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北政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集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B.环境范围的大小D.环境要素形成的原因B.阳光D.良种B.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D.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习题集习题编写说明本练习题集是根据高等学校法学统编教材环境法学,并结合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教学培养指导方案编写,是西北政法大学本科生法学专业的配套辅导材料。该习题集主要包括绪论、环境法总论、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和建设法以及国际环境法六方面的内容;基本涵盖了环境法学知识体系中的全部教学内容。主要题型有:名词解释(共5道)单项选择题(共65道)多项选择题(共50道)简答题(共22道)论述题(共10道)本习题集附有答案,方便学生自我检阅。在习题编写的过程中,编者尽可能依据最新
2、的教材,力求把握我国环境法近年来发展变化中的新动向、新精神,在全面归纳课程重点、难点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记忆知识的认识出发,有针对性的设计习题方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演练同步习题,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的有关环境法方面的主干知识,培养应用能力,提高答题技巧,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依据是OA.环境功能的不同C.环境要素的不同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所要保护的环境要素是OA.水C.家畜3、首次提出“人类环境”这一概念的是OA. 1945年联合国大会B.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C. 1982年内
3、罗毕峰会D. 1992年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4、我国宪法中将环境分为OA.城市环境和乡村环境C.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5、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O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OA.人文景观C.自然保护区2、下列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OA.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B.人类能够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B.名胜古迹D.大海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逐步摆脱环境对人类的下限制D.人类与环境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E.人类是环境的产物3、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OA.无生命物质C.绿色植物4、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
4、题主要有OA.臭氧空洞C.温室效应5、环境法保护环境的主要目的在于OA.从整体上保护生命维持系统的功能B.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C.保护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D.保护环境的质的状态三、简答题1、何谓人类环境?其分类如何?2、人类同环境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B.野生动物D.微生物B.酸雨D.森林锐减四、论述题1、什么是环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 .D2.A3.B4.C5.B二、多项选择I. AB2.ABDE3.ABCD4.ABCD5.ABCD三、简答题1、答: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天然的和人工改造的各种自然因素的综
5、合体。(1)环境科学一般是按照环境要素的形成,把人类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大类。(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把环境分为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此外,按照环境范围和要素还可以把环境分为若干种类。2、答:人类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首先,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依赖于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其次,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人类通过劳动、社会性的生产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大规模地改造自然环境。但是,为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值能力;(2)排放到
6、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四、论述题1、答:(1)所谓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一环境问题)和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两类。而第二环境问题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两类。(2)环境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资源、人口、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关系:很多自然资源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又是环境要素,这种资源的两重性要求视保护环境同合理利用资源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并提。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有
7、密切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发展包括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而基础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失调发展会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要全面研究和从总体上把握人口、资源、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制约关系,才能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对策。第二章环境法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日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被称为OB.公害法D.污染控制法A.自然保护法C.环境保护法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调整对象是OA.人们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B.环境管理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环境改造的关系3、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最早可以追溯到OA.殷商B.唐朝C.明朝D.清朝4、在我国当前的环境法律体系中,属于综合性环境法律的是()B
8、.水污染防治法D.环境保护法A.海洋环境保护法C.环境标准管理办法5、关于环境法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OB.阶级性D.阶级性和公益性的统一A.技术性C.公益性6、我国的环境资源立法实行的是OA.一元目的论C.多元目的论7、从法域上看,环境资源法属于OA.私法C.社会法8、环境资源法的特征不包括O A.环境法是科技与法的结合 C.环境法是私法B.二元目的论D.三元目的论B.公法D.兼具公法和私法的性质B.环境法是社会法D.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9、在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中,针对特定的环境保护对象和特定的环境社会关系进行专门规定的是OA.环境保护基本法B.环境保护单行法C.宪法D.环境行政管理法10、下列
9、可以成为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是OB.矿藏D.自然人B.协调发展原则D.环境责任原则A.马戏团里的驯兽C.克隆人11、“三同时”制度最能体现环境法的()A.风险预防原则C.环境民主原则12、标志着我国的污染防治工作已经从末端治理为主进入到以源头预防、综合治理阶段的事件是OJ. 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的出台K.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召开L. 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颁布实施D.2002年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制定13、为了解决造成环境污染者的责任问题,由西方24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于1972年首次提出了OA.利用者补偿原则B.开发者保护原则C
10、.污染者付费原则D.破坏者恢复原则14、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在建设项目的哪一个阶段报批?OA.设计阶段B.可行性研究阶段C.竣工验收阶段D.投入使用阶段15、目前,我国的环境资源保护行政主管机构是OA.国土资源部B.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C.国家环保总局D.环境保护部16、我国国家环境标准的制定机构是OA.环境保护部B.行业组织C.企业D.标准化组织17、在环境纠纷中,判断双方所出示证据的合法性的依据是O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基础标准D.环境监测方法标准18、下列有关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OA.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标准和各级各级地方政府制
11、定的地方环境标准B.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己作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标准C.凡是向己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污的,应当执行该地方标准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19、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质量评价中的OB.现状评价D.综合评价B.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质监部门A.回顾评价C.预断评价20、清洁生产监督实施的机构是OA.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省级经济贸易行政主管部门21、为了使环境污染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应当广泛采用的是OA.许可证制度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C.经济刺激制度D.排污收费制度22、我国环境管理中使用的许可证种类中最多的是OA.规划许
12、可证B.排污许可证C.危害环境产品的生产销售许可证D.资源开发许可证23、在我国,最重要的环境行政执法相对人是OA.国家机关B.企事业单位C.社会团体D.公民个人24、从环境法的历史看,最早在环境领域应用的法律责任是O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综合责任25、关于环境污染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解决,下列哪一项表述是符合法律规定的?OA.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B.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不服才可以提起民事诉讼C.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调解,对调解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D.可以先请求环保部门进行处理,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
13、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6、环境资源犯罪的客观方面是环境资源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的总称,它不包括A.犯罪人所从事的危害环境资源的行为B.行为的危害后果C.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D.环境资源犯罪的客体27、下列有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说法,错误的是OA.单位可以成为该罪的主体B.该罪主观方面为过失C.如果造成了广泛的生态破坏,即使没有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也构成本罪D.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最高刑期为7年28、“三同时”制度首创于()A.英国B.美国C.加拿大D.中国29、把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规定下来的国际文件是OA.世界人权宣言B.我们共同的未来C.可持续发展实施计划
14、D.人类环境宣言30、我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案件所规定的诉讼时效是OA.1年B.2年C.3年D.5年二、多项选择题1、可成为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是OA.公民C.国家机关B.国家D.企事业单位2、能够体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法律原则的是OB.奖励综合利用D.“三同时”制度B.采矿许可证D.养殖使用证A.全面规划、合理布局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3、下列属于自然资源开发许可证的是OA.土地使用证C.捕捞许可证4、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表现在OA.具有规范性B.具有法律约束力C.由国家授权的有关机关制定和发布D.由国家有关机关依法制定和颁布5、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律法规不包括OA.污染防治法C.野生动
15、物保护法B.自然资源法D.民法中的环保条款E.宪法中的环保条款6、循环经济的3R原则指的是OA.再生产原则B.减量化原则C.再利用原则D.再循环原则7、下列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有OA.解决环境损害赔偿纠纷,必须先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处理,这是向人民法院起诉之前的必经程序B.对环境保护法行政主管部门的调解处理决定不服的,既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C.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D.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对原告提出的侵害事实,被告否认的,由被告负举证责任8、在环境保护领域,环境犯罪适用的主要有OA.自由刑B.生命刑C.资格刑D.财产刑9
16、、环境资源法的特征包括OA.调整对象的特殊性B.综合性C.公益性D.科学技术性10、环境法的三大调整机制主要是指OA.技术机制B.行政机制C.市场机制D.社会机制11、环境民主原则确立的理论依据是OA.环境公共财产理论B.公共委托理论C.环境外部性理论D.公民环境权理论12、环境资源管理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有OA.综合性原则B.区域性原则C.协调性原则D.预防性原则13、下列关于环境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有OA.环境标准是我国环境法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特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B.环境标准同法律标准一样,是通过法律条文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C.环境标准同一般法律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一些定量化的数据
17、、指标、技术规范表示行为规则的界限,调整人们的行为D.一般环境法规具有强制力,环境标准不具有强制力14、下列许可证中,属于防止环境资源破坏许可证的是OA.废物进口许可证B.林木采伐许可证C.建设规划许可证D.捕捞许可证15、清洁生产的“清洁”主要表现在OA.清洁的技术标准B.清洁的能源C.清洁的生产过程D.清洁的产品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在选择和确定被征求意见的公众的确定方面,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包括OA.文化程度B.职业C.专业知识背景D.年龄E.受影响程度17、公众参与原则的内容包括OA.环境知情权B.环境决策参与权C.环境监督权D.司法救济权18、环境资源法学的主要研究对
18、象是OA.人与自然的关系B.与环境有关的人与人的关系C.环境资源法D.环境科学19、根据环境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下列属于我国环境法空间适用范围的有OA.外层空间B.中国驻美大使馆C.东海D.在大西洋航行的我国船舶20、关于环境法是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理解正确的是OA.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主要是一个法学概念B.环境法既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又是一门独立的法学学科C.环境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与其他法律部门存在密切的联系D.环境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基本标志是有独特的调整对象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环境法的概念?2、西方国家环境法在发展完备阶段有什么特征?3、环境法成为一
19、个独立法律部门的标志是什么?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原因为何?4、我国环境保护的宪法性规定有哪些?5、简述环境标准制度6、简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7、简述环境资源法学的特征8、简述排污费的管理和使用9、简述环境侵权的特征10、简述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特征四、论述题1、论环境法的特征2、论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3、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及其完善4、论我国的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及其改革5、试述环境资源法学和环境科学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IB2A3A4D5D6B7C8C9BIOBHB12D13C14B15D16A17D18C19C20A21C22B23B24A25D26D27C28D29D30C.二、多项
20、选择题IABCD2AC3BC4ABD5DE6BCD7CD8AD9ABCDIOBCDHABD12ABCD13BD14BD15BCD16BC17ABCD18ABC19BCD20ACD.三、简答题1、答:(1)环境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该定义有三层意义:A.环境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B.环境法的目的在于通过防治污染和资源破坏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环境法所要调整的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特定领域,即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中
21、所产生的同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2、答:在环境法完备阶段西方国家环境立法的特点是:(1)在宪法中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内容,或者把环境保护规定为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制定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3)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环境政策和措施;(4)把环境保护从污染防治扩大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立法;(5)法律“生态化”的观点在国家立法中受到重视并向其他部门法渗透;(6)环境立法的完备化和对环境保护这一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使环境法从传统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3、答:(1)我国环境法已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其基本依据是:环境法有其所调整的、明确
22、的、特定的社会关系领域;近年来环境法发展迅速,环境法体系已经形成。(2)原因:A、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严重社会问题,因此必须由国家来承担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责;B、国家对环境的管理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法律手段;C、环境的整体性和环境保护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把环境社会关系视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并对其进行整体的、全面的保护和调整。4、答:宪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环境法体系的基础,是各种环境法律、法规、制度的立法依据。我国宪法中的此类规定主要有:(1)国家环境保护的职责;(2)公民的环境权利义务;(3)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原则。5、答:环境标准是环境资源监督管理的重
23、要技术支持和保证,是国家进行环境监督管理所遵循的技术基础和准则。环境标准制度是有关环境标准的编制、审批、发布、实施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环境保准的正规化、程序化和法定化。环境标准按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行业、地方、企业和国际标准;按照执行性质可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环境标准是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国家环境资源规划和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环境法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基础与依据;是国家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是促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6、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意义:贯彻了“预防为主”的原则;贯彻了“协调发展”原则;适用范围: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第3条
24、的规定,包括规划和建设项目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即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建设项目对周围地区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监测制度建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评价形式筛选;评价报告编写;评价报告的审批7、答:(1)研究对象的独特性;(2)环境法学是一门新兴学科;(3)环境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8、答:征收的排污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补助的专项资金,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专款专用,先收后用,量入为出,不得超支挪用”的原则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
2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9、答:(1)主体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当事人地位实际上的不平等,其次是受害主体不仅包括当代人,而且可能包括后代人。(2)客体方面的特征:非直接性,后果严重性(3)内容方面的特征:价值双重性,侵害具有持续性、潜在性。10、答:(1)构成要件的行政从属性;(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是类最而非个罪;(3)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后果严重、危险性大;(4)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直接针对环境;(5)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犯罪构成的差异性。四、论述题1、答:(1)环境法是生态环境科技与法的结合;(2)环境法是社会法;(3)环境法是综合部门法;(4)环境法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的法。2、答:我国
26、环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并立的二元化规则体系。(1)过错责任原则源于罗马法,其基本含义是,加害人对其有过错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2)无过错责任又称无过失责任,德国法成为危险责任,普通法国家成为严格责任,是指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即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依无过错责任,受害人无需就加害人的过错举证,也不必推定加害人过错,加害人也不得以其没有过错为由抗辩。无过错责任为各国环境法所普遍采用的原因是:首先现代工业生产的排污使生产活动本身具有高度危险性;其次,现代工业生产及由此造成的污染往往涉及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再次,无
27、过错责任原则也是民法公平原则的客观要求。我国法律对环境侵权适用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分别作出规定: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无过错责任原则主要适用于各种环境要素污染防治。3、答: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是指在环境法领域内,社会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立法活动,使得其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在环境法中确立公众参与制度,是民主理念在环境保护活动中的延伸。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是由环境问题的性质决定的,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是公民环境权决定的,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也是由环境民主原则决定的,有利于发扬民主、加强监督、群
28、策群力,搞好环境保护工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也是发展我国环保事业的迫切需要。完善:(1)在宪法中确立公民环境权;(2)在环境基本法中对公民环境权作出具体规定;4、答:(1)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2)特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的性质属于行政部门;统管与分管相结合、中央监督与地方监督相结合;(3)改革: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环境管理体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进行跨区域垂直管理;贯彻公众参与原则,积极发展非政府组织;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实现环境管理的法制化;高度重视基层管理加强县乡级机构建设。5、答:(1)环境法学的概念:是指研究环境法这一新兴法律部门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是在法学与环境科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又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2)环境法学与环境科学的联系:(3)环境法学与环境科学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