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歌比较.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40882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诗歌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中西诗歌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中西诗歌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中西诗歌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中西诗歌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诗歌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诗歌比较.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中西诗歌比较,2,中西诗歌 一般特点 比较,3,一 发展传统的不同特点,西方以史诗开头,形成强大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以抒情短诗开场,并且形成强大的抒情诗传统。,特洛伊木马计,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抒情诗传统,叙事诗有,但比起抒情诗来,则少得可怜。西方有一个强大的叙事诗传统,抒情诗也很多,但抒情诗在西方诗歌中所占的比重比起抒情诗在中国诗歌中所占的比重则小得多。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经过楚辞、离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直到元曲等,甚至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也有很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也有些叙事诗,比如诗经中的“大雅”,就是讲述了周朝的历史,歌颂了周朝的六个国王,再如汉魏

2、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北朝的木兰辞等都是一些叙事诗,但它们都很短小、主题也过于日常化和生活化。相比较而言,西方叙事诗的传统非常强大,古希腊的荷马史诗(48卷,27803行)、古罗马的埃涅阿斯基、中世纪的四大史诗和但丁的神曲(3部,14000多行)、17世纪的失乐园(12卷,10000行)、18世纪拜伦的唐璜(16章,16000行)、歌德的浮士德(历时60年,12111行)、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都是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叙事诗,而且主题宏大,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其主人公不是神灵,就是英雄。,6,不同传统带来的差异,西方与神话结合的叙事诗传统,中国与实用结合的抒情的传统,带来中西

3、诗歌的许多差异:1.题材上,西方诗大多超越凡俗;中国诗则凡俗日常。2.内容上,西方诗努力表现“客体的全部;中国诗表现个人经验(但与群体联在一起)。3.风格上,西方诗尚直率、铺陈、情感浓烈,追求深刻;国诗尚虚、重神、主情,但显得委婉含蓄、淡雅空灵。4.形式上,西方诗歌较中国诗歌篇幅长得多。,朱光潜在长篇诗在中国何以不发达一文中分析:其一,中国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感情的浅薄;其二,西方民族生性好动,理想的人物是英雄,中华民族生性好静,理想的人物是圣人,英雄宜做史诗的主角,圣人则不然;其三,文艺观上主观和客观的分别,中国诗偏重主观,西方诗偏重客观;其四,史诗和悲剧都是长篇作品,中国偏重抒情,抒情诗不

4、能长;其五,史诗和悲剧都是原始时代宗教思想的结晶,与近代社会状况和文化程度不相容,而西方还有人创作史诗历史剧,因为有希腊的蓝本可以模仿。归根到底,史诗及叙事长诗在中国不发达,跟中华民族很早就作为大一统国家,对王权秩序、现实伦常、诗歌教化的重视有关。当然,正象中国有叙事诗一样,西方也有抒情诗。中、西诗歌传统的抒情叙事是相对而言的。,8,二 意象运用的不同特点,什么是“意象”?李元洛说:“意象是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汇与具现,是诗歌特有的审美范畴。”庞德:意象是“瞬间形成的感性与理性的复合物”。以“人面和桃花”为例:象征的方法是以桃花作为人面的代号,比喻是说人面象桃花。意象则不是说

5、人面象桃花,也不是以桃花代人面,而是说”人面就是桃花,桃花就是人面”,人面和桃花有机合成一体,成为诗人思想感情的复合体。,物象、意象的区别例: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物象:客观存在的物体风、雨、黄昏等意象:指“意”与“象”的交融契合,将主观情思融于具体的物象之中,也就是说“意象”是含有情意的物象。(情感投射下的风、雨、黄昏)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10,突出特点与铺陈细节,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运用往往是削去旁枝杂叶,直指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事物的突出特征,意象显得简洁凝炼;西方诗歌的意象则往往铺陈大量的细节,主要特征不甚明了,意象驳杂但有气势。,

6、11,英华兹华斯水仙花,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They stretched in never-|e

7、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12,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but they Out 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I 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8、had brought:For oft,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鹿柴描写鹿柴在春日傍晚时分的静穆清新,表现诗人脱离喧囂闹市,追求恬静出世的情绪。以四个意象、极富特征地表现空灵豳静的情境。以声音衬寂静。以光衬出暗。),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

9、深林,复照青苔上。,华滋华斯的诗中,水仙花的彩色淹没在大量的细节之中,铺陈大量细节,描叙了许多相关的事情。正是由于运用意象的不同,王维的诗象是一幅色彩清新的中国画;华滋华斯的水仙花却象一曲委细周详的低吟曼唱。,15,三、中、西语言的不同 导致诗歌形式差异,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主要讲究语义上的搭配是否合乎义理,很少受语言的形态成份的约束。这使汉语诗歌尚写意,语序灵活,词语组合多变;印欧语言则有繁复的变位、变格、形态变化,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上相对来说比较严谨,但不象汉语灵活。汉字是表意文学,象形文字,使汉字本身就独具形象感,对于强调意象的诗歌创作,汉字独其优势。美国诗人就注重到汉字的独

10、特魅力,认为一个“有”字就象一首形象化的诗伸手揽月。印欧语是表音文字,没有这种长处。从表音来看,汉字一个字一个音节,音形统一。而且汉语发音有阴、阳、上、去的四个声调,可以形成平仄配合的音律。印欧语言音、形、义是不统一的,音节的书写有长有短,发音靠发音的长短轻重的配合形成音律。,16,(一)汉语诗听觉与视觉长度一致,诗型整齐;西方诗歌相反,诗行长短错落不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Thus I 我这样 Pass by 走过去 And die 死去 As one 象一个 Unknown 陌生人 And gone 走了 赫里克,17,(二)汉诗有平仄诗律;西

11、方诗有轻重律或长短律,汉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在一句诗中,每两个音节为一节拍,五言诗为两个节半拍;七言诗是三个半节拍。每句内以节拍为单位,平仄交替,构成节拍之间的平仄对比。而在一联(两句)内上句与下句之间,平仄交替相反,上句平起,下句则仄起。这样不仅一句内平仄构成对比,而且在一联两句中,平仄也形成对比。西方诗按长短轻重音律形式“格”,短、轻的音节为“抑”,长而重的音节为“扬”,相互配合形成“抑扬格”、“扬抑格”、“扬扬抑格”、“抑抑扬格”等音律。再按每行诗的音节数称为“XX音步”(二个音节为一音步)。西方诗的格律就称“XX音步XX格”诗体。,18,(三)中国诗对偶普遍而且严整;西方诗少对偶而

12、且往往不严整,中国诗歌的对偶不仅是意义上的对称,而且形式上也是严格的对偶。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一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垂”对“涌”,“平野”对“大江”,“阔”对“流”,全联静对动,广阔对悠长,都极为工整贴切。,西方诗歌即使对偶,最多达到意义的对称和形式上的大体对偶,如拜伦的了一联诗:My boat is on the shere,(我的小船在岸上)And my bark is on the sea.(我的小艇在海上)形式上没法完全对偶。,19,(四)含混简省 与明确清晰的诗歌语言,中国诗歌语言表现出简省含混的特点,它正好与诗歌的意象性、接受的多义性相应,适宜诗歌创作;西方语

13、言讲究逻辑性和准确性,固然有精确明晰的优点,但限制诗歌内容和表达空间。,20,1、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的效果,汉语诗歌经常省略人称及主语,由此造成一种客观的非个人的抒情效果,使个人体验上升为普遍的或象征的意蕴,从而使读者也能置身其中,产生更大范围的共鸣。而在西方诗歌中,由于人称必不可少,无法产生这种效果。如王维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由于省略了人称,造成一种“人的动作与大自然完全融合”的效果。若加上人称,效果大不一样。(蒹葭),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

14、n the floor?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the dazzling moon.I drop my head,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对比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22,2、时态变化的有无,中国诗歌语言没有时态变化,造成一种绝对时间的感觉,从而也使个人体验具有一种超越暂时时空的非个人的普遍色彩。如陈子昂的登出洲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23,3、词性活用的效果,中国诗歌语言中的词汇不依靠任何词形变化,仅凭其所

15、处的位置与前后联系,便可易换各种词性,从而使一个词增加数倍表现力,同时也产生一种模糊含混的表现效果。其他语言中难有这种效果。如杜甫春望有一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里的“春”字作为动词使用了,既是变化的过程,又是结果,获得双倍表现力。(西风),24,4、省略语法虚词,中国诗歌语言还尽量省略语法虚词,使语法因素降低最低水平,只用并置迭加的方法,以最少的字数表现最多的内容。Dry vine,old tree,crows at dusk.Low bridge,stream running,cottages,Ancoent road,west wind,lean nag,The sun weste

16、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5,第二节 中、西爱情诗 比较,罗密欧与朱丽叶,26,一、在爱情观念上,西方爱情诗表现为理想化、神圣化、精神化;中国爱情诗表现为现实性、人间性和灵肉不分。,27,(一)西方爱情诗很大一部分是对爱的力量、价值的表达,升华为一种哲理探讨;中国爱情诗大多是实实在在的独守空房的孤寂,双双厮守的愉悦。,28,爱的哲学(雪莱),出山的泉水与江流汇合,江河又与海洋相通,天空里风与风互相渗透,融洽于甜蜜的深情。万物遵循同一条神圣

17、法则,在同一精神中汇合,世界上一切都无独而有偶,为什么我和你却否?看高高的山峰亲吻蓝空,波浪和波浪相拥相抱,没有一朵姐妹花会被被宽容,,如果竟轻视她的弟兄,灿烂的阳光抚抱大地,明丽的月华亲吻海波,一切甜美的天工有何价值,如果,你不吻我?,29,至善(英勃郎宁),岁月的全部馨香和芳菲都在一只蜜蜂的袋里,矿藏的全部美妙和富裕都在一切宝石的心里,在一颗珍珠的核里有着大海的全部阴阳。馨花和芳菲、阴和阳、美妙、富裕,以及远远超过它们的,比宝石更光辉的真诚,比珍珠更纯洁的信任,宇宙间最光辉的真诚纯洁的信任 一切对我来说,都在一个姑娘的吻里。,30,勃郎宁和伊丽莎白的爱情,伊丽莎白.巴雷特15岁时,从马上摔

18、下跌坏了脊椎,卧床不起。伊丽莎白饱含激情的诗作,叩动了她表兄的朋友、年轻诗人勃郎宁的心扉,他给伊丽莎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从此两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1848年,伊丽莎白29岁,比她小6岁的勃郎宁慎重的向她提出了结婚的请求,却遭到她的拒绝。在伊丽莎白看来,这不过是勃郎宁一时狂热,至多是出于对她的同情和怜悯!然而伊丽莎白错怪了他。勃郎宁愿把自己真实的爱情献给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尽管遭到了拒绝,他仍然用行动继续表白自己的心迹。后来,伊丽莎白终于看清勃郎宁的为人,到他第三次求婚是,她欣然打开了心灵大门。这种经过时间考验的爱情,不仅给伊丽莎白巨大的力量,是她通过锻炼,竟然奇迹般的摆脱了20多年须臾不离

19、的病床,能够徒步下地行走,而且也如源源不绝的喷泉,赋予她的诗作新的生命。,31,中国爱情诗例,月夜(杜甫)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塞。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子夜歌(南朝乐府民歌)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梧子”谐“吾子”),杜甫草堂,32,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两大基本题材,中国古代诗中,相思的痛苦与相见的欢喜是爱情诗的两大基本题材。从诗经开始就是如此:“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之,亦既颧之,我心则降”(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秦风,晨风),“既见君子,云朝不喜!”(郑风,风雨)还有“一

20、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的千古绝唱。这种相思的痛苦与相见的欢喜形成以后中国爱情诗的传统,尤其是前者,以“闺怨诗”形成久远的传统。“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中国古代爱情诗一般停留在现实的层面,写男女的离愁别绪,相思之苦,厮守欢娱。即使升华,就把爱情比喻成君臣关系,用爱情象征政治理想。从屈原开始,中国诗人就有以香草美人自喻的传统,夫妻与君臣形成一种同构关系,诗人常常借爱情寄托政治失意的伤感,“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难诉”,美人失宠与文人失意形成对应。,34,(二)西方爱情诗的对象多为对纯洁、飘逸的女性;中国爱情诗的对象多是普普通通的

21、妻子或丈夫。,35,我的恋人如此娴雅(但丁),我的恋人如此娴雅端庄,当她向人行礼问候的时候,总使人因舌头发颤而沉默,双眼也不敢正视她的目光。她走过,在一片美声中,但她全身透着谦逊与温和,她似乎不是凡女,而来自天国,只噗显示神迹才降临世上。她的可爱,使人眼睛一眨不眨,一般甜蜜通过眼睛流进心里,你若没有过体验则难以体会,从她的樱唇间,似乎在微微散发,一种饱含爱情的柔和的灵气,它叩着你的心扉命令道:“叹息吧!”,维纳斯诞生,36,你好象一朵花儿(海涅),你好象一朵花儿,这样温柔、纯洁、美丽,我凝视着你,一丝哀愁,悄悄潜入我的心底。我愿在你的头上,轻轻放上我的手,祈祷上帝永远保佑你,这样纯洁、美丽、温

22、柔。,37,中国古诗例,秋夜曲(唐张仲素)丁丁漏永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来寄莫飞霜。,王安石故居,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位边卒之妻在漫长秋夜为夫赶制征衣。对丈夫的惦念之情。叮叮咚,漏壶(计时器)的水声滴个不停,多么漫长的秋夜!从薄薄秋雾笼罩的空中,倾泻出淡淡的月光,愈加令人感受到秋夜的凄清。夜深寒气逼人,秋虫也因寒气难耐而通霄呜叫。在朦胧的夜色里,滴漏的水声,秋虫鸣叫相伴着独度寒夜的思妇,更添心头的寒意。她担心秋深霜降,暗中祈求:丈夫的寒衣尚未寄出,老天可不要下霜啊!这里,一位善良、凄苦、勤劳、承受着生活压力和远别丈夫的情感痛苦的劳动妇女形象跃然而出。,38,(三)西方爱情诗的

23、氛围更具宗教色彩中国爱情诗更多自然气息。,39,祈祷(俄莱蒙托夫),圣母啊,现在我站在你圣像前,明亮的光轮前,向你虔诚祈祷,不是带来感谢,不是祈求拯救,不是忏悔,不是战斗前的祝告。更不是为了我自己漠漠的心,这人世上孤苦的流浪人的心,而是想要把这纯真的女郎,交给冷酷世界的热情维护人。愿你用幸福招拂美好的心灵,愿你赐与她满怀眷恋的侣伴,,给善良的心一个期待的世界,明朗欢乐的青春,平静的晚年。当最后离别的时刻来临时,在沉静的午夜或嚣嚷的清晨,愿你派一个最圣洁的天使,到病榻前接引她美丽的灵魂。,这首诗是莱蒙托夫为她的恋人瓦尔娃拉写的,瓦是诗人朋友的妹妹,那是一个热情、美丽、温柔的姑娘,但莱蒙托夫心里爱

24、着她,一直没有表白。瓦后来嫁给一位可以做父亲的人。但诗人心中祷告圣母能给她幸福。,41,中国诗例,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江楼感旧(赵瑕)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首句从梦境落笔,诗人别梦依依,飘飘渺茫,不知不觉来到情人家中。虽分手经年,却魂牵梦绕。其句写梦中所见,这是原是定情之所,虽全是白描景物,但有人去楼空的悲伤。且当年就在这回廊里倾诉衷

25、肠的情景,历历在目,更强化了这种悲伤。三、四句回现现实,梦醒后自己依然只身独卧,起身看到庭院里,唯见月色溶溶,笼罩在满地的落花之上,两句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花儿雕零,事事将尽,伤感之情隐含其中,然而花开花落自有花开之时,可人呢,还能再湿欢情么?月光如水,当年照在两人身上,如今映照的是离人落花。这里的“小廊”、“庭月”、“落花”都是富于深意的自然景物出现在诗中。,这些中国古典爱情诗都写到自然背景。这里表现了中国诗人对爱情的人间性、现世性的认识。一方面自然背景本身为爱情提供了一个人间性、现世性的舞台;就象宗教背景为西方爱情诗提供了一个神圣性、不朽性的活动舞台一样;另一方面,诗歌中的爱情通过与自然的

26、对比,清晰地呈现出人间性、现世性的特征,相比之下,爱情显得如此脆弱,转瞬即逝。,44,宗教背景与自然背景,总之,西方爱情诗在虚幻的宗教背景和氛围的参照、烘托下,其爱情给人以神圣性,不朽性的印象;中国爱情诗在一个真实的自然背景的参照、烘托下,其爱情给人以人间性,现世性的印象。,45,爱情观差异的根源:宗教传统的有无,西方文化中的宗教传统,使人们相信,人生并不终止于死亡,死后还有天国,那是比人世更好的世界。既然人生在死后并没终结,爱情也如此,可以到天国继续相爱,人世难以实现的爱,到天国去实现;人世被迫中断还可以到天国重续前缘。正是当爱情的延续得到天国的许诺时,它就超越了现世和人间,而获得神圣化、永

27、恒性;而且爱的对象也容易被理想化,诗人把他们看成天使而不是凡人,同时,由于相爱的人在来生、天国总能结合,所以今生的精神之恋也可以满足。中国缺乏这样的宗教传统。人们从未得到过死后进入天国的许诺。中国文化建立在儒道基础上,又以儒家学说为正统。强调的是入世、进取,即使尚虚无、自然的道家,也没有真正“超世”。无论是研究社会的儒家还是研究自然的道家,与西方相比,都没有如影随形的“彼岸天堂”、“万能上帝”、“绝对观念”那种与现实两分对立的观念,而是相反的现实,现实观念,在爱情观念上,没有来世前缘之说。潘岳的诗:“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元稹写道:“同穴窗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46,二、在爱情的内

28、容上:西方爱情诗主要表现婚前的爱情追求,欢欣和喜悦,中国爱情诗主要表现婚后的爱情哀怨、苦恼和忧伤。,47,(一)西方爱情诗往往表现情人之爱;中国爱情诗大多表现夫妻之情。,48,灿烂的星(英)济慈,灿烂的星!我祷求象你一样坚定 但我不愿意高悬夜空,独自辉映,并且永恒地睁着眼睛,象自然间耐心的、不眠的隐士,不断望着海涛,那大地的神父,用圣水冲洗人所卜居的岸沿,或者注视飘飞的白雪,象面幕,灿烂、轻盈、覆盖着洼地与高山 啊,不,我只愿坚定不移地,以头枕在情人酥软的胸脯上,,永远感受到它舒缓的降落、升起,而醒来,心里充满甜蜜的激荡,不断、不断听着她细腻的呼吸,就这样活着或者昏迷地死去。,这是济慈的最后一

29、首诗。1820诗人从英国赴意大利疗养,在途中的轮船上写下这首诗,献给他至死不渝的恋人范妮.勃朗。临行前他曾写信给她:“范妮我的天使我将尽力安心养病,就象我以整个身心爱你一样我决不会与你诀别“。但不到半年,诗人以25风的生命病逝于罗马,而他对范妮的爱却象灿烂的星星长存。,50,思念比永恒的宇宙要久长,比太空的殿宇还高昂,比幻想之国还更加美丽,焦急的心灵深过海洋。思念无边,无穷无尽,你给我留下来的形象,象似神灵塑造的一样,使我永远把你记在心上。你值得思念,但思念一词 无力表达我热烈的心肠,可以说,思念似我在燃烧,在我的心中永远永远激荡。,燕妮,即使大地盘旋飞翔,你比太阳和天空更光亮。任凭世人把我无

30、限责难,只需你对我爱,我一切甘当。,思念(马克思),这是马克思和燕妮结婚前的一首诗作,充分表达了马克思对燕妮的热烈爱恋。,52,中国古诗例子,青青河畔草(汉.古诗19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答外(宋.郭晖妻)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答外(宋.郭晖妻)碧纱窗下启缄jian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答外”即答赠丈夫。这是郭晖的妻子(连名字都没有)写给远在异地的丈夫。宋诗纪事:“士人郭晖,因寄妻问,误封一白纸去乃寄一绝云”。妻子对

31、丈夫寄来的“白纸”既不懊丧,也不猜忌,而作妙解,宋人王琼奴的诗句:“风流不是无佳句,两字相思写不成”,佳句难书相思情。此处无言胜有言。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深挚爱情和坚定的信任。,54,(二)西方爱情诗大多写“慕”,抒写的是对娇美、温柔的情人爱的倾诉,中国爱情诗大多写“怨”,形成“闺怨诗”、“宫怨诗”或者“悼亡诗”的传统。,55,给(济慈),自从我被你的美所纠缠,你裸露的手臂把我俘获,时间的海洋已经有五年,在低潮、沙漏反复过滤着时刻。可是,每当我凝视着夜空,我仍看到你的眼睛在闪亮;每当我看到玫瑰的鲜红,心灵就朝向你的面颊飞翔;每当我看到初开放的花朵,我的耳朵,仿佛贴近你的唇际,,想听一句爱语,就会

32、吞下,错误的芬芳一,甜蜜的回忆,使每一种喜悦都暗淡无光,你给我的欢乐带来了忧伤。,56,给玛丽(雪莱),哦,亲爱的玛丽,你能在这里多好,你,和你那明亮开朗的棕色眼睛,你那甜美的话语,似小鸟,向常青藤荫里寂寞忧郁的伴侣,倾吐爱情时的啭鸣,那天地间最甜最美观的声音!还有你的秀额 更胜过这蔚蓝色意大利的天穹。亲爱的玛丽,快来到我的身边,我失去了健康,但你远在他乡;,你对于我,亲爱的,就象黄昏时对于西方的星辰,就象落日对于圆满的月亮。哦,亲爱的玛丽,但愿你在这里,古堡的回声也轻声低语“在这里!”,57,中国古代闺怨诗,春闺(元元准)杏花零落燕泥香,闲立东风看夕阳。倒把凤翅搔鬓影,一双蝴蝶过东墙。闺情(

33、唐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天梦难成。披衣更向门前理,不忿朝来鹊喜声。,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柳色新,悔教夫婿觅封候。望行人(唐张籍)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飞。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无因见边使,空待寄寒衣。独倚青楼暮,烟深飞鸟稀。,58,男性诗人的闺怨诗,对于中国的“闺怨”诗,还必须看到:其基本表现手法是由男性诗人(偶尔也有女性诗人)用第三人称以客观态度表现女性对男性的想思之苦。这里也与西方爱情诗大不一样。西方有学者提出疑问:爱情既然是男女双方的事情,中国诗人为何只用第三人称表现女子对男子的爱情,而不直接用第一称的主观态度表现,男子对女子的爱情?其原因就是:

34、在中国文化中,爱情所处的地位不及西方文化中的爱情重要,男人应以事业为重,大业是“治国平天下”,“儿女情长”是事业的阻碍,因而不以男人的口吻来表现,男诗人写情诗也以女子口吻表现。,59,(三)中西爱情诗中的景物描写作用不同:西方爱情诗中的景物往往用来衬托情人的美,渲染爱的愉悦感受;中国爱情诗的景物大多用来对照爱情的脆弱,强化哀怨之情。,60,五月之歌(歌德),明媚的自然,多么美妙,太阳多辉煌!原野含笑!千枝复万柯,百花怒放,丛林草莽间,万籁俱唱。人人的胸怀,欢腾雀跃。,啊,大地,幸福,喜悦!象云雀喜爱,天和歌唱,象朝花喜爱,碧空芬芬,啊,爱情,爱情!灿烂如金,就象山顶上,早晨的云!,你欣然祝福

35、膏田沃野,花香馥郁的,大千世界。啊,姑娘,姑娘,我真爱你!太阳!你目光炯炯!你真爱我!,61,啊,亲爱的!你天仙般的笑靥(华滋华斯),啊,亲爱的!你天仙般的笑靥,把我整个心灵都已照亮,倘在我脸上返射出你笑的光彩,你准会乐意看到这副模样,就如一轮皎月得意而矜持地,看到自己明亮的光芒,反射在她照耀的流水里,反射在静静的山坡上。,科克茅斯的华兹华斯故居,62,晚霁(清梁鼎芬),雨止禅亦止,夜凉心更凉。无人说明月,独自九回肠。,雨过蝉息,皓月当空,夜色宜人。但人呢?孑然一身、孤独哀叹。相伴的人却不在身边了。悼亡之伤感,喷然而出。梁鼎芬少年得志,光绪六年入翰林,同年娶妻龚氏,为人艳称。不料遭贬离京,托妻

36、于友,竞被占为外室。,63,红红的玫瑰(彭斯),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它在六月里开放,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美妙地演奏起来。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我爱你那么深切,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一直到四海枯竭。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到太阳把岩石烧裂,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只要是生命不绝。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我和你小别片刻,我要回来,亲爱的,即使是万里相隔。,罗伯特彭斯(1759-1796),64,三 在表现风格上,西方爱情诗热烈奔放;中国爱情诗则委婉含蓄。,65,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37、为探看。,66,红红的玫瑰(彭斯),啊,我爱人象红红的玫瑰,它在六月里开放,啊,我爱人象一支乐曲,美妙地演奏起来。你是那么美,漂亮的姑娘,我爱你那么深切,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一直到四海枯竭。直到四海枯竭,亲爱的,到太阳把岩石烧裂,我要爱你下去,亲爱的,只要是生命不绝。再见吧我唯一的爱人,我和你小别片刻,我要回来,亲爱的,即使是万里相隔。,罗伯特彭斯(1759-1796),这两首诗同样表现爱的执着,彭斯的诗热烈奔放,直接表达要受到“四海枯竭”、“岩石烧裂”、“生命不绝”。而李商隐却非常含蓄,以“春蚕”和“蜡炬”的意象来表达。,68,醒(俄普希金),美梦啊,美梦,哪里是你的甜蜜?夜间的欢乐,你在

38、哪里?你在哪里?欢乐的梦,已失去影踪。我孤零零,在黑暗中,苏醒。床周围,是沉默的夜。爱情的幻想,忽而冷却,,忽而离去,成群地飞跃。我的心灵,仍充满希望,它在捕捉,对梦境的回想,爱情啊,爱情,请听我的恳请:请再把我送入梦境,让我再心醉,到了清晨,我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梦醒。,69,春怨(唐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70,梦中恋情的不同表达,这两篇诗都是写梦见思念中的人,梦醒后的情怀。但普希金的直露,梦醒后的失落、痛苦,向爱情的恳求都直接写来。这是普希金为初恋对象巴库尼娜写的。她是普希金皇村学校的同学的姐姐,天生丽质,风姿绰约。普希金为她写了20首情诗,其中有一名句:“即使死去,也要爱到死”。情感非常热烈。金昌绪的春怨以啼鸣惊梦,责鸟怨春的情境,委婉表达闺妇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