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95114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 国 古 代 史多媒体教学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国 古 代 前 期 史网络教学课件,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主讲:孙立群教授,第五章 西汉和东汉第一节 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一 汉初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 黄老之术与文景之治 三 汉初与同姓王的斗争 四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 五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和王莽改制,西汉社会的特征“汉承秦制”,秦代的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在汉代得到了实施;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治时期;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势强盛,出现了鼎盛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并与外国开展了经济文化联系;汉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王莽代汉未能缓和矛盾,终于爆发赤眉、绿林起义。,第一节 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一 汉初巩固统治的措施官制上,实行皇帝之下的

2、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机构上,实施行郡国制。法律上,制定九章律。经济上,完善各种赋税制度。,刘邦,萧何,安作璋等著,二 黄老之术与文景之治,黄老之学的特征 黄老之学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其特征是,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吸收了阴阳、儒、法、名各家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是汉初统治者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对人民少干扰,所谓“纵民之欲”,“与民休息”,“顺民之情”,“顺流而与民更始”。,【文景之治】汉高祖总结秦亡的教训,实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文帝、景帝时期,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的政策,使生产得到

3、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文帝时刑罚大省 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网疏阔。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汉书刑法志,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曹参行黄老(曹)参之相齐,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史记曹相国世家,曹参,汉初为统

4、治者总结经验的政论:贾谊的新书(内有过秦论)陆贾的新语 晁错的贤良对策 贾山的至言,汉初的政治反思,贾谊,汉五年(前202),功臣为王者七人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借谋反的罪名,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杀掉,张敖(张耳子)被废为列侯。汉高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陆续分封了九个刘姓子弟为王,以代替异姓王,封国的存在,对中央集权是个离心力,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三 汉初与同姓王的斗争,西汉初异姓王形势图,韩信,1、汉文帝时期 贾谊认为当时形势是中央弱而王国强,要使天下治安,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2、汉景帝时期 晁错屡次向文帝建议削夺诸王的封土。景帝三年(前1

5、54)吴王濞联络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六国,发动了波及整个东方地区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平叛。,汉初与同姓王的斗争,3、汉武帝时期 实行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地方无力与中央抗衡,四 汉武帝与西汉的强盛,政治上:建立中朝、削夺列侯、健全选官制度、建太学、设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中央军力、任用酷吏经济上: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告缗算缗、平准均输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创年号,茂陵,西汉兵马阵,董 仲 舒 广川(今河北枣强)人,习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他上天人三策,系统地阐明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他著有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的新的儒家学说,主旨是维护封建秩序。它

6、适应文、景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对于巩固国家统一,防止暴政,缓和对农民的剥削压迫,有其积极作用。,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五 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和王莽改制,西汉末年社会危机 阶级矛盾尖锐化,社会危机加深。从汉元帝(前48前33)以后西汉进入后期,社会危机日益加剧。主要表现是土地兼并

7、日益严重,大地主形成;农民依附化加深,奴婢大量出现。,兼并农民土地的有三种势力:1、官僚贵族地主。2、各地豪强地主。汉成帝时,大臣陈汤上书,“关东富人亦众,多轨良田役使贫民。”3、商人的势力。,王莽代汉和改制 王莽代汉:王莽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成帝时,王政君的兄弟王凤、王商、王音、王根等四人相继为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封侯者达九人之多,朝中重要官吏都出于王氏门下。王家势力的显赫,为王莽代汉奠定了政治基础。王莽自立为帝:孺子婴居摄三年(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王莽,王莽改制 其一,王莽根据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规定: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私人不得买卖;男丁八口

8、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与宗族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受田,即一夫一妇受田百亩;奴婢称为私属,不得买卖。其二,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筦制度。其三,进行了三次币制改革。其四,统一度量衡。,统一度量衡,铜卡尺,对王莽的评价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王莽的土地国有和放免奴婢的努力,使他得到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这一错置时代的称号。胡适1928年就认为王莽是“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他的失败是因为这样的人过早地在中国出现。胡适称,王莽是社会主义者、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见胡适的文章1900年前的社会主义皇帝王莽引自剑桥中国秦汉史第248页,新莽末年农民起义总结 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起义推翻了新莽政权,显示了农民的反抗力量。樊崇、王匡、王凤一批农民领袖顽强斗争。但也暴露出问题。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君权神授”,只相信刘姓为真龙天子;立刘玄为更始帝,立刘盆子为帝。怀念西汉的鼎盛时期:“天下同苦王氏思汉久矣”。(后汉书冯异传)“天下同苦王氏虐政,而思高祖之旧德。”(后汉书郑兴传)缺乏斗争经验,不知道如何把斗争推向前进。刘秀则显示了较高的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