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97773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7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第一节 学习动机一、什么是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2、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的激活和唤起。3、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4、动机产生于需要。,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第一节 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积极性实际上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因此,提高学习积极性的中心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当然,并不是说解决了学习动机问题以后,学生的学习积极

2、性问题就可以全部解决,还必须注意其他如学生的智力技能、知识水平等因素。,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3,第一节 学习动机,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不同性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不同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好,学习效果也较好,动机差,学习效果也较差。但是也有不一致。产生动机与效果不一致的原因是由于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往往要通过许多中介因素实现。反过来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往往可以加强与巩固或是改造与削弱原有学习动机,当然学习效果反作用的大小和性质要看学生原有动机的正确性和强度,也要看学生本身其他心理品质的情况。,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

3、的心理因素,4,第一节 学习动机,四、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分类:(一)从动机的动力来源来划分: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二)从学习动机的内容性质来划分:分为正确动机与错误动机(三)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1、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 2、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5,第一节 学习动机,对于现实的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因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而产生。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习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A、认知需要;B、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C、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2023/

4、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6,第一节 学习动机,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而学生的志向水平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家庭 2、学生过去学习成绩的影响 3、受能力与自信心的影响 4、受与人对比效应的影响 交往动机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有效性。,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7,第一节 学习动机,五、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二)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五点共十点)(五)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评定要注意六点)(六)利用学习竞

5、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七)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八)灵活选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8,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一、学习的注意状态(一)概述 注意是保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因素,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学生学习中的注意状态是指学生的心理活动对学习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状态。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可以相互转化。(二)学生注意的组织和培养 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9,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原因和条件是:(1)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

6、2)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3)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地组织活动 教师应注意三点:(1)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2)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也就是培养他们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注意的能力,养成坚强的品质。(3)教学生一些方法。,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0,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新异性、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等)(2)学生本身的状态(需要、兴趣、态度等)教师应做到:(1)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2)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3)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

7、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景(4)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1,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二、学生对教材的感知(一)概述 对教材的感知,就是通过各种感觉和知觉在观察有关事物、听取言语说明、阅读文字符号等等,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学习过程。,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2,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与感知状态,(二)如何提高感知教材的效果1、正确应用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直观教学的类型及其心理依据。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2

8、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3,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运用感知的规律提高直观教学效果 A、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B、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遵循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三个规律。C、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先直观后讲解、边直观边讲解、先讲解后直观三种结合形式)D、已有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E、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F、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提高感知效果。直观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课前精心准备。,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4,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2培养

9、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的品质及其在感知教材中的作用观察力的品质主要有:A、目的性 B、条理性 C、敏锐性 D、精确性 E、细微性,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5,第二节 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A、必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目的、任务 B、在观察前要作好有关知识的充分准备,并订出周密的计划 C、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的观察技能和方法(有四点注意)D、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E、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 F、指导学生作好观察的记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6,第三节 学习中的疲

10、劳和焦虑,一、什么是疲劳 疲劳是人们连续学习或工作以后效率下降的一种现象,可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也可分为暂时疲劳和慢性疲劳。二、疲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实验研究表明,疲劳与学习效率成反向关系,即人越疲劳,学习效率越低。,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7,第三节 学习中的疲劳与焦虑,三、预防学习疲劳的一些措施(一)防止过重负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二)建立与执行符合卫生要求的作息制度(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难度适宜,注意时机和速度)(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适当注意休息(静止性休息和活动性休息结合)和营养(葡萄糖、蛋白质等),2023/5/27,第八

11、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8,第三节 学习中疲劳与焦虑,四、焦虑与学习(一)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性行为遇到实际的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的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状态。(二)焦虑对学习的影响 焦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对学习起促进或者是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学生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 学习材料难易的程度;学生本身的能力水平等,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19,第三节 学习中的疲劳与焦虑,1、对于机械的学习或者不怎么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焦虑是有促进作用的。2、焦虑的反应不是同客观上的威胁压抑成比例,而是同体验到的威胁的真实程度成比例。3、怯场或考试的焦虑

12、紧张、慌乱以致恐惧是由考试的情境造成的。4、焦虑只是一个情感变量,它对学习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认知变量。随着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焦虑对学习成就的影响也就会日益失去它的消极作用。,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0,第三节 学习的疲劳与焦虑,五、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与课堂管理 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方式是影响学习进程和结果的重要因素,课堂管理是教师基本功的重要方面,也是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措施。愤怒情绪往往导致攻击性行为。教师应逐渐增强其控制课堂的能力。为此掌握以下原则是很重要的:第一,课堂管理应以积极指导而不是消极防范为主。,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

13、心理因素,21,第三节 学习的疲劳与焦虑,第二,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反对“不教而诛”,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第三,师生共同确定应当遵守的课堂规范 第四,实行课堂民主管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态度 第五,教师要掌握处理不良课堂行为的技巧,这些技巧中首要的是要掌握了解学生行为原因的方法 第六,要尽量消除校内校外的不良影响因素,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2,第四节 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一、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对学习的影响(一)概述 简单地讲,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外在(如形象,身体状况)和内在(能力、潜力、兴趣、需要与动机、道德品质和行为方式、性格与气质等)的自我评

14、估或衡量。换句话说,是个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认识和评价,是涉及自己的认识。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环境和自我不断交互影响的结果。,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3,第四节 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其在环境中的客观表现及人们对这种表现的评价有关。(二)学生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学生自我意识严重影响个人的日常行为。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是:第一,较自信和自尊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佳;反之,自卑自弃者学习成绩较差。第二,学生学业成败也会影响学生自我意识。,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4,第四节 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

15、素,(三)培养学生积极自我意识的教学原则 1、树立自信、自重与自尊的行为模范 2、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3、尊重学生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 4、提出明确与合理的要求,关心学生的学习成败,期望应成为对学生潜能的挑战 5、尊重学生个人价值,培养合理的人际关系,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5,第四节 学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心理因素,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当然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社区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学生校内外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学生群体、家庭关系。,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6,第五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一、性

16、别差异 男女学生智力和学科成就无显著差异。二、智力差异 与中小学学习关系最大的智力类型是:言语能力、逻辑一数学能力、空间能力、人际能力、身体动觉能力和音乐能力。超常儿童与低常儿童的研究三、因材施教的运用原则和策略,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7,第五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原则:1、正常的对待方式 2、正确的态度 3、积极的评价 4、主动的操作 策略:1、能力分班或分组(有赞成也有反对)2、跳级(有优点也有缺点)3、留级(有争论)4、复式教学 5、程序教学,2023/5/27,第八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28,第五节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还有其他策略:如师生订立学习契约,个别教学计划和开放课堂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