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44421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3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装配工艺技术及重点工序控制培训教材,培训目的:1.针对公司情况及产品特点制定,规范装配员工的操作,保证产品的装调质量。2、使员工快速了解收割机装配基本要求及连接要求等。,2 引用文件GB/T 5226.1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 条件 GB/T 6557 挠性转子机械平衡的方法和准则GB/T 9239 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JB/T 5994 装配通用技术要求,KS 139-86 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3、基本要求:3.1 产品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工艺要求及与产品有关的标准规定进行装配,不得少装、漏装。3.2 凡待装的零部件(包括外购、外协件)必须通过检验合格后方能进

2、行装配。3.3 装配环境必须清洁,零部件在装配前,必须将铁屑、毛刺、油污和泥沙等杂物清除干净。3.4 零部件在装配时,其配合面和摩擦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有锈蚀,划痕和碰伤等缺陷存在,配合表面和工作面均应清理干净,并涂以适量的防锈油。零件的油孔、油槽应清洁通畅。,3.5 凡已涂漆的零部件在油漆未干前,不得进行装配。3.6 各部管路装配后必须畅通,变速和转向机构应操纵灵活。3.7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刮伤和锈蚀。输送螺旋壳体,升运器壳体和粮箱等有一定形状要求的零部件装配后应保持其完整的外形。3.8 装配过程中的机械加工工序如钻孔、攻丝等应符合KS139-86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 定。3.9

3、输送螺旋轴、逐稿轮轴、滚筒轴等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校正。,3.10 在装配弹簧时,不准任意拉长和切短,弹簧长度的调整应使用调整量规。3.11 各种油管不得有凹痕、皱折、压扁、破裂等现象,管路弯曲处应圆滑。软管不得有扭转现象。3.12 所有密封用橡胶带均须处于正确位置。3.13 橡胶轴套装配前应在清洁的水中浸泡。3.14 零部件装配后,各润滑处必须注入适量的润滑油(脂)。3.15 用修配法装配的零件,修整后的主要配合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工艺规定。,4 各种连接方法的要求4.1 螺钉、螺栓连接4.1.1 同一零部件用多个螺钉或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顺时针、交叉、对称逐步拧紧,如有定位销,应从

4、靠近定位销的螺钉(螺栓)开始,如图所示。,a,6,4.1.2 螺栓、螺钉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与扳手。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伤。4.1.3 有特殊要求的螺栓,螺纹的旋入部分应按工艺要求涂以适量的润滑油或密封胶。,c,d,4.1.4 螺栓和螺钉的头部以及螺母的端面应与被紧固的零件平面均匀接触,不应倾斜,也不允许用锤敲打来达到此要求。4.1.5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未规定拧紧力矩的螺栓,拧紧力矩可参照附录A的规定。4.1.6 螺栓、螺钉和螺母拧紧后,螺栓、螺钉一般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4.1.7 用双螺母时,应先装薄螺母后装厚螺母。4.

5、1.8 沉头螺钉拧紧后,钉头不得高于沉孔端面。,4.2 销连接4.2.1 重要的圆柱销装配时应与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长度应不小于工作长度的60,并应分布在 结合面的两侧。4.2.2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突出零件表面。内螺纹圆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中。4.2.3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部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只掰长边)。4.2.4 弹性圆柱销两个或两个以上套在一起使用时,相邻内外两销的缺口应错开180。4.3 键连接4.3.1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4.3.2 钩头键、楔形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段,外

6、露部分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4.3.3 间隙配合的花键和滑动键,装配后应滑动自如,不得有局部卡住和松紧不匀的现象。4.3.4 带顶丝的键连接,应先拧紧顶丝,然后紧固螺母。4.3.5 装配时不得用锤直接敲键,敲击时,中间应垫以软金属或不易损伤键表面的垫块。4.4 压装4.4.1 压装时不得损伤零件。,4.4.2 压入过程应平稳,被压入件应准确定位。4.4.3 对于自导向不好的零件压装时,应使用适当的导锥、导套。4.4.4 将实心轴压入盲孔时,应注意查看是否有排气孔或槽,对无排气孔(槽)的不予压装。4.4.5 压装零件的配合表面除有特殊要求外,在压装时应涂以清洁的润滑剂。4.4.6 用压力机进行

7、压装时,应根据技术文件所提供的压入力进行压力调整或使用适当的限位装置。4.5 铆接,4.5.1 铆接时不得损坏被铆接零件的表面,也不得使被铆接的零件变形。4.5.2 除有特殊要求外,一般铆接后不得出现松动现象,铆钉的头部必须与被铆接零件紧密接触,并应光滑圆整。4.6 粘接4.6.1 粘接剂必须符合设计和工艺要求。4.6.2 被粘接的表面必须做好预处理,符合粘接工艺要求。4.6.3 通过预处理的零件应立即进行粘接。4.6.4 粘接时粘接剂应涂抹均匀,相粘接的零件准确定位。,4.6.5 固化时温度、压力、时间等必须严格按工艺规定。4.6.6 粘接后应清除多余的粘接剂。5 典型部件的装配要求5.1

8、滚动轴承的装配5.1.1 轴承在装配时,方可打开包装。5.1.2 装配前轴承盖(座)要清理干净,装配后应注入润滑脂,其允填量为1/3-1/2轴承壳体空间。5.1.3 过盈配合的轴承装配时,应在其配合表面上涂一层清洁的润滑油,然后用压力机压入。不允许通过,滚动轴承的滚珠或滚柱传递压力,如必须用锤敲打时,严禁直接打击轴承圈,应使用铜棒或其他不损坏装配件表面的工具,打击力必须均匀分布在被装配的带过盈的座圈上。5.1.4 轴承在装配时应将有编号的一端向外,以便识别。5.1.5 安装后轴承端面,垫圈和轴承端面之间的结合面必须平行,用螺钉紧固后,端面应均匀地贴在垫圈上,不许有局部间隙。如图样规定有轴向间隙

9、时,四周必须均等。凡需调整的轴承,在装配时必须按图样要求进行调整。,5.1.6 轴承装配后用手转动应能均匀、轻快、灵活地回转。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轴承温度一般不得超过40。5.1.7 轴承内圈装配后,必须紧贴在轴肩或定距环上,不准留有间隙。5.1.8 外球面轴承偏心套紧定方向应与轴的旋转方向一致,旋紧偏心套。5.1.9 球面调心轴承的轴承体与球面座装配时一般接触面积应大于70,并应均匀接触。当使用分体式冲压轴承座时,采取先松带两端轴承座,在把紧过程中要多次旋转轴的方式进行装配,使轴承准确定 位,不得出现死点。5.1.10 单列圆锥滚子轴承、向心推力轴承、双向推力轴承在装配时轴向游隙应符合设计或工

10、艺规定。5.2 密封件的装配5.2.1 装配密封件时,对石棉和毡垫应先浸透油;对油封和密封圈,装配前应先将油封唇部和密封圈表面涂上润滑油脂(需干装配的除外)。5.2.2 装配密封件时必须使其与轴或孔壁贴紧,以防渗漏。5.2.3 若轴端有键槽、螺钉孔、台阶等时,为防止油封或密封圈损坏,装配时应采用装配导向套。,5.3 电气系统装配 5.3.1 电气元件在装配前应进行测试、检查,不合格者不能进行装配。5.3.2 应严格按照电气装配图样要求进行布线和连接。5.3.3 所有导线的绝缘层必须完好无损,导线剥头处的细铜丝必须拧紧,需要时应搪锡。5.3.4 焊点必须牢固,不得有脱焊或虚焊现象。焊点应光滑、均

11、匀。5.3.5 电气系统装配的其它要求可参照GB/T 5226.1的规定。5.4 链轮和链条的装配,5.4.1 同一回路的主动链轮和被动链轮对称中心面位置度不大于两链轮中心距离的0.2,一般采用样板调整。,5.4.2 链轮必须牢固地装在轴上,不允许有轴向活动。5.4.3 链条松边的自由下垂度f应适当,水平或稍微倾斜传动时:(在45以内)f=2L;垂直传动时:f0.2L(图2)。在同一回路有两条或两条以上链条传动时,同一轴上各链轮齿形工作面应重合,其允差不大于1毫米。,5.4.4 链条与链轮啮合时,工作边必须拉紧,在工作时应保证链轮与链条啮合平稳。5.4.5 链条接头装配应牢靠,卡子开口应与传动

12、方向相反。5.5 三角胶带和带轮的装配5.5.1 使用锤击法装配带轮时,应避免锤击轮边。对有过盈轮的装配,锤击点尽量靠近过盈面,最好通过轴心。5.5.2 带轮必须牢固地安装在轴的正确位置上,不允许有轴向窜动。其窜动量应符合图样要求。,5.5.3 当中心距小于1米时,同一回路开放式传动各带轮轮槽对称中心面的位置度应0.3L,中心距大于、等于1米时,位置度不大于4毫米。一般采用样板调整。5.5.4 三角带在装配之前应先将带轮的中心距调小,先将带套在小轮上,再将带旋进大轮,不要使用旋具或带有快口的金属硬件拨带,以免损伤带而降低带的使用寿命。5.5.5 三角带张紧力大小要适当,对于新安装的V带,一般通

13、过在带的切边中点施加规定载荷,使切边产生一定的挠度f测定,f=1.6%t(t-切边长)。对于运转后的V带,在带的切边中点施加的载荷约为规定,载荷的85,通过产生的挠度f测定(f标准相同)。5.5.6 传动胶带背面至托板的间隙应符合图纸上的规定。5.6 液压管路的装配5.6.1 液压系统管路在装配前必须除锈、清洗,存放时注意防尘、防锈。5.6.2 每根油管都要在进行装配时方可打开保护套或塑料包装。5.6.3 被联接的管子不得偏斜,轴心线对正。5.6.4 油管联接时,应先把管子压入连接部件并用手拧紧紧固螺母使锥面均匀接触后用扳手把紧。,5.6.5 对于带有弯头并有角度的部位,应先联接后固定角度。6

14、 平衡6.1 有不平衡力矩要求的零部件,装配时应进行静平衡或动平衡试验。6.2 对加配质量的方法校正时,必须固定牢靠,以防在工作过程中松动或飞出。6.3 用去除质量的方法校正时,不得影响零件的刚度、强度和外观。6.4 对于组合式回转体,经总体平衡后,不得再任意移动和调换零件。6.5 刚性转子和挠行转子的平衡要求应符合GB/T 9239、GB/T 6557的规定。,7 试车调整:7.1 机器运转平稳,不得有卡碰和异常声音。7.2 各操纵件操纵灵活、准确、可靠。7.3 联接件、紧固件不得松动。7.4 不允许漏油、漏水、漏电。7.5 各部轴承不允许有严重发热现象,其温升一般不超过40。7.6 其它要求详见各产品试车检查标准。,强度等级为8.8以上的螺栓为低碳合金钢或中碳钢并经热处理,通常为高强度螺栓,等级标号由两部分数字组成,分别表示螺栓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例如:强度等级为8.8的螺栓,抗拉强度为800MPa,屈强比为0.8,也就是材质的屈服强度为640MP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