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713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1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学与课程论.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陈 辉,01 绪 论,历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历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历史教学论的研究方法,历史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研究的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研究的内容: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历史教学的规律和原则,中学历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具体内容:历史课程论、历史教学论、历史学习论、历史教育评价论、历史教师论五个板块,历史课程论(教什么、学什么),历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历史课程编订(设置)历史课程内容(教材)(课程资源开发)历史课程实施(教

2、学)历史课程管理历史课程评价,历史教学论(怎么教),史学理论与方法课堂教学的一般原理,课堂类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技能)等与历史教师职业能力形成直接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流派:传统革新派、情感教育派、纲要图表教学派、情境复现派、探讨发现派教师不是选择流派,而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历史学习论(怎么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学习心理研究(动机、兴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学习历史的过程分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历史学习常用的方式方法,历史教育评价论(学教效果评定),系统地介绍历史教育教学评价发展的一般历程、当代历史教育评价发展的时代特征、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学生历史学业评价(中考、高考

3、)的一般方式与操作要领、教师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等有关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评价最基本的知识。三大板块: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教学评价,历史教师论,备课、试讲、说课、试教(上课)、听课、评课的一般理论与技能教师职前培养的先进经验与模式:校内学习+校外实习=合格教师理论学习+微格技能训练+校内现代化教学设备模拟教学+校外实习(观摩、分散与集中实习、顶岗实习)历史教师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高的有关途径与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历史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清末民初:各科教学法1910年代1920年代:历史教学法1930年代1940年代:历史教材教法建国初1957年:中学历史教学法、中学历史教材教法195

4、81976年:历史教学法研究遭受史无前列的厄运19771989年:历史教学法的发展阶段,历史教学论的发展阶段,历史教学论研究队伍的组建:教师教育院校的历史学研究人员、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教育科学研究院(所)的历史教研员、一线中学历史教师四支队伍历史教学论专著的编撰历史教学研究活动与刊物的出版发行历史教学论选修课程的开设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研究生的培养,历史教学论专著的编撰,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陈辉:历史课程教材教法新探 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4年版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5、关文信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历史教学论专著的编撰(续),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齐健: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杨扬:历史教学实施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 2001年版齐键、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历史教学研究活动与刊物的出版发行,历史教学(天津)(CSSCI)历史学习历史教学问题(上海)(华东师大)(CSSC

6、I)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陕西师大)中学历史教学(广州)(华南师大)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北京)(人大复印资料)课程教材教法(北京)历史学习(天津)中国历史课程网,中国历史课程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创办。该网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门户网站,是中国目前最有影响力和凝聚力、访问量、游览量最高的历史教育网站。该网以服务中国历史课程改革为己任、属公益性质的专业历史教育网站,目前该网一周的游览量(含历史博客)已超过230万人次,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精神家园。主要设有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材研究、教材资源、教学设计、试题精选、历史研究、图说历史、历史论坛、历史博客、图书频道、精品推荐等栏目。,课

7、程与教学论(历史)研究生培养,博士研究生:华东师大(聂幼犁、04年招生)、上海师大(李稚勇、07年招生)北京师大(朱汉国、09年招生)硕士研究生:首都师大(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1985年招生)、北师大(马卫东)华东师大(聂幼犁)、上海师大(李稚勇)、四川师大(陈辉)、西北师大(姬秉新)、扬州大学(朱煜)、西华师大(86年招生、吴景贤)、华南师大(黄牧航),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研究生培养,考试科目:硕士教育学基础、政治、外语 博士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外语(华东师大);学科教育学、社会科教育概论、外语(上海师大);外语、中国近现代史(1912年以来)、现代中国历史课程与教材发展史(北

8、京师大)授学位:教育学博(硕)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学位关于攻读教育硕士(EDM)、农村教育硕士学位(免考)EDM学习方式:在职、全日制(09年)。入学考试科目:英、教、心(三科全国联考)、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招生单位出题),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基础: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思考】赵亚夫说:“历史有效教学的原动力不在教育学和心理学,而在历史学。以往凡是把历史讲得不熟不透的教师,都是因为学科功底不好的缘故。”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教什么?历史课程论怎样教?历史教学论持什么观念去教?史学理论,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关于怎么教?浙江省海宁教研室 朱能老师提出历史教学三重境界为历史课而教是“教

9、学者”;为历史学而教是“教书匠”;为人而教方成为真正的“教师”。三重境界是循序渐进地发展过程。一般而言,进入第一重境界需要的是“责任心”,进入第二重境界需要的是对历史和历史学的“理解”,而进入第三重境界则需要对历史和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当然上述说法并不绝对,并不孤立,而是层层递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重境界构成了历史教学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究竟应该如何讲史?如何才能将历史讲得更好?不外乎“加法”和“减法”。“加法”:在历史事实上增加讲述者个人的看法和阐释,增添以传说或野史为主要形式的“可能性”。“减法”:通过讲述者的努力,将

10、不实和虚妄的部分从历史事中隔离开来,展示历史本身的丰富受彩。,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说,我倒希望中学老师以讲故事、讲知识为主,而不要过多罗列原因、意义、评价。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刘新成教授说,就历史本身的“故事性”(history一词就含有“故事”的意思)而言,这门课是绝对应该是能吸引学生的,为什么会让学生这么反感呢?是因为现在的历史教学抽取了历史的故事性,使历史课本成为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伯重说,要改变历史教学的方法,要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不是枯燥的背人名、地名和年代。,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说,历史学骨子里就是讲故事。这

11、就是我对史学的理解。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驱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做历史老师,最重要的是学会怎样讲故事,把被教科书阉割掉的故事重新发掘出来。活生生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鲜活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戏剧冲突里真正体会到历史的魅力。,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历史课程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教)?二是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选取哪些内容(教什么)?历史教学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教学的技艺,即历史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怎么教)?史学理论主要解决:持什么观念教?,史学理论知识与历史教学的关系,【思考】史学理论知识与历史教学的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张耕华教授认为,史

12、学理论研究对当前的历史课程改革和历史教科书的编撰有三个方面的影响:人文素质教育为本、注重探究式教学和强调历史知识的丰富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结论】加强历史教师的史学理论知识积累迫在眉睫。那么,历史教师应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呢?,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全面掌握史学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等各种矛盾的辩证关系以及正确的人民观、英雄观、发展观、宗教观、民族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更好掌握解决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事件分析、历史运动规律等问

13、题的方法,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提高教学的理论认知水平。“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只有关注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具备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海纳百川般的知识气度,才能容纳学生各种创新思想的萌芽,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培养了学生,学生也培养了教师,师生共同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史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定期阅读历史研究、历史档案、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信息、世界史研究信息等史学理论研究刊物,以便了解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和成果,积累更多的是史学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史学研究能力。史学研究能力的养成条件:扎实

14、的史学专业理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实践经验是搞好史学研究的基石,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中学历史教师的史学研究有别于大学历史教师的史学研究。它主要是指历史教师结合新课程历史教学实践的需要或个人条件,对新课标历史教科书或历史研究中的某个具体历史问题(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进行考证、辨伪、分析、综合,进行新的叙述,得出新的结论,以丰富和发展历史研究成果,完善和提高新课标历史教科书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现实状况是:部分学校、社会、家长仍将历史课程看成是“豆芽学科”,可有可无。久而久之,历史教师产生自卑感,埋怨自己教历史是“走错了路”、“进

15、错了门”。在这种困境下,部分历史教师只把教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维持生存、生计的手段,不思进取,教学随大流,研究无动力,那有心思进行史学研究改变现状:历史教师应走出困境,视教师职业为一种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重新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专业知识结构(具备史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知识)在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养成史学研究能力中学历史教师的史学研究与专门的史学工作者的研究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历史教师在史学研究的选题上,更适宜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内容来考虑,历史教学论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原则:亲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师范大学生教师角色的转换(准教师、实习老师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访问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我说我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