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5736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9.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应急指挥解决方案.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城市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目 录第1章 方案概述51.1 设计原则61.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描述71.3 系统结构9第2章 各系统功能设计112.1 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112.1.1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112.1.2 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112.1.3 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132.2 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建设142.2.1 数据中心的组成142.2.2 网络连接的选择162.2.3 数据中心的环境162.3 应急指挥大厅基础设施建设162.3.1 指挥大厅功能分区162.3.2 大屏及显示系统172.3.3 视频会议系统172.4 呼叫中心系统182.5 视频监控系统182.6 有/无线通

2、讯系统19第3章 应急指挥中心基础设施设计203.1 指挥大厅建设203.1.1 场地规划标准203.1.2 指挥大厅规划实施标准223.2 核心机房建设343.2.1 概述343.2.2 机房建设标准34第4章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384.1 视频监控系统概述384.1.1 建设需求384.1.2 系统建设目标384.1.3 系统建设功能384.2 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394.2.1 建设内容394.2.2 视频监控网络方案39第5章 网络中心设计405.1 网络建设的目标405.2 总体网络结构及设计标准405.2.1 核心交换机区415.2.2 服务器区415.2.3 子系统接入区415.2

3、.4 监控管理区425.2.5 本地接入区425.3 其它考虑425.3.1 IP地址规划425.3.2 NAT的配置435.3.3 安全访问控制标准43第6章 数据中心设计446.1 服务器多层结构设计446.1.1 设计原则446.1.2 应用区设计标准456.1.3 管理区设计标准466.2 存储/备份体系设计476.2.1 存储/备份系统方案设计原则476.2.2 存储/备份系统方案设计标准486.2.3 存储中心标准506.2.4 备份中心标准516.3 系统管理详细设计556.3.1 需求分析556.3.2 系统管理目标566.3.3 系统管理的建设原则566.3.4 系统管理方案

4、576.3.5 系统管理方案设计标准586.4 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606.4.1 安全架构606.4.2 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设计标准61第7章 应急调度系统设计标准697.1 指令录入697.2 确定事件类型697.3 输入事件内容、建立事件697.4 指挥调度、资源管理697.5 结案707.6 预警处理707.7 报表、统计与查询707.8 事件分级处理70第8章 呼叫管理系统设计标准728.1 呼叫中心结构设计728.2 交换机系统(PBX)738.3 呼叫管理(CTI/IVR)设计标准738.3.1 概述738.3.2 CTI平台748.3.3 IVR平台758.3.4 CTI/IVR

5、平台方案758.4 录音系统设计标准768.4.1 系统结构图768.4.2 系统组成768.4.3 与CTI和应用的集成77 第1章 方案概述随着城市功能日益复杂化,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各类安全事故对社会造成的损失程度通常与应急策略紧密相关,传统的城市应急管理方式存在消息延迟,人员组织、部门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延误救援,使社会经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建立城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并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应急救援程序十分必要。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在充分收集整合城市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提供检索、定位、追踪等基础功能,并与城市各个部门系统相连接,统筹指挥事故应急工作,以保障公众安全为首要前提

6、,把事故损害降到最小,保证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提升政府形象,保障和谐社会建设。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资源数据库、方法库和知识库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信息表示系统为手段,实现对突发事件数据的收集、分析、对应急指挥的辅助决策、对应急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控制等指挥功能。该系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为指挥首长和参与指挥的业务人员和专家,提供各种通讯和信息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和分析手段以及指挥命令实施部署和监督方法,能及时、有效地调集各种资源,实施灾情控制和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突发事件对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用最有效的控制手段和小的资源投入,将

7、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方案中体现了六个重点建设:(1) 平战结合的功能设计 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设施不止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作用,在平时也应加以利用。力求做到设施的平时共享使用。(2) 机制建设和运行管理设计 - 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要克服重硬件,轻应用的信息化建设中的通病。完善的突发事件响应机制和预案运行管理,是保证整个系统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3) 标准化建设 - 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方案,向上应遵循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标准化建设。向下应制定和引导各专业子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技术路线的制定要综合考虑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4) 临场指挥的功能建设 - 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方案要实现对各专业系

8、统的实施访问。突出建设指挥系统的临场指挥系统的功能建设。(5) 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和未来业务调整的变化。1.1 设计原则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目标是针对城市的政府职能结构和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设计中遵循以下原则:(1) 全市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2)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整合资源,互联互通原则。(3) 建立相应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体系保障原则。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集通讯、交通、信息处理和资源调度为一体的复杂的体系。目前的现状是城市除公安局、消防局已先后建立了110、122、119指挥中心,建成了连通市、区、派出所的

9、公安三级网络以外,还建设了水利防汛系统、防火系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防震减灾计算机网络等。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自成体系,功能需求也不完善,更不能互联互通。无法满足处置重大应急事件的要求。根据这种情况,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首先要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同时会针对已经建成的系统进行整合,在统一标准的规范下保证指挥中心到各个职能系统的访问、信息的提取、视频系统和语音系统。这种技术的连接应符合各职能部门对访问安全,数据安全和各方面的保密要求。1.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描述系统基础组件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平

10、台、基础支撑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网络中心)三部分。(1) 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应包括: 指挥中心的基础设施,包括:指挥大厅、大屏幕指挥室、指挥台、视频会议系统; 呼叫中心系统;根据市政府的规划,城市应急指挥体系分为两级体系,第一级为市应急指挥总中心平台(含呼叫中心系统)。第二级为各职能部门的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含呼叫中心系统),如现在的110、119、120、122等呼叫中心。对一般事件,由第二级指挥中心自主接受、指挥和处理。对重大、特大事件,由第一级指挥中心统一接受、指挥和处理。两级指挥体系的功能划分和作业流程,是要在项目组的管理下,协调各职能部门,整理相关的需求,在预案管理设计中具

11、体实施。应急指挥中心有多间具有视频功能的会议室,供指挥人员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同样具有以上功能。(2) 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基础支撑系统:信息系统、视频系统、语音系统和现有的指挥系统连接整合到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的一项重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应能够从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系统获得数据。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 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可以显示和控制,通过前线指挥车采集的现场画面(在有关章节详细描述)。 利用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在应急指挥

12、中心建设方案中,要在中心建设多个物理上独立的局域网。局域网可以连接(切换)到各职能部门的内网上。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按照预案管理流程,指挥人员可以访问到各个职能部门的信息资源。鉴于各职能部门的安全保密的要求,独立局域网及网上设备与职能部门的内网连接,由职能部门自己派人操作,也可委托指挥中心人员操作。进入各职能部门的视频系统也要采用同样的管理方法。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局域网之间和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可以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应急现场指挥调度系统:在方案中,设计了现场指挥调度功能。应急指挥中心的功能通过城市GPRS通讯网络,可以延伸到现场指挥车上。在现场指挥车上的功能有:

13、与指挥中心一样的视频功能。 通过指挥中心的操作,可以进入任何的职能部门的系统,访问信息资源。 利用无线语音系统做现场指挥调度。 现场显示有关人员,车辆的位置。在项目建设中,将利用现有的现场指挥车作为现场指挥单元,配备便携式电脑和通讯设备,通过租用卫星通讯线路或者城市GPRS通讯网络的方式将指挥车接入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现场指挥调度。(3) 建设数据中心、网络中心;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需要从各个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后进行数据加工的系统结构。因此,系统有: 数据量大 数据交换频繁 数据安全要求高 任务分割严格 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在应急指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和安全,在指挥系统的建设中

14、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采用数据中心的模式进行建设。同时,为了能够确保和各个系统联系的通畅,需要按照网络中心的规格来设计应急指挥中心的网络环境。公共安全应急平台对网络系统的具体要求是: 整合各子系统之间的连接,为各子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网络基础; 可以承载并整合数据、实时语音、视频等各种内容; 提供无线接入手段、为相关领导提供在灾情现场进行指挥的能力;在对各子系统进行整合的同时保障各子系统的网络安全性,防止越级访问或非法访问的发生。(4) 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基本资源数据库、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在后期建设中通过网格技术,实现信息整合及交换平台,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信息共享。(5) 应急机制设计和

15、预案管理设计;预案是应急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非计划事件的不确定性,实施有效的事件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应急指挥中心由复杂的基础架构和人员、场地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组成。在发生了紧急事件时,该中心不仅要协调内部的,还要协调许多外部组织的活动。这些工作单单依靠人工完成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领导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因此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指挥和预案管理系统来支持。1.3 系统结构下图是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现有系统的连接:建立指挥中心的目的是为了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因此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各单位已有的局域网络系统,可以通

16、过DDN专线接入应急指挥系统的网络中心。根据各个部门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单位的局域网之间以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各单位现有的视频系统也连接到指挥大厅内相应的控制终端。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在人防工程的场所(如地下室)内建立网络中心和数据中心,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等平台。指挥中心:包括预案管理和指挥调度系统、呼叫管理系统和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等系统,实现事件发现,事件录入,预案执行,事件管理,资源调度指挥,应急决策等功能。第2章 各系统功能设计2.1 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2.1.1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17、环节:(1) 接处警系统。将所有的信息接入由接处警模块软件完成,实现语音接入的同时,进行事故信息的录入和受理程序,根据不同事故的处理策略,等受理结束,产生不同的处置方案和调度方案,转入处置流程。事故处置流程将主要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辅助下确定处置方案,产生处置指令,并迅速下达到相应的处置单位。另一种是在信息系统辅助下,主要通过调度系统将处置指令下达到相应的救援队伍和下属机关,通过信息系统对事故的处理进行全程的支援,对事故的进展进行全程的关注,随时进行准确地处置,同步进行数字录音。;(2) 指挥调度系统。综合指挥调度子系统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了标准和统一的调度平台,通过综合调度子系

18、统,指挥中心值守人员可以方便的实现有线与有线、有线与无线常规、有线与无线模拟集群、有线与无线数字集群、无线模拟通信系统与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以及三者之间的无缝通信;做到通信资源共享、统一调度。按照调度指令的格式主要分为语音调度、多媒体调度(视频)和短信调度。;(3) 事件反馈系统。事件反馈系统是要相关的责任人在接收到相关的任务时,将处理结果录入到系统中,让指挥中心的人员能够了解到事件处理的程度和结果;2.1.2 预案管理与事件分级处理系统预案管理是指挥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预案一般来说由两部分组成:(1) 用文字描述的预案内容和操作办法,作为大家平时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的参考文档;(2) 预案任

19、务的分解。也就是分解到岗位的操作规范和操作步骤。经过演练后作为一套能够被信息系统追踪的系统进行管理。通常地,一套分解后预案任务系统包括:(1) 任务执行单位/个人;(2) 执行内容;(3) 执行时间;(4) 执行结果反馈评价值。执行结果反馈评价值在系统中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评价值来自于任务完成的比例、完成时间和花费成本三方面要素的综合考虑。在通常的预案管理系统中,这个结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录入自动完成的。预案系统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内部管理系统,更可能是作为指挥调度系统的输入系统存在。在一个事件完成之后,可以由相应的管理者根据系统的情况进行相关的对预案的修订。关系可以表述如下:从规模上考虑,建

20、议采用一个构建核心构建预案管理和指挥调度系统。同时,由于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和非计划事件的不确定性,实施有效的事件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应急指挥中心由复杂的基础架构和人员、场地等方方面面的相互关系组成。在发生了紧急事件时,该中心不仅要协调内部的,还要协调许多外部组织的活动。为了有效地管理突发事件,建议采用一套突发事件分级管理工具对灾难危机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对危机的响应速度,提高响应人员的通讯效率,有效协调应急处理工作,缩短恢复所花的时间。2.1.3 GIS地理信息应用系统(1)GIS应急指挥应用模块针对应急处置业务的GIS功能模块,实现与应急指挥系统的联动功能,具体功能如下:l 事故点定位功能l

21、电话定位功能l 事故点所属地区查询功能(2)GIS-GPS应急指挥应用模块实现动态GPS图层的显示功能。并通过GPS图层,实现对GPS车载设备工作状态控制和调度。(3)GISGPS预案应用模块按照预案指挥功能的需要来实现的。l 预案调用功能:提供各种接口调用,让预案实现地图定位功能。l 应急救援力量查询功能:提供查询接口,实现在预案指挥过程中,对应急救援力量资源的查询。l 应急监控功能:该模块集成了各种监控要素,对各种安全生产的监控对象要素进行统一编制,直观地在地图上展示出各种信息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可浏览其属性。(4)GIS视频图像监控应用模块实现将视频监控点图层与视频图像显示的联动。2.2

22、数据中心和网络中心建设应急指挥系统是一个需要从各个数据源进行数据搜集后进行数据加工的系统结构。因此,系统有:(1) 数据量大(2) 数据交换频繁(3) 数据安全要求高(4) 任务分割严格(5) 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如何确保数据在应急指挥的过程中能够保持高效和安全,在指挥系统的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了。建议采用数据中心的模式进行建设。2.2.1 数据中心的组成数据中心是以数据利用和安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一般地,数据中心是以功能区主要内容进行划分的。根据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建议数据中心由以下的几个功能区组成:(1) 接入区,处理各种接入环节,通过防火墙控制联入核心区(2) 核

23、心区,由高速网络交换机组成,提供核心交换能力(3) 核心数据库区,由运行HA系统的高效UNIX主机组成,提供数据高速访问能力(4) 应用核心区,在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构建时,将应用核心区独立,其中的应用服务器处理业务逻辑,包括GIS,数据总线和指挥调度等系统(5) 管理区,管理区和上述区域独立,并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器/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实时和图形化的管理终端/安全终端,进行相关的控制(6) 用户区,根据管理用户、专家和领导的管理权限,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限分区。(7) 数据区。数据管理建议SAN结构,将数据传输和网络传输分开。数据传输通过专门的光纤网络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连接,保障数据的安全和传输速度

24、。在数据区里面,通过专门的SAN管理软件和备份/恢复软件,利用多层存储体系,保障数据的高效利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可以表示如下:2.2.2 网络连接的选择从指挥中心和其他系统的连接可以看出,网络连接主要包括:(1) 和Internet的连接,处理从外部来的数据。Internet主要提供资料查询、信息交换并提供VPN接入通道供信息接入使用。建议指挥中心占用单独的网络出口,是防止在指挥时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占用带宽;(2) 和下级指挥中心的接口,和各种信息资源的接口。建议采用DDN专线方式实现,将现有各个系统的网络延伸到指挥中心,在远期可以通过专门的纵向网实现,保障指挥指令能够顺利的上传下达;根据各个部门

25、的不同安全要求,各个局域网之间和局域网与指挥中心网络可以通过防火墙相连,也可以做到物理隔离。2.2.3 数据中心的环境数据中心需要运行在稳定的物理环境中,其基本运行要求将在后面用专门的章节进行介绍。在数据中心,需要避免小的事故的发生,如不小心踢了网线,不小心误按了开关等。因此,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都要放置在专门的机柜中,而且要采用专用的布线系统和电源管理系统进行建构。因此,建设一个适合连续大容量的数据中心系统,需要有相应的配套的安全的物理环境。2.3 应急指挥大厅基础设施建设2.3.1 指挥大厅功能分区作为一个指挥中心,有很多的参与人员,所以需要进行不同的功能分区,供不同的专业人员使用。建议至少

26、采用以下的分区:(1) 会商区。会商区是一个大会议桌和音响系统组成。会议桌建议可以容纳15个人左右进行会商。所以可以设置15个坐位,每个坐位上面放置一个话筒,一个多功能电源插座,一个显示器选择器;(2) 指挥区。指挥区是让专门的指挥人员进行指挥调度时使用的区域,该区域包含5个到10个指挥员。平时指挥人员通过指挥坐席进行数据录入,在“战时”进行指挥调度。指挥坐席由一台高性能PC作为核心,每个坐席前面设立两个LCD屏幕,其中一个作为指挥系统的录入和管理界面,另外一个作为GIS系统的显示器,专门为定位和指挥提供决策依据。每个指挥坐席都配备有一个网络会议摄像头和一个数字电话系统,能够召开电话会议和网络

27、视频会议,进行网络协同工作;2.3.2 大屏及显示系统建议在大屏系统外再专门设立相应的投影系统,作为开会时的资料显示屏。建议设立专门的摄像机,并和城市内部的视频会议系统对接,作为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召开纵向视频会议。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1) 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2) 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3) 可以显示和控制通过前线指挥车采集的现场画面(在有关章节详细描述);(4) 利用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2.3.3 视频会议系统在总控中心设置一套

28、会议系统,与各部门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包括投影系统、音响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白板等。在应急指挥中心工作的时候,视频会议系统要能够根据需要,在现有各个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之间切换。2.4 呼叫中心系统目前城市已经有110、119、122和120四个呼叫中心,其他业务部门也提出了建立自己的呼叫中心的要求,为了整合现有资源,统一调度,建议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下建立统一的呼叫中心系统。该系统对于应急指挥系统来说主要有两个功能:(1) 该系统和现有的110、119、122和120四个呼叫中心以及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专线电话连接,在应急指挥的时候,作为信息汇报和命令传达的重要渠道;(2) 在平时可以将该

29、系统逻辑上分割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呼叫中心,提供给相关业务部门作为他们的呼叫中心使用,避免了其他业务部门的重复建设。呼叫中心的设计包括:(1) 有24路内部数字分机和一个PRI的30B+D的语音接入,预留一定的扩充能力。(2) 8路电话会议系统,可以召开电话会商;(3) 录音系统,对每个指挥指令和回馈指令都进行相应的记录,保障系统的准确运行;(4) 自动传真系统;(5) 统一消息系统。统一消息系统和自动传真系统结合起来使用。当需要发送传真、电子邮件、短消息时,都由相关的指挥员通过统一的电子邮件界面(OUTLOOK)进行发送,系统通过统一的消息调度,自动的将数据进行传输,可以大大加快信息的上传下达

30、。2.5 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系统对于应急指挥体系是非常重要的,监控系统是应急指挥的“眼睛”和“触角”,是基础数据收集的窗口。针对目前城市的情况,各个部门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监控网络(视频监控、水文监控、地震监控、气象监控等)。系统的重点是将这些系统联接成一个整体,建设城市重大灾情应急视频、音频监控指挥系统,将水利防汛、森林防火、卫生等子系统视频信号传送给政府部门,在应急指挥中心或领导办公室里可实时观看任意监控点的图像、并可对选定监控点的摄像机进行上、下、左、右、放大、缩小的远程遥控,供市领导及时迅速地了解各重点疫情/汛情/火灾/台风地区的实时信息,为科学决策、紧急调度指挥提供依据。2.6 有/无

31、线通讯系统有/无线通讯系统能为应急指挥室提供有无线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可以为指挥室内的决策人员、指挥调度人员、处理现场人员、其他组织和人员之间进行快速信息沟通提供通信手段,以便更好地组织和协调相关资源,对重大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及时、有效的反应。系统可以利用现有的有线电话网、专线电话网向有关机关和人员发布命令,实现指挥功能,完成整个指挥系统的有线通信保证。系统集成800兆集群等无线通信手段统一进行指挥调度,应急指挥室内的人员使用话筒、扬声器等音响设备实现语音呼叫。第3章 应急指挥中心基础设施设计指挥中心的物理环境设计是为了支持指挥人员工作和会商、应用和服务器高效可靠运行的保障。应当遵循以下两个设计

32、原则:(1) 以数据中心的方法设计核心机房;(2) 以总控中心的方法设计指挥大厅。为了提供更高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意外,可以将指挥大厅建在地上建筑内,而将核心机房建在地下建筑内。同时可以在另一座建筑内内建设一个小型的指挥大厅,作为应急指挥中心的备用中心。3.1 指挥大厅建设城市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大厅物理架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场地规划,指挥大厅的设计、采购和安装调试及最终的系统集成。(1) 场地规划:包括场地功能划分(指挥大厅大屏幕、控制台的位置设计及人员坐席分布等),目的是为指挥大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的运行环境。(2) 指挥大厅设计实施:包括指挥大厅装饰装修的规划实施

33、,对大屏幕投影系统、控制台系统和音响系统等的规划实施;下面将分系统的对物理基础设施做功能的描述和规划。3.1.1 场地规划标准指挥大厅分为指挥室和会商室。(1) 指挥室作为指挥大厅人员的操作区域。该区域按标准办公室进行弱电、装修等配套系统的设计实施;(2) 会商室位于总控区一端,可作为发生重大事件时的管理人员的指挥中心,平时也可举行普通会议、视频会议、讲座等;详细平面图如上图所示。指挥室的主要任务是信息获取和命令传达。指挥室内设置多个指挥终端(控制台)和大屏幕。控制台上摆放多台控制设备,可能包括: 与各个业务系统(政府各个部门)局域网连接的电脑终端; 与各个系统视频系统连接的视频终端; 呼叫中

34、心话务终端; 无线指挥终端; GIS地理信息系统终端等等。其中与各个业务系统局域网连接的终端设备能够将各个业务系统的信息系统的内容和视频信号通过切换显示的方式显示到大屏幕上。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 可以动态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可以进入(切换)各个职能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如果已经建立)。 可以显示和控制,通过前线指挥车采集的现场画面(在有关章节详细描述)。 利用数据库和GPS定位系统实现的地理图像和人员、车辆定位显示的功能。会商室是领导举行会议,进行决策的场所。主要设备包括小型的显示屏幕,视频会议系统,音响系统等。3.1.2 指挥大厅规

35、划实施标准3.1.2.1 大屏幕系统根据指挥大厅集中管理、集中控制的特性,大屏幕系统的集成显示能力使其成为指挥大厅的核心物理平台。其规模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指挥大厅的面积,一是大屏幕的显示内容,这两方面的因素是相互矛盾相互制约的。只有有效的分析各方面因素,很好的平衡两者关系才能合理的确定大屏幕的规模。大屏幕系统的组成大屏幕系统由无缝拼接的等离子体电视(根据实际需求,亦可选择液晶、LED等类型电视)和图像拼接控制器组成。由无缝拼接屏幕组成的大面积显示屏可以提供极大的显示分辨率和丰富的色彩,充分保证多人多角度长时间的观看效果。显示屏的显示方式、显示内容受控于图像拼接控制器,该控制器将外部图像信号

36、进行处理后输送至等离子体电视,可以实现多窗口、多位置、整屏漫游等功能,配套的控制软件可提供信号源管理,显示方式管理、显示预案编制及应急管理等功能。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尺寸的电视实现显示打拼的无缝拼接,如:采用4台90英寸等离子体电过无缝拼接技术组成一个宽7米,显示高度1.372米的显示大屏。该系统能将各类信息以高亮度、高清晰度大屏幕方式显示出来,同时为多人提供信息。显示方式为多屏拼接显示,可将各路监控计算机的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便于实时掌握信息。可同时将录像、DVD、闭路监控等视频信号显示在大屏幕上。各种信号以窗口的形式在屏幕墙上显示,使用简单,可按照用户的意愿任意改变窗口位置和大小。大屏系

37、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 可满足服务器设备、PC及视频设备的监控要求,监视画面都可切换在大屏幕上。采用大屏幕拼接或软切换方式实现以上功能,用户或操作员可通过屏幕控制主机将任何在NT、UNIX和主机上的屏幕信号切换在大屏幕上,并可将监控窗口拉拖到屏幕的任意位置。(2) 可将计算机信号及视频信号分别显示在指定的屏幕位置上,平时可通过控制系统将需要显示的计算机信号轮换切换在大屏幕上。(3) 显示在大屏幕上的信号为三类,第一类为服务器在网络上的显示信号,第二类为PC显示信号,第三类为视频信号。(4) 对于这三类显示信号,通过网络和专用视频线缆连接到大屏幕拼接设备上,再通过控制器将希望显示的画面切换到

38、大屏幕上。(5) 以上三类信号,操作员通过放置在主控制台上的大屏幕拼接控制终端控制屏幕的切换、移动、拉伸及缩小。(6) 大屏幕系统具有视频信号显示功能,可用于播放DVD等,并配置相应的音响设备。视频信号经过大屏幕拼接设备接入大屏。音响系统的音源为DVD、麦克风等,音频信号通过放置在大厅内的音箱播放。系统主要参数指标要求电视墙拼接显示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 X台XX英寸高质量等离子体电视 图像拼接处理系统 信号切换系统 图像拼接管理软件大屏幕安装后,视觉图像可以做到: 屏幕之间的物理拼接缝隙小于1mm; 屏幕于屏幕之间不平整度小于1mm; 图像之间的拼接缝隙小于1mm。图形拼接系统选择图形拼接系统

39、不仅要考虑与网络连接的功能,更要考虑软件的实用及未来的升级。建议选用的专业拼接器,具有虚拟屏( Virtual Screen)功能,使多屏幕的显示和浏览就象一个大的逻辑屏幕,具有下列功能(作为参考):12个合成输入和6个S-Video输入标准配置为:12个合成视频BNC及6个S-Video微型DIN输入。集成视频矩阵开关和模拟视频总线允许任何视频输入通道通向任何输出窗口,简化了配置。象其它任何应用程序窗口一样,包含视频输入的窗口能够移动、缩放或最小化,使控制器非常灵活且简单易用。可将多个视频窗口放在单个屏幕中,为其它应用提供显示空间。2个RGB输入可以添加多达2个 HD15输入,将来自其它计算

40、机(如膝上型电脑,台式机,工作站和旧系统)的RGB图像实时地显示在显示墙上。象任何其它应用程序窗口一样,可以方便地移动和缩放RGB窗口。软件自动识别进入的RGB信号,然后与现有的VESA标准显示格式关联,从而保证RGB图象质量。灵活的界面控制器结合了强大的视频和 RGB 输入功能,运行 Microsoft Windows 2000,能与大多数 Windows 应用程序兼容。标准功能包括:UNIX 连通性软件,可连接到 UNIX 和基于 X Window 的计算机;能够从 AMX 和 Crestron 连接到触摸屏设备;以及访问企业网应用程序的联网功能。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大屏幕控制管理软件是基于

41、TCP/IP网络协议,可实现对大屏幕显示墙的多用户远程操作、显示模式管理、信号源管理等强大功能。该软件安装在用户的专用控制PC上,通过用户局域网对显示墙进行各种管理,操作界面友好直观,彻底改变了传统投影墙操作复杂等缺陷。管理内容有: 设置大屏幕电视墙的配置参数; 视频窗口、RGB窗口的建立、删除、属性修改; 对网络信号进行管理,响应客户端的网络信号请求,包括网络窗口的建立,网络信号源的定义及修改; 向客户端报告窗口状态的变化; 控制服务器端的鼠标及键盘操作;信号切换系统在多信号或多屏幕输出情况下,为了满足各类信号在大屏幕上的显示需求,一般采用接口系统。信号在传输中易于衰减和失真,故在传送中应对

42、信号进行联接、驱动、分配、定标等处理。3.1.2.2 控制台控制台系统是指挥大厅的主要操作平台,可内置计算机、显示器、控制器等设备,应具有良好的承重能力,通风效果。控制台上的信息设备种类繁多,既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舒适性又要考虑到设备摆放的合理性;要求其经久耐用,并可在不影响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对其内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总控区工作人员的数量,即坐席数量也由两方面决定:一是总控区的面积,一是指挥大厅的管理需求。如:总控区面积约80平米,考虑操作人员活动空间及观看大屏幕的视觉效果,可选择8个标准控制台及1个主管控制台,共计9个坐席:每个标准控制台宽2米,包括2个安装17英寸平面液晶显示器的摇臂、一个放

43、置电话机/文件夹/文具的搁板和充足的桌面工作空间,内部最多可容纳3台PC机;主管型控制台宽2.5米,具备标准控制台的全部功能,内部最多只可容纳4台PC机。每个坐席均在桌面下配备文件柜一个。考虑到工作人员的视野,所有控制台背板高度都不大于1.1米。控制台采用半弧形设计,内部安放电脑主机用的托盘配备高精度滑道,动作轻松灵活,需要时控制台下部打开,即可拖出;控制台背板前部配备可调式机构(安装17英寸平面液晶显示器的摇臂),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显示器的高度、角度及与操作人员的距离。控制台工作面为水平台面,供放置键盘及书写记录使用,控制台内部备有可安装标准电源插座及其它附件的母板,可方便的安装及操作。控制

44、台设有安全接地螺栓,供设备安全接地及消除静电。内部结构采用优质铝合金主梁和炭素冷轧钢板,以保证其强度和刚性,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保证电器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台前扶手采用聚氨酯加模压成型,舒适、实用,控制台虽有多处可调整部件,但不暴露内部结构,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和密闭性。3.1.2.3 音响会议系统音响会议系统是指挥大厅对内对外交流的途径,是实现有效管理和调度指挥的工具,主要包括扩音系统、视频会议系统、集中控制系统等;考虑到指挥大厅对音频的要求,设置一套音响设备,所有音响输入设备(卡座、CD机、无线话筒)均接入调音台,经过选择处理后通过功放分配到各音箱。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会议扩音,语音教

45、学以及指挥的要求,保证语言清晰度、声音丰满度以及对声反馈现象的抑制。并考虑与会议室音响系统联机,以满足指挥、调度和大型视频会议的需求3.1.2.4 视频会议系统在指挥大厅设置一套会议系统。包括投影系统、音响系统、电视会议系统及白板等。系统配置和设计原则鉴于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对视频会议系统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实用性、集成性、可扩展性、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先进性 系统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切实可行并容易实现; 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规范要求; 符合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和视频会议技术的最新发展潮流,并且是应用成熟的系统;实用性 针对公共安全系统的特点,具有多种管理方式:

46、图形管理界面、WEB界面; 系统设计应符合工程的实际需要;集成性 高度集成,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功耗低; 在高度集成小型化前提下,应具有多种功能;可扩展性 系统设计要考虑今后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扩充余地; 应既能支持广域网也能支持局域网。比如,视频会议终端和多点会议控制单元应既能支持H.320广域网上的视频会议标准,又能支持H.323局域网上的会议电视标准; 既可应用于会议,又可应用于远程教学; 和城市现有的视频会议系统对接,利用其MTU提供视频接入功能。灵活性 能够适应多功能、外向型的要求,讲究便利性和舒适性,达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能源的目的; 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讯、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 系统参数配置少,调整少,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性 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比如不易感染软件病毒; 必须可支持加密系统可靠性建议选用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了最高性能的电视会议系统以及对Microsoft NetMeeting的支持。适合于广域网,且容易使用。该产品还支持卫星网络、T1、E1以及PRI数字网络,同时包括H.331广播模拟支持,允许用户进行高质量的广播视频传输。用户在进行视频会议的同时还能够实时的进行资料共享。 网管中心主管领导可以通过此系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