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6744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7.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基本内容及发展简史.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免疫学和免疫系统,返回总目录,目录,第一节 免疫的历史沿革,Edward Jenner与天花绝迹,天花绝迹,免疫应答异常,脊髓灰质炎,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疗法的建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学说的初步建立和统一免疫病理概念的提出经典血清学技术的建立,免疫学的兴起,克隆选择学说的建立免疫系统的研究抗体结构及其基因的明确免疫遗传学的研究(MHC)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近代免疫学,淋巴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免疫突触危险信号细胞凋亡转基因技术和基因敲除基因组学及其对免疫学的影响蛋白质组学及蛋白质工程新技术,免疫学发展状况及展望,获诺贝尔奖的免疫项目和免疫学家,返回章目录,著名的免疫学家,免疫 免于疫患、免除瘟疫

2、IMMUNITY IMMUNIS(EXEMPT),免疫的最初概念:免除瘟疫免疫的传统概念:抗感染免疫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学是研究宿主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第二节 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对自身稳定构成威胁的异物信息,并根据这一信息有针对性地合成清除和消灭异物的物质,这一过程称特异性免疫(适应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是指机体对异物的无选择性地阻挡,排斥和清除,1.适应免疫与固有免疫,2.免疫应答的大体过程,3.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来源:是人在出生以后才产生的。特点: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

3、病原体无效。(专一性),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4.免疫的类型,返回章目录,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中枢 外周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胸腺 脾脏 干细胞骨髓 淋巴结 淋巴细胞 法氏囊 黏膜免疫系统(禽类)皮肤免疫系统,抗原递呈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白细胞分化

4、抗原(CD分子),黏附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其他受体分子,免疫球蛋白分子(Ig分子),补体分子细胞因子,免疫系统的组成,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 熟的埸所,骨髓,胸腺,二、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构成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埸所。,淋巴结,脾,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1.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1)骨髓(2)胸腺(3)腔上囊(禽类),2.外周免疫器官(1)淋巴结(2)脾脏(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和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免疫器官,1.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2.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埸所,3.抗体产生的重要部位,骨髓,是T细胞发生、分化成熟

5、的埸所是形成对自身抗原耐受的部位,胸腺,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应答的场所 1.淋巴结 2.脾脏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B细胞区,T细胞区,是T、B细胞定居、增殖、分化产生免疫应答、再循环和滤过清除的埸所。,淋巴结,脾的功能:滤过清除;T、B细胞定居、增殖、分化的埸所;产生免疫应答;构成淋巴细胞再循环。,T细胞区,B细胞区,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 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黏膜免疫系统组成,小肠绒毛细胞,引流淋巴管,黏液层,肌肉层,输出淋巴管,B细胞,T细胞,浆细胞,生发中心,M细胞,肠黏膜淋巴组织的结构,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

6、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和DC。,肠道淋巴系统免疫应答,概念:参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T、B、NK)、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相关细胞(骨髓干细胞、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等)。,2.免疫细胞,各种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淋巴细胞是机体主要免疫细胞,分为许多表型和功能均不同的群体:T、B、NK等。,未活化淋巴细胞直径67微米,浆/核比例很小,(1)淋巴细胞,透射电镜显示未活化淋巴细胞胞核致密,胞浆中细胞器很少,1.起源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2.分化 在中枢免疫器官中 胸腺内分化成细胞(thymus-

7、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内分化成细胞(bone-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3.分布 大部分很快死亡。小部分转移在周围免疫器官,胸腺,细胞,T细胞,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骨髓造血干细胞,T细胞(有抗原受体),转移至脾脏、淋巴结、扁桃体,效应T细胞(具有免疫效应),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T细胞在胸腺内发育过程,早期阶段 早期T细胞的主要表型:CD4-CD8-(DN)第二阶段 前T细胞:CD4+CD8+(DP)第三阶段 阳阴性选择,CD4+或CD8+,T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发育,根据免疫效应功能分为,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T细胞(CTL、TC

8、),调节性T细胞(TR),CD4+T细胞,CD8+T细胞,根据是否表达CD4或CD8分子分为,T淋巴细胞亚群,1.TC亚群及功能,(1)TH细胞亚群及功能,CD4+T细胞,抗原剌激,分化,TH0细胞,TH1细胞,TH2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TC,TH1细胞,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胞内菌感染。也是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应细胞,故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C(TDTH)。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促进BC的增殖分化和抗体生成,即辅助BC介导体液免疫应答。,(1)TH细胞亚群及功能,CD8+T细胞,分泌穿孔素、颗粒酶、颗粒溶解酶、淋巴毒素,通过Fas/FasL途径诱

9、导靶细胞凋亡,靶细胞,靶细胞凋亡,(2)CTL功能,淋巴细胞前体,进入骨髓分化、发育、成熟,B淋巴细胞,BC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占外周淋巴细胞的8%15%。,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C,B淋巴细胞,B细胞亚群及功能,B1(CD5+)细胞,B2(CD5-)细胞,出现早,未成熟BC。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晚,成熟BC。参与特异性免疫。,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BC,1.主要活性 杀伤肿瘤细胞和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参与移植排斥反应。2.具有IgGFc受体,能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ADCC)。3.细胞因子如IL-2可诱 导NK细胞形成LAK细胞。,(2)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淋巴

10、结和其它组织也有少量存在。主要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不受MHC分子限制。还可分泌INF-、IL-2和NTF参与免疫调节。因受某些细胞因子诱导杀伤活性增强时则称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介导的ADCC作用,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3)抗原提呈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4)其他免疫相关细胞,并指状树突细胞,电镜下的巨噬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抗原

11、,淋巴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相似,是不能进行区分的,只能借助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或配体分子,通过鉴别细胞表面的分子来区分。通常用抗体鉴定的细胞表面分子,简称为表面抗原;用配体分子鉴定的表面分子称为表面受体。需要明确的是:细胞表面的分子名称,只是人们借助不同的手段鉴定后而起的名字,同一分子有时被称作表面抗原,有时又被称为表面受体,皆因鉴定的手段不同而不同。,3.免疫分子,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丝裂原受体:主要指能非特异性刺激多克隆T、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包括PHA、Con-A、PWM、LPS、SPA等。其中能刺激T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有PHA、Con

12、-A和PWM(也可刺激B细胞增殖)等。借助丝裂原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特性建立的淋转实验,可间接反应T细胞的免疫机能(正常60%80%)。,1)T细胞的表面受体,静息的外周T细胞只表达HLA-I类抗原,某些活 化的T细胞可同时表达HLA-I/II类抗原。这类抗原对T细胞的活化和产生免疫效应作用重要。也叫分化群抗原(CD抗原、CD分子),是包括WBC、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在分化发育的不同阶段,在细胞表面所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常借助不同的单克隆抗体来进行鉴定。CD抗原的检测对于研究各种免疫细胞的分化和亚群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目前由国际委员会统一命名。,HLA抗原,白细胞抗原,2)T细胞的表面抗

13、原,在淋巴结,淋巴细胞 HEV 淋巴结实质 输出淋巴管 胸导管 血液在脾,淋巴细胞 脾动脉 白髓 脾索 脾血窦 脾静脉,少数经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返回血液循环在其他组织,淋巴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随淋巴液回流至局部淋巴结后,再经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和血液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示意图,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分布更合理;淋巴组织可不断从循环池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通过再循环,增加了T、B与抗原与APC接触机会;通过再循环,使机体免疫器官与组织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再循环意义,返回章目录,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返回总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