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54656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ppt(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德育,第一节 中小学德育概述,一、对中小学德育的理解,1、德 育 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 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 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教 育活动。,2、中小学德育即对中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 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小学健康成长和学校 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1、德 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是指德育对学生在素质形成、发展 及成长过程中给予方向性的影响,使他们朝着党的教育方针和德 育

2、目标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定向作用。,2、所谓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 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 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 根本特征的教育。,3、如何抓素质教育:首先,要明确德育在素质教育结构中的地位。,其次,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 苦奋斗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把德育工作提高 到一个新的水平。,素质教育,德育地位,三、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一)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1、二者的概念界定及相互关系,德育目标 指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德育内容 是

3、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按照德育目标的要求用以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知识、理论、思想、观点、准则、规范等等。,两者共同的特性:第一,都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第二,都具有继承性和超越性,2、德育目标的确立是德育的首要问题,3、德育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二)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1、小学德育目标体系,道德教育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2、中学德育目标体系,道德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心理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政治素质目标,德育目标体系,(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进行集体主义教育,3、进行社

4、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4、进行劳动教育,5、进行道德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中小学德育内容,四、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成因,1、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特点和优势,第一、德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体现了民族精神承传与创新发展要求。,第二、德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初步形成了学习、家庭、社会立体交叉德育网络。,第三、德育的视野更加开放务实,展现出海纳百川与继往开来的发展态势。,2、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小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德育陷入被忽视的境地;,学生在德育中情感上存在着“知与行”的脱节,出现了“知而不行”的现象;,德育方式简单化,学校德育工作未走出传统封闭

5、和单向灌输的“死胡同”。,德育现状及成因分析,(二)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的主要原因,1、学校德育工作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有一定差距,2、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存在一定脱节,3、学校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不完全相称,4、学校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5、学校的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未形成完全一致的合力,6、传统的学校教育目标和内容未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7、传统的学校德育中对榜样人物的“圣化”,德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原因分析,第二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述,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及其在素质教

6、育中的作用,1、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心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与障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 高层次标准,其实质是健全的人格标准。,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 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总体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2、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健康,

7、(二)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面向全体学 生,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 各种不利影 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四有新人”。,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1、刚入学的小学生:帮助小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乐于与 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着友善。,2、小学中、高年级:帮助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 态,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培 养自主、自立地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3、初中生教育内容: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

8、学习要求,发展学习能力,改 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和择业的方向;学会克服青春期 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冲动行为。,健康教育,4、高中生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培养和增强意志品质以克服学习 中遇到的压力和苦难,使他们尽可能以平和的心态渡过高考 的难关,尽可能较好地完成人生的这一重大转折,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主要问题及成因,(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孤立化倾向,休息一下,(二)我国

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欠缺,2、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未得到足够重视,未树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识,3、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有失偏颇,4、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所欠缺,5、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6、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一、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一)二者的区别,1、二者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2、二者的教育任务不同,3、二者采用的方法有很大差异,4、二者的社会制约程度不同,(二)二者的共性,1、二者在培养目标上殊途同归,2、二者在研究内容上有重叠交叉之处,3、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工作的实践过

10、程,方法上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二、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有效整合,(一)二者整合的背景,(二)二者整合的现实意义,1、二者的整合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培养,2、二者的整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德育工作,3、二者的整合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三)二者整合的途径,1、要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就应该突出强调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联系的一 面,构建起符合目前国情的德育与心育协同写作的育人机制,2、要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就该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对学生人文关怀,3、要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其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4、必须建设一支既懂得德育又懂心育的新型教师队伍,5、需要改善家庭教养方式,努力实现良性的家校合作,(四)二者整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心理问题与品的问题,2、二者整合的载体学生的日常生活,3、二者相辅相成,但互不替代,(1)心理问题德育化,(2)德育问题心理化,(1)日常生活是二者的起点,(2)日常生活是二者最终的归宿,(3)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是衡量二者整合效果的最好标尺,本章内容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