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97277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三章-复制.ppt(9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讨论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即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解决GDP“是什么”、“是多少”国民收入决定解决GDP“为什么是这样”,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核心内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YAE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理论依据:凯恩斯定律,需求决定供给(非充分就业状态),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

2、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均衡产出 2.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 3.各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理论,均衡产出,消费理论,国民收入决定,乘数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1、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居民(家户)和厂商(企业)。,3、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凯恩斯定律”。,4、假设折旧和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和PI就都相等。,2、投资为一常数,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二、

3、总供给与总产出(一)“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有必要把它们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之间建立起联系。具体地说,在总供给/总需求这两个理论概念与总产出/总支出这两个宏观统计指标之间建立起联系。,(二)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可以把总产出定义为:Y Yd 其中:Y为总产出;Yd为收入(实际上是可支配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Yd=C+S 所以总产出=总供给=Yd=C+S,三、总需求与总支出 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表

4、示经济的需求方面,是总需求统计指标。简单模型中不考虑政府和对外部门,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的和,即:AE C I,四、总支出决定总产出 总产出与总支出不一致导致总量失衡问题。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hock)下降(如地震、罢工),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无法维持。但我们这里假定没有供给限制,所以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注意供给没有限制的假设)。,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在供给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支出决定产出。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Y=AE=C+S=C+I

5、 即:I=S,450,IS,IS,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产出,450线上任何一点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I=S,Y,E,AE,B,O,Yd,I=S,注意:这里的储蓄和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愿投资。只有意愿储蓄和意愿投资相等,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支出,收入,五、均衡产出的概念,1、均衡产出,y=c+i(意愿投资或意愿消费),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或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支出和计划产出正好相等。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

6、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2、均衡产出图示,IU:非计划意愿投资,六、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E=y,也可用i=s表示,因为这里的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投资,即E=c+i。而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即y=c+s,因此,E=y,就是c+i=c+s,则得:i=s,注意:1、这里的投资和储蓄,是指意愿投资与储蓄相等。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与储蓄相等系指事后的或非意愿的情况,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储蓄。2、上式中的y、c、i 都用小写字母表示,分别代表实际的(而不是名义的)产出、消费、投资。,均衡国民收入表,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组成GD

7、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的第一驾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假说其他消费函数理论,一、消费函数,(一)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与制度、风俗习惯等,(二)收入和消费的关系,1、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凯恩斯认为收入对消费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从诸多因素中单独抽出来进行分析。他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幅度大。这被称为凯恩斯基本心理定律。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或者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为 c=c(y),2、边际消费倾向 MPC(Marginal Propensity

8、of Consumption)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或,当收入增量和消费增量为极小时,上述公式可写为:,3、平均消费倾向 APC(Average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1)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且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的增加快。,(2)连接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C。,(3)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值就是相应的MPC。,(4)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也变小,说明APC递减,但APCMPC。,

9、(5)0MPC1;APC0,(三)线性消费函数,1、如果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则有:C a bYd(a0,0b1)C是消费总量,Yd是居民可支配收入,a为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b为边际消费倾向,是一个常数;bYd 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2、APC=a/Yd+b,MPC=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线性消费曲线,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或储蓄倾向 储蓄是未被消费的那一部分收入,消费是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储蓄与收入的这种关系就是

10、储蓄函数。其公式为 S=S(y),2、边际储蓄倾向 MPS(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储蓄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3、平均储蓄倾向 APS(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储蓄曲线,B点是储蓄曲线和横轴的交点,表示这时的消费与收入相等即收支平衡,B点往右有正储蓄,B点往左有负储蓄,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与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储蓄随收入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4、如果储蓄与收入呈线性关系,则线性储蓄函数为:s=y-c=y-(+y)=+(1-)y(c=+y;s=y

11、-c),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为收入。,C+S=y,3、APS+APC=1,MPS+MPC=1,2、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且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表示在图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四、绝对收入假说的评价,1、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理论的贡献现代消费函数理论的奠基。2、绝对收入假说在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作用。(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用以解释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规律之一。(2)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原理之间的关系。(3)消费函数理论与

12、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性。3、绝对收入假说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缺乏经验研究的论证。,五、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1、国民收入的分配,2、政府税收政策,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4、其他因素,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但是,在库兹涅茨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但是

13、,如果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费倾向会保持不变。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人口在长期内有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相对收入的消费理论,美、杜森贝利,消费的“示范效应”、“棘轮效应”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莫迪利安尼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 美、弗里德曼,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

14、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棘轮效应),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终身收入假说,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假设条件: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不考虑价格变动

15、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基本结论:C=aWR+c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恒常收入假说,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收入效应:利率提

16、高导致储蓄减少 价格水平: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收入分配: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收入的决定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假设:计划净投资是一个给定的量,不随利率和国民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1、,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两部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2、例题(见课本460页,表13-3)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性计划投资为600亿美元,则均衡收入:Y=8000亿美元。,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is:非意愿存货小于零;Si: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两部门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2、例题(同上),以上两种方法,

17、其实是从同一关系中引伸出来的,因为储蓄函数本来就是从消费函数中派生出来的。因此,无论使用消费函数还是使用储蓄函数,求得的均衡收入都是一样的。,第五节 乘数理论,一、乘数,1、问题的提出,1920-1930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100万并给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1929年,Lloyd George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卡恩提出: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的更大变动。即:AD NI。他将这一现

18、象称之为乘数现象,并于1931年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首先提出。凯恩斯在卡恩的基础上完善了乘数理论,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2、对乘数的感性认识,由例题引出(1)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i600时,y8000i700时,y8500(2)投资增加了100,则收入增加了500。3)解释:投资100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消费品。这80亿元以要素所有者收入形式流入其他部门要素所有者手中,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y1001000.8+1000

19、.80.8.100 1/(10.8)500,(1)乘数概念:一般地定义为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2)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3)一般有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出口乘数等。,3、乘数的含义与原理,4、乘数表达式,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一,投资乘数公式推导法之二,乘数与MPC关系,5、乘数效应,i=100亿美元,y=500 亿美元时,k=5,投资减少也会引起收入若干倍

20、的减少,乘数效应是两方面的。,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收入的若干倍的变动。,y,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又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无限循环下去,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反之,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6、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二、乘数理论的性质及其运用条件,1、性质,乘数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

21、,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减少)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增加(减少)。因而,投资乘数是一把“双刃剑”。,乘数理论的适用性,2、影响乘数作用发挥的因素,(1)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特别是重要资源不存在“瓶颈”状态。如果经济中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或者过剩的生产能力较小,增加投资只会引起总需求的增长,却不会或难以使生产增加,最终结果只能是物价水平上升。只有在社会过剩的生产能力大、社会的闲置资源比如生产设备、劳动力等数量多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较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从而更多地增加国民收入。,(2)投资与储蓄的相互独立。如

22、果投资与储蓄的联系非常密切,投资增加会产生对货币需求的增长,从而提高利率水平,进而引起储蓄增加,消费相应减少,最终部分地抵消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反之,只有投资与储蓄独立较强时,投资增加才不会使利率上升,也就不会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收入自然就能增多。,(3)货币供给量的非适应性。如果货币供给量不能随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即投资增加得不到货币的相应支持,投资增加只会增加货币需求,促使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总需求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遇到阻碍。,(4)投资的外购性。如果增加的投资用于购买进口的生产要素,则不会对国内的总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也就不会增加多少国民收入。,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

23、定,一、三部门经济宏观均衡的条件,C+I+G,三部门经济中用总支出等于总产 出的方法得到国民收入,1、定量税,定量税是指税收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如农林特产税。用t来表示。,二、不同税收形式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 的国民收入决定,假设消费函数为c=+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 入,定量税为t,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因为yd=y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c+i+g=+yd+i+g=+(yt)+i+g 整理后得到:y=(+i+gt)/(1)即为均衡的国民收入。,例子,假设消费函数为c=1600+0.75yd,yd 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800,投资为1000,政府购买为2000,试求均衡

24、的国民收入水平。,由y=(+i+gt)/(1)可得,y=16000,i+g=3000,s+t=-700+0.25y,假设定量税收变为t=1200,i+g=3000,s+t=-700+0.25y,则y=14800,2、比例税 比例税指税收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用t=t(y)表示。,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税税率t,税收绝对量为T=T0+ty,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因为yd=yT,根据均衡方程式,有:y=c+i+g=a+byd+i+g=a+b(y-T0-ty)+i+g 整理后得到:,三、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总结,四、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Yf,C+I+G,C+

25、I+G,Y1,E,Y1 是均衡产出,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产出。在凯恩斯那里,绝大多数时间,它不是充分就业的产出。如果Yf为充分就业的产出,则政府就有用武之地。,G,三部门经济模型已提示宏观调节政策的理论原理。如总需求不足,政府可能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如政府前几年应对通货紧缩),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如果认为经济已经走出通货紧缩,面临通货膨胀危险,则应采取相反政策)。当然,扩大支出促进增长,背景是短期情况:这时经济活动规模由总需求决定。45度线表明,只要AD线移动,总产出自动满足总支出要求。也就是以凯恩斯主义的假设出发。,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y=(+i+gt)/(1),假设三部

26、门经济,只征收定量税,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为:,一、政府购买乘数(kg),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之间的比例。,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投资乘数相等。,数学公式推导:,二、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之间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一种是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假设定量税,则:,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原因在于税收增加,表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减少,总支出与税收反方向变动。税收乘数的绝对值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

27、三、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之间的比率。,数学公式推导:,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1减边际消费倾向之比,或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比,其绝对值与税收乘数相等,但符号相反。,比较可得:,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是由于政府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如果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样个增加一定数量,也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这就是平衡预算乘数的作用。,四、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

28、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平衡预算乘数值等于1。,第八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1、在开放的经济中,一国的均衡收入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y=c+i+g+nx 式中,nx指净出口。2、y=c+i+g+nx才真正代表对本国产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3、进口是收入的函数:m=m0+ry,4、国民收入决定的模型,二、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乘数分类总结,案例1,节俭悖论日本人未雨绸缪储蓄的越多,遭受的结果令人沮丧,案例来源:布拉德利希勒:当代经济学(第8版),第170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把日元塞进抽屉里 10年前,当时日本被认为是经济强国

29、而美国经济正处于不景气,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两国情况不同的最大原因在于储蓄:节俭的日本人有大量资金进行未来投资,而胡乱花钱的美国人投资资金太少了。如今,普通日本家庭将超过其收入的13%用于储蓄,普通的美国家庭仅为4%。然而日本经济陷入了困境,美国经济正处繁荣。难道储蓄已不再是一种经济美德而恣意浪费也不再是罪恶了吗?难道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是错的?也许不是但它并不像富兰克林的Poor Richards Almanac说的那么简单:节俭可以带来很多储蓄。,日本是二战后面临“不当节俭”的第一个发达国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担心的情形是:困难时期导致个人储蓄的更多,抑制全部的需求并使国家的状况更糟。但这些天

30、,东京正面临急迫的储蓄危机。银行存储的利息率已经下调到1%以下,但是“家庭还是储蓄的太多”,一位日本银行的经济学家Kengo Inoue说,“随着时间推移,那是萧条的需求和公司投资。”反过来,家庭储蓄已成为整个亚洲的累赘。因此日本政府提醒家庭储蓄要有一定的标准。财政部注意到了日本家庭只是将近期每人500美元的个人所得税减免额尽情花费,于是发动媒体来建议人们如何支出这笔钱。,案例2:小刺激可以引起长期影响案例来源:汪祥春主编:宏观经济学(第四版),第84页,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4版。,案例内容 乘数的基本含义是,小刺激会引起长期影响至少比没有乘数时要长。1993年,经济仍然在下降

31、之中,失业率超过了7%,新当选的克林顿总统主张用小的一揽子刺激,主要包括将近160亿美元的投资。在一个6万亿美元的经济中,160亿美元看来是一个小数目约为0.25%。但由于乘数为2,所以,它就可以使国民产出增加320亿美元,产出增加320亿美元又可以使失业下降0.2%0.3%它本身不足以使经济的失业率降到6%或更低的目标,但足以加速复苏,并表明政府对当时以持续近两年的经济下降做了点事情。实际上,小刺激被作为一种长处:它对过热的经济威胁很少,使经济本身的复苏要比预期的快。,思考题 1、什么是均衡产出?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零?2、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是否总是大于0小于1的?3、45度线模型中总支出(总需求)决定国民收入的结论成立,需要哪些条件?4、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主要有哪些?5、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6、什么是乘数?乘数产生作用的原因和限制条件是什么?,7、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YD为可自配收入),投资支出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元),试求:(1)均衡的国民收入;(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