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5768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ABET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申报单位: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时间: 一、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现状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蓬勃发展,但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缺乏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忽视了对其它方面如学生支持/指导、专业建设、教学计划的质量监控。2)没有一整套教师发展机制激励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质量。3)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不系统,往往忽略了课堂教学以外的环节。4)监控范围狭窄,对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联系重视不够,对教师实践能力重视不够。5)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缺乏及

2、时反馈、跟踪验证。6)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不够。有鉴于此,本研究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基于对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相关质量标准和教育部相关标准的研究,借鉴过程管理思想,系统地、创造性地开展了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构1建设目标以ABET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部相关标准为依据n 形成一种有效的、能不断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体系;n 建设一支教学和应用研发能力较强、结构合理、并与学院高水平一流IT应用型大学办学目标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师资队伍;n 培养理论基础够用、能够将最新IT技术熟练应用到社会各行业当中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不断

3、改进和提高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可测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和学生的满意度,实现“教育创造学生价值”的理念;n 将学校办成国内高水平一流的IT应用型大学。2指导思想我院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指导思想是:1)体系是完备的,对于教学过程全面覆盖。2)体系是开放的,将来能够顺利接纳新标准的要求。3)体系是综合的,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教育质量标准的要求,我院的质量保障体系就应是一个兼收并蓄、一体多面的体系。4)体系是唯一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每一项教学/管理活动只有唯一的经过充分研究并综合后的标准。5)体系是演进的,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更新。3.建设策略将ABET标准与东软本、专科教

4、育实践相结合,以国际化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部的相关教育教学标准,指导学院的教学质量工作,做到“ABET质量标准横向覆盖,过程管理与改善纵向贯穿”,建构由相互联动、自我完善的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可测量的质量,达到建成国内高水平一流的IT应用型大学这一目标。4体系建构的理论基础ABET系统化方法工程与技术鉴定委员会(ABET) 是美国工程技术相关领域后高中教育的一个非官方的鉴定组织,通过开展专业鉴定来提供工程技术教育的质量保证。本研究开展期间,课题小组对ABET鉴定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东软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的创新方法,其核心

5、包括:1)ABET目标制定系统化方法(图1);2)ABET专业建设系统化方法(图2);3)ABET持续改进环(图3)。基于以上3种方法,我们应用ABET标准实现了对各专业的横向覆盖。图1 ABET目标制定系统化方法图2 ABET专业建设系统化方法图3 ABET持续改进环其要点如下:n 高等教育的教学落脚点是专业,图1清楚显示了学校的教育目标如何逐层分解到各个系、专业,各个系、专业如何为学校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n 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必须具有以文档记录的、可测量的培养目标,并进行定期评估、持续改进(图3)。n 构建有效的课程体系是保障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ABET要求课程体系中的每门

6、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提供支持(图1),并定期评估、持续改进(图3)。n 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围绕两类人群教师与学生展开:1)学校/专业要提供充分的支持,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业;2)专业必须建设一支能够保障培养质量的师资队伍。n 学院必须从实验室、经费、图书馆等各个方面为专业提供充分的支持。5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框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ABET标准对学生培养的过程要求是持续改进,对具体做法并没有严格的规定,而以ISO9001为代表的过程管理则不仅采用了“持续改进”理念,还对过程系统有了明确的要求。因此,过程管理、文件系统就成为我院开展质量工作的工具,用来在教学各个环节落实ABET质量方法。我院教学质量管理保

7、障体系的总体框架如图4所示。该体系以ABET系列标准以及教育部相关质量标准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包括质量策划、组织保障、过程监控、信息反馈及分析四个子系统:图4: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总体框架1)质量策划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建立学院的各项质量标准、制订质量推进计划与过程实施规则、建立优秀实践共享机制等。包括:依据教学质量标准,明确实施策略(如“ABET横向覆盖、ISO纵向贯穿”)、规划质量纲要、优秀经验分享、制定实施计划;制定专业、课程、教师、教学效果等可具体实施操作的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文件;研究开发基于B/S架构的网上评估系统等内容。图5 质量策划子系统2)组织保障子系统。这是保证教学质量工作能

8、够正常运行的基本组织框架,主要是明确教学质量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以及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的层次包括学院级、系部级以及教研室级,各级组织的功能如图6所示。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与各个相关部门的关系为:n 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QMA)与教务部质量科以及各系教学质量实施小组(IT),共同构成学院质量保障的一个有机整体,互相拟补、互相配合、既分工又合作,大事共同完成(如ABET要求的学院/系/专业的定位、迎接政府评估);n 教务部与QMA是两个平行机构。教务部主要负责教学运行和日常教学检查,QMA主要负责阶段性教学检查和评估。教务部及各系的日常教学监控与评估体系是整个教学运行系统中不可

9、缺少的环节,QMA不能代替日常的教学评估体系;n QMA制订学院的质量标准和实施规则,具体执行由学院教学系部的质量队伍IT来实施(东软院字200621号)。QMA统计分析各种日常数据,给出质量报告。图6:教学质量组织保证子系统层次图3)过程监控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若干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流程,使教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而形成的一个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链。它反映了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和控制方法。图7:过程质量监控子系统图4)信息反馈及分析子系统。主要是通过收集并记载教学质量的数据,发现教学质量的缺陷,制定纠正教学质量的措施并持续改进。如图8所示。图8:质量信

10、息反馈与分析子系统图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建立,解决了一般高校通常面临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性不强的问题,为各项具体的质量工作提供了系统蓝图。6教学质量文件系统在以上框架的指导下,基于ABET标准及教育部相关质量标准,参考国内外优秀实践经验,我院已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文件体系的主要部分,目前已完成的有:专业评估方案、教学计划制(修)订工作评估方案、教学计划制(修)订工作程序、课程评价方案、教师教学工作手册、学生支持工作评估方案、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系部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实践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案、毕业设计管理工作质量评估方案等。三、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成效在教学质量管

11、理保障体系框架下,我院质量体系成功地运行了近3年,成效显著,主要有以下方面。1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按照ABET标准,我院首先从教师这个关键部位入手开展,并开发了相应的评价信息系统,见图9。图9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师教学工作手册是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目的是使教师明确工作的标准。依据该标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QMA)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采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评价的方式。按时间跨度分为学期教学质量评价和年度教学工作质量评价两部分,按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两套评价体系。评价工作从过程上来看是评课前(教学准备)、课中(教学实施)、课

12、后(作业批改与辅导答疑);从内容上看,评教育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管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成绩由五部分组成,其中学生评价、教学单位评价、同行评价、辅导员及班主任的评价、督导老师评价分数占不同的权重比例。QMA定期开展了各个学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使用网上信息系统进行各种信息收集和统计,并将学院的教师们作了排名。如图10是学生对教师评价参评率的统计。从统计数据来看,仅07年一年,系统中评教数据量就达到了200,000条左右。图10 教学质量评价统计信息对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经过我们周密分析后,反馈到各系及教师本人,作为晋级与奖惩的依据,也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起点。见图1

13、1,是一名教师的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等各项评价成绩,以及自己最薄弱的两项具体内容和与同行比较的曲线图。要求各系部领导要对排名后20的教师进行面谈反馈,并帮助这些教师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检查指导,这些教师的进步幅度与系领导绩效挂钩。图11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分析由于教师年度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课时费、年度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等工作挂钩,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师资队伍产生的震动是巨大的,优秀教师得到了肯定与褒奖,存在不足的教师受到了震动,并且教学单位据此进行了师资的调整,师资队伍整体进入了优胜劣汰、合理流动的状态。基于该项评估,我院已经建立了一整套教师发展机制激励教师主动提高教学质量。2专

14、业及教学计划评估QMA依据文件体系,开展了专业评估、教学计划评估,评估结果反馈到各系作为下一步的改进依据。该项评估,解决了各专业对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工作不够、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未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及时做出相应调整等问题。3实践学期教学质量评价在一个学年中设置4周的实践小学期是我院的办学特色,为了保证实践学期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QMA定期牵头对各系部实践学期的教学质量进行检查与评价。通过该项检查评价,各系部对实践学期的教学体系(第一年概念实习,第二年技能实习,第三年项目实训)有了逐年递进的科学设计,对实践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该项工作解

15、决了以往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教学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的问题。4课程建设水平评估QMA依据课程评价方案,组织了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组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与教研科研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效果和课程规划建设等六个方面的评价。重点是实践(验)内容设计和教学效果。通过评价,找出目前课程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方向,挖掘潜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5毕业设计工作质量评估毕业设计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毕业设计程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QMA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评估方案,并从综合管理文件、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质

16、量等四大方面制定了质量标准,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评估。6学生支持工作评估QMA制定了学生支持质量评估办法,通过质量评价,找出目前学生需要的帮助,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7教学效果评估QMA制定了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例如:每年定期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凯思英语考试。考试后QMA对成绩进行了详细地整理和分析,并将成绩分析等资料提供给各系部作为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参考。8日常反馈与跟踪QMA建立了院、系两级“学生教学意见反馈邮箱”,要求院、系必须有专人负责,定期收集,按时反馈;还通过建立 “信息员”制度及“学生座谈”等方式,建立了长效反馈机制。四、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研究创新我院的教

17、学质量保障体系贯彻了“ABET质量标准横向覆盖,过程管理与改善纵向贯穿”的思想,具有以下主要的创新之处。1. 理念与策略创新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本课题从“持续改进”这个ABET与过程管理的共同点入手,深入分析了ABET思想与过程管理理念的特点,结合东软教育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合理运用ABET标准以及过程管理方法,提出了“ABET质量标准横向覆盖,过程管理与改善纵向贯穿”的创新理念,并在该理念的指导下,以培养目标(结果)为导向,以过程管理为手段,构建了具有完备、开放、综合、唯一、演进五种特色的独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组织机制创新我院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质量业务线

18、独立于教学业务线的新型组织机制。在我院,从院级领导到QMA再到各个教学部门,均有从事质量工作的专门编制。质量是一把手工程,学院不仅正院长非常重视质量工作,还有质量副院长专门领导质量建设工作,设立了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QMA)专门负责质量工作,各个专业系部设有负责质量工作的副主任,领导系内的质量实施小组,各个教研室有负责质量工作的教师。这样从上到下一整条质量业务线的组织机制,保障了质量工作的独立性,为客观、公正地进行各种质量评估、获取真实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3监控机制创新在充分研究并汲取了ABET以及过程管理的精髓思想的基础上,我院提出了目标导向的教育评估机制,以教学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

19、成程度作为专业培养的质量标准,要求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可测量性、用文档记录,并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对培养计划进行更新、对培养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实现对教学活动的闭环监控。五、总结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关键,近几年我们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执行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高校本科与专科教育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提供了创新的体系模式与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效的取得,除本成果主要完成人的努力外,与郑晋、神田正重、余庆军、秦燕、及欣、李连富、倪虹、李慧芬、王蔚、张筠等同志的贡献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附:参考资料1 在收获中寻求突破 在突破中超越自我温涛院长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的报告,温涛,2008

20、年9月2 东软信息学院教学质量体系设计,张伟,2006年10月,东软教育管理委员会会议,成都。 3 ABET系统化方法,巫家敏,2006年12月 4 ABET CAC,Self-Study Questionnaire For Review of the CS Program, www.abet.org5 Criteria for Accrediting Computing Programs, www.abet.org 6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Requirements, ISO9001:20007 Accreditation Assures Quality, www.abet.org8 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9 质量体系相关文件,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部10 ABET解读手册,东软教育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