如P22)处理,若不能形成重组体,说明其重组是通过()产生的。,8野生型T4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B菌株和K12()株,形成小而边缘模糊的噬菌斑,而突变型T4噬菌体能侵染大肠杆菌B菌株,形成大而边缘

38、清楚的噬菌斑,但不能侵染K12()株。通过两种不同突变型的杂交,可以估算出两个突变型之间的重组值,大肠杆菌K12()株在估算两个突变型重组值试验中的作用是()。9以噬菌体为媒介所进行的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称为()。,(五)问答与计算:1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细菌杂交与高等生物的杂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高等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的,并遵守分离规律,两亲的遗传贡献是相等的。而细菌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单向的,不遵守分离规 律,两亲的遗传贡献是不相等的。,2为什么用P(32)和S(35)标记噬菌体能证明进入细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答:因为DNA分子不含S而含P,而蛋

39、白质分子含S而不含P,因此利用P(32)标记的只 能是DNA,而S(35)标记的只能是蛋白质,而不是DNA。经过测定,如果进入细菌的是P(32)而不是S(35),就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3原噬菌体位于E.coli的gal和bio基因之间,而lac和gal基因相距约10分钟。问得到lac-gal转导颗粒的机率有多大?答:机率近于零。因为lac座位太远,不能噬菌体的头部。4.菌株的基因型为ACNRX,但基因的顺序不知道。用其DNA去转化基因型为acnrx的菌株,产生下列基因型的菌株:AcnRx,acNrX,aCnRx,AcnrX和aCnrx等,问ACNRX的顺序如何?答:NX

40、ARC或CRAXN,5.每个嗜血杆菌只能吸收10个分子的转化DNA,现有一供体染色体被打断成200个分子的转化DNA,试问在嗜血杆菌群体中,对某一特定基因来说预期出现转化子的最高频率是多少?,6.某科学家应用转化技术在不同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间做大量的杂交实验,下面的资料是受体菌不能合成组氨酸(基因型表示为his),但对突变基因ant、trp、ind来说是野生型。3个供体菌分别带有其中的一个。实验所得到的供体和受体都是野生型转化予的记录如下:供体 受休 野生型转化子(+)频率 ant十 十his 0.450 trp十 十his 0.190 ind十 十his 0.263作出4个基因的连锁图。,7.假定你证明对过去一个从未描述过的细菌种有遗传重组,如使ab+菌株与a+b菌株混合培养,形成a+b+、ab的重组类型,试说明将采用哪种方式来确定这种重组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