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53784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基础知识ppt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免疫学基础知识,目 录,一 免疫学概论,二 免疫器官,三 免疫细胞,四 免疫分子,五 免疫性疾病,免疫学概论,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一,免疫学概论,一,基本功能免疫防御 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免疫自稳 识别和清除自身衰退组织。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畸变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免疫学概论,一,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识别阶段:T细胞和B细胞分别通过TCR和BCR精确识别抗原;活化增殖阶段:识别抗原后的淋巴细胞在协同刺激分子的参与下,发生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产

2、生效应细胞、效应分子和记忆细胞;效应阶段:由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清除抗原。,免疫学概论,一,免疫应答类型固有免疫:机体先天的、固有的免疫。适应性性免疫: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免疫学概论,一,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黏膜及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系(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粒细胞系(噬中性粒细胞、噬酸性粒细胞、噬碱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免疫分子:膜型分子:TCR、BCR、CD分子、MHC、黏附分子。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免疫器官,二,二 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免

3、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骨髓 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B细胞成熟及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 脾脏 淋巴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生场所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二,中枢免疫器官-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脾脏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合成生物活性物质:补体、干扰素过滤作用,免疫器官,二,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作用,免疫器官,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小肠派氏集合淋巴结阑尾,免疫器

4、官,二,免疫细胞,三,T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按功能分类:辅助T细胞(Th):CD4+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CD4+CD25+Foxp3+T细胞,免疫细胞,三,CD4+T细胞:Th1:分泌IL-2、IFN-、TNF-,辅助细胞免疫,参与迟发型超敏反应Th2:分泌IL-4、IL-5、IL-6、IL-10,辅助体液免疫,参与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细胞,三,CD8+T细胞:高效、特异性地杀伤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死亡受体途径,免疫细胞,三,Treg细胞:免疫失能性、免疫抑制性抑制常规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抑制效应

5、T细胞表达IL2及其他细胞因子抑制靶细胞介导效应T细胞或抗原提呈细胞裂解减弱共刺激信号及抑制抗原提呈,免疫细胞,三,B淋巴细胞(bone marrow-dependent lymphocyte):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提呈抗原免疫调节:产生细胞因子(IL-6、IL-10、TNF-),免疫细胞,三,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非特异性识别和杀伤靶细胞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分泌细胞因子:INF-、TNF-,免疫细胞,三,NK细胞杀伤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作用和活化后产物杀伤效应抗原递呈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免疫细胞,三,巨

6、噬细胞吞噬细菌,抗原提呈细胞:捕获和处理抗原,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将抗原肽提呈给T 细胞,使T 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 专职 巨噬细胞 B细胞 内皮细胞 兼职 上皮细胞 激活的T细胞,免疫细胞,三,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参与限制过敏反应及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免疫细胞,三,四 免疫分子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参与机体免疫反应或免疫调节的蛋白质或多肽。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分子,四,1.免疫球蛋白: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7、的球蛋白。,免疫分子,四,免疫球蛋白分类:IgG:血清含量最高,可通过胎盘,再次免疫应答主要抗体IgA:参与粘膜免疫主要抗体IgM:分子量最大,感染后最先产生IgE:含量最低,介导型超敏反应IgD:不详,免疫分子,四,2.补体系统:存在于正常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某些细胞膜上的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的糖蛋白。包括固有成分13种:C1q、C1r、C1s、C2-C9、D因子及B因子;调节蛋白10种;补体受体10种等。溶菌和细胞溶解作用调理吞噬作用免疫粘附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免疫分子,四,补体激活三条途径,免疫分子,四,3.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分泌的一大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或小分子蛋白质的总称。白介素

8、:白细胞产生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干扰素:干扰病毒复制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趋化因子家族:对多种细胞有不同趋化作用肿瘤坏死因子:调节免疫应答、杀伤靶细胞、诱导细胞凋亡集落刺激因子: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分化、增殖,免疫分子,四,4.黏附分子: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结合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免疫细胞相互作用,参与信号转导整合素家族: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选择素家族: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炎症发生及淋巴细胞归巢中发挥作用钙黏素家族:介导同型细胞间的黏附,免疫分子,四,5.白细胞分化抗原:是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不同谱系、不同分化阶段以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

9、中,表达的细胞表面分子。T细胞:CD2、CD3、CD4、CD8B细胞:CD19、CD20、CD21、CD22、CD23NK细胞:CD56、CD57、CD94单核-巨噬细胞:CD14树突状细胞:CD1a、CD11c、CD83,免疫分子,四,五 免疫性疾病免疫调节失去平衡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疾病。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增殖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肿瘤,免疫性疾病,五,1 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免疫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由 IgE 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局部或全身反应;发

10、生快,消退快;常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几乎不发生严重组织损伤;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免疫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类型全身过敏性反应 局部过敏反应,免疫性疾病,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IgG和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免疫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类型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等,免疫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激活性补体,并在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等参与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

11、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免疫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类型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五,型超敏反应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接触性皮炎移植排斥反应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免疫性疾病,五,2 自身免疫病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免疫性疾病,五,3 免疫增殖性疾病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所引起的疾病。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轻链病良性单克隆丙球蛋白血症,免疫性疾病,五,4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而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12、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一组少见病,与遗传相关,常见于婴幼儿。继发性免疫缺陷非感染性因素:营养不良、恶性肿瘤、医源性免疫缺陷。感染:AIDS、麻疹、风疹、麻风、结核病等。,免疫性疾病,五,5 肿瘤肿瘤抗原:肿瘤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或肿瘤细胞异常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肿瘤特异性抗原:黑色素瘤相关排斥抗原(MARA)。肿瘤相关抗原:AFP、CEA、CA153、CA125、CA199、PSA等。,免疫性疾病,五,机体抗肿瘤的主要免疫效应机制: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T细胞:CTL、ThNK细胞:ADCC、Fas/FasL途径、穿孔素-颗粒酶、释放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巨噬细胞:提呈肿瘤抗原、非特异性吞噬和销毁、ADCC、分泌毒性因子 免疫效应分子的抗肿瘤作用抗体:激活补体系统溶解细胞、ADCC等其他免疫效应分子,免疫性疾病,五,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MHC类分子表达低下。肿瘤细胞共刺激信号异常。肿瘤细胞表达或分泌免疫抑制分子。肿瘤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某些肿瘤细胞表明表达FasL和抑制分子,诱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主动诱导荷瘤机体产生Treg和髓源性抑制细胞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免疫性疾病,五,谢谢,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