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一、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与再认识,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与新理解,三、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四、怎样做信息化教学设计,提 纲,一、教育信息化的最新动态与再认识,(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
2、化2.0行动计划 的通知,,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 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 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基本目标:至2020年,信息化应用水平 和 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的通知,,(二)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态势,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走创新型优质化办学之路 二、紧扣工业4.0 时代“中国制造2025”,走高素质技术化办学之路 三、瞄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规划,走区域性应用化办学之路 四、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走开放型国际化办学之路 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走创造性现代化办学之路 六、实施跨行业
3、跨地区协同创新,走共享型集团化办学之路,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互联网+”等一系列关乎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不断推出,对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常态”,必须认清新形势,明晰新思路,深刻把握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走优质化、技术化、应用化、国际化、现代化、集团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当前世界职教课程的改革主课题,(1)进一步完善能力本位的职教课程(2)进一步探索解决职教课程矛盾的策略(3)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职业培训课程的融合,
4、(二)高职生源变化的新趋势 我们面对的是“数字学生”他们出生在00后,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彼此联系紧密,手机、视频、游戏、QQ、微信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数字学生”的特点偏爱进行多重任务,快速而非线性地处理信息高度网络化、互动化、社会化视觉导向较多移动性难以忍受课堂授課偏爱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电子科技来获取信息、进行社交和专业上的交流。,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内容需要改变我们的教学形式需要多样化,小 结,从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对策来看,现代职教课程呈现出从传统的“教程”向“学程”的转变;从传统的“教育专家导向”向“消
5、费者需求导向”的转变;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和“劳动力本位”的转变等特点。在这种背景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国家、社会、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形式,当属信息化教育莫属了。,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在更深层面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对学习主题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从专业知识、教学任务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角度来设计“问题”或“单元主题”,学习活动以讲解、探究、讨论、协商、协作与反思等
6、方式展开;另一个方面是注重对信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进行设计,实现它们与学习过程的柔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搜集网络及其他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整理,提供给学生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活动建议等,帮助学生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一)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开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内涵与新理解,信息化教学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人类历史上虽然曾有过无数革命性的技术,但能够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却是凤毛麟角。而现代化电
7、子信息技术则是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对教育最具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许多经验和教训。,敲黑板,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如今的信息化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也不仅仅是行政管理的网络化,要把整个办学治校的过程都基于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教育部在推进诊改的过程中也特别强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诊断问题基于什么?以前的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家的经验,请来高水平的专家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才能给出切合实际的建议。但现在的诊改要靠自己来发现问题,怎么发现?要靠信息化,要把学校的整个运转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基于数据分析发现异样、找到问题、挖
8、掘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改进。当然这个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需要学校主要领导的真正重视、扎扎实实高起点的基础工作、全员认同的质量文化和质量意识。如果学校领导在这个方面没有这种意识,很难实质性推动。事实上,信息化提了很多年,也投了很多钱,每个学校都开发运行有很多系统,但在我看来,这么多年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制造了很多信息化的障碍。校内系统林立,到处都是孤岛,数据不能共享更谈不上分析,这是很大的弊病,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原教育部职成司高职发展处处长,国家开放大学副校长林宇2018年9月26日在高职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暨西部高职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2018年9月26日,引语录,(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信
9、息化教学是一个渐进的发展历程,它既没有严格的起点,也没有一个确定的终极目标,是向教育最优化无限趋近的过程。从国外发展经验看,信息化教学经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学习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指用计算机帮助或代替教师执行部分教学任务,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提供技能训练、直接为学生服务。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
10、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与其它教学媒体相比,CAI课件具有以下优势:个别化教学,因材施教:通过人机会话,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处于积极和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不思考,不动手,则计算机不反应。能给予学生即时指导:学生不懂,可随时提问。能给学生以即时反馈:收到学生提交的问题答案,即予评分。百问不厌,诲人不倦:一遍不懂,可重复多遍。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又简便易行:彩色,立体,活动图形显示和语言文字解说。模拟实验,节约器材,缩短时间,安全逼真。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教师身上,教师成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和教练。以学生为中
11、心的教学得到了技术上的支持。虽然CAI课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不是绝对的,在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CAI不是照搬教师黑板上的内容到计算机屏幕上去。CAl只是传统教学的补充,绝对不是传统教学的替代品。开展CAI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CAI开展初期不能够对教师提出过高要求,否则很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对于那些传统媒体比如黑板和粉笔、挂图、实物或模型等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要牵强地去做成CAI课件。能用普通录像或录音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做成计算机课件。传统的教师中心论,并未因多媒体计算机走进课堂而得到彻底改变,因此,教学思想的更新不容忽视。,2、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12、(学习阶段)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自学、讨论答疑,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这是信息化教学的第二个发展阶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若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教学资源和各个教学要素有机地集合起来,将教学理论、方法、技能与教学媒体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协调一致,并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以产生聚集效应。信
13、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整合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来对待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融合到专业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从而,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敲黑板,(一)关于学习的理论
14、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是以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的思想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此外,皮亚杰
15、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认知、智力、思维、心理的发生和结构)。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胚胎时期。儿童出生以后,认识是怎样形成的,智力思维是怎样
16、发展的,它是受哪些因素所制约的,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先后出现的,等等。所有这些,就是皮亚杰心理研究所企图探讨和解答的问题。,三、信息化教学的相关理论,维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1)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是一种人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学应该在发展的前面引导着学生发展。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发展的方向、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速度上,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17、。(2)学习的社会性:教育是三方面的积极过程,即学生积极、教师积极以及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的环境的积极。(3)认知学徒: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相互作用,逐渐地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4)中介性学习:维果斯基还强调提供提供支架或中介性学习,这是当代构建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5)教学的交往本质:教学必须是在知识经验存在着差异的人们之间进行,亦即有某种知识经验的人与准备学习这种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深化,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
18、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另外,尽管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因为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个体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而建构,还需要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学习观: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
19、不能简单地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该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换言之,探索学习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
20、学习方式。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与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到最后完全撤去支架。情境教学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成为情境教学。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改,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B
21、、其他学习理论,学习与学习理论,(二)关于教学的理论,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三)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一般原理、价值和策略问题的学科。多年来,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致使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区别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具有不确定性。尽管人们在界定课程与教学的概念时,似乎已显示出二者之间较为明晰的界限。如奥利瓦认为:“课程是方案、计划、内容和学习经验,教学是方法、教授活动、实施和描述。”麦克唐纳德把课程看作是活动计划,而把教学看做是计划的运用。这些界定都力图把课程和教学看做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子系统或亚维度,但这种表面化的概念限定并没有使课程和教学的关系得以厘清,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学科
22、领地之争也还将延续下去。奥利瓦总结的四种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模式:二元论模式 在二元论模式中,课程位于一边,而教学则位于另一边,二者从不相遇,两个实体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中所发生的一切似乎与课程计划中所阐述的课堂中应该进行什么没有什么关系,课程设计者和实际教学工作者互不理睬,对课程的探讨与课堂中实际传授的内容相脱节。在这种模式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变化没有什么互相影响。连锁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每一种形式中,教学和课程的位置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无论在左边还是右边,都暗含着同样的关系。这一模式清楚地说明了这两个实体相结合的关系,如果把一个同另一个分离开来,对两者都会构成严重的损害。同中心模
23、式在同中心模式中,相互依赖是同中心模式的主要特点。这一模式中,课程与教学并不是两个独立系统,一个被视为另一个的亚系统,A、B的变化表达了当一个实体占据主导位置时,另一个则处于次要的地位。同中心模式A使教学变成了课程的一个亚系统;同中心模式B则把课程纳入教学的一个亚系统。这一模式反映出了一种清晰的等级关系,在模式A中课程占优势,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从属于课程;在模式B中,教学占优势,课程则从属于教学。循环模式在循环模式中,课程与教学两个实体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课程对教学产生了一种连续的影响,相反,教学也影响课程。教学决策的制定在课程决策之后,反过来,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和评估后被修改。
24、这一过程是连续的、重复的、无止境的。对教学过程的评估影响下一轮课程决策的制定,继而又影响教学的实施。课程与教学用图表为两个独立实体,但又不被看成是独立实体,而是一个圆体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循环往复,以促使两个实体的不断适应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是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基础。2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的。其实,早在20世纪初,杜威就系统地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世纪末,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课程与教学呈现出了融合的态势。对于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
25、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四)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四)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四)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五)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理论,基本概念,(五)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理论,(五)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理论,(五)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理论,(五)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理论,(五)教学资源库设计与开发理论,(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以建构主义作为理论指导。由于建构主义
26、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并强调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和高级思维技能。整个信息化设计过程是非线性的,有时甚至是混沌的。这种教学设计需要懂得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开发者。其教学的重点是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发展理解,注重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资源的提供。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和技能。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
27、,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纪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四、怎样做信息化教学设计,四、怎样做信息化教学设计,(二)信息化教学设计要点1问题或主题的设计。是在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学习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2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以促进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前提,尊重学习者“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尽可能创设各种情境,包括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现欲);应用情境(让学习者能有多种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将知识外化),从而构造出一个利于学习者
28、开展自主学习的网络化的学习环境。3学习资源的设计。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要确定学习主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该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除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网络技术(查询、搜索等工具)由学习者亲身去获取学习资源外,还应精心设计的与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源库,通过校园网络系统或者是建立专题学习网站等对广泛的学习资源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加工整理。4自主学习的设计。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不
29、同的设计。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即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即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实现自我反馈,即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三)信息化教案的主要内容1.单元教学计划。具体地描述教学单元的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教学过程)、学习资源等,其中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因此这种教学计划可称为信息化教案。2.学生电子作品范例。给学生提供参考用的电子作品,可以从各种电子信息源中选取或由
30、教师自行制作。3.学生作品评价量表。提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从内容、技术、创意等方面详细规定了评级指标。利用这种量规来评价学生电子作品,既可以让教师评,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和互评。4.教学支持材料。为支持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准备的各类辅助性材料,如软件工具、资料光盘、在线参考资料、教师电子讲稿等。5.单元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办法、上机时间分配等。6、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的主要内容:(l)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评价:能运用网络收集信息资源。(2)对学生整理信息能力的评价:资料的相关性。(3)对学生运用计算机能力的评价:演示文稿或网站的制作。(4)对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相关工具或软件的操作。(5)对学生感悟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评价:整理某一事物的发展历程。(6)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寻找身边事物的不足,提出有新意的创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